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2 毫秒
1.
广泛分布于云南老王寨金矿、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部分经历了矿化作用,根据岩石的蚀变程度及是否矿化可将本区煌斑岩发成新鲜(弱蚀变)、蚀变、矿化三种。质量平衡方程对煌斑岩蚀变、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计算结果表明,引起本区煌斑岩蚀变的流体为一种含过渡元素、新石元素、挥发性元素和亲硫元素(或成矿元素)的富硅、铝碱性流体,这种流体可能是本区煌斑岩石浆演化到晚期分异出来的产物;引起本区煌斑岩矿化的为富含K2O、CaO、CO2、F、Cl、S、As、Sb、Au、Ag等元素的流体,这种流体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2.
云南马厂箐金矿区煌斑岩地球化学及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广泛分布于云南马厂箐金矿区煌斑岩主要为云煌区,主要元素表明为碱性系列、钾质钙碱性煌斑岩;过渡元素分配模式为慢源岩石的“W”型、不相容元素分配模式为大离子亲石元素和高场强元素富集的“骆峰”型、稀土元素分配模式为“右倾”的经稀土富集型、以及模拟计算均表明,该区煌斑岩为交代富集地幔部分熔融(熔融程度约为12%)的产物。新鲜、蚀变、矿化煌斑岩Au,CO2,Fe2O3,FeO等的含量及变化规律,暗示其在金矿  相似文献   

3.
云南老王寨金矿与金矿化时空密切共生的煌斑岩可分为新鲜(弱蚀变)、蚀变和矿化3种。固定铵(NH4^ )含量测定结果表明,新鲜煌斑岩固定铵含量明显高于其他幔源岩石、低于矿区碳质围岩的固定铵含量。笔者认为该特征可能不是地壳混染的结果,从新鲜煌斑岩→蚀变煌斑岩→矿化煌斑岩,固定铵含量递增,且与金含量具较好的正相关,表明矿区煌斑岩蚀变流体和矿化流体中均可能存在铵,铵在金矿化流体中对金的迁移起了作用。  相似文献   

4.
云南老王寨金矿区煌斑岩主元素对比及其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云南老王寨金矿区新鲜、蚀变、矿化煌斑岩主元素对比,初步讨论了该区煌斑岩在蚀变、矿化过程中主元素的迁移规律,提出了三种煌斑岩主元素的差别方法;主元素对比结果对探讨煌斑岩与金矿化的成因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云南镇沅金矿煌斑岩矿化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黄智龙  王联魁 《矿物学报》1998,18(3):337-343
广泛分布于云南镇流金矿、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部分经历了矿化作用,根据岩石的蚀变相对强弱及是否矿化,本区煌斑岩可分成新鲜(弱蚀变)、蚀变、矿化三种。在用质量平衡方程计算了区内煌斑岩蚀变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基础上,本文采用该方法计算了煌斑岩矿化过程中元素的活动规律。结果表明,引起本区煌斑岩矿化的流体为一种富含K2O、CaO、CO2、F、Cl、S、As、Sb、An、Ag等组分的流体;成矿元素(Au)的来源及稳定同位素显示这种流体具有多源性。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云南老王寨金矿区新鲜、蚀变、矿比煌斑岩主元素对比,初步讨论了该区煌斑岩在蚀变、矿化过程中主元素的迁移规律,提出了三种煌斑岩主元素的判别方法;主元素对比结果对探讨煌斑岩与金矿化的成因关系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桃源-小佟家堡子金矿带煌斑岩为不相容元素强烈富集型,不相容元素间分馏明显,高场强元素丰度较低,低场强元素丰度较高。稀土元素高度富集[ΣREE为359.8—669.5(×10-6)],为强烈的右倾轻稀土元素富集型。对比研究表明,区内煌斑岩蚀变过程中K2O、TiO2、P2O5等的含量较稳定,Si、Ca、Mg、Fe等元素有明显的带入带出。不太强烈的蚀变作用一般不会引起煌斑岩微量元素的明显带入带出,Nb、Zr、Y等尤为稳定,岩石地质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石为拉张构造环境形成。  相似文献   

8.
云南镇沅金矿煌斑岩蚀变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广泛分布于云南镇沅金矿、与金矿化在时间上、空间上密切共生的煌斑岩普遍遭受不同程度的蚀变。根据岩石的蚀变相对强弱,本区煌斑岩可分成新鲜(弱蚀变)、蚀变两种。质量平衡方程对蚀变过程中元素活动规律的计算结果表明,引起本区煌斑岩蚀变的流体为一种含过渡元素、亲石元素、挥发性元素和亲硫元素(或成矿元素)的富硅、铝碱性流体,这种流体可能是本区煌斑岩岩浆演化到晚期分异出来的产物。关键词  相似文献   

9.
陆琦  周湖云 《矿物学报》1994,14(3):228-233,T001
在山东蒙阴金伯利岩中,首次发现了沂蒙矿类质同象系列新的富Ti矿物(变)种。理想的晶体化学式可表达为:K(Ti5Fe3Cr2Mg2)12O19(简称K-Ti沂蒙矿)(Ba,K)(Ti5Fe4Mg2Cr)12O19(简称Ba-Ti沂蒙矿)从而与原来确定的沂蒙矿K(Cr5Ti3Fe2Mg2)12O19和钡钛铁铬矿(Ba,K)(Cr4Fe4Ti3Mg)12O19g一起构成了金伯利岩中AM12O19磁铁铅矿  相似文献   

10.
湖北省随州市北部的变质岩中,发育有不同期的矿化与非矿化石英脉。本文通过对石英的电子顺磁共振谱、热发光曲线及中子活化分析结果的研究,系统探讨了不同时代及产状石英的差异及其与金矿化之间的关系。指出石英晶格中出现Fe ̄(3+)杂质,Al-O ̄-心自旋浓度大于1.3×10 ̄(14)spins/mg、有Au和Ag检出且K/Na值大于3,其所在蚀变带为含矿蚀变破碎带。  相似文献   

11.
翟世奎 《矿物学报》1995,15(3):360-364
在冲绳海槽海底浮岩的蚀变中SiO2和Na2O相对含量明显减少,而Fe2O3、TiO2、CaO、MgO、CO2、MnO和P2O5含量则明显增加;Al2O3、K2O、FeO含量基本保持不变。蚀变作用导致了赤铁矿、针铁矿和非晶质Fe、Mn氧化物和绿泥石等粘土矿物的生成。多数微量元素的含量在蚀变样品中增加,尤其是Cr、Co、Xc、As、Br、Rb和Th。除Nd外轻稀土元素含量增加,大部分重稀土元素含量减小  相似文献   

12.
金家庄超基性岩型金矿围岩蚀变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红阳  杨竹森 《地质论评》2000,46(5):536-542
金家庄金矿近围岩蚀变为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和硅化。岩石化学与微量元素研究表明,从未蚀变-强蚀变透辉岩至矿化蚀变岩,SiO2、CaO、Al2O3含量逐渐降低,CO2、H2O、S和Au、Ag、Cu含量逐渐增高。蚀变岩石同位素研究揭示,碳同位素较低(δ^18O=12.10‰~22.3‰)远高于超基性岩正常范围。围岩蚀变热液主要源于大气降水、碳、硫和成矿元素主要是在围岩蚀变过程中从超基性岩中萃取。  相似文献   

13.
研究发现矿床的围岩蚀变主要有绢云母化、绿尼石化、黑云母化和硅化;蚀变矿物主要交代原岩中的长石。对蚀变和矿化岩石化学组成的定量研究表明:蚀变过程中SiO2软活泼,可以被大量带出,也可以随硅化而大量带入;Al2O3和TiO2相对稳定;TFeO和MgO随绿泥石化和黑云母化而带入;长石被交代分解后释放出的CaO、Na2O和K2O被淋滤带出,另一部分K2O可进入新生矿物云母而保留下,释放出的Al2O3则形成  相似文献   

14.
银厂坡银矿床碳酸盐化蚀变作用与银的矿化富集在空间上紧密相伴,这种蚀变作用导致矿石与围岩中组分有明显差异。本文通过定量计算阐明组分之间的迁移方向;计算表明在银的原生富集过程中,常量组分的带入与带出最不明显;而微量组分Ag和Cu、Pb、Zn、As、Sb、Cd、Ge带入围岩明显。在银的次生富集过程表现为Ag和Cu、Pb、Cd、Ga、Ge、REE、AlO3、Fe2O3、MnO、K2O、P2O5的强烈带入,以Al2O3、Fe2O3、K2O、P2O5带入强度最大,这是由于CaO、MgO被淋滤,体积亏损造成强烈带入的假象,而As、Sb、Zn、V、Cr、Co、Ni、CaO、MgO为自围岩中带出组分,以CaO、MgO带出强度最大。REE除原生富集的弱蚀变白岩→矿化白云岩表现为带出外,其余原富集过程均表现为带入围岩。造成组分发生迁  相似文献   

15.
出露于加拿大苏必利尔罗灵河杂岩体中的含角闪石斑晶和单斜辉石斑晶的煌斑岩,具有碱性,含霞石标准矿物的玄武岩质成分(SiO2<50wt%),成分变化从原始岩浆到分异岩浆[Mg/Mg+∑Fe)=0.66-0.40;Ni=200-35ppm],岩石富含LREE[Ce/Yb)m=16-26,Cen=60-300;n=球粒陨石标准化],Sr(870-1800ppm),P2O5(0.4-1.3wt%)和Ba(1  相似文献   

16.
江西冷水坑斑岩银矿床的蚀变碳酸盐矿物与银矿化关系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冷水坑斑岩银矿由斑岩岩体中心向围岩,以铁绿泥石化和菱铁矿化为主的铁质交代作用广泛发育。蚀变碳酸盐亚种为以菱铁矿为主的FeCO3-MnCO3系列,菱铁矿中含Mn高对银矿化有利。含锰菱铁矿化在外带与浅部有增高的趋势,与银铅锌矿化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7.
金家庄金矿围岩蚀变主要为蛇纹石化-滑石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硅化。根据不同蚀变程度透辉岩化学成分与微量元素组分得失定量计算,SiO2,CaO,Al2O,Na2O和CO,Cr,Pb等在各类蚀变透岩中明显亏损,在矿化蚀变岩和含金石英细中显著富集;CO2,H2O,S和Au,Cu在各类蚀变-矿化石中均显富集;TiO2,MgO,V,Sr及Pr表现为相对“惰性”。SiO2,CaO,Al2O3等物质组分得失变  相似文献   

18.
湘西金-锑-钨矿深部矿化初步预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湘西金-锑-钨矿产于晚元古代紫红色板岩--马驿组。该组以富含Fe2O3,局部富含CaO为特技,可能作为地球化学障控制着本区矿床及矿化的分布。湘西金矿中主要控矿要素为:构造、地层及主要成矿元素络合物的地球化学性质。金以Au(HS)2^-形式搬运,共沉淀主要由紫红色板岩的氧化作用而形成的黄铁矿化引起。钨以WO4和HWO4形式存在,温度的降低及局部富围岩的存在控制着其沉淀。锑不仅以Sb(OH)3^0,而  相似文献   

19.
四川会理小青山铜(金)矿钠长石英板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奖臻  陆彦 《地质论评》1999,45(3):323-327
四川会理小青山铜(金)矿区的钠长石英板岩主要由钠长石及石英组成。钠长石英板岩的化学成分中富有SiO2,Al2O3及Na2O,贫K2O,FeO及MgO;稀土元素特征为:ΣREE=3013-42.11,ΣCe/ΣY=1.80-1.98,δEu=0.23-0.34,δCe=0.48-0.59。  相似文献   

20.
长坑矿床矿化过程中元素的质量迁移及金银关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长坑矿床的金矿化和银矿化过程中,质量迁移计算显示SiO2,Al2O3,FeO,Ni,Zn,As,Ba均为带入组分,而CaO,MgO,Na2O,Sc,V,Co,Bi,Sr,REE则为带出物质:Fe2O3,MnO,Cu,Pb的得失性质因矿化类型而异,轻,重稀土在金矿化中发生分离,但在银矿石形成过程中却表现出比较一致的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