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面对全球极端气候频发的趋势,国内外核电站海岸防护工程普遍采用"可能最大台风暴潮"、"设计基准洪水"等具有含混性的规定作为确定防灾设计标准的依据,其内涵的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必然会对防灾决策带来重大的致灾隐患。按照国务院核电站安全规划(2011-2020)提出的"必须按照全球最高安全要求",全面开展滨海核电站防护工程设计标准研究己势在必行。使用多维复合极值分布理论及双层嵌套多目标联合概率模式,将核电站水文与气象的研究标准合二为一,对IAEA及我国滨海核电站防护工程设计标准进行了风险评估,供有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2.
为科学评价核电站对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的影响,文章选取4座我国沿海已运营的核电站即田湾核电站、秦山核电站、宁德核电站和福清核电站为研究对象,分别于2016年6-9月和2017年4-7月调查其周边海域鱼类和表层沉积物中主要放射性核素的比活度,并分析表层沉积物的来源。研究结果表明:核电站的运营未对周边海域鱼类和表层沉积物中的放...  相似文献   

3.
最近,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承担完成的“秦山核电站工程临近海域放射性背景值调查研究”成果在厦门通过了国家海洋局主持的评审验收。秦山核电站是我国兴建的第一座核电站工程,也是国家“七五”重点工程之一。为了对核电站建成投产后可能对邻近海域造成的放射性影响进行预测评价,并为今后的放射性监测及海洋执法管理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开展核电站入海废物对海洋环境影响的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欧盟ERICA框架下评估电离辐射生态风险的ERICA综合法,选用ERICA工具数据库中的参数数据,计算了我国大亚湾等核电站液态放射性流出物中主要的18种放射性核素的环境安全浓度限值。当核电站排水口附近海域中放射性核素浓度低于推荐的环境安全浓度限值时,放射性核素造成的辐射风险被认为是在海洋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  相似文献   

5.
核电站冷却水系统对渔业资源影响评估的建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了核电站对周围环境中水生生物的影响,在卷吸率和死亡率的测算基础上,提出一种评价核电站对邻近水域渔业资源的影响模型,即把核电站卷吸作用对淦业资源的影响假设为捕捞作用。采用股群分析,由已知的捕捞死亡率和渔获量反求鱼类自然死亡率和群体中成鱼个体数目,进而评价核电站对渔业生态资源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探索Landsat-8 TIRS热红外数据在核电站温排水监测的应用能力,以某核电附近海域为研究区域,采用单窗算法建立核电站附近海域表面温度反演方法,并将该结果与时相接近的MODIS海温产品数据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反演的温度场可较精细地刻画该核电站附近温度场的分布情况,Landsat-8 TIRS数据可实现较高精度的核电站温排水监测。  相似文献   

7.
全球变暖背景下核电站温排水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温排水会引起水体多种理化性质的变化,对底栖生物、浮游生物、鱼类等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而气候变暖将导致改变海水温度相应升高。2种温度升高将对核电站所在海域的生态环境造成很大的影响。本文以某核电站为研究对象,采用GCM(大气环流模型)模拟出2020s、2050s、2080s不同时期某核电站所在网格的气温数据,分析气候变暖的趋势。分析温排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同时指出在某核电站海域需要着重重视的两个问题,即赤潮和中华白海豚。  相似文献   

8.
新洲 《海洋世界》2004,(3):20-20
俄罗斯的原子能工作者很快将建设一座可移动的水上微型核电站。该水上微型核电站的设计鉴定已获国家生态委员会通过。不久,它将耸立在俄罗斯北方机器制造厂的旁边。水上微型核电站建设首先在离供电场所不远的沿岸近海水域辟出一块水面,然后用拖船把发电机组运到水上核  相似文献   

9.
~3H(氚)有三个来源:宇宙射线与大气的作用、热核武器的试验、核电站及其它核动力设施的排污。由于达三个来源的累积结果,使北半球的江湖中~3H的浓度高达100—200T.U.(氚单位),雨水的~3H含量高达100—1000T.U.。现在世界各国的核电站与日俱增,估计到本世纪末核电站产生的氚将此现在提高  相似文献   

10.
前言由于核动力同煤和石油等矿物燃料动力比较,具有能源潜力大、费用低(包括运费)、污染少及安全可靠等优点,所以核能利用(包括核电站和核动力船),在世界各国发展很快。目前,世界上已有二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建立核电站,如果包括计划建设的,有四十多个国家或地区将要建立核电站。据日本《原子》杂志的统计,到1981年6月止,全世界运行的核电  相似文献   

11.
由于经验和技术缺失,我国冰区滨海核电站的冷源取水安全受到海冰的威胁。数值模拟预警是建立和完善核电冷源取水安全保障系的关键部分。本文以辽东湾东岸的红沿河核电站为例,介绍了 3 种主要的核电冷源安全海冰致险模式,给出了 不同致险模式的数值模拟预警流程,并对数值模拟范围的选取进行重点阐述。结果表明,满足 24 h 预警需求的海冰数值模拟范围面积在数百甚至数千平方公里以上,较大的模拟范围与高网格分辨率对运算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是目前该数值模拟预警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  相似文献   

12.
陈进兴 《海洋科学》1987,11(3):54-56
一、前言 环境中β的测定是环境放射性污染监测的重要项目之一。随着我国的核电站和其他核设施的陆续兴建和运转,对周围环境的放射性监测必然会越来越显得重要。 ~(210)Pb是七十年代才迅速发展起来的测定年代学的手段,它可以用来测定每年几mm到  相似文献   

13.
循环冷却水及核安全用水的取排水设施是核电站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着重介绍岭澳核电站水工模型试验中发现的取水明渠在大浪作用下产生长周期水面波动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其次对连云港核电站独具特色的排水方案的试验研究结果进行简单论述。  相似文献   

14.
核电站对海洋环境及生物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李沫  蔡泽平 《海洋科学》2001,25(9):32-35
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地区都在发展核电事业。据国际原子能机构报道,至1999年,世界上共有31个国家拥有核电站,其中运行中的反应机组有436座,在建中的有38座,1999年核电发电量达2 394.63TW·h[1]。 核电站由于其自身的生产特点,会对其所处的环境及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许多核电站建在水源充足的沿海一带,大量的高温排放废水势必对邻海水域环境造成影响。冷却水系统对水体的抽吸,会使水中的生物被携带进入冷却水系统而受到损伤。有些核电站(特别是沿海地区的)为了防止污损生物对冷却水系统的…  相似文献   

15.
基于滨海核电站海上γ辐射剂量率的智能化自动监测系统是一种无人值守的辐射监测装备,可全天候、长时间、在线组网、连续自动测量水面和空气中的γ剂量率、获取水中γ能谱数据并进行核素识别和计算活度浓度,并实时地将监测数据通过无线通信链路和北斗短报文两种形式上传至地面数据服务中心。在非事故情况下,该系统是对核电厂监督性监测系统的重要补充和完善;在发生重大核安全事故或放射性物质泄漏的情况下,能够有效解决传统的派船巡测时方法不标准、数据不及时不连续、人员受照风险大、船只易受污染和行动代价高等问题;在恶劣的极端气象条件下,无人值守的自动监测系统能够为核电站提供实时有效的水体和空气中的γ剂量率、气象、海水温度等监测数据,有效地提升了核电站在极端气象条件下的监测能力,对滨海核电站整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具有一定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核电站最终热阱通常指接受核电站排除余热的大气或水体,或两者的结合。由于核电厂的热效率比火电厂低,因此核电厂冷却水量比同样容量的火电厂大。一般核电厂均建在有充分水源的江、河、湖、海边。本研究通过对两个滨海候选核电厂址——广东乌屿和广西防城港历年夏季日最高水温累积频率的分析以及用皮尔逊-Ⅲ型方法对乌屿站30年年最高水温进行频率和重现期分析,最后通过用CCSM3耦合模式对未来70年两站的水温变化进行预估,结果可为核电站最终热阱设计提供输入依据。  相似文献   

17.
赵骞  郭威  陈元  陈伟斌  王晶 《海洋工程》2018,36(6):130-136
掌握核电站周边海域流场特征对保障核电冷源安全及研究排水口温排水输运规律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13年12月~2014年2月在红沿河核电站邻近海域获取的四个站点海流连续观测资料,利用低通滤波和调和分析的方法,分析了该海域的余流和潮流特征。结果表明,核电站邻近海域冬季余流流速大于秋季,且随深度增加而减小;中层附近余流变化较小,越接近底层余流变化越大;海域潮流类型属于规则半日潮流,且浅水分潮特征显著; M_2和K_1分潮流的最大流速随深度增加而减小;除取水口站位外,其他站位主要分潮流运动形式皆表现为往复流特征。  相似文献   

18.
早在本世纪60年代以前,国际原子能机构就着手研究将核能用于海水脱盐的技术,并于70年代末公布了试验结果。由于费用的不确定,核电站与海水脱盐工艺规模不相匹配,核电站安装地点与广大淡水消费者距离的不协调等原因,使得核能海水淡化与直接加热及利用工业用工艺蒸汽海水淡化相比较,效果相对要差一些。 1989年,在国际原子能机构召开的年会  相似文献   

19.
海上浮式核电站温排水对海洋生态环境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开发海上浮式核电站,可以有效地解决海洋工业的用能需求,符合国家能源发展战略。海上核电冷却循环系统产生的温排水会对海洋环境本体及其生态系统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是环评工作关注的重点。论述了海上核电站温排水的特点,分析了其对受纳海域水文条件、海水水质、生态环境、生物群落组成与结构等方面产生的影响,提出了温排水的热污染控制对策。  相似文献   

20.
海洋生态系统中放射性核素转移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柯 《海洋科学》2007,31(10):51-54
在西大亚湾海域浓度场分布的基础上,用库室模型分析的观点建立了海洋生态系统库室模型,采用浓集因子法建立了相应的线性方程组,对放射性核素在浮游植物、浮游动物、软体动物、甲壳动物、鱼类以及沉积物中的迁移进行数值模拟。数值模拟结果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核电站液态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影响的规律。这为预测核电站废水排放对海洋生态系统的影响提供了一套有价值的参考模型及软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