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池谷元伺所著《地震前兆》一书 ,将人们所说的地震宏观前兆分为“动物的异常行为”、“异常气象”、“家用电器异常”和“植物异常”,并分别进行了论述。书中所记载的前兆报告事例多半是一些片断 ,不过 ,与近几年土耳其伊兹米特地震 ( M=7.4,1 999年 8月 )和台湾集集地震 ( M=7.7,1 999年 9月 )有关的资料 ,都是地震后作者亲赴现场实地收集的。作者是想把最近一段时期有关地震的宏观前兆数据(其中也包括 2 0 0 0年 1 0月鸟取县西部 M=7.3地震 )归纳在一起。但是 ,如作者自述的那样 ,他的目的并不是完整无缺地收集宏观前兆数据 ,而是想建立…  相似文献   

2.
本文运用地震地质考察方法,确定了“表是”地震宏观参数,包括发震时间、震中位置、地震强度、震源深度,并印证和修正了1965年兰州地球物理研究所确定的“表是”地震参数。  相似文献   

3.
根据汶川8.0级地震后各地上报的宏观异常现象,开展调查分析。这些宏观异常现象主要包括动物异常、地下水位异常、地象异常。地震序列前期宏观异常现象出现多,后期出现少。2008年5月25日青川6.4级地震前后几天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相对更突出。研究认为,汶川8.0级地震后大量宏观异常现象分布范围很广。其中,地象异常以及地下水位宏观异常现象集中,主要沿龙门山前山断裂带分布。  相似文献   

4.
刘丰常 《华南地震》1993,13(3):77-78
1991年6月3日湖南省隆回县青山乡发生了一次M_L4.0级地震。在《华南地震》1992年第3期“湖南隆回4.0级地震”一文中,将此次地震的极震区烈度定为Ⅴ度强。根据实际情况,笔者认为以定Ⅵ度为宜。地震烈度是地震对地面影响的强烈程度,主要依据宏观的地震影响和破坏现象,如人们的感觉,物体的反应,房屋建筑物的破坏和地面现象的改观(如地形、地质、水文条件的变  相似文献   

5.
展览会上,介绍了我国成功预报四川省松潘县和平武县之间地震的情况.这是我国对无前震型地震首次做出准确的中期、短期和临震预报的实例.震中地区没有明显前震.确实给临震预报带来很大困难.但是,地震部门依据阴显的前兆和“三起三落”的宏观异常现象做出了短期和临震预报.地震工作者用科学仪器监测出松潘等地区的地震波速比异常、地段相对隆起、水氡大幅度上升和地电阻率缓慢下降等,及时做出中期预报:松潘、茂汶在1976年可能发生6级或6级以上地震.地震部门还根据井水变色变味、泉水干枯、天然气冲出地面等宏观异常现象,提出短期预报:6月、7月内  相似文献   

6.
宋良玉 《地震学报》2018,40(2):215-226
1910年12月13日MS7.3东非坦噶尼喀湖大地震是非洲自1880年有地震史以来第一大震。由于该地震发生年代久远、资料稀少,在众多有关东非裂谷的文献中很少被提及。本文根据珍藏在北京中国国家图书馆的一册由德国Huys大主教著述的有关1910年12月13日东非坦噶尼喀湖大地震的德文古籍,经分析研究使用了历史地震“相对烈度”评定法,排除了前震和主震两小时后强余震的破坏重叠效应,首次评估出MS7.3主震的宏观地震参数。结果显示:该地震的宏观震中位于坦噶尼喀湖中部(7°S,30°E),极震区的地震烈度为Ⅷ度,Ⅷ—Ⅵ度等震线的长轴方向为NE-SW。本文结果填补了非洲历史大地震宏观数据库的某些空白,可为几经修订、几经改变的微观地震基本参数提供参考,为微观震源机制候选节面的取舍提供约束。东非坦噶尼喀湖大地震宏观地震参数的评定对有关东非裂谷带西支正处于发育阶段的科学论证补充了新的资料,为坦桑尼亚地震区开展经济建设所必须研究的地震危险性评估提供了重要数据。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新疆“三网一员”宏观异常测报系统的建立及基本情况。通过总结新源—和静Ms6.6地震宏观异常测报工作,发现了运行过程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新疆宏观测报日常管理与应用系统》的应用与推广,可以克服对宏观测报点信息与异常信息掌握不及时、不完整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根据大震前宏观前兆异常总体特征,论述了沿主要构造部位建立密集型宏观观测网的科学性,指出以自然村为单位的联户哨是基层地震宏观哨的最佳组织形式,结合河北省16年工作的实践,概括了地震宏观哨在增强民众防灾意识、地震临前信息监视和密切地震部门与民众联系三方面的作用,从而阐明了深入持久地开展地震宏观观测工作是群测群防的一项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9.
作者于2013年6月底,前往芦山、雅安和成都等在“4·20”芦山地震中震感强烈的村镇,对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开展了采集与调研.通过设计宏观异常调研问卷,与当地居民进行了一对一的访谈、共收集134份问卷,其中含有地震前宏观异常信息88条,包括动物、气象、地声、地磁、地下流体、地雾、人体7种类型.通过调研以及对调研问卷的分析表明,芦山地震前确实存在着一定数量和范围的宏观异常现象,芦山地震和汶川地震前宏观异常特征具有较大相似性.调研中还发现与城市相比,农村因动植物资源丰富,自然景观与自然现象相对少受人为干扰,是地震前宏观异常的主要发生地,因此,应该加强广大农村地区地震的认知培训和宏观异常上报信息平台建设,发挥专群结合在地震预测预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一、引言 明万历三十二年,即公元1604年,在泉州以东海中发生一次八级大地震。据历史资料记载:泉州府“覆舟甚多”,破坏严重。有喷砂冒水、地裂等宏观现象。兴化府志记下了当时破坏情况:“洋尾厝地、下柯地,港利田地皆裂。中出黑砂作硫磺臭,池水亦因地裂而涸”。有感范围达1000公里。  相似文献   

11.
强烈地震发生之前出现的宏观异常现象是否与地震相关是一个重要的研究题目。根据雅安市2008~2013年收集到的宏观现象调查资料进行归纳和分析,统计结果显示:雅安市的宏观现象出现后在一定范围发生M≥4级以上地震的对应比率仅占3%,这说明宏观现象与地震发生之间的关系和收集宏观现象的方式需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12.
本文所论墨脱8(1/2)级地震即为1950年8月15日发生在藏东南地区的所谓察隅地震。现依笔者1982—1983年随中国科学院登山科学考察所获资料确认原命名的“察隅”地震宏观震中实际位于雅鲁藏布江大拐弯下游墨脱地区,故易名为“墨脱”地震。其主要考证如下:  相似文献   

13.
根据地震现场宏观烈度调查资料,介绍了1999年3月25日广东河源市M  相似文献   

14.
根据对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大地震前后(2008年4月1日至7月13日)甘肃省陇南地区及甘南州舟曲县宏观异常的震后现场调查结果,经过资料整理分析和挑选可靠异常现象,对其时空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时间上宏观异常的数量临近地震逐渐增多,在临震前形成峰值;在空间上宏观异常的分布在高烈度区较多.对宏观异常与震源机制关系以及宏观异常对地震预测可能发挥的作用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地气现象,即伴随地震前后从地下逸出气体以及由此造成的可见宏观现象,早在我国古代就已被人们察觉。如1556年华县8级大震,据记载临震前“冲天吐气、黑气盈日,数有虮珥”《赵浚古文集卷》,1668年郯城8.5级大震“黑气如云、白气冲天,地软如绵而热,顷之大震”《康熙郯城县志》1833年云南嵩明8级大震“将震昼晦、屋尽炬炷以烛,历十有二  相似文献   

16.
2008年3月21日和2014年2月12日在新疆和田地区于田县先后发生两次MS7.3地震,两次地震震中相距110 km. 根据大震现场考察的结果,两次地震的宏观异常表现有较大差异.本文从发震构造、 震源深度和震源机制的角度,结合发震时间和空间分布等,分析了两次于田地震宏观异常异同点的可能原因, 初步总结了新疆地区地震宏观异常的空间分布特征、 物理特征和时间特征, 并结合哈萨克斯坦地震生物观测的研究现状,对我国现阶段的地震宏观观测给出一些建议性意见.   相似文献   

17.
杜方  吴江 《四川地震》2003,(2):26-31
2001年11月14日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后,2002年“川滇菱块”东侧边界带的安宁河一则木河断裂带、小江断裂带以及大凉山断裂等4级地震异常活跃,宏微观异常大量出现,显示川滇菱形块体东侧边界带的活动性明显增强。本文就“川滇菱块”东侧边界带出现宏一微观异常的现象,形成过程和形成机理进行了分析。同时,与历史震例对比分析认为:宏观异常的项目、集中程度与构造有关,宏观异常与微观异常一样,不仅仅包含短临和临震信息,同样也包含中期和短期信息,甚至可能还包含构造运动所产生的无震信息。因此,研究宏一微观异常出现的时间、地点和相互关系对判断未来强震有一定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8.
2004年12月26日印尼8.7级强震广东地区同震效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搜集、归纳了2004年12月26日印尼强震引发的广东地区宏观和微观同震响应信息,分析了地下流体、地形变数字化分钟值观测资料同震效应的表现形态及特征,验证了省内“九五”后新上的数字化仪器的可靠性、灵敏性。  相似文献   

19.
程万正 《地震学报》1999,21(2):214-217
当岩体内部含有微观或宏观裂隙时便认为受到损伤(Damage).因为这些内部的裂隙并不总是能简化为一个或数个宏观裂纹,尤其在疲劳和蠕变条件下,宏观断裂前往往在薄弱区出现许多微观裂隙,或存在一个“损伤区”.近年将这类微观裂隙的力学作用理解为连续变量场或损...  相似文献   

20.
张北-尚义地震宏观异常的震后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五洲  车用太 《地震地质》1998,20(2):88-188
根据对张北-尚义地震宏观异常的震后现场调查结果,统计了各类宏观异常的异常数量与主要表现形式,分析了宏观异常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探讨了宏观异常的形成原因及其对地震短临预报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