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文章从西部旱区草地资源的现状、特征入手,分析引起退化的驱动因素,设计草地资源退化态势量度指标体系和方法,并以青海省德令哈市为例进行了研究。据此提出了加强生态建设、改革使用制度、实现法制化管理、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系统等合理利用西部旱区草地资源的对策。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四川盆地资源、农业问题特殊性与可持续农业相互作用的基础上 ,阐述了对可持续农业的理解及四川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途径。可持续农业是资源、环境、经济粮食协调发展的农业体系 ;是一种开放的动态平衡的大农业 ;其前提是“发展” ,核心是“协调” ;由传统农业向可持续农业转型应有一个过渡时期。四川盆地可持续农业发展的通用途径是突破紫色母质资源的培育、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两个薄弱环节 ,发挥资源的整体优势 ;建立复合型农业结构 ,提高农业的综合水平 ;建立永续利用的资源支持系统和以后续技术为中心的综合管理体系 ,保证可持续农业的健康发展。最后针对盆地的干旱、水土流失、冬水田问题提出了解决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3.
粮食安全问题是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重要问题,从土地资源承载力角度研究区域粮食供给和需求情况,能够为区域资源可持续提供新的借鉴。本研究利用农牧户问卷调查数据、统计数据、土地利用数据等,构建土地资源承载力(LCC)评估框架,针对锡林郭勒草地样带上典型草地牧区、沙地牧区和农牧交错区三个典型区的居民食物供给和需求问题,选取热量、蛋白质和脂肪三个食物营养指标,对土地资源承载力平衡问题进行研究。研究发现:(1)沿锡林郭勒草地样带由北向南食物供给呈现出以肉类和奶类为主,向粮食、蔬菜水果供给为主的转变;(2)沿草地样带由北向南居民食物摄入热量逐渐增多,而蛋白质和脂肪摄入呈现牧区多、农区少的特点;(3)锡林郭勒草地样带上整体土地资源资源承载力处于富余状态,然而典型草地牧区土地承载力高于其余两个典型区。本研究可为区域食物营养可持续发展提供实证参考。  相似文献   

4.
山西省草地资源及合理利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山西省草地的类型、产量、质量以及利用现状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分析,证实山西省草地资源丰富而且质量较好.山西省草地可分为六个生态类群,按草地质量可分为五等,按草地产量可分为八级.目前,山西省草地的利用存在很多问题,如缺乏科学的经营管理,对草地进行掠夺式利用等,针对此现状,提出了草地资源合理利用的对策,应该采用草地建设新技术,实施科学管理.  相似文献   

5.
可持续性可通过区域生态足迹水平进行衡量。采用净初级生产力构建了内蒙古各盟(市)草地资源的均衡因子和产量因子。以每5 a为一期,测算了内蒙古草地1990—2020年的生态足迹,并结合人口分布数据刻画了生态足迹的空间分布状况;在此基础上应用土地可持续模型评价了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性。结果表明:(1) 内蒙古各盟(市)草地的产量因子差异较大,整体呈东高西低的特点。(2) 生态承载力在空间上也呈东高西低特点,30 a人均生态承载力整体呈小幅度下降趋势。(3) 人均生态足迹逐期上升,2000—2005年由生态盈余转变为生态赤字。生态足迹较高的区域集中在通辽市、锡林浩特市、二连浩特市、乌兰察布市南部和鄂尔多斯市东部地区。(4) 内蒙古草地资源可持续性逐期下降,由1990年的中度可持续性退化为2020年的弱不可持续性。可持续性退化严重的区域集中在呼和浩特市、包头市和乌海市。研究结果旨在为内蒙古草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可靠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地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鄢燕  刘淑珍 《山地学报》2003,21(Z1):40-44
本文简要介绍了西藏自治区那曲地区草地资源基本概况和草地类型、分布等特征,综合分析了影响其可持续发展的三大因子,在现有的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实现草地可持续发展的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和协调路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群绩  王灵恩 《地理科学进展》2020,39(12):2105-2117
协调旅游资源保护与利用冲突是当前自然保护地体系建设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之一。论文利用质性研究方法,在系统总结中国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阶段特征与模式基础上,分析了现阶段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及其矛盾本质,并从多维视角探讨冲突的形成机制,从生态保护、社区发展、理论逻辑等方面分析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可行性与合理性;最后从建立利益主体权责明确的一体化资源利用机制、加强对旅游资源利用活动资源环境效应的评估、因地制宜探索自然生态资源保护和利用的动态模式、建立更加精准化的自然保护地分区利用方案、以生态理念为指导创新生态旅游产品类型等方面,提出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合理路径。研究结论有助于各界从系统性视角深入理解现阶段自然保护地旅游资源利用的冲突,同时对合理推动自然生态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系统分析影响河南省耕地可持续利用的两大障碍因素———有形减量和隐形减量的基础上,提出了建立保护耕地的制约机制、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加强政府的管理和引导、建立耕地质量保护体系、实施耕地总量动态平衡管理、合理开发利用宜农荒地资源等耕地可持续利用的基本途径与对策  相似文献   

9.
西北地区野生药材资源和野生植物资源的滥采乱挖不仅引起了资源的迅速衰竭.而且还破坏了当地的草地资源,区域的生态环境也随之渐趋恶化.从产权制度、许可制度、保护制度等资源法律制度入手分析了滥采乱挖屡禁不止的主要原因,并进而提出了加强资源法制建设的多种途径和对策:(1)完善资源产权制度,实现资源产权的具体化、实体化;(2)依法行政,实现资源开发利用和经营的法制化管理;(3)重新审视资源的价值,合理确定资源的保护级别;(4)加强资源法制宣传,提高群众的法律意识.  相似文献   

10.
正《河北土地资源利用》是基于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成果,全面分析河北省土地资源利用与管控措施的一部专著,由河北省国土资源利用规划院、河北省科学院地理科学研究所共同编著。该专著结合河北省自然资源禀赋和发展战略,从总体情况、地类分布、各市现状等角度,利用翔实的数据分析土地的面积、结构、权属和分布情况;在此基础上,综合运用数学模型进行专项评价和制度分析,从耕地保护、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和生态用地等角度分析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中存在的关键问题,提出新形势下土地资源利用战略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高寒牧区草地沙化问题研究——以玛曲草原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针对玛曲草原草地退化问题,运用Cobb-Douglas生产函数和Chow分割点检验定量分析原料型畜牧业和制度对草地沙化的影响,并得出制度是导致草地沙化的根本原因;针对存在的问题,运用环境机会论探索可持续的生产、经营和管理模式。通过优化发展模式,实现经济发展与草原生态的良性循环,为其他高原牧区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村经济发展问题探讨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在探讨黄土丘陵区生态环境建设与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上 ,概括了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和发展方向 ,提出了生态适宜型农村经济发展模式的总体构架、地域类型及产业基础建设标准 ,最后从生态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性等角度对模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评价和分析。  相似文献   

13.
祁连山区草原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问题与发展模式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1  
以祁连山区的肃南县为实验基地,通过对山区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之间现存问题的分析,提出了以草原管理、牲畜繁育和产业发展为主要内容的山区草原畜牧业发展模式。它突破了山区的地域限制,将山区与山下绿洲作为一个完整的生态-经济耦合系统,使用跨学科的方法,将山区草原的生态保护与农户的经济增长兼容起来,从而成为山区草原畜牧业的一个可持续发展模式。  相似文献   

14.
随着经济发展的资源和环境约束日益突出,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成为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国际上,循环经济已由最初的理念逐步被推向实践,成为构建新型经济模式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本文在回顾发达国家循环经济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从制度供需及制度主体角色定位的角度概括其在发展循环经济的主要经验。最后比照中国循环经济的发展实践,指出中国循环经济发展中的制度缺陷。  相似文献   

15.
西北地区生态环境建设和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问题   总被引:32,自引:19,他引:13  
贡力  靳春玲 《中国沙漠》2004,24(4):513-517
通过水资源特征分析及水资源利用的评价, 论述了水资源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存在的水资源紧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问题。提出了水资源利用可持续发展对策: 开源节流、以节水为主, 坚持水费改革, 改善生态环境等措施。认为西北地区社会经济要发展, 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是前提, 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是关键。只有珍惜、保护、合理利用和科学管理水资源, 重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 解决好生态环境建设的体制、机制和投资, 提高其效益, 才能确保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促进西北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6.
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环境特征与可持续利用问题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肖辉林 《山地学报》2002,20(5):594-599
系统地论述了华南红壤丘陵坡地的自然条件、发育演化、土壤性质和植被结构特征,分析了存在的主要生态问题,探讨了可持续利用的对策。指出坡地改良利用的目标是使坡地自然生产力提高;在坡地改良利用中,生态持续性的前提,经济持续性是目的,两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各项开发利用的对策、措施都要以提高坡地自然生产力为中心,使坡地的生态和经济效益协调地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7.
Poverty is a key issue restricting rural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concurrently, regional land degradation impedes agricultural development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China faces severe land degradation and deepening rural poverty under the context of rapid urbanization. To address these challenges, sustainable land use is an important tool in our society's economic development. Rural engineering, including rural land consolidation, reclamation, restoration, reallocation, improvement, and development, is the most direct and effective way to achieve rural sustainable poverty alleviation. This study clarifies the framework between land engineering and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and introduces l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newly created land utilization practices, and the contributions to poverty alleviation in representative degraded land regions. Land engineering can increase land quantity,improve land quality, enhance land ecological function, and promote man-land system coupling. Further, it can erase rural poverty by increasing county revenue and households' income, lead to industrial development, and improve living environment. Specifically, degraded sandy land, gully land, hollowed construction land, and barren hilly land are transformed into productive land by improving the land structure. Innovated land engineering technologies and sustainable land utilization modes can provide the basic theories and reference approaches for rural poverty alleviation. Identifying obstacles to effective land and corresponding engineering practices are crucial to regional land exploitation and development, improving quality of life and alleviating rural poverty.  相似文献   

18.
黑河流域水资源开发对额济纳绿洲的影响及对策   总被引:27,自引:11,他引:16  
刘敏  甘枝茂 《中国沙漠》2004,24(2):162-166
位于黑河下游的额济纳绿洲, 是我国北方的一道天然屏障, 更是黑河中上游的重要绿色生态屏障。近年来黑河流域水资源的开发已严重影响到额济纳绿洲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环境急剧恶化, 经济增长缓慢, 社会发展停滞不前。作者通过分析黑河流域水资源利用现状及对额济纳绿洲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提出合理分配水资源, 严禁开荒, 退耕还林(草), 调整产业结构, 开展节水农业等可持续发展对策。  相似文献   

19.
珠江三角洲丘陵赤红壤开发中的问题与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恬  朱照宇 《热带地理》2007,27(5):395-399,404
丘陵赤红壤是珠江三角洲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土壤资源,但是长期以来的人为干扰和不合理利用使土壤性能退化,生态环境恶化,严重影响了丘陵赤红壤的可持续利用。文中总结了丘陵赤红壤的基本特性及利用现状,探讨其生态环境重建及实现可持续利用的途径。认为丘陵赤红壤面临的主要问题有:水土流失、养分贫瘠、表土砂质化、土壤结构退化、土壤水分性能退化、酸雨和重金属造成的污染等。指出实现其可持续利用的途径主要有:加强水土流失的治理;培育土壤肥力,调节土壤水分;增加生物多样性,建立良好的生态结构;防治"三废"污染,使用清洁能源;发展绿色农业与观光农业。  相似文献   

20.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特点与开发利用模式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环渤海地区滩涂资源不仅占全国的 1 /3以上 ,而且滩涂面积随着河流泥沙人海淤积不断增加 ,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滩涂生态环境脆弱 ,其开发利用必须遵循综合、立体、高效和持续利用的原则。因地制宜地采用保护性农业综合开发、鱼塘 -台田立体生态利用、农田生态林网建设、滨海草地综合改良、绿色环保产业与海水养殖、海侵防治保高产技术和生态旅游开发利用等模式进行滩涂资源的持续开发利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