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对我国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借鉴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的经验,我们对墨西哥湾深水油气勘探的现状进行了初步归纳和总结。结合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现状,分析认为,墨西哥湾成功的勘探经验和技术可以指导我国南海深水油气的勘探和开发,其次,第三系深水浊积砂岩或三角洲砂岩可能是南海深水油气勘探的重要目标。  相似文献   

2.
印度深水油气的勘探机遇与挑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与技术的发展使海上油田钻探和生产技术在过去50a发生了显著进步 ,导致1947年在墨西哥湾水深20英尺处安装了第一个海上平台 ,随后深浅海区在确定、开发和利用新、老油田的方法上取得了巨大进展。随着技术的发展 ,深水定义也随时间发生了变化。20世纪70年代深水界限为100m ,到80年代晚期则为300m。遥控器(ROVs)和电子遥控系统的发展将深水的范围扩展至现今的3000m。现已在世界数个深水地区发现了油气储量。过去8a在墨西哥湾水深500~1800m圈定储量超过50亿桶 ;在巴西的Campos盆地 ,…  相似文献   

3.
国内外深水区油气勘探新进展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深水区油气资源丰富,近年来深水油气勘探不断升温。在全球6大洲18个深水盆地中已发现约580亿桶油当量的油气资源。目前,巴西、美国墨西哥湾的深水油气田已经投入生产,而且产量不断增加,西非地区也已进入开发阶段,西北欧、地中海以及亚太地区的许多国家也都在积极开展深水油气勘探或开发。海上油气钻探不断向深水区和超深水区发展,探井数目也在继续增加,投资力度不断加强,储量每年也有很大的增长。深水油气勘探成功率平均达到30%,其中,西非的勘探成功率最高。深水区烃源岩生烃潜力较好,最好的烃源岩主要分布于侏罗系、白垩系和第三系的地层中,储层以浊积岩储层为主,盖层通常比较发育,大多数圈闭都与地层因素有关。我国南海北部陆坡深水区盆地属准被动边缘盆地,从烃源岩、储层、盖层、圈闭到运聚条件等都具备了形成大型油气田的基本地质条件,具有丰富的资源前景。  相似文献   

4.
世界深水油气勘探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水油气勘探是目前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的热点。针对这个热点,本文从我国的深水油气勘探情况开始,分别介绍了墨西哥湾、巴西、东南亚、西非和埃及深水海区的油气勘探情况;文中指出深水海区地层中储藏着更丰富的天然气,同时对今后五年的深水油气勘探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发现的烃类巨大聚集几乎无一例外地均在大陆边缘的深水部分,这些发现使个别地区的石油和天然气储量增加几倍;因此,许多研究人员预测:在大于800m的深处尚有未被发现的油气资源超过90%,这些地方就是大陆坡和陆隆。据《OilandGasJournal》98卷28期32页文章预测,在世界大洋大陆坡范围内的油气资源的分布状况是:西非占32%;墨西哥湾占27%;西北欧占8%;亚洲和太平洋占7%;其他水域占4%。  相似文献   

6.
墨西哥湾油气区位于美国、墨西哥和古巴相环抱的海域,为世界上油气最为富集的三大油区之一。美国和墨西哥都在加紧推动墨西哥湾地区的油气开发,美国对墨西哥湾的油气资源开发,是通过面向全球的大石油公司招标,对墨西哥湾海上油气区块租赁出售,实行联邦和州两级立法和管理体制。墨西哥的油气管理采取国家垄断管理模式,外国资本和私人资本只能参与二次石化产品的加工。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巨大的烃类聚集几乎仅发现于大陆边缘的深水部分。因此很多研究者设想,超过90%尚未发现的烃类资源位于水深超过800m的地区,即大陆坡和坡脚部位。根据推测,世界海洋大陆坡范围内油气资源的分布如下:西非32%,墨西哥湾27%,巴西22%,西北欧8%,亚洲和太平洋7%,其他海区4%。  相似文献   

8.
墨西哥湾深水区发育有典型的浊流沉积,长期以来就以独特的被动边缘浊积类型闻名于世。由密西西比河带来的大量碎屑物在河口外形成巨厚泥砂层,快速沉积造成上陆坡特别不稳定,所以塌坡或崩塌事件经常发生,引起迭繁的浊流活动。松散的浅水碎屑物往往随浊流被搬运到陆坡或更深的深水区,造成大规模的再沉积。塌坡事件及其引发的浊流活动存在较大的随机性及其对沉积物造成的分选性,直接控制了墨西哥湾深水区沉积物中的流体流动以至油气生成,使其成为目前世界上富含油气的三大海区之一。但沉积砂层所伴生的超高压常常造成“井喷”,使油气探采难度加大,成本增高,连年来使有关石油公司损失惨重,也给科学界提出了急需解决的科学问题。为什么墨西哥湾深水区超高压现象这么普通?超高压区的流体流动规律有什么特征?它受什么机理控制?浊流沉积跟气候变化有联系吗?是否受冰期/间冰期旋回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深水盆地油气勘探新领域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全球海域深水区已成为油气增长的新领域。根据国内外深水油气勘探概况和我国深水盆地的油气地质条件认为,我国海域珠江口盆地珠二坳陷、琼东南盆地中央坳陷、潮汕坳陷及台西南盆地深水区、南海西南海域深水区和冲绳海槽盆地是我国海域深水盆地油气勘探的远景区。  相似文献   

10.
深水储集层的地质状况J.M.Beggs自从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不久,在墨西哥湾海岸线以外开始的第一次钻探后,油气勘探已逐渐向深水发展。在70年代,几家大石油公司以及政府调查机构都承担在深水的大陆边缘进行大范围地震测量。这些调查发现了几个具厚沉积层地区,...  相似文献   

11.
深水开发的新型立管系统——钢悬链线立管(SCR)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种全新的深水立管系统——钢悬链线立管(Steel Catenary Riser,SCR)在翠西哥湾(Golf of Mexico)、坎普斯湾(Campos Basin)、北海(North Sea)和西非(West Africa)得到了成功应用。它的适用水深为300~3000m,且适用现有任何浮式结构,从浅水的固定式平台到极深水的浮式生产储运系统(FPSO)。因此,它取代了传统的柔性立管和顶张力立管,成为深水油气开发的首选立管,被认为是深水立管系统的成本有效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溢油在深海环境中的输移过程及行为特点的分析,初步建立基于拉格朗日积分法的深海溢油模型.该模型除了能够模拟油气混合物在真实深海环境中的共同输移与分离输移扩散过程,还考虑了石油溶解、气体溶解、天然气水合物形成与分解等行为变化对溢油运动轨迹的影响.应用该模型初步数值模拟了一次实际深海溢油试验,结果表明溢油在水下的空间分...  相似文献   

13.
在对国内外深水油气田开发中的张力腿平台(TLP)、深水柱筒平台(SPAR)、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和水下生产系统(SBS)所采用的基础型式进行较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讨论了常见的基础型式的特点,考虑其实际应用情况并结合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开发中可能采用的工程开发模式,探讨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适用的基础型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工程设施及基础的前期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Active petroleum vents and slicks have been identified in the deep water of the northern Gulf of Mexico using numerous techniques. The occurrence and distribution of these petroleum vents are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local geological framework—especially the presence of vertical migration pathways into shallow sediments. Oil and gas vents may be more useful for establishing the existence of petroleum generation on a regional scale and for evaluating the gross properties of oil migrating in the subsurface than for appraising the exploration value of individual prospects. Knowledge about petroleum venting in the deepwater Gulf of Mexico has proven to be an important element of the successful exploration activities there.  相似文献   

15.
世界主要深水含油气盆地储层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深水盆地油气资源丰富,良好的储层是形成较大油气藏的必要条件.以大量调研资料为基础,对大西洋区域的墨西哥湾、巴西东部边缘、非洲西海岸、挪威中部陆架及新特提斯区域的澳大利亚西北陆架、中国南海、孟加拉湾、地中海(尼罗河三角洲)8个地区的24个深水含油气盆地储层特征进行了综合分析,归纳总结了这些深水含油气盆地中主力储层的形...  相似文献   

16.
不同形态的多重分形频谱可用于含油气远景评价和油气分布规律的研究,本文运用多重分形矩方法对中央峡谷体系已钻井获得的2 684个数据13项油气指标的多重分形谱函数形态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琼东南盆地深水区中具有较强多重分形特征的指标,具有多重分形谱函数宽而连续的特征,成一右偏弧形状;而其他指标则显示较弱或单一分形特征。将这一结果与常用的统计方法因子分析结果做对比,结果表明,通过多重分形分析对这几项油气指标的分组结果与常规的统计分析结果基本吻合。为更进一步探究这几种主要油气指标在油气指示中的权重,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这几种指标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琼东南盆地深水区,异丁烷、正丁烷、异戊烷为圈定油气远景区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7.
墨西哥及墨西哥湾盆地构造单元及其演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墨西哥及墨西哥湾盆地中生代以来可划分为两个一级构造单元,分别是墨西哥造山带和墨西哥湾盆地,进一步可划分二级构造单元6个,其中在墨西哥造山带划分了3个二级构造单元,分别是下加里福尼亚造山带、西马德雷—南马德雷岛弧带和东马德雷逆冲挤压带。在墨西哥湾盆地也划分了3个二级构造单元,分别是墨西哥湾盆地区、佛罗里达地块和尤卡坦地块。墨西哥造山带的形成是大洋板块和大陆板块相互作用的结果,但在不同构造单元上的表现不同。墨西哥湾盆地是一个中生代—新生代的裂谷盆地,包括内陆带、沿海带和洋壳带。根据墨西哥湾盆地构造地层幕将墨西哥湾盆地构造演化分为5个演化阶段,分别为晚三叠世到早侏罗世时期裂谷阶段,中侏罗世裂谷和地壳衰减阶段,晚侏罗世洋壳生成阶段,早白垩世下降阶段和晚白垩世至新生代陆源物质沉积和盐构造变形阶段。  相似文献   

18.
为深入认识深海溢油输运过程和提高深海溢油事故的应急响应能力,文章以2010年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事故为例,采用深海溢油输移扩散模型,以三维流场和海面风场为主要环境动力,数值模拟溢油深海泄漏后的浮射扩散、水体中输移扩散以及在风场和流场共同作用下在海面上输移扩散的全过程,同时模拟实施海底消油剂喷注处理措施后溢油输移轨迹和扩散范围的变化。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相关报道的悬浮油带实际观测结果以及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的海水异常遥感监测结果总体相符,可为更加全面和精细的深海溢油输移扩散数值模拟研究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