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华北地台金刚石找矿前景及成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华北地台是我国最重要的金刚石成矿区,已在山东、辽宁找到具经济价值的金伯利岩型金刚石原生矿床,并且在江苏、安徽、河南、河北、山西、吉林等地发现金刚石矿点和重要的找矿信息.依据华北地台金刚石原生矿的成矿规律及物化探、重砂综合信息研究成果,将郯庐断裂带、太行山断裂带及华北地台北缘金刚石原生矿成矿区带,大致划分为4个成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程志中  王学求 《地质与勘探》2002,38(Z1):152-155
地球存在着化学不均一性,在宏观上表现为矿床分布的不均一性,大型矿集区的出现也是地球化学不均一性的表现.运用深穿透地球化学测量方法,发现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及秦岭-大别造山带之间,主要成矿元素Au、Cu存在很大差异,华北地台主要以金的地球化学块体大规模出现为特征,而扬子地台北缘Cu、Pb、Zn的平均含量高出华北地台1倍,并且出现一个较大的Cu地球化学块体.从这些研究,我们可以发现,不同大地构造单元中元素分布是不均匀的.华北地台和扬子地台物质供应的巨大差别,导致两个地台成矿特征的差别.  相似文献   

3.
研究区处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地台的接合部位,属秦岭褶皱系的桐柏-大别褶皱带,位于灵山岩体西部.区内断裂构造发育,岩浆活动频繁,为放射性高场区.区域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有利于铀及多金属矿产成矿.以热液型铀矿主要控矿因素为研究内容,分析了柳林铀矿床铀矿化特征和成矿规律,构建了研究区铀矿床成矿模型,对指导该区铀矿找矿以及同类型铀矿床找矿具有一定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华北地台周沿的白云金矿、大尹格庄金矿、杨砦峪金矿三个典型金矿进行烃汞气体和微量元素含量特征分析,部分特征指标在矿体周围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及烃类组分配分模式对比,结果发现:华北地台周边的金矿在其成矿过程中皆伴生有烃汞气体,而且在矿体周围烃类组分主要呈空心晕圈结构;具有相似的的成矿背景,但物源来源深度存在一定差异;成矿都与热液有关,但成晕和成矿规模存在差异;纵向上都具有地球化学叠加晕,显示多个矿化富集中心或成矿空间,其深部都存在找矿潜力。  相似文献   

5.
我国最古老的大型地块——华北地台开始发育于37亿年以前,至中元古初期即出现盖层。但是与世界多投产铀的大型地台对比,它却明显具有基底岩石成熟度低、地台稳定偏晚且固结程度差等特点。它们对于铀的成矿作用均产生丁深远影响。一些矿例的同位素资料证实:该地台自19亿年以来曾出现过多期铀成矿活动。但在中生代强烈波及全区的燕山期构造-岩浆活化——部分地区还以较强水平延续到喜山期——影响下,地台范围内锚矿的主成矿期却推迟至中-新生代。这类铀矿化有其独特的成矿环境。因此在该地台的找铀活动中,除仍需借鉴国外大型产铀地台的找矿  相似文献   

6.
宁甡 《吉林地质》2012,31(1):21-26
集安群地层主要分布在通化南部—集安一带,大地构造位于华北地台、辽吉台隆东部。通过对比和分析前人资料,从地层的沉积建造、岩石组合、构造及岩浆岩及其与成矿的关系入手,根据集安群的成矿地质背景、控矿条件和矿床(点)的分布特征,总结了其成矿规律。集安群地层中金(银)、铅、锌多金属矿床具有复成因、多期次成矿的特点,其成矿过程经历了初始矿源层的形成—改造矿源层—构造岩浆岩热事件富集—矿体就位。本文按成矿预测标志,圈定了集安群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7.
内生磷矿(主要是岩浆岩型矿床)在世界磷矿资源中占据重要地位。世界三大内生磷矿中,最佳成矿模式为在古老地台边缘或地台活化带,受深大断裂控制的超基性 碱性 碳酸岩杂岩体型磷矿。我国已发现40多处碱性杂岩,主要分布在华北地台和塔里木地台,展望北方找磷前景乐观。对岩浆岩型磷矿的预测应按其成矿规律、杂岩体分布规律及矿床特征加以把握。  相似文献   

8.
鞍山式铁矿与邯邢式铁矿的可能联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华北地台广泛分布的鞍山式铁矿与邯邢式铁矿是我国重要的铁矿类型。尽管两者的成矿时代、矿石建造、矿床成因等皆迥然不同,但从成矿区域的控矿构造、基底变质岩和燕山期岩浆岩化学成分的相似性、及磁铁矿某些元素含量特征的对比分析来看,它们可能具有内在的成因联系。  相似文献   

9.
华北地台西南缘矿床的亲缘性及其找矿意义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华北地台西南缘山西中条山和河南小秦岭两地区在晚太古宙—元古宙曾是豫—晋—陕三向裂陷槽的主要组成部分,均发育具大陆裂谷环境双模式的拉斑玄武岩、碱性玄武岩及部分钙碱性火山岩建造,构建了两个地区的原始地壳和初始矿源层。稀土元素配分模式和常量元素及微量元素特征表明二者均具相同的富集型和亏损型,表现出成矿物质来源的同源性及成矿演变的继承性。在层位和岩性控矿、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溶液组成及成矿物化条件等方面两地非常近似,并表现出成矿的多元、多源、多期、多阶段的明显层控矿床的特征,佐证了中条山和小秦岭两个地区矿源层和矿床亲缘性的存在,由此认为在"富铜"的中条山地区应注意找金,在"富金"的小秦岭地区应注意找铜。通过华北地台西南缘矿床亲缘性的研究,可以有助于华北地台西南缘地区的新一轮找矿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0.
中国白垩纪大陆成矿体系的初步研究及找矿前景浅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中国白垩纪大陆成矿体系,是指在白垩纪时期发生于大陆环境(包括大陆边缘)的成矿作用及其成矿地质要素构成的整体。由分布在东北、古阴山-燕山、华北地台、古秦岭-大别、扬子地台和东南沿海等大型、超大型矿集区的12个主要矿床成矿系列,可大致构筑起中国白垩纪的大陆成矿体系。而西北和西南地区已知的白垩纪矿产资源尚少,找矿潜力很大。即使是东部地区,研究程度虽高,但只要开拓思路,深入研究,仍然可以取得找矿新突破,如到盆地区找金属矿床,到非金属矿集区找金属矿床,到“山下去找山上的金属矿床”等等。  相似文献   

11.
华北东部地幔热柱的特征与演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燕山运动以来,华北东部地区发生了翻天覆地之构造转变,构造体制从印支期末华北地块与扬子地块的拼贴-增生,转变为地幔热柱演化-区域伸展断陷。华北地幔热柱强烈上隆过程中,在岩石圈底部受阻并呈蘑菇状向外拆离流变,在使上部岩石圈发生热减薄-断陷的同时,向外拆离流变的地幔岩在盆地外围受到韧性剪切带的切割,导致深熔岩浆活动并带动围岩上隆,形成一系列次级隆起(幔枝构造)。地形地貌上亦从东部隆起的高原转变为一盆多山耦合格局——地幔热柱上部的热减薄断(拗)陷与外围的一系列幔枝构造的空间有机组合,即华北东部裂陷盆地西与太行造山带、北与燕山造山带、东与朝鲜半岛、南与大别造山带(即中心裂陷盆地与外围各幔枝构造)均为盆-山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12.
北山地区地球物理场特征及基底性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张德润 《物探与化探》2000,24(2):87-91,98
位于中国北方塔里木地台和华北地台之间的北山地区,由于地质构造的复杂性,长期以来对其基底性质、大地构造归属问题争论较大。本文根据重磁B场特征讨论了其基底性质、地质结构特点,并结合地面地质调查资料探讨了北山地区的地质演化过程,为塔里木地台和华北地台之间关系问题的讨论提供了基础证据  相似文献   

13.
华北地区奥陶纪岩相古地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收集、吸收前人研究以及最新的大地调成果资料,以"构造控盆、盆地控相"为编图思路,在现今纬度下对中国华北地区开展岩相古地理的研究。本文认为,华北板块在早奥陶世和中-晚奥陶世处于不同的构造背景之下,不同的板块边界类型以及原始构造单元的基底形态控制着该时期古地理的展布。在此基础上,采用优势相以及压缩相的方法,总结划分出潮坪、局限台地、开阔台地、蒸发台地、浅(礁)滩、台地边缘斜坡、深水斜坡-盆地等7类沉积环境类型;梳理了华北克拉通沉积盆地在奥陶纪的古地理演化过程,编制了早奥陶世特马豆克期、早奥陶世弗洛期、中奥陶世大坪期-达瑞威尔期、晚奥陶世桑比期-凯迪期早期以及晚奥陶世凯迪期晚期-赫南特期等5个时期的华北地区古地理图。  相似文献   

14.
华北板块北缘发育一条中元古代晚期大陆边缘碰撞造山带 ,它由内蒙西部狼山起向东延伸到辽西和吉林东部一带 ,全长 2 0 0 0余km。造山带内部发育了不同类型变质的沉积岩、火山沉积岩 ,以及各种类型深成侵入岩。在 1.0Ga左右 ,由西伯利亚板块和华北板块对接碰撞 ,形成了巨大陆缘碰撞造山带。这次构造事件是Rodinia超大陆拼合事件的一部分 ,表明了在Rodinia超大陆时期华北板块和西伯利亚板块是连在一起的。  相似文献   

15.
华北地台北缘乌兰哈雅地区发现二叠纪未-三叠纪初蒙古寺-盘羊山-乌兰哈雅推覆构造,将晚太古代色尔腾山岩群绿片岩系推覆到震旦系什那干组灰岩和古生代碎屑岩系之上.推覆面走向近东西向,延伸长度大于50 kn,推覆方向180~230o,推覆距离大于4.5 km.推覆界面被中三叠世(U-Pb同位素年龄231 Ma)二长花岗岩侵入,又被中侏罗统大青山组不整合覆盖.本推覆构造的发现改变了前人认为本区不存在古生代末大型推覆构造的看法,对了解华北地台(板块)构造发展历史与地壳演化有重要意义.说明华北地台(板块)晚古生代末存在大型陆内造山事件,其动力来源推测为华北板块与华南板块的碰撞所产生的巨大挤压应力.  相似文献   

16.
江苏响水至内蒙满都拉地学断面南北两段的地质观察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相似文献   

17.
鲁西地区馒头组下部滑塌堆积的地质特征及其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华北地台馒头组以干热气候条件下的陆源细碎屑岩为主夹碳酸盐岩组成,角度不整合于太古宙泰山群之上。济南仲宫镇的馒头组底部,为厚度约 4m的滑塌堆积。岩块由灰岩和细碎屑岩组成,基质为粉砂岩。岩块内部的构造变形样式及基质中的斜层理表明,寒武纪华北地台曾存在古斜坡和构造隆升作用是诱发成岩作用过程中滑塌堆积形成的重要机制。馒头组中滑塌堆积的发现和研究,有利于进一步认识华北地台古生代古地貌、沉积环境以及古潜山的形成和演化,从而为华北地台古生代含油气盆地和古潜山的研究以及油气资源勘探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中国华北地台二叠纪前陆盆地的发现及其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根据受宇地系统场控制的突发性海侵形成的碳酸盐岩-碎屑岩旋回层序界面进行的等时性旋回层序对比,建立了纵穿华北地台晚石炭世=二叠纪的等时性旋回层序格架,首次发现了华北地台从晚石炭世至二叠纪已经由稳定克拉通盆地转化为具冲断造山楔挤压的前陆盆地,主要证据有:从紫松阶中晚期,隆林阶至栖霞阶,北华北各旋回层序已成为具有前渊造山带物源性质的巨充填层序和反粒序层序(PS6-PS28),在南华北同时限各下超层序的底部均发现具补偿性的深海相泥岩和硅质岩,在南部出现属前陆前隆带的后阶型缓坡碳酸盐岩序;二叠纪沉积盆地的冲断造山带物源性质的普遍存在,似瘤状硅质结核,凝灰岩,凝灰质沉积,以及具有浊积滑塌重力流复理石的沉积共生序列;多期次广泛发育的火山岛弧-孤后火山喷发事件;反极性时和古纬度的变化等,以上证据均支持从早二叠世以来华北板块与西伯利亚-兴蒙褶皱带发生聚敛碰撞形成冲断带和前陆盆地,证明了华北地台在二叠纪已成为具有弧后性质的前陆盆地。  相似文献   

19.
华北地台东部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北地台寒武系属稳定的克拉通盆地陆表海沉积。其沉积层序表现为复合层序,主要受全球海平面变化和沉积物补给因素的控制。自下而上可划分为17个正层序,归并为6个正层序组和2个中层序。大部分正层序的边界与生物地层单位一致,与岩石地层单位略有出入。每个正层序的平均时间延续约为3Ma,含两个三叶虫化石带。根据层序地层的研究,可以建立华北寒武系层序地层年代格架,并提出各统和阶的界线参考年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