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大气科学   16篇
地质学   5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以Q型系统聚类分析(以组内连接为聚类方法,相关性为计算模型)和判别分析交替使用的方法,对甘肃省西秦岭地区花岗岩样本中的11个氧化物测试数据进行定量处理,构建起"甘肃省西秦岭地区花岗岩(氧化物)定量分类系列模型",将西秦岭地区花岗岩分为3大类共8小类。分类结果偏重于找矿分类,依据其与西秦岭地区铜矿、铅锌矿、金矿等依据空间关系(距离岩体3 km以内),寻找"成矿相关岩体",确定找矿靶区。  相似文献   
2.
杨忠明 《贵州气象》1996,20(5):7-10
本文介绍了常用传真图所具有的功能,论述了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中的运用。对县一级的日常预报业务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3.
杨忠明 《贵州气象》2001,25(2):17-19
利用欧洲中心形势场预报和T106物理量预报,对2000年8月2-3日(主要是1日夜间和2日夜间)发生的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结果发现上述数值预报产品在强降水预报中有很好的指导作用,特点是某些物理量预报场对强降水有很好的指示性。  相似文献   
4.
2012年5月22日贵州西部大暴雨成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该文利用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国家卫星气象中心发布的FY-2E的TBB等资料,对2012年5月22日贵州西部大暴雨过程的天气形势、水汽通量及水汽通量散度、温度平流、涡度平流、假相当位温、中尺度云团、湿位涡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强降水主要是由于南支槽前的西南暖湿气流配合北方南下的冷空气,冷暖平流和正负涡度的交汇,MCC在贵州生成并发展维持的共同影响造成的。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MPV1负值区和MPV2的正值区以及θse的高能区内。湿位涡的正压项与斜压项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状况。这一判据将大气中的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很好地联系在一起,为暴雨天气的诊断和实际预报提供了一种思路。这次过程是由MCC在贵州的生成并发展维持造成的。云团具有很强的MCC特征,降雨强度的时间分布与MCC的强度范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贵州省一次连续性暴雨的湿位涡诊断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该文利用绝热、无摩擦大气湿位涡守恒理论和常规的地面观测资料、NCEP再分析资料(水平分辨率2.5°×2.5°),对贵州省2011年6月3—6日连续性暴雨过程的湿位涡场进行了诊断和分析。结果表明此次暴雨过程发生在对流层中低层MPV1负值区和MPV2的正值区以及θse的高能区内。湿位涡的正压项与斜压项综合反映了暴雨区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状况。这一判据将大气中的对流不稳定和斜压不稳定很好地联系在一起,为暴雨天气的诊断和实际预报提供了一种思路。  相似文献   
6.
该文综合利用常规观测资料,日本再分析JRA-25的6h资料(分辨率为1.25°×1.25°)、国家气象中心卫星红外辐射亮度温度(TBB)资料等,对2012年5月21日贵州西南部的暴雨过程的动力、水汽、中尺度及不稳定特征进行了分析,得到一些结论:此次过程影响系统主要是中低层的低涡切变和冷锋,但降水发生在冷锋前的暖区,为一次暖区暴雨,对云图TBB的分析表明降水由MCC产生。地面中尺度辐合区产生的辐合、垂直涡度激发次级环流产生,高低空急流的耦合等作用是暴雨产生的动力条件;对湿位涡的分析表明降水中存在对称不稳定能量,主要以对流不稳定能量为主,在中低层存在深厚的对流不稳定能量区,在降水区附近有MPV密集陡立区,700hPaMPV负值中心的移向和数值与降雨落区和趋势对应较好,降水发生在低层MPV1〈0,MPV2负值区前沿0线附近MPV2≥O的区域。  相似文献   
7.
杨忠明 《贵州气象》1993,17(5):17-18
川黔切变线南移,结合其它层次上的系统影响,通常是我省出现降水的一个重要因素。本文用有关年、月的历史天气图资料,对关键区内指标站上高度值的变化与切变线的移动关系作了分析,并结合个别站上的风向变化,初步找到了切变线南移影响我省的判据。  相似文献   
8.
再论祁连—北秦岭接合部位晚古生代前地层划分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依据造山带的大地构造环境、物质基础及形成时代、变质程度 ,并通过与祁连、北秦岭地层的对比 ,将祁连—北秦岭接合部位晚古生代前的地层划分为古元古界秦岭群、中元古界陇山群、震旦系—奥陶系的李子园群、葫芦河群、陈家河群 ,并建议将它们列入甘肃地层之中。  相似文献   
9.
杨忠明 《贵州气象》1997,21(1):11-13
1概况191年6月21日上午,贵州西南部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一次大暴雨天气过程。暴雨中心在安顺,21日6时30分至12时30分,降雨量达169.4mm,其中6时40分至9时10分降雨量达142.4mm,占当日总降雨量的84%,一小时最大降雨量达82.8mm。这样强的降水,为安顺40年来所未见。其它几个降雨量较大的县是:普定104mm,镇宁53mm,关岭59mm,平坝42mm,还有黔西南州的部分县也降了大雨。值得一提的是18日夜间贵州西南部包括安顺在内的部分地区降了暴雨,19~20日主要雨区已移到两厂和福建沿海一带。大暴雨前一日天气图上形势很不明显,单从当天的图来分…  相似文献   
10.
安顺地区温度、降水分县预报自动化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利用1995-1997年国家气象中心的T106格点场资料,通过因子组合,相关分析等手段,结合本地区天气系统的演变特征,构造出与降水,温度关系密切,有明确物理意义的,能反映本地天气系统的动力结构和发展机制的结构特征因子,采用ppM预报方法,建立了安顺地区6个站的温度和降水分级预报方程,提高了ppM预报方珠预报能力和适应性。系统从资料采集到结果输出均在微机上实现全自动化,预报结果客观、定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