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20 毫秒
1.
引潮力与潮汐应力对强震触发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讨论了在构造应力水平达到岩石破裂临界值时引潮力、潮汐附加应力的动态变化与地震序列之间的关系,选用了中国大陆1970年以来7级以上地震序列资料,分析了引潮力水平分量动态变化与强震发震时间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在一定时空范围内前震、主震及余震序列发震时刻的引潮力存在优势方向,多数地震发震时刻与选取时段引潮力水平分量的方位角相位比平均值仅为35%;对于构造复杂地区,结果显示引潮力水平分量的方位角不仅存在一个优势方向,还明显存在其他优势方向,可能与发震构造有关.根据1966~1976年中国九大地震震源机制解计算潮汐正应力和滑动方向的剪应力及其变化率,结果显示多数地震发震时刻潮汐剪应力接近最大值.  相似文献   

2.
陈大庆  杨马陵  刘锦 《地震》2011,31(2):24-32
本文通过计算汶川8.0级主震及20次MS≥5.0强余震发震时刻引潮力的方位、 大小及变化率, 并对比其破裂方式, 发现11次逆冲型地震其发震时刻的水平引潮力方位和主压应力轴P轴有6次夹角在33°之内; 8次走滑型地震, 其发震时刻垂向引潮力都处于向上的峰值区间; 而2次具有张性正断分量的地震, 发震时刻垂向引潮力都处于向下的峰值区间。 根据以上的统计特征, 本文就引潮力对三种破裂类型在汶川主震及强余震中可能的触发机制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深入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与日月引潮力的关系.通过仔细分析西北地区活动断裂带的特点,把引潮力的水平分量分解为平行及垂直于活动断裂带走向的两个分量,研究其与地震发震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个水平分量与地震的发震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平行于断裂带走向的水平分量与地震发生时间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不同的活动断裂带,相关关系又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断裂带的构造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4.
深入研究了中国西北地区的地震与日月引潮力的关系,通过仔细分析西北地区活动断裂带的特点,把引潮力的水平分量分解为平行及垂直于活动断裂带走向的两个分量,研究其与地震发震时间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两上水平分量与地震的发震时间密切相关,其中平行于断裂带走向的水平分量与地震发生的关系更为密切,对不同的活动断裂带,相关关系又有所不同,这可能与断裂带的构造特点有关。  相似文献   

5.
一些研究表明中强以上地震的发生可能与水平引潮力极值状态有关。如1966年邢台、1967年河间和1976年唐山等几次强地震的发震时间都在朔、望的半日潮水平引潮力极大值时刻附近。而当处于朔、望大潮时,半日潮水平引潮力的极大值时刻即总的水平引潮力极大值时刻。有学者对上世纪全球的7级强震统计也表明许多大震都发生在日、月对震中区水平引潮力的极值附近。  相似文献   

6.
新疆乌什台钻孔应变仪在2003年2月24日伽师6.8级地震前记录到明显异常. 其特征为:① 异常类别齐全. 震前19个月出现趋势异常,震前55天出现短期异常,震前4天出现临震异常,并于震前1个多月出现指数型异常;② 异常量级大. 最大应变异常量级为1.710-5,在乌什台近20年的观测历史中不多见;③ 应变速率波动大. 张压交替变化显著. 依据应变异常量级、指数型异常的出现时间以及异常映震的区域性特点,对地震的强度、发震时段以及可能的发震区域有一定程度的预测.   相似文献   

7.
楚成新 《内陆地震》1992,6(2):174-179
根据乌什220km范围内三次强震前乌什水准形变测量资料,用形态法、一阶差分法、矢量法分析了震前的水准异常变化,发现强震前水准测量均有较明显的异常显示。这为以后利用乌什测量资料、预报乌什附近一定范围内的地震提供了分析依据。  相似文献   

8.
黎凯武 《地震学报》1998,20(5):545-551
研究表明,中国河北省是引潮力与强震相关区: 1966年邢台地震、1967年河间地震和1976年唐山地震即均为引潮力触发的地震.本研究对这些地震发震时刻共同特性的研究也证明了这一点.通过对日月半日潮水平引潮力极值时刻的计算发现,上述地震时刻与朔望大潮半日潮水平引潮力极大值时刻极为接近,隆尧6.8级、宁晋7.2级、河间6.3级地震滞后日月半日潮水平引潮力极大值时刻均仅几十分钟,而唐山7.8级大地震仅超前16 min(力的方向均为向西,与太平洋板块对华北块体挤压力方向一致),这就是它们的时间特性.这种地震的时间特性体现了这些地震的发生不是随机的,而是受日月引潮力控制、受引潮力所激发的.这是符合引潮力触发机制的,因而是引潮力触发地震的一个证据.   相似文献   

9.
初步分析了2004年印尼苏门答腊岛西海岸Mw9.0大地震的地质构造环境,回顾性研究了震前NCEP增温异常和天体引潮力附加构造应力变化。结果表明:主震临震期间NCEP全球分析温度资料(1 000 hPa)沿岛弧地震构造带具有明显增温异常和清晰的初始增温→加强→高峰→衰减→发震的时空演变规律;地震序列活动与增温异常起伏变化对应良好;主震和强余震皆发生在发震断裂带上的天体引潮力附加应力绝对值最大时段。此典型大震再次说明:NCEP温度资料与天体引潮力结合是地震短临预测的一个有希望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引潮力对显著地震触发作用与大震关系的机理讨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陈荣华  薛艳  郑大林  丁香 《地震》2006,26(1):66-70
初步讨论了引潮力对显著地震触发作用与大震关系的机理。 结果表明, 这一机理是比较复杂的。 地震发生时水平引潮力方位与地震断层面走向接近, 可能增加断层面上的剪应力, 有利于地震的发生; 水平引潮力方位与地震主张应力轴T轴接近, 可能减小断层面上的正应力, 从而减小断层面上的摩擦力, 也会有利于地震的发生。 所讨论的3个震例中有2个共同点: 其一为大震前显著地震发生时水平引潮力方位相互比较接近; 其二为显著地震破裂面走向和大震破裂面走向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1.
Studies by many scientists show that Hebei, China is an area with strong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tidal force and the occurrences of major earthquakes, the Xingtai earthquake of 1966, the Hejian earthquake of 1967 and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of 1976 were triggered by the tidal force, in this paper the study on the comm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ir occurrence times confirms these facts. The computed times of maximum horizontal of the semi diurnal solid tide tidal force show that the occurrence times of the above mentioned earthquakes were close to the times of maximum horizontal tidal force of the semi diurnal solid tide at new moon or full moon. The Longyao earthquake of M=6.8, the Ningjin earthquake of M=7.2 and the Hejian earthquake of M=6.3 occurred tens of minutes after the maximum horizontal tidal force of the semi diurnal solid tides, and the Tangshan earthquake of M=7.8 occurred 16 minutes before the maximum horizontal tidal force. The tidal forces were directed to the west. This is their temporal characteristic. It is generally accepted that the 1969 Bohai earthquake of M=7.4 and the 1975 Haicheng earthquake were not triggered by the tidal force. These events did not show such characteristics. The tempor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 earthquakes indicate that the occurrences of these events were not random, but were controlled by the tidal force from the sun and the moon, and triggered by the tidal force. These facts agree with the triggering mechanism of the tidal force, are evidences of earthquakes triggered by tidal force.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Untilnow,manyobservationsandstudiesshowthatinacertainareasandduringacertainperiodmajorearthquakesfrequentlyocured...  相似文献   

13.
By calculating the azimuth,phase angle and change rate of tidal force,and contrasting their rupture types,we find that in 6 of 11 reverse faulting earthquakes,the angles between the direction of the horizontal tidal force and compressive principal stress are within 33°,the vertical phase angles of all 8 strike-slip earthquakes are in the upward peak section and the vertical phase angles of two extensional normal faulting earthquakes are in the downward peak section.According to the above statistics,the mechanism of tidal force triggering of the Wenchuan MS8.0 Earthquake and its strong aftershocks is discussed.  相似文献   

14.
陈荣华  丁香 《地球物理学报》1996,39(Z1):224-230
研究了12次7级地震和44次6级地震震前震源区及其附近发生的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的分布规律.根据月亮在地球内任一点形成的起潮力是一个主要周期为12h25min左右的周期性函数及月亮在地方平太阴时相隔180°的两个位置上对地球内任一点起潮力基本相同这一现象,计算了大地震前两个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τ的夹角△τA以及两个显著地震地方平太阴时与主震地方平太阴时夹角的平均值△τB。计算结果表明,对大部分地震,△τA≤45°和△τB≤45°,说明显著地震和主震发生时,月亮差不多都在震源区的同一方位或与这一方位相隔180°的位置附近.用裂隙串通地震孕育模式对这一现象作了解释,认为显著地震和主震的地方平太阴时的分布都与主震断层走向有关.指出△τA≤45°这一现象可作为一种地震前兆用于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5.
固体潮应力张量对地震的触发作用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用无体力作用的平衡方程的型、型通解与有体力作用的平衡方程的特解相迭加得到自由边界条件下的潮汐应力张量.讨论了主应力和主应力轴随深度的变化, 在100公里的深度范围内, 主应力轴在空间的取向发生的偏转可达10左右(=30时).选用我国195~(?)年以来有精确断层面解的、Ms5.0的70个地震的资料, 研究了发震时刻对于潮汐流体静应力、潮汐最大剪应力、沿断层错动矢量的潮汐剪应力的位相分布.所得的结论是, 潮汐流体静应力与地震的发震时刻没有明显关系.潮汐最大剪应力对地震有一定的触发作用;沿断层错动矢量的潮汐剪应力对地震的触发作用更明显些;斜滑型地震对潮汐最大剪应力的位相有极好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汶川8.0级地震前,龙门山地区小震活动与月球上中天、下中天时刻对应关系的讨论,得到龙门山小震活动与月球引潮力的低潮对应关系不明显.另外,对龙门山小震与固体潮理论曲线对应的讨论,得到每组小震的头震在接近固体潮曲线的谷底发生,即地震的发生与固体潮的低潮有关.在临近大震前,地震多发生在固体潮曲线的上升部位,即引潮力增长...  相似文献   

17.
利用乌什、阿合奇台数字形变观测资料,分析了近几次远场7级左右地震和近场5级地震前形变资料的变化情况.分析表明:震前2个台的数字形变资料有明显变化的大多是NS分向,部分地震前的中短期异常可以认定,远场强震和近场5级地震前7天左右,乌什水管仪NS向大多存在不同程度高频抖动和畸变的临震异常,与天气干扰导致的高频变化不同.同时,对2个台的数字与模拟倾斜资料进行了对比分析,并对几次中强地震前后形变资料变化所反映的地球物理现象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