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盐度对隐杆藻类胡萝卜素及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于1992年6月,采集分离江苏台南盐场盐生隐杆藻,通过不同浓度的NaCl研究盐度对类胡萝卜素、脂肪酸含量的影响;类胡萝卜素,依Jones等(1974)方法提取,脂肪酸依Schwarzenbach等(1978)方法提取。结果表明,在0.5—1.5mol/LNaCl培养基中,类胡萝卜素的百分含量从2.76%下降到0.67%;然而当培养基NaCl浓度增加到3.5mol/L时,类胡萝卜素的百分含量又开始上升,到2.31%。在低盐度(NaCl,0.5-1.0mol/L)和高盐度NaCl,3.0-3.5mol/U)下培养的盐生隐杆藻中,总脂肪酸的含量高于中盐度(NaCl,10-25mol/L)的;软脂肪酸含量变化同总脂肪酸相似;此外,在不同盐度下各种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也是变化的。  相似文献   

2.
西沙群岛永兴岛地貌与现代沉积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通过对永兴灰沙岛的地貌考察和沉积物采样分析,认为永兴岛砂屑沉积物为现代环境的产物,指出了灰沙岛不同地貌单元沉积物的粒度和生物组分的特征;生物组分的分布还与其粒径大小有十分紧密的关系;同一粒级同一类型的生物屑的颗粒百分含量与重量百分含量之间存在比较密切的线性正相关关系;永兴岛西北部的沉积动力条件较东南部的强,并陆续向东南方扩大。  相似文献   

3.
黄河河口段与海河河口段沉积物碳酸盐对比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王艳君  金秉福 《海洋科学》2017,41(7):94-104
利用筛析-沉降法对黄河系及海河系沉积物进行了粒度特征分析,黄河系沉积物以极细砂-粗粉砂为主,分选性中等,粒度分布正偏,峰态曲线尖窄;海河系沉积物以细粉砂为主,分选性较差,粒度分布正偏,峰态曲线较平缓。测定黄河系及海河系沉积物碳酸盐的粒度百分含量及碳酸盐加权粒度百分含量,结果表明:黄河系沉积物碳酸盐粒度百分含量加权平均值为11.36%,细砂碳酸盐粒度百分含量较高(15.24%),随粒度越细波动式降低后逐步增加,并在黏土富集,达20.67%;海河系沉积物中碳酸盐粒度百分含量加权平均值为15.05%,比黄河系略高,呈两端高中间低不对称鞍形粒度分布。黄河系与海河系碳酸盐粒度百分含量受粒度控制,对全样碳酸盐贡献最大的粒度黄河系为粗粉砂,海河系为细粉砂。黄河系全岩碳酸盐平均粒度百分含量与马兰黄土相近,与黄渤海泥质区相当,表明黄河沉积物的主要来源是马兰黄土,黄河在沉积物搬运过程中对黄土碳酸盐没有明显改造,黄河沉积物黏土组分是黄渤海泥质区沉积物高碳酸盐的主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4.
温度对四种海洋微藻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1,他引:13  
对在不同温度下培养的4种海洋微藻脂肪酸的气相色谱分析表明,不同微藻的脂肪酸组成及其不饱和程度受温度影响的差别较大。在本实验条件下,随着温度升高,球等革命金藻、盐生杜氏藻、三角褐指藻的总多不饱和脂肪酸(TPUFA)百分含量及脂肪酸平均双键数(MDB)均呈下降趋势,其总单不饱和脂肪酸(TMUFA)和总饱和脂肪酸(TSFA)百分含量则呈增加趋势;随着温度提高小球藻TPUFA百分含量和脂肪酸平均双键数先降低后增加,在20℃时出现最小值。  相似文献   

5.
三种抑制剂对眼点拟微球藻的生长及脂肪酸组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DCMU、氟哒酮及亚油酸对眼点拟微球藻的生长、总脂含量及不饱和脂肪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 :(1)当 DCMU的浓度在 0 .8μmol/ L以上时 ,眼点拟微球藻的生长抑制率达80 % ,其总脂占干重的百分含量减少了近 30 % ;在 1.0 μmol/ L 时 ,EPA占其总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增加了 10 8.6 1%。 (2 )当氟哒酮的浓度在 8.0μmol/ L以上时 ,眼点拟微球藻的生长抑制率为82 .9% ,其总脂占干重的百分含量下降了 2 1% ,而 EPA占其总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增加了6 0 %。(3)当亚油酸的最终浓度在 4 0 0 μmol/ L 以上时 ,眼点拟微球藻的抑制率达 6 4 %以上 ;大于30 0 μmol/ L、4 0 0 μmol/ L 时 ,EPA占其总脂的相对百分含量在 4 .77%以下 ;在 5 0 μmol/ L 以下时 ,EPA占其总脂肪酸的相对百分含量从对照组的 2 0 .96 %下降到 19.4 9%以下。结果表明 ,眼点拟微球藻在养殖中 ,当生物量增加到一定的程度时 ,可以用加入一定浓度的 DCMU或氟哒酮的方法来大幅度提高 EPA的含量。  相似文献   

6.
珠江口表层沉积物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1983年9月箱式取样器采集的珠江口水下26个表层沉积样的化学成分分析数据和微量元素的分析资料,探讨了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主要元素氧化物和微元素含量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与其它地区的对比及其相互关系。主要元素氧化物Fe_2O_3、Al_2O_3、P_2O_5、MnO、TiO_2,有从河口向外海百分含量逐渐减少的趋势。CaO氧化物的百分含量则为河口区内低于开阔海域;MgO氧化物百分含量则变化不大。影响以上七种氧化物含量分布主要的因素有:物质来源、元素化学性质、生物作用、沉积物分布。珠江口表层沉积物中微量元素含量在平面上的分布也具有一定的规律性。  相似文献   

7.
南海中建南盆地速度资料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大量速度谱解释的基础上,分别计算了南海中建南盆地的层速度、时深转换和砂岩百分含量,并对盆地5套地层的层速度平面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部坳陷的层速度最大,北部坳陷和南部坳陷次之,北部隆起的层速度最小,反映了地层的构造走势;利用砂岩百分含量资料进行岩性分析,发现西北部和西南部的砂岩百分含量大于75%,属于砂岩相沉积,推测盆地的物源主要来自西北和西南方向,为沉积相解释和油气资源评价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潮滩悬沙粒度参数的动力沉积学意义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根据1983年10月和1984年5月两次大潮期悬沙粒度和流速的同步观测资料及细颗粒泥沙动水絮凝沉积试验成果,分析悬沙粒度参数的动力沉积学意义。结果表明,在以细颗粒泥沙絮凝临界流速(21cm/s)为界的两组悬沙样中,悬沙偏态系数和大于4.0μm粒级悬沙的百分含量在散点图中有显著分离;中值粒径和峰态系数有一定的分离;分选系数和大于16μm粒级悬沙的百分含量几乎无分离;但中值粒径、分选系数,偏态系数和大  相似文献   

9.
对辽河三角洲地区ZK2孔(孔深0~32m)的92个沉积物样品中碎屑矿物进行鉴定和统计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轻矿物质量百分含量均超过95%,以石英和长石为主;重矿物质量百分平均含量仅为0.82%,以普通角闪石、绿帘石、阳起石、石榴子石、赤-褐铁矿和自生黄铁矿等为主。轻矿物组合和含量在地层中变化相对稳定,而重矿物组合和含量则在地层中变化显著。以所有重矿物各自百分含量为变量,利用Tilia软件进行有序聚类,自下而上可以划分出4个不同的重矿物组合带,这些组合带分别大致对应河道、湖沼、潮坪-浅海、三角洲4个沉积相环境。研究表明:不同组合带中各重矿物百分含量的变化与沉积环境紧密相关,其中沉积环境中水动力条件和离河口的远近,是控制重矿物中稳定矿物特别是金属矿物变化的主导因素。ZK2孔自晚更新世晚期以来沉积物源没有发生明显的变化,其主要物源来自辽河,其次为大辽河。  相似文献   

10.
根据碎属矿物(长石、石英、岩屑)的标型特征,各碎屑成份的百分含量、重矿物的组合及其平面分布和垂向变化,提出松辽盆地侏罗系碎屑岩的母岩岩性,并分析沉积物的形成条件和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位于莱州湾南侧、潍坊港东侧近岸海域300cm长的WF01钻孔进行磁化率和粒度测试,结合测年数据,分析了研究区海域沉积速率、沉积物粒度和磁化率的演化特征,探讨了不同沉积物粒度组分与磁化率变化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WF01孔0~300cm沉积物可分为四段,分别体现了不同时期研究区沉积环境的变化。WF01孔以218cm为界,上段与下段沉积物磁化率与各粒组百分含量的相关关系基本呈相反趋势。上段沉积物磁化率与63μm以下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与大于63μm粗颗粒的百分含量呈正相关;下段沉积物磁化率值与小于32μm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呈正相关关系,而与大于32μm的颗粒组分含量呈负相关关系。这种相关性的差异,可以从很大程度上指示研究区上下两段沉积物物质来源的不同,而造成这种物源差异的原因很可能是1855年黄河从苏北改道进入渤海,巨量黄河泥沙在渤海沉积、扩散造成的。  相似文献   

12.
蓝东兆  程兆第 《台湾海峡》1995,14(3):235-240
本文根据分析结果阐述了两种不同样品处理方法所获得的硅藻丰度和微型硅藻的人主要种类和相对百分含量。研究表明洗涤富集法所获得的硅藻丰度存在较大误差;微型硅藻的含量普遍介于10%-20%之间,最高可达42.31%,最低为5.66%,并指出了在微型硅藻相对含量大于20%的样品中 ,其主要种类为具槽直链藻和条纹小环藻等沿岸底格格不入中,并成群体产出。  相似文献   

13.
激光粒度分析与传统粒度分析方法相关对比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 4 1个样品的激光法与传统法 (筛析部分—沉析部分 )的粒度分析成果 (粒级百分含量、粒度参数和海陆相样品的粒度成果 )作了相关对比。找出 2种分析方法之间的内在联系 ,以期在将来的粒度分析中 ,可以通过参数矫正来实现 2法的数据转换。从分析可知 ,海陆相沉积对样品的影响很小。 2种方法的原理不同 ,从而产生了激光法低估粘土部分百分含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4.
海洋沉积物黏土矿物相对含量计算存在多种计算方法,并不统一,限制了异源黏土矿物的整合和使用。文章选取了两种较为常见的计算方法,即Biscaye和国标中规定的计算方法,分别对东印度洋109个表层样品黏土矿物的相对百分含量进行计算,分析对比了两种方法计算结果之间的差异。结果显示,两种计算方法结果存在显著正相关,都能显示黏土矿物分布的变化趋势,4种黏土矿物相关系数由高到底分别为:蒙皂石0.986、伊利石0.974、绿泥石0.924、高岭石0.923。相对于Biscaye计算方法,国标计算方法会增加伊利石和高岭石的相对百分含量而降低蒙皂石和绿泥石的相对百分含量。两种计算方法黏土矿物的含量相关性较好,可以建立起相互数学转换关系式。但在不同的海区,由于矿物成因、结晶程度以及混层矿物的出现可能会使衍射峰形态发生改变,从而相关性系数和转换关系也会相应发生改变。  相似文献   

15.
各种无机氮是浮游植物的基本营养物质,其含量多寡直接影响着海洋初级生产者的数量。在天然海水中,氮含量一般较低,因而在一定程度上它们常是浮游植物的限制因素之一。 渤海水产资源丰富,是我国重要渔场之一,因此对其生原要素的研究实属必要。为配合该水域水产生产农牧化的研究,本文根据多年(1959, 1960, 1983)的资料,通过讨论无机氮含量分布、百分组成及N/P 比值的变化特征,对该水域氮素生物环境作了评价。  相似文献   

16.
研究水下沉积物中的矿物组分对阐明其沉积物的组成、分布,以及矿物随沉积物的搬运过程中的变化规律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作者是在进行河北省海岸带调查工作的基础上,对黑沿子-北戴河沿岸沉积物中的70个表层样的重矿物又进行了详细的研究。首先将沉积物样品进行处理,从中选出了0.125—0.063毫米的极细砂,烘干后置于比重为2.89的三溴甲烷(CHBr_3)中,分离出轻、重矿物两部分,然后在XTB-01型高倍体视显微镜下观察矿物物理特征,在BH-2型偏光显微镜下测定矿物的光学性质,用计数器统计300颗粒,求出各种矿物的颗粒相对百分含量,并绘制了各种单矿物百分含量分布图、重矿物重量百分含量分布图和重矿物组合区图。  相似文献   

17.
采用气相色谱仪测定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不同生理阶段(成熟、抱卵、流产)肝胰腺内的脂肪酸组成。结果表明,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含有22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SFA)5种,单烯酸(MUFA)5种,多烯酸(PUFA)12种;MUFA的含量最高,占52.47%—58.56%。SFA次之,为23.17%—29.20%,PUFA的含量较低,为8.92%—21.11%。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3/cn-6值在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差异极显著,油酸(c18:1)、棕榈酸(C16:0)、棕榈油酸(C16:1)是肝胰腺中的主要脂肪酸,其含量分别为35.2l%—40.49%、17.97%—21.97%和11.69%—14.90%,不同生理阶段的中华绒螯蟹肝胰腺中各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差异显著。比较研究温州本地抱卵蟹和太湖抱卵蟹肝胰腺中的脂肪酸,发现脂肪酸中SFA、MUFA、PUFA的含量和Cn-3/Cn-6值差异极显著,除C14:1、C18:1、C20:1及C20:5外,其它脂肪酸的百分含量存在极显著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营养盐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及组分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球等鞭金藻细胞内可富集丰富的二十碳五烯酸(Eicosapentaenoic acid,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ocosahexaenoic acid,DHA),这些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ed fatty aicd,PUFA)具有重要的生理活性。采用气相色谱法研究了不同浓度的NaNO3和NaH2PO4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及组成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NaNO3和NaH2PO4对球等鞭金藻生长和脂肪酸含量(占干重的百分含量)及组成成分均有影响。在初始NaNO3浓度为1~74.8mg/L和初始NaH2PO4浓度为0.47~4.48mg/L范围内,随着NaNO3和NaH2PO4浓度的增加,球等鞭金藻的细胞密度和比生长速率都增大,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则都呈现下降趋势;C22∶6(DHA)占干重的百分含量随着NaNO3和NaH2PO4浓度的增加而下降,但在总脂肪酸中的百分含量则增加,当NaNO3浓度为74.8mg/L时可达到9.92%,当NaH2PO4浓度为4.48mg/L时可达到7.81%。  相似文献   

19.
对山东半岛沿岸7个泻湖的表层沉积物中的细颗粒成分中的粘土矿物进行了定性和半定量分析,并描述了矿物特征,发现粘土矿物的百分含量判别很大,其中蒙皂石的含量在地域上由西向东规则递减。泻湖与海水的交换状况对粘土组分有相当的影响,不久前封闭的泻湖的粘土矿物成分与未封闭的泻湖不同,显示了物源、物源成分的搬运距离及水体交换等因素的明显影响,表明了泻湖沉积物与环境动力及物源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20.
ODP164航次期间,在布莱克海岭发现了天然气水合物,主要赋存在海底200mbsf至450mbsf海底似反射层(BSR)之间。在横跨BSR的深度里,没有出现沉积间断。只是BSR层受到了Cape Fear盐底辟(一种刺穿构造)的干扰。在该地区,自生碳酸盐矿物(白云石、菱铁矿)少量的出现在沉积物中,仅占几个百分含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