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地理在学校中的功能之一是培养学生能够确切地想象未来的广阔世界,这佯有助于他们明智地思考周围世界的政治和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2.
《地理教学》2006,(11):45-46
南极上空正在出现一个有史以来最大的臭氧层空洞。美国宇航局在19日公布了一项观测结果:南极臭氧层空洞面积达到了2745万平方公里,几乎相当于整个亚洲面积(包括岛屿)的2/3。  相似文献   

3.
《地理教学》2006,(5):47-48
3月22日是第14个世界水日,今年世界水日的主题是“水与化”。联合国教科组织(UNESCO)在此间指出,水具有丰富的化蕴含和社会意义,把握化与自然的关系是了解社会和生态系统的恢复性、创造性和适应性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王铮 《地理学报》2002,57(2):250-250
社会地理学一直是地理学的一个重要研究领域,但是1949年以后社会学和人文地理学成为了一个禁区,作为这两个禁区交叉学科的社会地理学更是禁区中的重点。虽然1979年以来,社会学和入文地理学得到了承认,但是由于社会学家需要解决许多迫切的社会问题,诸如人口控制、再就业等,地理学家们更关心于经济建设直接相关的地理问题,中国的社会地理研究一直停滞不前。虽然不乏一些对西方理论的介绍,也出现了诸如顾朝林、阎小培、丁金宏、柴彦威等一些青年学者对社会地理的某些问题的富有政策见解的研究,但是从纯学术的角度来研究社会地…  相似文献   

5.
《地理教学》2006,(4):47-47
中国科学院28日发布的(2006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首次提出了综合评价节约型社会的节约指数,并对世界59个主要国家的资源绩效水平进行了排序,结果表明丹麦是资源绩效最好的国家,中国仅排在第54位。  相似文献   

6.
《地理学报》1989,44(1):123-124
由中国地理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和国家气候委员会联台主持的全国气候与社会经济发展研讨会于一九八八年十一月一日至五日在大连市召开。这是在我国首次举行的气候与社会经济关系的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代表计56名,宣读论文48篇。  相似文献   

7.
《地理教学》2006,(7):46-47
4月6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测绘局依法对日本人大林成行和东俊孝在中国新疆非法测绘一案作出处罚。一个多月后,国家测绘网站上公布了这一消息,此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8.
郭迎霞 《地理教学》2010,(10):58-60
为鼓励年轻人发现阅读的乐趣,并对那些为促进人类社会和文化进步做出不可替代贡献的人表示敬意,1995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宣布4月23日为“世界读书日”。选择这一天是因为莎士比亚、塞万提斯和加西拉索·德拉维加都是在1616年4月23日逝世。此外,许多著名作家包括莫里斯·德吕翁、弗拉基米尔·纳博科夫和曼努埃尔·梅希亚·瓦列霍等也都是在这一日出生或辞世。这一天,全世界都在读书。  相似文献   

9.
全球生态环境问题及保护对策   总被引:4,自引:7,他引:4  
20世纪50年代后全球生态环境遭到严重破坏,出现臭氧层破坏、酸雨、土壤侵蚀、森林锐减、水污染等全球生态环境问题,直接导致了全球经济损失和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从环境资源的外部性特征、全球生态资源分布的不平衡性、世界各国对生态环境态度的不一样等3个方面来分析全球生态环境破坏的原因。为了加强生态安全,促进全球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发展生态经济、制定国际性的环保公约、开发环保技术、提高发达国家的责任感、加强环保教育等5个方面的措施。  相似文献   

10.
《地理教学》2007,(11):46-46
山西黑砖窑事件,全社会普遍关注的是非法用工、强迫劳动等问题,其实还有一个事情也应引起注意,那就是黑砖窑取土烧砖,烧掉了大量的土地的问题。据推算,由于烧砖,全国每年破坏耕地50多万亩,相当于一个中等县城的面积。这对于只有耕地18.27亿亩,人均仅1.39亩、不到世界平均水平的40%的中国而言,  相似文献   

11.
《湿地科学与管理》2008,(1):F0002-F0002
2008年2月2日,国家林业局与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世界自然基金会,中国科学技术馆在北京共同举行第十二个“世界湿地日”庆祝活动暨“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湿地科普摄影展。今年“世界湿地日”以“健康的湿地.健康的人类”为主题.充分体现了湿地的健康对维护人类社会健康发展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运用人地关系论、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对泸沽湖自然、社会生态系统功能、结构、演化在全国乃至世界中的独特性进行了探讨,揭示了泸沽湖湖泊类型及其结构、社会文化生态系统的基本特征,提出了突破行政分割,协调自然与社会保护关系,作为一个整体,设置国家级自然社会生态系统保护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3.
自2002年2月23日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批评了黄山大兴土木建水库,破坏黄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的问题后,引起了国人的高度重视。然而,时隔数天,媒体又一反常态,说黄山保护如何好,一点毛病都没有了。黄山问题不能在赞歌声中掩盖过去,让其继续破坏,这是极不正常的。保护黄山世界自然文化遗产是政府和人民的神圣历史责任,是政府在签署《保护世界文化与自然遗产文化公约》中的承诺,要竭尽全力保护好所在国的世界遗产和国家遗产。  相似文献   

14.
本世纪以来,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生产力的极大提高,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经济方面建树了辉煌业绩。也此同时,人口剧增、资源过度消耗、环境污染、生态破坏等问题日益突出,环境与发展问题已成为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在这种严峻形势下,  相似文献   

15.
《地理教学》2007,(11):47-48
我们历来对臭氧层破坏比较关注,但是大气中臭氧含量过多危害也不小。英国出版的《自然》杂志指出,随着大气中臭氧含量的增加,植物的光合作用将受到严重影响,植物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能力降低,这将加剧全球气候变暖。  相似文献   

16.
国际旅游:世纪回眸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国际旅游作为当今世界最为活跃的社会经济活动,不仅已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广泛渗透进社会经济的各个方面,对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和影响。新旧世纪交际之际,回顾20世纪国际旅游的发展进程及特点,总结其对世界经济发展的作用和影响,进一步分析21世纪国际旅游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展望了21世纪国际旅游发展的大趋势。  相似文献   

17.
地理信息系统学科中几个基本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信息科学(GISci)尚不成熟,但中国地理信息系统(GIS)高等教育发展快速,因此GIS学科发展面临许多问题和挑战。尝试从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角度探讨GIS学科中的几个基本问题:现实世界、概念世界、数字世界、空间认知、空间表达、空间分析与研究方法,同时从社会实践角度总结了GIS应用中的组织、管理与社会问题。1)系统总结地理空间、空间认知与信息表达的关系以及地理信息的基本特征;2)回顾GIS的概念与内涵演变,论证GIS概念的多样性与同一性,分析了几个代表性的GIS研究方向;3)在回顾地理学研究范式转变的基础上,探讨空间分析、知识产生过程以及基于GIS的地理学研究范式;4)辨析GIS与组织管理间的关系、GIS与社会间的互动关系,特别强调发展中国家GIS应用面临的问题。建议围绕“空间认知与表达”、“GIS方法论”、“GIS、组织与社会”进行跨学科研究,完善GIS学科体系。  相似文献   

18.
2005年2月16日,经过国际社会多年的共同努力,《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国签订的《京都议定书》终于生效,标志着人类在与气候变暖进行斗争中迈出的第一步,但也仅仅是第一步,因为要真正战胜气候变暖的挑战,人类还必须采取更多更有效的措施,世界各国的科学家们正在不断地探索。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世界环境日到来前,奥巴马政府公布了针对发电厂的减排计划,这被美国国内反对者称为奥巴马的"煤炭战争"。但国际社会认为,在应对气候变化的全球努力中,美国的作为还远远不够。应对气候变化在美国面临煤炭业和产煤州的强力反对,而发电厂碳排放占美国总碳排放约  相似文献   

20.
2006年5月20日,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如何配合国务院的通知精神,在中学地理学科进行相关知识的渗透,这对于学科联系社会生活和生产实际,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乡土教育,继承和发扬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增进民族团结和维护国家统一等都具有重要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