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太古宙—元古宙过渡分界及成矿动力体制转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太古宙与元古宙之间分界时限较窄、测年数据偏新和混乱, 极大遏制了地球早期基础地质的深入研究.通过太古宙与元古宙分界标志和过渡标志的确定, 将太古代—元古代间动力体制转换类型划分为4种: 挤压体制向扩张体制转换; 垂直运动与水平运动间转换; 水平主压应力场转换; 地幔柱体制向板块构造体制转换.太古代与元古代间动力体制转换产物主要为真核生物、放射性元素、岩浆、矿产, 各自形成时限可达(3~5) × 108 a.太古宙与元古宙之间分界不应以单一年代划分, 而是一个渐变过渡的界线, 可初步确定在2.2 0~2.80Ga之间.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划分应与地球动力学和构造体制等重大事件相联系, 此研究为探求早期深部成矿作用带来新的启迪   相似文献   

2.
1.辽东——吉南构造区特征按地层区划,本区统属华北区东北端的辽东分区。本区南西隔海与胶东相望,南东接朝鲜北部,三者为一统一的构造单元“胶辽——狼林地块”。总的是一结晶基岩隆起,它虽是中朝准地台的一部分,但与其西之华北地块在基底岩相等方面仍有所不同。回溯先震旦的历史,每一阶段都有其特定的构造体制和组合。晚太古宙时,华北地台尚处从陆核向萌地台演化的阶段;后经阜平运动(26—24亿年),陆核扩大、联合,才构成了华北萌地台。自此,方始元古宙的地质演化史。早元古宙早期(25—20亿年),萌地台的周边形成了活动带——萌地槽,本区即处  相似文献   

3.
辽宁海城地区辽河群底部大型韧性滑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认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滑脱带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①吕梁运动早期沿太古宙与早元古宙接触带部位发生大规模拉伸顺层滑脱变形作用;②拉伸滑脱变形中晚期早元古宙深成侵入体沿滑脱带顺层同构造就位;③吕梁运动晚期滑脱带的收缩变形作用三大阶段。  相似文献   

4.
23亿年地质环境突变的证据及若干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陈衍景 《地层学杂志》1990,14(3):178-184
<正> 国际前寒武地层分会投票表决25亿年为太古宙与元古宙的分界,有学者坚持以23亿年作为太古宙与元古宙的分界,表明23亿年是地球演化史上的重要时间。然而,23亿年左右的地质事件并没有受到足够的重视。在对华北克拉通南缘结晶基底的研究中,陈衍景注意到岩石圈表层、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等的性质在23亿年左右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初步推测此变化与地外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5.
前寒武系在中国广泛分布。前寒武纪可划分为太古宙和元古宙两个时间单元,时间界线置于2500百万年。 据地质和同位素年龄资料,太古宙可两分,以2800百万年作为早—中太古代和晚太古代的时间界线。元古宙分为早、中和晚三代。以1900百万年和1000百万年分别作为元古宙内部划分的时间界线。寒武纪和前寒武纪的界线年龄推测为610百万年。  相似文献   

6.
太古宙/元古宙界线代表地球演化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如何准确标定和划分这一界线对认识早期演化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区域构造及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研究表明,华北克拉通新太古代构造演化明显滞后于欧美澳等克拉通,成为有利于建立太古宙/元古宙界线的关键地区。山西五台山区保留了较完整的新太古代-古元古代地层记录。先前研究主要依据该区地层、区域构造、叠层石记录进行界线划分,并对界线争议较多。本文在五台山区长期野外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对磨拉石沉积、同构造花岗岩、裂解环境相关玄武岩的综合探讨,建议这一界线划分在东冶亚群与豆村亚群之间。初步的同位素年龄制约表明,这一界线的时代介于2549±22Ma到2450±10Ma之间,与早期大陆克拉通伸展裂解、隆升剥蚀相关,并涉及岩石圈、水圈、大气圈性质的重大变化。  相似文献   

7.
1绪言(陆松年)地球系统以一种复杂和不可逆的方式随时间而演化,如果以最简略的语言概括地史演化特点,那么太古宙系以全活动构造、绿岩带的发育及与其共生的金、铜、镍、铁为其特色;元古宙以稳定克拉通、活动带沉积盆地及SEDEX铅锌铜矿的发育与太古亩沙然有别;而显生宙则以大量动物的出现,板块动力学机制的统治和没成热液矿床的发育区别于前期历史。元古宙长达19亿年的历史在地球演化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元古宙时期第一次出现大规模的区域性冰川活动记录(北美~2.3Ga的休伦岩系),第一次出现红层,第一次出现超大型喷…  相似文献   

8.
华北地台北缘东段是华北古陆块的重要组成部分,经历了长期复杂的地质发展演化过程。早太古宙高级区为一套深变质的麻粒岩、片麻岩、紫苏花岗岩地体;晚太古宙为花岗岩—绿岩地体。晚太古—早元古宙为大陆边缘活动带。早太古宙高级区零星分布在吉林桦甸,辽宁清原、新宾、凌源,河北平泉、承德、迁西、张家口等地(图1)。区内出露总面积约11200平方公里,麻粒岩与紫苏花岗岩面积之比为7∶1。地体呈不规则的卵形,在冀东迁西和辽北清原等地具有穹窿状构造,其核  相似文献   

9.
《元古宙地壳演化》一书由K.C.康迪主编,是1992年由Elsevier出版社出版的新书。《元古宙地壳演化》(Protero。oiCCrustalEvolution)是国际地质对比计划第217项的最终研究成果。该计划项目主要研究了下列几方面问题:(1)元古宙和太古宙上壳岩组合的对比,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古宙构造体制的差异性;(2)充分认识太古宙和后太宙沉积物之间的地球化学差异,评价控制沉积成分的各种因素;(3)用错石U/Ph和全岩StwNd研究,2.4-2.0Ga大陆地壳“生长间断(generationPP”的真实情况;(4)利用单颗粒错石测年新技术,深入认识元…  相似文献   

10.
变质岩分布地区主要包括太古宙克拉通、元古宙活动带、古老地台区、显生宙活动带及洋底变质带,但主要发育在前寒武纪地区。近年来研究表明,成矿作用是地壳演化一定阶段的产物。目前分布在浅部的大量矿产,往往反映了初始地壳和地幔成分的信息。岩石圈地幔、地壳成分的不均一性、地壳演化在世界各地的多样性,伴随的成矿作用也有差异。地质记录全球有三个地壳增长期(均27—30、18—21、6—10亿年),都在前寒武纪,也就是太古宙、元古宙是地壳的主要增长期。Cordini 认为,在35亿年前形成的大陆地壳数量有限,约45%地壳在太古宙增长,55%地壳增长在元古宙。大陆地壳  相似文献   

11.
(一)元古宙的大型、超大型矿床元古宙在漫长的地质历史中约占20亿年的时间,各种地质事件迭起,在太古宙的基础上形成了复杂的地质构造骨架,蕴藏着丰富的矿产,尤其是其中赋存的世界级(大型、超大型)矿床,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这种世界级矿床,由于其储量大、品位富、埋藏浅和易于开采,使其在各个有关国家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为准确识别太古宙与元古宙之间在岩石成分上的变化,必须对比相似岩性组合的岩石,以限制构造环境的影响。大多数绿岩组合(以火山岩为主的海相上壳岩)中的玄武岩和安山岩,具有与现代弧体系中对应部分类似的俯冲带的地球化学组分。有岛弧地球化学亲合性的玄武岩在太古宙绿岩中占支配地位,而有钙碱性亲合性的玄武岩在元古宙绿岩中最丰富。前寒武纪各年代中,具有 MORB 或大洋板块内地球化学特征的玄武岩稀少。与晚太古代绿岩玄武岩(2500-3500 Ma)相比,现存的早太古代绿岩玄武岩(≥3500Ma)反映较少亏损的地幔源。与所有太古宙地幔源相比,元古宙绿岩玄武岩是源于相对富集的地幔源,这一特征可能是因为随着晚太古代大陆迅速的生长,大陆沉积物进入地幔中产生再循环作用而造成的.前寒武纪安山岩在地球化学方面相似于现代岛弧安山岩,唯太古宙安山岩亏损 HREE 及 Y。此与太古宙安山岩形成于下降的镁铁质地壳的部分熔融(有角闪石/石榴石留在残余物中)是一致的,而元古宙(和更年青的)安山岩是由玄武岩的分离结晶所产生的。  相似文献   

13.
对夹皮沟金矿集中区发现新的大型金矿床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宝田 《矿产与地质》2003,17(6):683-686
重新界定的夹皮沟金矿集中区包括了太古宙花岗-绿岩带和高级变质区两个组成部分。这-太古宙地体除受到新太古宙-早元古宙的金矿成矿作用外,还受到中生代构造岩浆活动的影响,使该区金矿具有多期成矿特点。有利构造部位上的地球化学异常是寻找金矿的切入点,经查证,在高级变质区内发现了大型构造蚀变岩型六批叶沟金矿。强调了在成矿集中区内找矿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辽宁海城地区辽海群底部大型韧性滑脱带的构造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宁海城地区赵家堡子-马风-什司县一带早元古宙辽河群底部地层和变质深成侵入体的详细构造研究,确定了辽河群底部与太古宙之间大型韧性滑脱带的存在。卷入滑脱带的地质体有辽河群底部浪子山岩组和早元古宙变质深成侵入体。  相似文献   

15.
单锆石铅同位素蒸发法年龄研究表明,扬子克拉通北缘米仓山地区基底变质岩系中后河岩群形成于晚太古宙—早元古宙,火地垭群形成于中上元古宙;之后在晋宁运动晚期和澄江期各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构造热事件。  相似文献   

16.
华南大陆深部探测与综合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谢窦克  张禹慎 《地球学报》1995,16(4):339-353
华南主要构造特征为欧亚大陆边缘地壳生长和大陆增生。华南为一联合大陆,前寒武系基底由太古宙与元古宙岩石组成,元古宙有科马提玄武质绿岩和堇青石花岗绿岩。地壳的地球化学组成,从长尺度的时间函数上观察,具前进演化趋势,为原始→亏损→富集地幔→大陆地壳。核-慢分异发生在地球历史早期,而大陆的增生一直持续到现在。大陆边缘裂解构造是华南构造演化的主要形式,幕式地幔柱构造是该区地壳生长的主要动力机制。扬子-特提斯构造域为稳定、冷的地幔块,太平洋构造域为活动的热地幔软块。  相似文献   

17.
早前寒武纪洋壳的地质记录及其板块构造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元古宙蛇绿岩的不断发现表明威尔逊旋回至少在早元古代已经明显起作用,部分太古宙绿岩带由不同的构造单元拼合而成,并发育不同于显生宙蛇绿岩的大洋壳岩石组合,地幔柱在早太古代构造演化过程中起重要作用,是板块构造的重要补充机制,地球早期热产量较高,可能是造成板块规模较小,洋壳较厚,板块运动速度较快的原因,并以缓倾角俯冲为特征。  相似文献   

18.
辽宁省开原市八棵树一带在晚三叠世之前横跨两大地质构造单元,二者大致以八棵树—大孤家断裂(即清河断裂)为界,南部为龙岗复合陆块,北部为其陆缘活动带,两区分别经历了不同的地质构造发展阶段,龙岗复合陆块经历太古宙陆核的形成及发民阶段和元古宙盖层形成及发展阶段,北部陆缘活动带经历元古宙—早三叠世古亚洲构造域发展阶段,晚三叠世开...  相似文献   

19.
前寒武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地壳演化的指示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了运用前寒武纪沉积岩地球化学特征推断地球早期地壳的组成、增生历史及太古—元古宙界面构造性质突变问题,这已成为国际前寒武纪地质研究的前沿课题,并已相继在世界典型的前寒武纪低级区及部分高级区开展了这一方面的研究工作,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相似文献   

20.
<正>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涉及早期地球演化、大陆形成与保存、板块起源、超大陆旋回等一系列关键地质过程,是当今地球科学研究前沿。现今板块构造理论尚不能完全解释前寒武纪构造体制和机制,替代机制便成为许多地球科学家的追求,诸如地幔柱构造被认为是太古宙的主导构造。前寒武纪占据地球演化历史的90%,相应的地质体也占据大陆组成的90%,要深入了解大陆动力学并建立全球全时地球动力学理论,就必需了解前寒武纪,必须加强对前寒武纪地球动力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