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贵州喀斯特石林发育演化特征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贵州喀斯特石林发育分布广泛,其中面积较大且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石林主要有贞丰竹林堡、兴义泥凼、思南长坝等七片。本文通过实地考察及采样分析研究,划分了石林的形态及成生类型,并从第四纪地质环境变化的角度对石林发育演化的地质、气候及水文环境进行了分析论证。喀斯特石林作为一种时空四维体,从形成之日起就处于不断变化的动态平衡之中,根据现有溶蚀速率推算,贵州石林形成的年代下限一般不早于中更新世中期。  相似文献   

2.
万字格石林位于光雾山-诺水河国家地质公园北缘的米仓山腹地,以石林为其核心地质遗迹景观。通过对石林地质遗迹特征进行研究,探讨石林的形成条件和发育演化过程认为,万字格石林所在地区空气湿润,石林表面多为绿色植物覆盖,形成极具特色的"绿色石林"。  相似文献   

3.
四川道孚八美糜棱岩石林形态特征及综合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八美石林是在青藏高原东侧首次发现的、国内唯一的糜棱岩石林,可与南方喀斯特石林景观相媲美,在地质成因和自然环境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对石林形态的划分,尤其是对糜棱岩石林形态的划分,国内目前还没有统一的标准。本文从糜棱岩石林的地貌形态、相对高差及旅游美学的角度,将八美糜棱岩石林初步划分为尖棱状、刀刃状、石墙、石柱、石槽、金字塔状及钟状等七种类型,这对研究糜棱岩石林的成因及综合评价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长宁梅硐石林位于扬子地台区西部边缘,由竹石林、石陇坡和天门寨三个景区组成,以奥陶系宝塔组龟裂纹灰岩岩溶石林与竹林共生为特色,具有独特的观赏价值和科学价值。根据研究区岩溶地貌的形态特征及微观成因,划分出10种主要的岩溶地貌类型,并从控制岩溶地貌形成的构造条件、成景地层、自然地理等方面对石林的成因和形成演化过程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福建冠豸山丹霞地貌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诗经 《福建地质》2011,30(1):46-54
连城白垩纪红层盆地位于福建省西部连城县,盆地东隅吕屋-冠豸山-带上白垩统崇安组紫红色厚层-巨厚层砾岩、砂砾岩经内、外动力地质作用,形成了堡峰、锥峰、墙峰、柱峰、石馒、石墙、石柱等正地貌以及线谷、巷谷、峡谷等负地貌,构成以紧闭型展布的峰丛-峡谷组合为特征的丹霞地貌景观,是福建中年早期单斜丹霞地貌的典型代表和宝贵的地质遗迹...  相似文献   

6.
天山天池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景观分布广,成因类型多样,有水体景观、地质地貌景观、典型地质剖面景观、古生物化石景观、地质灾害遗迹及防治工程、典型矿床及采矿遗址景观等六大类型,有湖泊、瀑布、古冰川遗迹、现代冰川、名山、火山岩石林等21种基本类型,有148个地质景点.以天山天池、马牙山石林、博格达现代冰川、第四纪古冰川遗迹等为导向性地质遗迹景观,集湖、瀑、雪峰、石林、森林、草地、激流、峡谷、冰川U谷、哈萨克风情于一体,融雄、奇、险、秀、俏、美、恬、淳等于一炉,其在亚洲版图的中心地带具有典型性、稀有性和极高的观赏性.  相似文献   

7.
王硕  李启文  曾克峰  刘超 《中国岩溶》2013,32(3):358-64
贵州思南石林目前正建设成为思南乌江喀斯特国家地质公园长坝石林景区。本文通过石林的形态特征对比研究及区域地质环境的调查,分析了石林的景观资源特征,并探讨了石林的形成条件和发育演化过程,结果表明:(1)思南石林属溶洼边坡型石林,石林形态多样、个体高大且象形景观众多,加之石林生态环境良好,风光秀美,具有较高的观赏、科研和科普及开发价值。(2)思南石林以质纯层厚的下二叠统深色泥晶灰岩为主,并处于南东-北西构造应力带上,利于较高大石林的形成和保存;地貌上,石林发育在喀斯特单面山与溶蚀洼地之间的斜坡上,不同地貌部位的水动力条件导致石林形态和分布的差异;气候上,思南地区自新第三纪以来以热带、亚热带温湿气候为主,为石林的形成提供了充足的外营力条件;此外,来自碎屑岩区的外源水侵蚀和下伏碎屑岩的隔水顶托作用为大面积石林的形成提供了很好的水环境条件。(3)石林形成过程可归纳为海侵沉积、抬升剥蚀、构造变形、土下溶蚀和地表塑造5个阶段;其中地表塑造阶段是石林的成景时期,依据有关侵蚀数据计算得出石林成景时代约为30.04~45.06 ka,即晚更新世中晚期。   相似文献   

8.
李兴中  王立亭  陈跃康 《贵州地质》2009,26(3):224-227,237
根据喀斯特石林的高度、形态、层次、结构及其石林景观周围环境、植被状况,人类活动影响等八项评价因子对省内的主要石林景区进行了定量评价和排序。针对贵州喀斯特石林特点及现有的实际情况,对省内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提出四点建议:(1)充分发掘和展示石林景区的科学和文化内涵;(2)打造石林景观与自然风光相结合的旅游精品;(3)充分发挥石林景观与人文景观的互补优势;(4)建立石林表生金矿矿山公园。  相似文献   

9.
长宁石林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丰富,类型多样。最具代表性的景观资源是岩溶地貌,有溶洞、石林、天坑、漏斗、地缝、暗河、瀑布等,并有其他多种配套景观资源。这些地质景观资源具有重要的地学科研和美学观赏价值,具有较大的开发潜力。  相似文献   

10.
石林     
云南石林世界地质公园位于云南省石林彝族自治县,占地总面积400km^2,是一个以石林地貌景观为主的岩溶地质公园。晚古生代这里为滨海-浅海环境,沉积了上千米的石灰岩、白云岩,为形成本区石林地貌奠定了基础。经受后期地壳运动的抬升作用成为陆地,多期次遭受地下水、地表水沿岩石裂隙进行溶蚀,最后形成了组合类型多样的石林地貌景观。  相似文献   

11.
四川康定县玉农希钙华景观及其水循环系统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郭建强  曹俊 《地球学报》2009,30(3):345-353
地处康定县贡嘎山西侧的玉农希钙华景观是继九寨沟、黄龙钙华景观发现之后又一具有世界遗产潜质的高寒岩溶风景地。本次调查工作是四川省国土资源厅安排的四川省重点地质遗迹保护可行性规划的第二批项目。项目首次对玉农希钙华景观进行了较系统的调查研究, 从地质遗迹景观及形成景观的水循环的角度查明了钙华景观的特征, 剖析其景观形成的水循环系统, 进而作了区域性对比分析, 初步探索其形成机理与演化规律。玉农希钙华具有极高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和观赏价值, 可与九寨、黄龙媲美, 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对其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
天山石林的景观特征及成因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天山石林,位于新疆天山西段的腹心地区,石林景观千姿百态,多呈石墙状、石芽状、峰丛状、孤峰状、尖顶状、平顶状、蘑菇状、方柱形、浑圆形等。成景岩层为第四纪西域组。成因与节理裂隙、冰雪的融冻、差异风化、重力崩塌、化学溶蚀等地质作用有关。  相似文献   

13.
攀枝花盐边县岩口旅游区天洞、溶洞、暗河、石林等岩溶景观独特,与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结合紧密,具有重要的科学研究、艺术观赏价值。本文主要依据岩溶形成的地质背景、岩溶景观特征以及旅游资源的价值、区位条件等,提出在该区建立地质公园等旅游开发的一些措施。   相似文献   

14.
李玉辉 《地质论评》2021,67(1):242-246
石林喀斯特国际意义的科学价值发现源自时间、空间、演化相融合的地球科学综合考察评价路径,这就发现了"山石冠天下、风情醉游人"石林名胜的科学价值,也提供了石林地质公园可持续利用管理的基础。石林地质公园是集喀斯特地质、地貌、水文水资源、土壤、生物、人群聚落与文化习俗于一体的完整地理区,具有建成可持续发展示范区的科学价值、美学价值、经济价值和人文价值的资源基础。服务社区居民福祉的石林地质公园需要与时代同步的理念与行动。  相似文献   

15.
石器生产是一个动态的生产系统,而石料是石器生产和研究的前提。通过对大辛庄遗址周围考古与地质调查和对出土商代石器标本的细致分析表明,该遗址商代石器原料使用种类丰富,石料的利用率与遗址周围石质类型分布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原料分布广泛,具有高含量、低质量的特点,明显影响着当地石器工业的面貌和开发与利用自然的策略。大辛庄石料应当来源于当地,主要有两种途径:一种是就地取材;另一种主要来源于南部山区和鲍山一带,主要通过水路运输,陆路运输条件具备。在利用与开发石料的战略上,大辛庄人充分认识到石料特性,尤其对沉积岩的认识与利用,重视选材,考虑石器功能和使用方式,并很好地实施到石器制作过程中,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通过对大辛庄商代石料来源地和开发策略的考察,有利于认识当时人地关系和大辛庄人认识自然、开发自然的认知水平。  相似文献   

16.
红色碳酸盐岩石林是湘西地质公园最重要的地质遗迹之一。公园内的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发育于奥陶系大湾组与牯牛潭组,集中分布于酉水-猛洞河两岸斜坡与峡谷地带,出露面积84 km2,是当前全球已知的面积最大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地貌景观。红石林形态多样、成景效果好,发育了包括塔状、火焰状、墙状、剑状、柱状、锥状等十余种形态。红石林的形成经历了完整的地层沉积-构造抬升-风化剥蚀等阶段,适宜的古地理环境、有利的构造抬升运动和节理裂隙发育、温暖多雨的气候和丰富的地表地下水系是红石林发育的重要条件。因受成景地层的岩性组成复杂、地层偏薄、溶蚀作用差异等因素影响,红石林具有明显的垂直溶痕和水平溶痕叠加现象,具有独特的自然美,形态上与云南石林有较大不同,颜色上,红石林晴红雨黑、四季变幻,可能是石柱表面的藻类造成。除中国西南地区,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奥陶系红色碳酸盐岩石林分布十分有限,仅泰国沙墩有报道,其稀有性非常突出,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和研究价值。但正由于其稀少,许多针对性的研究仍刚起步,值得未来各界学者进一步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7.
Shilin is among the most interesting form of stone forest to occur in karst landscapes. They develop from karren subsoil, and their shapes, entire forests or just individual pillars and their rock relief, depend on the conditions under which they were formed, their location in the karst landscape, and above all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ck: its composition, stratification, and fissuring. Because of the excep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this karst phenomenon in China, we propose that the term "shilin" be used in the professional literature for this type of stone fores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