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水下考古已成为考古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沿海,尤其在古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留存了大量前人活动的遗迹。水下考古需要使用高新探测设备,并配合合理的操作流程。本文以广东川岛水下考古为例,由多波束测深系统、浅地层剖面仪、侧扫声呐系统和磁力仪等新型高精度海洋物探设备构成水下考古系统,建立了水下考古的基本流程。川岛是古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泊靠点,在此次川山群岛海域考古调查中,根据多波束大规模覆盖和侧扫声呐拖曳式作业,在泥湾水道、打铁湾以及乌猪洲等处有新的发现,包括清代瓷器碎片和古代铁炮等。川岛水下考古文物的发现,对于进一步沿古海上丝绸之路的文物调查具有重要促进作用,也使水下考古得到更多关注。  相似文献   

2.
沉船考古是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性工作,水下环境复杂、文物打捞操作困难、海洋人文资料缺失等因素制约我国水下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沉船考古工作不仅要对沉船本身及所载器物进行考古发掘,还要结合陆域考古学、海洋学划分重点沉船区域进行系统性发掘研究,对沉船本身及所载器物所处的海底环境和受腐蚀状况进行详细调查和研究,为文物修复和保护工作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3.
朱瑾 《海洋世界》2007,(8):11-18
2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弹指一挥,而对于"南海Ⅰ号"的打捞过程而言,却显得有些漫长。从1987年的意外发现,到2007年即将整体打捞出水面,在进行了20年的水下调查工作后,"南海Ⅰ号"这个深藏于海底800余年的谜终将被揭开。接下来最牵动人心的便是如何在妥善保护的同时进行水下考古工作。  相似文献   

4.
《海洋世界》2013,(4):30
科学家最新考古发现显示,在西班牙北部的采石场中发现8种远古甲壳纲动物,其中包括迄今世界上最古老的蜘蛛蟹,它们的历史可追溯至1亿年前。据悉,在这个采石场共发现了36种十足类生物,这  相似文献   

5.
朱瑾 《海洋世界》2008,(1):57-59
12月22日11时30分,“南海一号”在广东省阳江成功出水,28日下午“南海一号”这个庞然大物终于成功进入了已经等待它多时的“水晶宫”,接下来便是长时间的考古工作。“南海一号”古沉船的整体打捞工作分为六个重要阶段,分别是:下放沉井、水下穿梁、沉箱起吊、沉箱起浮、驳船拖航、停靠上岸和博物馆内的水下考古。至此,深埋在海底800余年的“南海一号”终于重出海面,等待它的将是对历史漫长的考证。  相似文献   

6.
对长江三峡巫山下沱遗址考古进行了研究,揭示了本区古沉积环境变化以及古洪水情况。根据考古器物排比法研究,遗址剖面为商周以来的沉积地层。磁化率和孢粉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商周、汉代末期、唐宋文化层磁化率值较高,孢粉组合以木本和草本植物为主,有少量的蕨类植物,并有淡水藻类出现,木本主要为青冈属、芸香科、忍冬属、桃金娘科和朴属等,反映气候温暖湿润,有助于古文化的发展和兴盛。  相似文献   

7.
上海马桥地区全新世中晚期环境演变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于世永  朱诚  史威 《海洋学报》1998,20(1):58-64
在对上海马桥遗址考古调查的基础上,运用环境考古学和历史地理学的方法探讨了该地区7ka以来的环境演变.该区在7.2kaBp前后为浅海环境.大约在6.1~4.4kaBp之间摆脱了海侵,良诸文化发展起来,其后期经历了一次洪水期,良诸文化突然消失,出现了马桥文化,其末期地表水域扩大,不适合人类居住.唐宋时期,现上海市大部分地区已成陆.以后海水虽有进退,但岸线仅在南部的金山卫一带摆动,海水再未到达马桥地区.  相似文献   

8.
三亚史前文化遗址不仅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具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是海南海洋文化的源头。从落笔洞遗址到仙郎洞遗址再到英墩遗址,反映三亚史前人类向海而生的史前海洋文化发展历程。文章在系统收集和整理海南史前考古资料的基础上,在“一带一路”视域下对三亚史前文化遗址研究进行梳理与展望,挖掘其文化内涵和核心价值,并对史前文化遗产提...  相似文献   

9.
2001年11月15日至24日,受到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中国历史博物馆水下考古研究中心一行10人,带着世界上最先进的声纳探测技术仪器,冒着风大浪高和寒冷的海水,到东山岛海域实地进行闽台水下考古调查,他们经过调查,发现东山岛海域、古雷头、东门屿、南门湾等海区有古沉船遗址,有丰富的文物蕴藏。  相似文献   

10.
一个由法国和意大利考古专家组成的联合小组,在印度洋阿拉伯沿海进行了为期6年的考古发掘工作。前不久,在对阿拉伯半岛最东端的考古研究中,他们在一个海岬发现了世界上迄今为止最古老的海船残骸。这一海船残骸,包括一些沥青或人造柏油似的碎块,总计达300多件,它们上面多数留有芦苇绳索的明显印痕。从这些看起来像沥青或人造柏油碎块的另一面,可辨认出各种软体动物的印痕,这说明它们依附的物体,已在海水中浸泡很长时间。  相似文献   

11.
台湾——祖国的美丽之岛,位于我国东海与南海之间,东临碧波万顷的太平洋,西隔台湾海峡与福建省遥遥相望。高空俯瞰,犹如一片巨大的芭蕉叶飘落在我国东南的茫茫海域之中。日月潭、阿里山美丽的传说牵曳两岸多少人伫立于迷茫烟霞若隐若现之际,思念亲人,思恋故土。那本是一脉相承的魂呀,无论走多远,都走不出母亲长长的海岸线。考古,本是同根生的证据近百年来,考古学家在台湾岛上发现了数以百计的人类遗址,地质学家、地理学家、植物  相似文献   

12.
2001年11月5日至6日,台湾台中“国立自然科学博物馆”研究员何传坤、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祁国琴和她的丈夫、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韩康信三位长期从事闽台考古和台湾海峡古人类古动物研究的专家,到福建省东山县博物馆“闽台史前文化关系展室”,联手进行“闽台化石考古研究”,经过认真鉴定研究,惊喜地发现在9支鹿角化石上有人类刻砍痕迹,证明了4万年前台湾海峡就有古人类进行活动,并与这些  相似文献   

13.
植物硅酸体的研究及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的初步应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简述了国外植物硅酸体(植物蛋白石)这门新兴学科的进展情况,介绍了植物硅酸体研究在我国第四纪地质学中如古气候与古环境、地层时代、考古等方面的初步应用。  相似文献   

14.
最近,福建省东山岛渔民、民兵在捕捞中,发现一批沉在海底的战舰、飞机和战炮。这里的渔民、民兵已打捞十多门古炮、铜铳、铁炮、弹丸等。目前国家文物局水下考古中心考古队正研究下一步的打捞郑成功沉船方案。  相似文献   

15.
农夫 《海洋世界》2005,(6):28-30
据统计,大约每隔30个小时,就有一艘船葬身于海底。在全球海洋中,沉睡在海底的大小船只至少有100万艘,因而海洋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文物宝库,并吸引着千千万万觅宝的人们,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海底探宝热。美国考古学家罗斯坦桑教授调查发现:在爱琴海至亚平宁半岛一带的地中海海域,有许多公元前13世纪至公元前11世纪的海船长眠于海底;在靠近北美洲的大西洋海岸,埋葬着大量沉船;在佛罗里达半岛附近海底,沉睡着难以计数  相似文献   

16.
前不久,笔者在台湾进行考察访问,先后参观了台南县莱寮化石馆、台南民族文物馆、台南奇美艺术馆、台中自然科学馆、台北故宫博物馆……等等众多博物馆和一些文化遗址。对照福建省东山县考古新发现,使我深深地认识到:自远古以来,两岸人民就有密切的历史渊源关系。地质学家研究发现,远古台湾海峡有陆桥。  相似文献   

17.
科技看点     
<正>考古Archaeology西域神秘木乃伊可能来自欧洲考古学家通过DNA分析,揭示出西藏北部沙漠区域所发现木乃伊的神秘来源中国考古学家在西藏北部靠近新疆的沙漠区域发掘出一个不同寻常的墓地,墓主人死于4000年前。由于沙漠地区极其特殊的干燥环境条件,墓主人的尸体保存极为完好,并且已经被风干成为常常被人们冠以传奇色彩的"木乃伊"。  相似文献   

18.
我国出土五千年前海产鱼类的分析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公元前十六世纪商朝殷墟甲骨文中有象形文字“鱼”字的出现,到了春秋战国,管子治齐以“渔盐致富”实为利用海鱼资源一例证。但上溯到新石器时代,我国古代人民如何利用海鱼资源?能捕到哪几种海鱼?由于资料缺乏,迄今还是一个空白。 1974—197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  相似文献   

19.
据考古资料说明,我国东部和东南沿海各民族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在近海活动并相互交往。台湾出土的石锛,同山东历城城子崖出土的石锛,属于同一型制。山东的黑陶与辽东半岛、福建、台湾出土的黑陶型制、质地都极为相似。另一种彩陶,辽东半岛、山东半岛、台湾出土的也为同...  相似文献   

20.
海底考古比陆地考古年轻得多,这不是人们有意疏远大海,而是大海实在险恶、复杂,人们往往望洋兴叹。如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许多考古学家、地质学家已把视线与兴趣转向海洋深处。因为,海底有无数目前还不为人们所知的秘密,人们预感到地球的历史就藏在这广阔而幽暗的海底。众所周知,一年有12个月,一月有30天,周而复始。可是你听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