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GPS流动站与参考站采用不同采样率的特殊应用情况,当观测数据不同步时,采用历元间的相位差分计算流动站的高精度"伪距",进而单独进行导航定位解算;当流动站与参考站观测数据同步时,采用双差模式。该方案不但充分利用了观测数据,而且可以节省数据采集和传输及运算的成本。飞机导航试验的数据解算表明,采用这种方法,流动站的定位精度可以达到cm级,而且位置更新率较高。  相似文献   

2.
网络RTK对流层延迟内插模型精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滢  陈明剑  左宗  姚翔 《测绘通报》2018,(1):33-37,43
流动站与参考站间双差对流层延迟的精确改正是网络RTK技术的关键。本文采用河南省地基增强系统参考站网7个参考站的观测数据进行试验,选择LIM、LCM、LSM和KRG模型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各模型用于不同高差水平流动站对流层延迟改正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4种常用内插模型中,LIM和KRG模型对流动站对流层延迟改正的精度较优。流动站与主参考站高差达到400 m时,对于低高度角卫星,模型内插精度降低到分米级,不满足用户流动站高精度定位需求。  相似文献   

3.
宋黎民  李丽红  宋雷 《北京测绘》2019,33(8):882-885
本文针对单基站托管型RTK技术的测量精度进行研究,分别选取与基准站距离不同的10个流动站点进行测量实验并进行精度分析,结果表明:在基准站和流动站距离小于15km情况下,平面坐标的精度优于15mm,测量精度没有随距离明显的衰减。当基准站和流动站相距大于15km时,随着基准站和流动站距离的增长,测量精度明显衰减。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内插算法、线性组合算法以及虚拟基准站算法这3种不同GPS网络RTK系统算法的对比,确定了以平面内插算法为基础的定位精度研究。考察了海拔高度、流动站的位置关系对定位精度的影响,并得出结论,对今后GPS网络RTK系统中流动站和基准站的设置定位及研究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GPS激光主动式定位系统的硬件组成及功能,分析了该方法定位的基本原理,并对试验结果进行了分析,验证该方法的可行性及定位精度。利用系统在不同的流动站对目标利用系统同轴望远镜进行照准,发射激光获取不同流动站的距离,利用数字罗盘获取激光仪的姿态,GPS_OEM获得流动站点的GPS坐标。利用空间距离交会原理解算目标的3维坐标,为不易到达的测区提供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6.
实现CORS电离层延迟的建模过程,通过构建双差观测方程解算出CORS电离层延迟量,然后利用VRS技术在流动站附近生成虚拟参考站,根据参考站与流动站的位置关系和网络插值算法,内插出流动站的双差电离层延迟项,比较流动站经过内插和实际解得到的电离层延迟项的差异,验证网络插值算法的可行性,实现CORS电离层延迟的算法解算过程.  相似文献   

7.
在网络RTK应用中,当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的高差较大时,流动站定位精度会降低,甚至会导致流动站模糊度无法固定,此种情况对于在我国地形起伏明显区域内的网络RTK经常发生。针对此问题,本文提出基于高差的综合误差内插模型,用此模型对误差进行内插,并和平面内插法、三维内插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8.
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差网络RTK方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针对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常规实时动态差分(RTK)定位中,整周模糊度的快速解算和流动站位置信息的解算精度问题,该文研究了一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频双差网络RTK方法,首先解算参考站网B1、B2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利用固定的参考站网载波相位整周模糊度计算参考站的观测误差,使用区域误差内插法计算流动站的综合误差影响,改正流动站的观测误差并进行流动站的整周模糊度解算,最后使用实测数据进行算法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文的方法可以利用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双频观测数据实现网络RTK流动站的厘米级定位。  相似文献   

9.
分析了网络RTK中基准站和流动站间气象元素、基线长度、高程差异和模型差异等因素对对流层延迟误差的影响,得出气象元素的大小和基线长度等与单差对流层延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对流层模型差异造成的差值与高差之间也存在线性关系,且利用网络RTK内插法只可消除其中大部分的误差。这对利用网络RTK算法生成流动站的误差改正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分析了网络RTK中基准站和流动站间气象元素、基线长度、高程差异和模型差异等因素对对流层延迟误差的影响,得出气象元素的大小和基线长度等与单差对流层延迟之间存在线性关系,由基准站和流动站的对流层模型差异造成的差值与高差之间也存在线性关系,且利用网络RTK内插法只可消除其中大部分的误差.这对利用网络RTK算法生成流动站的误差改正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南宁市CORS系统的精度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简单介绍NNCORS的概况,通过参考站数据处理和RTK测试,分析基于CORS系统的精度及流动站RTK定位WGS-84坐标系下的三维外符合精度.  相似文献   

12.
介绍网络RTK常规内插模型,分析内插法的精度,从单站上分析高程对天顶距延迟的影响,分析高程差异对双差对流层延迟的影响,利用网络RTK内插法只可消除其中大部分的误差.这对利用网络RTK算法生成流动站的误差改正数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3.
针对目前标靶定位精度的估计大多是基于单个位标靶进行的,没有顾及各站标靶之间的关系,该文提出基于激光束法区域网中的同名距离,对标靶定位坐标进行检核和验算。整体思想是通过查找扫描站间标靶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为同名标靶时,以相邻站同名距离相等为条件列立同名距离方程式,平差计算标靶定位精度,验算标靶定位精度是否满足某种工程测量的要求。通过实际工程案例,说明了激光束法区域网平差前的概算对标靶定位坐标检核和精度估计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分布式WADGPS系统中监测站和用户站的监测方法,讨论了监测站和用户站的粗差探测与分离,最后应用分布式WADGPS99‘陆基长距离试验和南海海上试验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分析。  相似文献   

15.
针对电离层延迟误差目前是GNSS导航定位精度最重要误差源的现状,通过GNSS参考站或跟踪站实测数据计算电子总含量值,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监测区域电离层变化,进而找到削弱或消除电离层延迟误差影响方法。利用曲面拟合实现建模,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模型阶数进行设置,对比不同情况下的模型精度,从而确定特定区域内最佳数据采样间隔及阶数设置,并在最佳阶数设置情况下,比较了预报不同时段的精度,进而对延迟量预报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可以通过该模型单独解算流动站站点的实时电离层延迟信息,这对多基站CORS的站间距离选择和单基站CORS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距离设计,尤其对提高单频接收机以及GIS产品用户的定位精度和差分模型的覆盖范围都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GPS载波定位中双差观测值权的合理确定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GPS载波定位中双差观测值权的确定较为重要,本文在简要介绍了两种常规定权方法之后首次提出了“高度角定权法”,并以某大型水电站的实测数据分析了三种定权方法对基线坐标解算结果精度的影响,数据结果清楚地表明本文提出的“高度角定权”能有效地提高基线坐标解算结果的精度。  相似文献   

17.
在全球范围内选取地处内陆、沿海和岛屿的85个国际GNSS服务(IGS)测站,对其一天的观测数据进行无海洋潮汐改正和加入GOT4.8海洋潮汐改正模型两种解算,分析了海洋潮汐负荷对全球不同地理区域IGS测站精密单点定位(PPP)精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岛屿测站受海洋潮汐负荷的影响范围最广,改正量最大.加入海洋潮汐改正后,约9...  相似文献   

18.
樊向兰 《地理空间信息》2012,10(5):103-104,107
简要介绍了目前国际上比较流行的线阵航空数字传感器ADS80的一些基本情况,分析了该传感器的技术优势与应用意义,并对在大比例尺地形图测绘中的应用、技术开发问题进行了初步的讨论;阐述了利用ADS80数据进行1∶500基础测绘生产的工艺流程及成图过程。研究结果表明ADS80数字航空摄影测量系统不但能有效提高作业效率,同时也能显著提高测图精度。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南极洲和南极洲上的IGS跟踪站的概况,处理了其2006年和2007年的GPS观测数据,分析了坐标分量的时间序列及各站的运动趋势。  相似文献   

20.
噪声分析对GPS时间序列分析有着重要影响,然而针对时间跨度较长的大尺度GPS网的共模误差相关研究较少。本文选取了平均基线长度大于2000 km的欧洲地区9个GPS台站2006-2014年的数据,使用主成分分析法剔除坐标时间序列的共模误差,同时利用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对滤波前后的时间序列进行了噪声分析。结果表明,欧洲地区广域GPS网的噪声模型存在多样性,各个分量具有不同的噪声特性,主要表现为白噪声+闪烁噪声、白噪声+幂率噪声,少部分台站N、E两个方向含有随机漫步噪声。经过空间滤波后,部分台站最优噪声模型发生改变,但仍以白噪声+闪烁噪声、白噪声+幂率噪声为主。滤波对N、E方向速度场影响为0.2 mm/a,U方向速度场影响为0.5 mm/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