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花岗岩类化学元素丰度研究是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地壳丰度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一直为国际上所关注,并有很多学者先后发表了不同的花岗岩类化学成分和元素丰度的数据,但迄今为止世界上还没有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的出版。本文以中国56种元素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为基础,探讨了中国大陆花岗岩类各元素地球化学图所展示的多元素的区域分布特征、空间分布规律和分布模式。结果显示,花岗岩类各元素的空间分布模式与中国花岗岩类的分布和特征密切相关。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图能够清晰地反映出花岗岩类化学成份的空间变化规律和特征。  相似文献   

2.
与花岗岩类有关的矿床主要是与其具有时—空及成因联系的岩浆—热液矿床,岩浆能否出溶热液且出溶相当数量热液是花岗岩类成矿的必要前提,直接制约岩浆岩的成矿潜力。基于前人和作者的研究成果得出,与成矿有关的花岗岩中发育的单向固结结构(UST结构)、石英眼、晶洞以及雪球结构等是岩浆挥发分相饱和出溶的标志,岩浆岩组成对于成矿潜力判别的贡献基于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以及物理化学条件,挥发组分中卤化物含量的高低和岩石中主量元素的丰度不能作为成矿潜力的判别标志,而微量元素是识别花岗岩类成矿潜力的地球化学指纹。高场强元素以及现出系统地球化学行为变化的稀土元素特征有望成为成矿潜力的最佳判别标志。花岗岩类含矿潜力的评价研究为岩浆热液多金属矿床的成矿预测和勘查评价提供理论指导,本文也指出在研究花岗岩含矿潜力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3.
广西都庞岭、海洋山花岗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同处南岭西段的广西都庞岭岩体与海洋山岩体形成时代不同:前者是加里东晚期、印支晚期和燕山早期形成的复式岩体,以燕山早期花岗岩为其主体;后者以加里东晚期花岗岩为主.与两岩体有关的含矿性有明显的差异,区内已发现的钨锡矿矿床(点)主要产于燕山早期花岗岩中.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特征对比分析表明:二者除在微量元素的初始丰度值、元素组合等方面具有一定相似之外.元素含量分布特征明显不一样,都庞岭燕山期花岗岩较海洋山岩体W、Sn、Bi等成矿元素丰度值更高,W、Sn、Bi、Mo富集趋势明显,而海洋山加里东期花岗岩以Ag、Pb、AB、sb等的后期富集为特征.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锡田岩体的岩石化学特征、成矿元素的地球化学性状及围岩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丰度的研究,讨论了改造型花岗岩中的钨、锡等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地层,并非由花岗岩浆分泌而来。  相似文献   

5.
湖南秀才洞铀矿位于诸广山北部的鹿井矿田,极具找矿潜力。为进一步查明秀才洞铀矿成矿条件,揭示岩浆岩与成矿作用关系及成矿成岩机制,本文开展了典型矿床地质特征研究,并对矿区典型岩浆岩进行了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结果表明:矿区岩体属酸性岩,具富Si低Ca偏碱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显示花岗岩富集Nb、U、Th和Ta等高场强元素,贫Sr、Ba、V、Cr、Co、Ni等元素,具典型A型花岗岩特征。岩浆岩及矿石稀土配分曲线均为“平展型”,具强Eu负异常特征,岩浆岩及矿石具有一定的同源性,可以为同一成矿系统。矿体均产于围岩与花岗岩接触带附近,并受断裂构造控制,岩浆岩和地层均提供了一定的铀源。结合矿床特征、成矿地质特征及与岩体的空间关系认为秀才洞铀矿是花岗岩外接触带型铀矿。  相似文献   

6.
湖北程潮铁矿成矿物质来源的地球化学制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北程潮矿区岩浆活动主要分为早期的闪长岩期和晚期的花岗岩期,岩浆侵入发生在燕山期中晚期。程潮铁矿成矿作用与燕山期中晚期岩浆岩侵入密切相关,岩浆是成矿物质的主要来源。成矿期主要分为早期的磁铁矿期和晚期的金属硫化物期,早期的磁铁矿期是主成矿期。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闪长岩类岩石与磁铁矿矿石的REE、LREE配分模式存在很明显的互补关系,花岗岩与金属硫化物矿石含量亦为互补关系。花岗岩和金属硫化物矿石中Eu中度—强烈亏损,这是由早期闪长岩类岩石结晶和磁铁矿石矿化引起的。此外,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闪长岩类岩石富含的亲硫元素Cr,是由于早期的磁铁矿矿化导致Fe3+从岩浆中析出;花岗岩富亲铁元素Co、N i的含量与晚期的金属硫化物矿化联系紧密。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表明程潮矿区的成矿物质来源主要是闪长岩,与鄂东南其他矽卡岩型铁矿床一致,这对总结鄂东南区域成矿规律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分别对庐枞盆地A型花岗岩的微量元素特征、形成时间、放射性特征等方面和已知铀矿床的成矿时间、空间分布特征、矿床成矿流体等方面资料进行了研究,分析了两者间相互关系,认为庐枞盆地A型花岗岩和铀成矿关系密切,两者在形成时间相近,空间分布相依,成因相联。  相似文献   

8.
依据在大兴安岭北部开展的1:20万水系沉积物地球化学调查项目所采集的岩石样品的元素分析测试结果,对中生代花岗岩类39种元素含量进行了统计,分析了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提出了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元素的丰度值.认为大兴安岭北部中生代花岗岩类具有富钾酸性花岗岩和富铝中酸性花岗岩两种地球化学类型的特征,这些特征与中生代构造运动和岩浆活动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林仟同  龚萍 《福建地质》2002,21(2):74-84
闽西北中生代花岗岩总体上可分为重熔型和同熔型两种类型。根据研究区两种类型花岗岩产出构造部位,成岩物质来源以及成矿元素本身地球化学属性之间的差异;结合岩矿石多元素统计分析,岩石稀土元素特征及其配分型式,单矿物微量元素比值,铅同位素、氢氧同位素特征等,较系统地阐述了闽西北地区重熔、同熔型花岗岩类的成矿特点。  相似文献   

10.
花岗岩类具有成矿专属性。在不同大地构造背景及造山作用不同阶段,不同源岩的部分熔融形成类型、矿物学、岩石学和地球化学成分、成因、分异演化均不同的花岗岩类,它们均与相关的成矿元素组合具有一定的相关系,对花岗岩类成矿起关键性的控制作用。由此可见在判别花岗岩类的成矿专属性时需要综合考虑:野外判别、岩石化学成分判别、地球化学特征判别、花岗岩类成矿元素组合的大地构造控制判别。  相似文献   

11.
采用ICP-MS测定了胶东焦家、马塘、东季和红布金矿床黄铁矿、石英及其群体包裹体的微量元素组成。结果表明,黄铁矿包裹体与石英包裹体均富集Cu、Pb和Zn等成矿元素,反映了成矿流体的特征;不同成矿阶段成矿流体特征有差异,石英黄铁矿化阶段、黄铁绢英岩化阶段、石英多金属矿化阶段石英及其包裹体微量元素含量均高于成矿较差的钾长石化阶段的石英及其包裹体;与陆壳微量元素丰度相比,黄铁矿及石英中Cu、Pb、Zn、Ag和Au等成矿元素富集;与地热卤水及斑岩铜矿卤水微量元素含量相比,黄铁矿及石英包裹体中以Cu为代表的成矿元素均较其它元素相对富集,反映了成矿流体中富集成矿元素的特征。上述结果表明,可以采用ICP-MS测定黄铁矿及石英包裹体微量元素来研究成矿流体的特征。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大量实际资料,对兴隆平泉地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部分金属元素、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分布等进行分析,主要论述了该区与成矿有关的两类岩石即花岗岩-花岗斑岩类及花岗闪长岩类岩石的地球化学特征,指出两类岩石在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不仅与岩性有关,而且主要与成矿物质来源有关。  相似文献   

13.
陈宝泉 《福建地质》2005,24(4):221-228
通过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岩石共生组台特点以及各层组岩石多元素定量分析结果的研究,阐述了闽北前寒武纪变质岩地层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和金、银、锡、钽等成矿元素丰度特征。统计表明,微量元素、成矿元素局部明显偏高或偏低,与混合岩化作用或后期热液叠加改造有关。  相似文献   

14.
范宏瑞  李兴辉  左亚彬  陈蕾  刘尚  胡芳芳  冯凯 《岩石学报》2018,34(12):3479-3496
硫化物微区原位分析技术包括LA-ICPMS定点微量元素分析、LA-ICPMS和(Nano) SIMS微量元素面扫描分析,以及SIMS、Nano SIMS和LA-MC-ICPMS原位硫同位素点分析和面扫描。这些分析方法可以有效地获取不同期次硫化物微量元素含量、丰度分布图像、硫同位素比值和分布特征,结合微区时间分辨信号谱图、微量元素相关性分析等,在矿床学的成矿元素行为与赋存状态、成矿元素置换反应、成矿流体与硫的来源、矿石矿物的化学分带性、矿床成因模型等研究中有着重要的应用前景,以探讨矿床的精细成矿过程。硫化物原位微量元素和同位素LA-(MC)-ICPMS和(Nano) SIMS分析,需要降低仪器和分析方法的系统误差,克服严重的基体效应和同位素分馏效应。  相似文献   

15.
韩振哲 《地质与勘探》2010,46(5):852-862
小兴安岭东南鹿鸣-兴安-前进地区,与早中生代二长-正长花岗岩有关多金属成岩成矿过程可划分为三期:第一期为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有关的Mo(Au)成矿期,第二期为二长花岗斑岩有关的Mo成矿期,第三期为正长花岗岩有关的Pb、Zn、Mo成矿期,总体显示不同成矿元素与不同时期岩体存在一定程度的耦合性。从早期至晚期成矿元素由Mo(Au)→Mo→Pb、Zn、Mo依次演化,其中Mo成矿作用延续时间较长,成矿作用也由强变弱,成岩成矿时代为225.0~191.4Ma。在野外岩相学、岩石主微量元素特征上,成岩成矿显示出时间上的相近性和同源岩浆分异演化的特征,其中含矿岩体以高硅富碱和过铝为特征,含矿二长花岗斑岩、正长花岗岩分别属低Sr低Yb类、低Sr高Yb类花岗岩,而不含矿似斑状二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多为低Sr较高Yb类花岗岩。上述成岩成矿特征上的差异,以及岩体是富集Mo还是Pb、Zn,可能与源区物源、岩浆成因(壳幔混源程度、混合比例等)和岩浆结晶分异、岩浆侵位深度,以及与成矿构造背景等有关。  相似文献   

16.
粤东沿海地区锡和钨成矿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的对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粤东沿海地区与锡钨矿化有关的花岗岩可划分为锡成矿花岗岩和钨成矿花岗岩。二者皆为燕山期构造—岩浆作用的产物,属地壳物质物重熔—深熔成因。锡成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中期,主要分布于潮安—海丰以东地区。岩性主要为二长花岗岩,岩石相对富Al_2O_3、CaO以及Sn、Pb、Zn、Cu等微量元素。钨成矿花岗岩形成于燕山中晚期,主要分布在靠近莲花山断裂带地区。岩性主要为黑云母花岗岩,岩石相对富SiO_2以及W、Be、F等微量元素,源岩特征的不同,是造成两种成矿花岗岩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差异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东秦岭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其地质意义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报道了东秦岭(东经106°30’─113°00’北纬32°40'─34°30')花岗岩类51个元素的丰度。花岗岩类总体化学成分特征偏基性,各构造单元花岗岩类的元素丰度存在着明显的差异,基本反映了区域地亮的总体特征和区域地壳组成的不均一性,为区域构造-地球化学分区提供了正确的依据,同时,花岗岩类元素丰度特征较好地阐明了区域成矿作用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狮吼山矿区是江西省内规模最大的矽卡岩型硫铁多金属矿床,伴生W、Cu、Au多种成矿元素,成矿作用与矿区出露的茶山迳复式花岗岩体有关。岩体主要包括茶山迳似斑状黑云母二长花岗岩和莲湖细粒二长花岗岩两期,为研究成矿岩体的侵位时代、岩石成因及与成矿的关系,本次工作进行了U-Pb锆石定年、岩相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等测试分析。结果表明:岩体具有高硅、高钾、富铝的特征,属高钾钙碱性系列花岗岩;轻重稀土元素分馏明显,均为右倾型,弱Eu负异常,以富集Cs、Rb、Th、U、Pb,亏损Ba、Nb、Sr、和Ti等元素为主要特征,属于低Ba-Sr壳源花岗岩类;锆石具较好晶形,具典型岩浆锆石特征,利用LA-ICP-MS进行U-Pb测年,获得谐和年龄为(162.4±0.6)Ma(MSWD=1.8),加权平均年龄为(162.4±1.4)Ma(MSWD=1.4),谐和年龄与加权平均年龄在误差范围内高度一致,表明茶山迳复式岩体侵位于燕山早期中侏罗世;综合考虑岩体矿物组合、主微量元素及高分异特征,认为其成因分类应属于S型花岗岩;对比中国花岗岩成矿元素平均含量,茶山迳两期花岗岩均具有较高的W、Mo、Bi、Pb等成矿元素含量,可同时为成矿作用提供热源、流体及物质。  相似文献   

19.
中国不同岩石类型花岗岩类元素丰度及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依据采自全国范围内约750个有代表性的大、中型花岗岩类岩体上的768件组合样的实测分析数据,这里计算并提出了碱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二长花岗岩、花岗闪长岩、石英二长岩、石英二长闪长岩等中国不同岩石类型的花岗岩类岩石近七十种化学元素或成份的丰度,探讨了中国不同花岗岩类岩石的岩石化学特征和微量元素丰度的特征。  相似文献   

20.
副族元素的成矿作用与矿田类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姜莲婷  陈国能 《地学前缘》2011,18(1):95-101
岩石熔融 岩浆固结过程不仅导致花岗岩的形成,同时造成了副族微量元素的富集,形成不同类型的矿床和矿田。根据成矿元素与氧、硫元素的关系,文中将上述元素形成的矿田分为亲氧元素型、亲硫元素型和氧硫复合型。前者产于花岗岩体内部,成矿与成岩基本同时,矿田的形成主要受控于岩浆分异作用和岩体剥蚀深度;次者产于岩体外部,成岩与成矿具有一定的年龄差,矿田控制因素主要为深部重熔界面隆起区的埋深和相应控矿构造的产状;最后一类矿田的特征是花岗岩体内部产亲氧元素矿床(主要为铀钍),矿床与容矿岩体通常有巨大年龄差,在岩体外围则分布亲硫元素矿床,本类矿田的控制因素主要为区域地壳熔融(重熔)次数及晚期重熔界面隆起区的埋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