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9 毫秒
1.
张季申 《海洋科学》1994,18(1):10-12
本试验采用不同的饵料投喂青蟹的早期幼体,比较饵料效果,为青蟹人工育苗提供参考。1材料与方法1991年7月份在本所清江试验场内进行试验。试验用的青蟹早期幼体~蚤状I期幼体全部采用清江试验场人工孵化的幼体。文中以Z1青示蚤状1期幼体,Z2为蚤状II期幼体。人工饵料为酱油粕(乐清虹桥酿造厂提供)、蛋黄、人工轮虫(美国“OceaStarInternational Inc生产的O.S.I牌人造轮虫)。动物性饵料为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plicalilis)。在室温条件下,将青蟹Z1放在1500…  相似文献   

2.
日本对虾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摄食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对虾人工育苗生产中,卤虫是重要的生物饵料。卤虫无节幼体营养丰富,能促进对虾幼体的变态发育,提高对虾幼体成活率。但是,对虾早期幼体摄食卤虫能力较弱,若卤虫投喂过量,不仅造成浪费,而且过量的卤虫在育苗池中快速生长,饵料生物成了养殖对象,不利于水质的管理和控制。日本对虾(Penausjaponicus)早期仔虾幼体有相互攻击、残食的习性,若卤虫投喂不足,相互残食的现象将更为严重。因此,了解日本对虾幼体摄食卤虫无节幼体的习性,从而适当掌握卤虫的投喂量,在生产上有着现实的意义。1材料与方法1.1材料实验…  相似文献   

3.
光合细菌在对虾育苗生产中的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1995年4月24日~5月8日,在文登高岛盐场育苗场50m3水体育苗池,进行了用几株光合细菌(RhodopseudomonasS.P.)混合菌液作为中国对虾(Penaeuschinensis)苗期水质净化剂及辅助饵料,取得了明显效果。育苗池水透明度提高约20cm,幼体挂脏率下降50%,变态提早1d左右,且多产仔虾百万尾  相似文献   

4.
乔聚海 《海洋科学》1999,23(4):71-71
近几年中华绒螫蟹(河蟹)人工育苗和池塘养殖业在我国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仅江苏省赣榆县的河蟹育苗场在1995年40余家的基础上,1999年发展到120余家;山东省日照市40余家中国对虾育苗场近几年也全部上马了河蟹苗种的生产项目。总结近10a河蟹苗种大规模工厂化生产的过程,幼体的培育基本上普遍存在3个难题:第一是蚤状互期幼体变态为蚤状Ⅱ期不顺利;第二是蚤状V期幼体变为大眼幼体有一定难度;第三是大眼幼体变为V期纳蟹常出问题。后两个难题在技术上基本上可以得到控制,但是第一个难题蚤状幼体工期变态为蚤状Ⅱ…  相似文献   

5.
中华绒螯蟹幼体资源生态及养殖生态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黄勃  堵南山  赖伟 《海洋科学》1999,23(1):39-40
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俗称河蟹,属短尾类十足目甲类动物[1],其幼体广泛分布于我国河口地区,主要生活在河口半咸水和海水中。亲蟹在河口区产卵,孵化后幼体营浮游生活,具有强烈的趋光性,并且表现为群聚特征,易被径流带离河口区。幼体发育到后期已基本到陆架区,大眼幼体变态为一期仔蟹后营底栖生活。营底栖生活的仔蟹背离陆架区往河口区移动而完成幼体的生长发育[2]。中华绒螯蟹在自然海域资源补充过程中主要采取r-对策,一只亲蟹一般可产卵5~90000粒,由于营浮游生活的幼体易被其他海洋…  相似文献   

6.
单细胞藻吸收Cu2+,Zn2+,Se4+,Cd2+的扫描电镜X射线能谱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青岛大扁藻(Ptatythona。heigohndlca。a,ts。ngigo。s;sTsengetT.J.Chang)、。角褐指藻(Pha。daetyl。。t,。。-n。加。Bohlin)、湛u叉鞭藻(一c,a──a。切nj。ng。s。Hu)、路氏巴夫藻_Pa。ic。al。tier(DrooP)Greenj等单细胞藻类,是养殖对虾、扇贝、鲍、牡赈、河蟹等人工育苗中幼体的活饵料,它们的质量决定养殖动物幼体的成活率、生长速度以及抗病能力。所以单细胞藻类的营养成分、生活状态、密度是培育出具优良性状动…  相似文献   

7.
本文报导了利用对虾育苗设施,进行天然海水河蟹工厂化育苗生产性试验。试验结果令人满意,696只亲蟹产出蟹苗1764万只。文中讨论了亲蟹的暂养与促产、幼体孵化、幼体培育等主要技术环节。  相似文献   

8.
远海梭子蟹春季室内人工育苗的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廖永岩  曾进 《海洋科学》2000,24(12):10-15
有关远海梭子蟹(PortunuspelagicusLinnean)幼体培育研究 ,国外研究较少 ,国内仅洪万树等1994年做过其夏季人工育苗的初步研究。而涉及状幼体第1期的饵料效果及盐度适应性却未见报道过。本文探讨了远海梭子蟹种苗培育的实验室小规模技术方法 ,以及状幼体第1期的饵料效果和盐度适应性 ,供远海梭子蟹苗种生产研究参考。1材料与方法1.1材料1.1.1亲蟹在3~4月 ,抱卵亲蟹均购于民享市场。抱卵时体重范围是69.3~99.2g,卵重12.0~17.8g,怀卵量188000~279000 ,背甲…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河蟹人工育苗已成为我省沿海种苗培育单位的重要产业 ,随着育苗规模的不断扩大及所带来的可观经济效益,各地又因地制宜发展起地下海水、浓缩海水的育苗生产,为搞清这几种育苗水体的水质特点 ,作者对这几种水体进行了分析检测,以服务于生产 ,为河蟹育苗的健康发展提供科学依据。1工作内容和方法1.1采样点自然海水采于营口市老边区三道沟和盘锦市二界沟;浓缩海水采于营口市青石岭育苗室及营口盐  种型苗水p CD营盐含量Tab .1 pH ,CODandnutritionsaltofeverykindofbreedingwa…  相似文献   

10.
5种单胞藻培育南美白对虾溞状幼体的饵料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南美白对虾(Penaeusvannamei)是迄今世界上公认的养殖产量最高的三大优良虾种之一,由于其具有生长快,出肉率高,抗病和抗环境变化能力,广温广盐性等优点而深受养殖者喜爱,成为今年南方海水、淡水养殖的主要品种。尤其是淡水养殖取得成功,使得虾苗供不应求,单海南、广东,广西三省年需求量几十亿,但在育苗生产上普遍存在因为没有适时适量地投喂适口饵料,造成状幼体存活率低,影响了育苗生产,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作者用5种单胞藻培育南美白对虾的状幼体,比较其摄食、生长、变态等方面情况,以便找出较佳的适口…  相似文献   

11.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1(2):61-67
报道了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1)对轮虫(活体,死体)和卤虫无节幼体(活体,死体)的摄食过程及摄食率;(2)对悬浮砂粒的摄食情况;(3)摄食水流的产生机制,方向及模式;(4)对食物的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化学感觉机能不明显,摄食附肢的协调运动产生摄食水流,摄食水流一方面将食物带到口器附近,另一方面能促进对虾对食物的机械感觉。摄食水流的方向还可以逆转。幼体及早期仔虾对食物的选择  相似文献   

12.
扁藻在对虾育苗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虾蚤状幼体期,幼体以食植物活性饵料为主,许多地方,以三角褐指藻(Phaeodactylum tricornutum Bohlin)和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ium)为主,这虽然适合幼体摄食,但因不适合于20℃以上水温生长繁殖,投喂后适应环境能力差,易下沉死亡,败坏水质。扁藻(Platymonas spp.)是一种绿藻,适盐、温范围广,与其他藻类相比,繁殖速度快,适应能力强,不易死亡,要求温度与育苗水温相近,是水产养殖幼体的理想饵料之一。牟平县林北盐场于1992年,1993年…  相似文献   

13.
陈楠生 《海洋科学》1996,20(2):61-67
报道了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虾( 1)对轮虫(活体、死体)和卤虫无节幼体 (活体、死体)的摄食过程及摄食率;(2)对悬浮砂粒的摄食情况;(3)摄食水流的产 生机制、方向及模式;(4)对食物的化学敏感性。结果表明,中国对虾幼体及早期仔 虾化学感觉机能不明显。摄食附肢的协调运动产生摄食水流。摄食水流一方面将 食物带到口器附近,另一方面能促进对虾对食物的机械感受。摄食水流的方向还可 以逆转。幼体及早期仔虾对食物的选择主要依据其大小、形状和运动性,而与食物 的化学组成(味道)关系不大。此阶段的对虾采取了悬浮摄食模式,且主动和被动两 种模式并存。本研究还表明,将幼体和早期仔虾的食性简单地区分为草食或肉食性 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14.
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饵料基础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脊尾白虾蚤状幼体饵料种类,饵料组合和食物密度的比较试验,研究了脊尾白虾育苗的适宜开口饵料和育苗期饵料组合,测定了不同时期蚤状幼体的捕食率及其日粮。结果表明:饵料种类对脊尾白虾蚤状幼体Ⅰ期(Z1)至Ⅱ期(Z2)的变态率和变态所需时间没有明显影响,Z1可以不投饵,但适量投喂单胞藻或轮虫,能明显提高Z2活力和Z2至Z3的变态率。人工培育脊尾白虾蚤状幼体的适宜饵料是卤虫无节幼体,在幼体培育前期(Z1)投喂单胞藻,轮虫,后期(Z3以后)添加鱼糜效果也很好。蚤状幼体对卤虫无节幼体的捕食率和日粮随幼体发育而明显增加,同一发育时期则随饵料密度的增大而增加,但达到一定密度后,捕食率增幅明显下降。根据幼体日粮难以确定育苗期间卤虫无节幼体的最佳投喂方案。  相似文献   

15.
青蛤幼虫饵料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国内外曾有过贻贝Mytilusedulis、西施舌Coelo-mactraantiquata、菲律宾蛤仔Ruditapesphilippinarun和翡翠股贻贝Pama viridis等幼虫饵料的研究报道。青蛤Cyclinasinensis(Gemlin)作为新的开发品种,国内外学者仅对其形态结构、繁殖生物学及生态习性等方面进行了研究[1,2]。作者在1994年开展青蛤人工育苗工作中,结合生产,研究了不同种饵料对幼虫生长发育的影响,将为青蛤人工育苗生产的发展提供基础资料。1 材料和方法1.119…  相似文献   

16.
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成活率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日本对虾Penaeusjaponicus人工育苗中饵料配给、水质处理和控制,以及幼体病害防治的单因子和多因子正交试验及大面积生产验证,对提高日本对虾人工育苗成活率的几项关键措施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1)在Z期,添加螺旋藻Spiralsp.粉10g·(1.0×106尾·d)-1、光合细菌2ml·(m3·d)-1和Z3期添加卤虫Artemia无节幼体1-2个·ml-1,使Z1-M1期幼体的成活率提高10%-15%;(2)用36%甲醛0.065-0.13mmol·dm-3和光合细菌2ml·(m3·d)-1处理并改良育苗水质,以及在N期1次性加水75%,至M3期加满,P1-5期换水6%-10%,P6-10期换水15%-20%,用此方法控制育苗水质,作用显著;(3)用间投联用0.5g·(m3·d)-1抗菌素的方法预防幼体细菌病效果良好;(4)在10个总水体为543m3的育苗池中,共育出P8-10期的虾苗3.026×107尾,单位平均出苗量为5.5×104尾·m-3,N-P8-10期的成活率最高达65%,平均为54.6%。  相似文献   

17.
河蟹臭氧水育苗的正交试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河蟹工厂化育苗一般都采用静水充气开放式工艺,即每天更换大量海水,泼洒药物等来解决池水溶解氧、水质污染及抑制病菌繁殖等问题,尤其到了育苗中后期,往往因池底沉积的有机物过多造成水质恶化,使幼体大量死亡,育苗生产很不稳定,利用臭氧处理海水育苗,可以维持良好的水质条件,为河蟹提供一个良好水环境,可以有效地提高出苗率。目前有关臭氧在其他方面的利用发展迅速,但在水产育苗方面利用和研究很少,为此,在臭氧应用于河蟹工厂化育苗以前,首先进行小水体臭氧水育苗的正交试验,以期获得臭氧水添加量、育苗密度、换水量的合理组…  相似文献   

18.
锯缘青蟹养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是我国主要养殖蟹类之一,近10a来,我国南方沿海各省的青蟹养殖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因苗种的生产未获关键性突破,从而阻碍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青蟹的养殖生物学研究得不多。群众性的养殖得不到应有的科学指导,所以产量丰欠波动很大。几年来,我们开展了青蟹人工育苗、幼体实验生态以及养成等实验研究。l卵子发生、卵巢发育以及卵巢发育过程中神经内分泌调控的研究这项研究不但与人工育苗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对青蟹的人工育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青蟹…  相似文献   

19.
几种海水鱼人工育苗饵料系列的比较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游岚  苏跃中 《海洋科学》1999,23(1):10-12
海水鱼人工育苗的饵料系列一般大致相近,基本为轮虫(或双壳类幼体)一浮游甲壳类一鱼虾贝肉糜。但由于种间的特异性,各育苗饵料系列在饵料品种、投喂时间、使用期限上有所差别(见图1),现比较、分述如下。1大黄鱼(Pseidpscoaemacrocea)[1]初孵仔鱼全长3mm左右,口裂、卵黄囊相应较大,3日龄后仔鱼口径按下颌长计算达400um左右,因此开口饵料用L型轮虫即可,并添加适量小球藻,进行“绿水”培育。一可以作为轮虫的饵料,既增加轮虫的营养,又增强轮虫的背景反差,易被仔鱼发现,提高摄食率;二可以…  相似文献   

20.
张乃禹 《海洋科学》1995,19(4):37-40
气泡病一般发生在幼鱼和仔虾消化道及鳃丝中,导致鱼虾部分死亡。自Marsh和Goriham于1905年报道了鱼的气泡病后已有许多报道,但对于虾的气泡病报道较少。Lightner,D.V.等报道过褐对虾(Penaeus aztecus)蚤II期幼体及稚虾的气泡病[6~9]。1979年著者进行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摄饵量实验[4]过程中曾遇到仔虾消化道气泡病,致使仔虾漂浮在水面,死亡率较高(>30%)导致实验不能进行。为此笔者对中国对虾气泡病的成因及防治方法进行了初步研究并于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