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61~2007年青藏高原四季开始日期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青藏高原60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气温度资料,分析了青藏高原近47年来四季开始日期的时空变化特征和年代际变化趋势.结果表明,青藏高原的四季开始日期变化主要表现为春季和夏季的提前趋势,秋季和冬季的推后趋势,其中春季、冬季的变化显著,夏季、秋季的变化相对春季、冬季变化较小,四季开始日期的这种变化在增温明显的1990年代和21世纪初最为明显,并且春季和冬季开始日期的年代变化较大,而夏季和秋季开始日期的年际变化较大.这种变化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有所差异,春季和冬季开始日期变化的空间分布相似,春季和冬季开始日期的变化在空间上有相当的同步性而且都属于“中间高两边低”的分布状态,夏季和秋季开始日期变化的空间分布相似.此外,春季丌始日期在1990年代之前整体相对平稳并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提早趋势,从1990年代开始变得较明显;夏季开始日期的提早变化相对平稳但年际变化较大;秋季开始日期的推迟相对平稳但是年际变化较大,1990年代有较明显的推迟趋势;冬季在1990年代表现出推迟趋势但是并不明显,但是到21世纪初表现出强烈的推迟.  相似文献   

2.
根据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3-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按照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对四季长度进行划分,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对四季长度和气温变化的趋势演变、突变转折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气温变化对四季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水市四季长度表现为夏季最长,冬季次之,春季和秋季相接近,秋季略短。四季长度的变化趋势为春、秋季长度延长缓慢,夏季变长明显,冬季长度缩短显著。近58 a丽水市气温呈明显的上升趋势,气候倾斜率为0.17℃/10a。气温变化对四季长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以冬季最为显著。突变检验表明,气温上升与冬季长度缩短的突变时间都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相关性检验显示气温与冬季长度的负相关最明显,通过α=0.01的显著性检验。  相似文献   

3.
根据丽水市国家气象观测站1953-2010年逐日气温资料,按照国家季节划分标准对四季长度进行划分,运用趋势分析、Mann-Kendall检验和滑动t检验对四季长度和气温变化的趋势演变、突变转折进行研究,从而探讨气温变化对四季长度的影响。结果表明:丽水市四季长度表现为夏季最长,冬季次之,春季和秋季相接近,秋季略短。四季长度的变化趋势为春、秋季长度延长缓慢,夏季变长明显,冬季长度缩短显著。近58年丽水气温呈明显的升温趋势,气候倾斜率为0.17℃/10a。气温变化对四季长度有较大的影响,尤其以冬季最为显著。突变检验表明,气温上升与冬季长度缩短的突变时间都在90年代中期;相关性检验显示气温与冬季长度的负相关最明显,突破99%置信度检验。  相似文献   

4.
近60a来南京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潘航 《气象科学》2011,31(6):742-746
利用1951年1月-2010年12月南京市逐日气温观测资料,依据张宝堃应用候平均气温稳定通过某一临界值划分四季的标准,建立了近60 a南京的季节平均气温的时间序列,分析了近60a南京春、夏、秋、冬四季开始、结束及持续时间的变化特征,给出了季节气温的变化趋势以及候平均与入季时间、季节持续时间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近60a,南京入冬时间推迟,入夏时间提前.冬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2.9 d/10a;夏季变长,增加的平均速率为4.1d/10a;秋季变短,缩短的平均速率为1.5d/10a;春季略有些变长.南京冬、春季平均气温升高,且冬季气温升高更为显著,而夏、秋季平均气温下降,秋季气温下降略明显于夏季.冬季最低气温有升高的趋势,夏季最高气温与年较差有下降的趋势.春季入季时间与春季的平均气温成正相关,而秋季的入季时间与秋季平均气温成负相关;夏季的平均最低气温和平均气温与夏季的长度成负相关,冬季的平均最高气温和冬季的长度成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0—2015年湖北省荆州市6个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候气温分析荆州春、夏、秋、冬四季初日与长度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荆州近56 a四季初日表现为春季和夏季提前,秋季和冬季推迟;春、夏和秋季初日随年代变化显著,而冬季初日随年代变化不显著。季节平均长度夏季和冬季为120 d左右,春季和秋季为60 d左右,夏季日数冬季日数春季日数秋季日数。从年际变化来看,夏季变长,冬季缩短,春秋季变化不明显;从年代际变化来看,夏季明显变长,秋季和冬季缩短较明显,而春季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利用山东中部地区8个气象站1966—2015年逐日气温观测资料,用5日滑动平均气温作为划分依据,结合气候趋势法、Mann-Kendall法和经验正交分解法,对山东中部地区近50 a的四季开始日期及长度时空变化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山东中部地区春季和夏季开始日期呈提前趋势,秋季和冬季呈推迟趋势,其中,夏季和冬季开始日期在1993年发生突变,四季开始日期的主要空间变化趋势一致,秋季变化强度中心在中北部平原,其他三季变化强度中心均出现在中部地区,四季开始日期空间变化规律在第二特征向量上呈现区域变化的不一致性。冬季日数最多,其次为夏季,春季日数最少,春季和冬季日数呈减少趋势,冬季减少趋势显著,气候倾向率为-2.98 d/10 a,夏季和秋季日数呈增加趋势,夏季日数增加显著,四季日数主要空间变化规律一致,强度中心在中部地区,四季日数空间变化规律在第二特征向量上存在不一致性,其中,夏季和秋季第二特征向量呈现南部山区与其他地区不同。  相似文献   

7.
公主岭市近50年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利用公主岭市气象观测站1961-2010年50年的降水、气温、蒸发量资料,对近50年来公主岭市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呈波动增加的趋势,各季气温变化与年变化趋势相同,以冬季的增暖最为明显,进入21世纪的头10年是1960年代以来最暖的10年;年降水量呈减少的趋势,其中夏季和秋季降水量与年变化趋势相同,而春季和冬季降水量则略有增加,暴雨日数增加;年蒸发量呈增加的趋势,夏季、秋季、冬季蒸发量均呈增加的趋势,只有春季蒸发量呈减少的趋势;随着夏季和秋季降水的减少,而蒸发量的增加,夏旱和秋旱将越来越明显。  相似文献   

8.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 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季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咸宁市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9.
1961—2010年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及长短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用1961—2010年东北地区90个气象观测站的观测资料,采用钱诚等四季划分的方法,分析了东北地区四季开始日、长短变化特征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研究表明:东北地区近50 a来,四季(春、夏、秋、冬)平均开始日分别为4月10日、6月25日、8月11日和10月20日,平均长度分别为80 d、51 d、72 d和171 d,且区域差异比较明显。春季和夏季的开始日在明显提前,分别为-1.46 d/10a、-1.99 d/10a;秋季和冬季的开始日明显推迟,分别为2.05 d/10a、0.90 d/10a。平均春、秋和冬季的持续时间在缩短,分别为-0.54 d/10a、-1.15 d/10a、-2.50 d/10a,春、秋季的变化未通过显著性检验,冬季通过了0.05的显著性检验。夏季时间延长,为3.38 d/10a。春季的提前和秋季的推迟,使农作物适宜生育期延长;同时对作物品种熟性和种植格局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气候变暖背景下我国四季开始时间的变化特征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利用中国气象局国家气象信息中心提供的中国599个测站1961~2007年逐日温度资料,分析了我国近47年来四季开始日期的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四季开始日期在全国范围内主要表现为春季、夏季提早,秋季、冬季推迟的变化趋势,其中以夏季的变化最为明显,且在显著增温的21世纪初最为明显。这种趋势在空间分布上有所差异,北方比南方明显,东部比西部明显。东北最北部、华南最南部以及新疆局部区域春季推迟,青海东部以及内蒙古最北部的小范围地区夏季推迟,华南及西南局部地区冬季提早。此外,全国平均四季开始日期的年代际变化在20世纪并不是很明显,而在21世纪初非常明显。但年代际变化特征存在区域性差异,高原地区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春季提早,冬季推迟。而在21世纪初春季、冬季均推迟,但冬季的变化比春季明显得多。华南南部地区春季推迟、冬季提早。西南地区在21世纪初春季、夏季明显提早,秋季、冬季推迟,但之前这种趋势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利用宁夏22个气象台站1961—2009年的气象资料,计算了宁夏人体舒适度的变化。结果表明:近49a区域气候变暖对宁夏人体舒适程度的影响总体是有利的,主要表现在舒适日数增加,冷不舒适日数减少。近49a中,2001—2009年是相对最舒适的时段;20世纪70年代开始,舒适日数开始增加,冷不舒适日数明显减少;20世纪80年代和90年代,冷不舒适日数基本相同,冬季冷不舒适程度下降。宁夏冬季很冷日数呈下降趋势,冷日数呈上升趋势,冷不舒适程度下降。春季舒适日数增加,夏季和秋季的舒适度日数变化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1960-2009年咸宁市气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1960-2009年咸宁市3个地面气象站气象资料,统计分析近50 a来该区域气温、降水等主要气候要素的年变化、四季变化及年代际变化的趋势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研究区气温有上升趋势,气候倾向率为0.23℃/10a,年平均气温在20世纪90年代末发生突变。春秋季平均气温分别在2002年和1999年发生突变,夏季平均气温在2006年发生突变,冬季平均气温早在1990年发生突变。春季与秋季平均气温的变化比较一致,冬季平均气温对全球变暖响应最敏感,春秋与秋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是比较敏感,而夏季对气候变暖的响应最为迟缓。近50 a年降水量呈波动但无明显增降的趋势,其中春夏两季变化趋势较为一致并有下降的趋势,且春夏降水量的变化主导着年降水量的变化;而冬季降水量有上升的趋势。通过对气温与降水变化趋势的比较,发现冬季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最显著、其余季节无明显相关性。  相似文献   

13.
安顺市近45a气候变化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安顺市6个地面观测站1961-2005年月平均气温和降量资料,对年和四季的基本气候特征、年代际变化、气温和降水异常年、气候突变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45a来安顺市气候变化存在较明显的季节性差异。除春季外,年和各季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秋、冬季升温明显,但未出现突变现象。夏季和冬季降水有增加趋势,而春季和秋季降水呈减少的趋势。秋季降水存在由多到少的突变现象,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秋绵雨出现的天数也呈现出明显的下降趋势。气温异常偏高年的次数远多于异常偏低年,降水异常偏少年多于异常偏多年。  相似文献   

14.
1961—2017年云南季节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愚  李蕊  郑建萌  刘金福 《气象科学》2020,40(6):849-858
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气象行业标准-气候季节划分》(QX/T 152-2012)中关于气候季节的定义标准,利用1961-2017年云南122个气象站的气温资料,分析了云南的气候季节区域的空间分布和季节开始日期及长度的变化趋势。云南共有4种气候季节区域,分别是四季分明区、无夏区、无冬区和常春区。无夏区范围最广,无冬区其次。不同年代四种季节气候区域空间分布范围不尽相同,无夏区和无冬区空间范围变化最显著。2011年以后云南出现四季分明区范围明显增大的现象,这与近年来气候变暖背景下云南气温年较差增大的观测事实相一致。云南四季分明区春季和秋季较长,夏季和冬季较短。无夏区秋季最长、春季次之、冬季最短。无冬区夏季最长、春季和秋季长度接近。不同气候季节区域间春季和夏季开始日期的变化均呈提早趋势,秋季和冬季开始日期有推迟的趋势;在季节长度变化上,夏季增长,冬季变短,但春秋季长度的变化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近51 a雅鲁藏布江中游河谷地区4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进行等权平均取值,采用气候倾向率和小波分析法,研究了不同时间尺度下近51 a降水变化趋势及周期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降水量以20世纪80年代为最少,2000年后年降水量与20世纪90年代和60年代基本持平。夏季和秋季降水量年代际变化与年降水量的变化基本一致。近51 a降水量增加趋势不显著。年降水量存在准3 a、8—11 a和30 a的周期,以准11 a周期最为突出。降水量变化以春季增长趋势最显著,可在干旱季补充土壤水分,减轻风沙化土地的发生发展。秋季和冬季增长趋势不明显,夏季降水量呈减小趋势。就季节降水变化的时间尺度和周期性而言,2007年后四季降水表现为,春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高期,夏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秋季在8—12 a时间尺度上将处于偏低期,冬季在20—30 a时间尺度上将出现向降水偏高的过渡期。  相似文献   

16.
利用玉屏国家地面气象观测站1961—2016年逐日平均气温资料,采用《气候季节划分》(QX/T15—2012)方法,对玉屏县四季起始日期及长度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玉屏县常年四季起始日期:入春3月5日,入夏5月23日,入秋9月22日,入冬11月28日;四季长度:春季79 d,夏季122 d,秋季67 d,冬季97 d。(2)56 a来玉屏县春季起始日期呈提前趋势,长度呈增加趋势,两者均在20世纪90年代前后出现了转折,但未发生气候突变;夏季起始日期及长度趋势变化不明显;秋季起始日期呈推后趋势,长度变化不明显;冬季起始日期变化不明显,长度呈减少趋势;春季长度增加、冬季长度减少主要为春季起始日期提前所致。(3)玉屏县四季起始日期的年际变幅大,起始日期比常年偏早(晚)连续2候以上的异常年份,春季为23%,夏季为27%,秋季为32%,冬季为25%。(4)玉屏县春季开始后出现低于季节指标≥1候的概率达41%,表明玉屏县春季出现倒春寒天气的概率很大。(5)比较气象行标法与稳定通过法的四季起始日期及长度,气象行标法对玉屏县的四季划分更能满足于农业生产的需要。  相似文献   

17.
近50a低纬高原地区日照时数的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云南121个气象站1961~2010年日照时数逐月观测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 a云南日照时数的四季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近50 a来,云南四季平均日照时数春季最长,冬季次之,秋季大于夏季;四季中最长日照都在滇中及其以西地区。四季平均日照呈减少趋势,其中春季减少最快,夏季次之,冬季大于秋季。四季日照时数减少趋势最快的区域在滇中以北金沙江流域一带,增加最多的区域为保山和普洱,整体上日照时数以减少趋势为主。相关分析表明纬向风是影响日照时数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18.
基于哈萨克斯坦5个代表站的降水资料,利用一元线性回归法、Mann-Kendall突变检验和Morlet小波的方法,分析历年降水变化特征,结果表明:东部和中部降水呈减少趋势,其余为增加趋势,东部于1962年发生突变,西部和中部分别于1970年和1984年发生突变。东部春季和夏季的降水呈减少趋势,秋季和冬季为增加趋势。西部的春季、秋季和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夏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北部春季和秋季降水为增加趋势,夏季和冬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南部的春季、夏季和秋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冬季降水呈减少趋势。中部春季、夏季和秋季的降水呈减少趋势,冬季降水呈增加趋势。哈萨克斯坦不同区域的降水量均存在多个尺度的周期变化,但其共同点是均存在2~3a和6a的短周期变化。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51年1月—2019年3月杭州市国家基准气候站历史观测资料,参照《气候季节划分》气象行业标准,对过去68 a来杭州常年和历年四季的起止日、长度、气温和降水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杭州四季中,夏季最长、秋季最短;夏季入季呈提前趋势、入秋呈推后趋势,使夏季长度变长,每10 a约增加4.31 d;2)冬天入季呈推迟趋势、春季开始呈提前趋势,致冬季长度缩短,每10 a约减少2.76 d;3)冬季气温升高明显,每10 a增温0.24℃;4)四季中,春季降水呈减少趋势、夏季呈增加趋势,变化幅度分别为每10 a 18.5和28.8 mm。  相似文献   

20.
利用山西省1960—2019年108个地面气象观测站的风速观测资料,采用线性拟合、M-K检验等方法分析了近60年山西省地面风速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山西省晋西北及西部山区、晋中市北部、长治市东南部、运城盆地西南部等地风速较大,中部断陷盆地区风速较小;春季风速最大,冬季和夏季次之,秋季最小;近60年山西省年和四季平均风速变化趋势和阶段特征较为明显,20世纪60—70年代前期,风速为增加趋势,之后到80年代末期减少趋势明显,90年代开始风速减少趋势变缓;而冬季风速则自1990年之后显著增加。经M-K检验可知,年、春、夏和秋季平均风速突变时间点均在20世纪80年代初,年和秋季在1982年、春季和夏季在1984年;冬季则没有显著突变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