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春晓”     
《海洋世界》2006,(5):47-48
随着日本媒体把中国正在东海开发的“春晓”油气田炒作得沸沸扬扬,称中国的开采行动“超越东海海域中间线”,“侵犯日本海洋权益”,中日东海油气田开发等问题的冲突也日益加剧。中日东海油气争端始于2004年5月日方对中国开发“春晓”油气田逐步升级的反应:2004年5月28日,日本“  相似文献   

2.
随着开采工艺技术的进步、油价一直在高位运行,那些埋藏在东海海域过去被认为开发无经济效益的所谓“差气层、干层或致密层”进入了开发工作者的视野。通过对东海T气田A5井始新统平湖组低渗气藏进行压裂开发试验,取得了预期的效果,单井产量大幅提高,证明压裂可以成为有效动用低渗天然气储量的有效措施,是提高东海天然气储量动用率和采收率的有效途径。同时,也表明对东海低渗气层的认识应予以调整,重新确定气层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3.
最近,“东海平湖油气田开发工程技术”科研攻关项目已在上海获专家鉴定通过。该科研项目有6个子项目组成。其中“东海平湖油气田复合油气藏地质特征及油藏工程研究”对平湖油气田开发方案的制定具有实际指导意义;“东海平湖油气田丛式井定向钻井技术研究”成果已用于平湖油气田丛式井的钻井工程优化设计和油气产层保护技术的现场指导,整个研究对东海油气田的钻井工作有推广价值;“东海平  相似文献   

4.
自1974年以来,地矿部上海海洋地质局在东海共打19口探井,其中9口井试获高产工业油气流,6口井试获油气。从而相继发现平湖油气田、残(?)油气田、宝云亭油气田和玉泉、断桥、天外天油气构造,以及石门潭二氧化碳气田。对平湖油气田进行勘探评价,所提交的平湖油气田储量报告已经国家储委正式批准,为一中型气田,这为平湖油气田早期开发提供了可靠资料依据。东海油气勘探重大突破举世瞩目,得到党中央和国务院肯定。地矿部  相似文献   

5.
渤中3—2油田位于渤海中部海域,其距已探明的油田远,储量规模小,抗风险能力差。在研究油田储量充分动用的基础上,运用油藏工程和数值模拟技术,对油田开发方式、层系、注采井网、井型、井位及井距等参数进行精细研究,得到了通过提高初期单井产能实现油田经济高速高效开发,体现边际小油田开发特点的开发方案。为了更有效的规避油田开发中的风险和挖掘油田的潜力,方案对风险和潜力进行了细致研究并制订相应对策,使开发方案的可操作性更强。合理简化工程设施,采用“简易井口平台+可移动式采油平台”“蜜蜂式”采油设施,改善了油田的开发效果,为渤海湾今后大规模开发中小型边际油气田积累了实践经验,开辟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边际油田特点和近海结构形式的深入研究,提出适合于海上边际油田的结构形式和开发思路。简易平台和小型浮式生产系统等结构的设计与应用,使得海上中小型孤立小油田的开发安全可行且有利可图。然而渤海油气田有其自身特点,设计一种集采油、生产、储油等多功能于一体的新型移动式平台,也为我国边际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思路。在总体性能分析的基础上,对该平台展开结构计算,使其满足强度要求,为将来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支持。  相似文献   

7.
涠西南凹陷W11—1E边际油田在常规的开发模式和技术下难以投入生产,充分利用现有平台,采用大位移井开发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目前针对发育有钙质层的普通稠油油藏提高采收率方面的研究甚少,主要矛盾是在合理利用水驱能量的同时,最大限度地提高单井产量和采收率但又不至于发生水窜。在水平井参数优化和规避地层原油黏度风险的基础上,充分利用顶、底钙质层对边水锥进的抑制作用,解决了该矛盾。3口大位移水平井投产后效果好,初期产能高,含水率低,最终实现增储上产与高效开发同步进行。  相似文献   

8.
我国近海探油已进入合作与自营并举,勘探与开发并进的新阶段。在1980—1986年间,我国在近海油气勘探区打探井348口。其中在渤海打井162口,东海打井12口,南海打井131口,台湾近海打井43口。目前巳有3个海上油气田投产,它们是:渤海埕北油田、北部湾涠10-3油田、台湾海峡长康油气田。总共年产石油70万吨、天然气100万立方米。7个海上油气田正在开发,即渤中28-1、渤中34-2/4、惠州21-1、绥中36-1、西江24-3、涠11-4油田、锦州20-2气田。上述油田计划打井172口,预计在高峰时年产原油500万吨、天然气5亿立方米。7个海上油气田正在进行开发可行性研究,有流花11-1、陆丰13-1、陆丰13-2、  相似文献   

9.
深水水下管汇安装方法研究与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水下生产系统由于其在开发深水油气田和边际油气田时具有明显的综合经济优势,已被世界上很多国家作为油田开发的一种重要方式广泛研究和应用。基于大量水下生产系统开发方案和工程实例的调研,针对其中水下管汇安装的工程实例,在安装方法的确定、设计和应用方面进行了深入研究,总结了适应不同要求下的多种安装方法,列举和比较各自的优点和限制条件。为油气田开发尤其是深水油气田采用水下生产系统的开发方式时,选择合适的安装方法给出了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古近系花港组储层为典型的低孔、低渗储层。基于大量岩心物性、粒度、薄片、压汞等资料,对N气田目的层储层岩性、物性和孔隙结构特征进行精细评价。结果表明:N气田花港组储层岩性以细砂岩为主,矿物成分构成稳定,以石英为主,黏土含量低,岩性较纯;随着埋藏变深,孔隙变差,粒间孔减少,溶蚀孔增加,孔喉半径减小,连通性变差;局部发育砂砾岩,且渗透率大于细砂岩一个数量级以上,可作为甜点储层开发。基于实验和试油资料统计结果,建立了一套适用于花港组储层的综合分类评价标准,包含孔隙度、渗透率、饱和度和地质特征4类储层重要参数,分类结果特征鲜明,分类依据科学可靠,为该区域低孔、低渗储层勘探开发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针对凝析油气田开发了一型适应我国南海环境条件的深水多功能干树半潜平台,平台运动性能优良,可实现干树开采、回接水下井口、油气生产处理、凝析油存储、钻修井等功能。平台由上部组块、主船体、细长柔性连接结构、垂荡板、顶张紧式立管(TTR立管)系统、系泊系统构成,结构特点为采用细长柔性连接结构连接主船体与箱型垂荡板。垂荡板采用箱型结构,承受作业吃水压力,可实现平台与箱型垂荡板的整体拖航,平台安装简易,细长柔性连接结构可在位维修或更换。平台立柱内设置储油舱存储天然气凝析油,解决凝析油存储外输问题。平台采用成熟系统系统集成,运动性能优良,海上施工风险可控,未来有望成为一种新的深水油气田开发平台型式。  相似文献   

12.
针对南海油气田勘探开发溢油污染防治需求,开发了国内首套深水区水下溢油三维可视化模拟系统,由三维海流预报模型、深水溢油模型、三维可视化仿真系统和数据库组成。海流预报模型基于ROMS模式,通过考虑波致混合影响,并利用最优插值技术同化卫星测高资料和嵌套技术,保障了预报结果的准确性。深水溢油模型由羽流模型和对流扩散模型组成,考虑了卷吸、油气分离、溶解、水合物生成、漂移、扩散等复杂过程。系统能够预测深水区水下油气泄漏后行为和归宿过程,提供油、气、天然气水合物粒子的大小、分布、移动速度和漂移轨迹、扩散面积、水体溢油残存量、水面溢油量等三维可视化动态模拟结果。目前系统已经在油气田勘探开发中得到应用,为南海深水溢油应急提供了重要支撑。  相似文献   

13.
海上油气井由于测试时间短,利用常规试井解释方法往往难以较准确反映地层边界特征,而应用反褶积算法进行试井解释,基于叠加原理截取更长的压力生产史参与计算,能够得到更长时间的压力响应,从而获取更多的储层信息,为储层边界的识别提供可靠的依据,对不稳定试井解释技术是一个很好的补充和完善.尝试利用东海有限的油气井测试资料利用反褶积方法进行解释和分析,并对其应用进行归纳和总结.这对东海的勘探开发、对反褶积方法本身发展均有较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4.
海南省海域共圈定新生代油气沉积盆地18个,成藏地质条件良好,资源潜力巨大,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位于南海北部的珠三坳陷、琼东南盆地和莺歌海盆地距海南岛较近,开采条件优越,是我国最早进行海洋油气勘探开发的区域,目前已经形成了东方、乐东、崖城和文昌4个油气田群,是我国海上油气的主产区之一。今后海南省油气资源勘探开发方向主要为上述三大油气盆地,通过对探明储量的进一步开发和对中深部层位的勘探,达到接续增储的目标;随着陵水17-2大型气田的发现和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成功等一系列技术突破,海南省海域油气勘探开发正向着中深水和非常规能源领域进军。因此,海南省要依靠区位优势,借助油气体制改革的机遇,深入参与国家油气勘探开发活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15.
在对国内外深水油气田开发中的张力腿平台(TLP)、深水柱筒平台(SPAR)、半潜式生产平台、浮式生产储油卸油装置(FPSO)和水下生产系统(SBS)所采用的基础型式进行较详细调研的基础上,讨论了常见的基础型式的特点,考虑其实际应用情况并结合我国南海深水油气开发中可能采用的工程开发模式,探讨我国深水油气田开发适用的基础型式,为我国深水油气田工程设施及基础的前期研究和工程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1 .IntroductionAfter enteringthe twenty-first century,offshore oil field development in China is rapidly expand-inginto deepwater (Zeng,2005 ;Liu and Pan,2002) .The conventional fixed platformmodels cannotsatisfythe requirement of newfield development .Floatingsystems ,suchastensionleg platform(TLP)or Spar ,will be neededfor oil field development .FPSOhas been usedfor offshore oil field development in China since 1980’s (Xu and Li ,2002 ;Chen and Qian,1999 ; Chen,2003) .Since early 19…  相似文献   

17.
中国海域海相中生代油气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国近海沉积盆地已发现的油气大部分产于陆相第三系。随着勘探工作尤其是地球物理勘探的逐步深入,在我国东海南部和南海北部陆坡深水海区,包括潮汕坳陷和台西南盆地的地震调查对可能存在的海相中生代地层的了解已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调查成果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认定海相中生代沉积主要来自由西而东的特提斯入侵。而寻找海相油气将会成为我国海域油气勘探的重大目标。  相似文献   

18.
海洋石油开发过程中面临着复杂多样的储层环境,对油套管的强度、密封性等性能提出了严格要求,合理选择适合的油套管对油气钻采至关重要。本文首先对渤海、东海、南海东部、南海西部海域进行了基础数据的收集,主要包括油田分布情况、油气藏特点;并进行双变量相关性分析,明确了海况参数与油套管技术参数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根据不同储层地质特点和差异建立了适用于各海域的海上油田油套管推荐体系;采用Django+MySQL为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形成一套基于Web前端的海上油田油套管数据库管理系统;最后通过渤海海域埕北油田M1井应用案例测试,获得合适的油套管推荐方案,验证了该海上油田油套管数据库的实用性。海上油田油套管管理系统的建立能够高效、科学的管理油套管的应用信息,有利于未来海上油田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平湖油气田位于东海陆架盆地西湖凹陷保傲斜坡平湖构造带中段,主要生产层是渐新世花港组油藏和始新世平湖组气藏。传统地质观点认为平湖组为主要气藏,但是实际生产中八角亭BX1井平湖组P11等气层有原油产出,给油气藏的开发带来一定挑战。准确地确定储层的流体性质,不仅对气藏开发方式选择和开发经济政策制定,而且对滚动勘探都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气、油和水物理性质之间的差异,利用非电测井信息,基于不同饱和流体岩石具有不同的横波时差、纵波时差、纵波等效弹性模量、流体密度、流体时差和流体声阻抗,结合其它测井手段,有效识别了平湖油气田AX9井、BX8井、BX1井和PX9井储层的流体性质。识别结果与实际生产状况基本一致,说明该方法在平湖油气田流体识别方面具有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