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支护桩是深基坑支护结构中的关键组成部分,其支护效果直接影响到深基坑的稳定性,因此对支护桩应力应变状态 的监测十分重要。该文选择了一种能够单端测量的分布式光纤感测技术-布里渊光时域反射计(简称BOTDR),将其应用 于深基坑支护桩的变形监测,介绍了这一技术的基本原理、需解决的关键问题及实施技术路线,并结合南京某深基坑工 程,验证了这一技术方法的监测效果。结果表明,基于BOTDR的监测方法可以对深基坑支护桩进行全分布式监测,方法可 行,结果准确,为深基坑支护桩监测提供了一种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
非开挖施工过程中由于往往受到埋深的限制,导致上部土体有效应力降低,进而产生地表变形,变形过大还会引起地表既有建筑受到破坏,所以量化检测其变形程度在地下施工中尤为重要。本文主要讨论了采用Photogrammetry技术检测非开挖施工过程中地表变形的主要方法和应用情况。Photogrammetry技术是一种非接触式的变形检测技术,主要通过影像手段获取目标点的三维变形大小。该方法需要从空间多角度对目标点进行摄影测量,获取连续的三维影像信息,通过Photogrammetry软件进行现场目标点重现,进而获取三维可视目标点坐标值。本文通过现场的检测,获取了地表变形的数据,提出了检测的方法,并对数据处理过程中检测精度提出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深基坑监测方法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晓梅 《城市地质》2015,(Z2):57-61
随着高层及超高层建(构)筑物的增多,深基坑也越来越多,为了保证深基坑的施工安全,防止深基坑开挖影响周围建筑物、道路、设施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在基坑施工出现异常情况时及时反馈,并采取必要的工程应急措施,按照规范要求必须进行基坑监测。本文结合工程实例,提出了深基坑监测的基本要求和施测方法,确保施工质量及基坑周边的安全。  相似文献   

4.
本论文提出一种基于激光测距原理的非接触式滑坡表面裂缝监测方案,该智能化监测方案利用GPRS方式进行数据的远程传输,解决了现有的电磁式、接触式地表裂缝计存在容易被损坏、易受干扰及测量误差大的技术问题,同时也解决了GPS或是全站仪存在成本较高、计算和安装复杂、实时性较差等技术问题,实现了在低成本条件下的滑坡表面裂缝实时监测,并在四川省巴中市典型滑坡点上进行野外应用示范,取得了良好的监测预警效果,为地质灾害防灾减灾提供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5.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具有高分辨率、高采样率以及非接触式测量优势,它突破了传统的单点测量模式,非常适用于获取矿山的复杂表面和高危区域的空间三维信息。文章阐述了三维扫描仪的种类、技术原理和在矿山开采沉陷中的应用,同时介绍了三维扫描点云数据的后期处理过程及应用。在工作实例中,通过三维激光扫描仪与精密全站仪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技术方法获取的信息数据基本相符,可以满足生产需要,进一步论证了运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对矿山沉陷区进行监测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为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变化检测技术(change detection)近几年作为极为重要的遥感应用研究手段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在介绍SAR卫星数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SAR图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及技术流程,并以汶川地震都江堰地区ALOS数据为例,采用差值法和比值法进行震害建筑物分布信息提取,并结合光学影像进行评定。结果证明,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对SAR图像的震害信息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震害信息的提取与评估中。  相似文献   

7.
合成孔径雷达(SAR)卫星具有全天候、全天时的特点,为地球空间信息的获取提供了一个有效途径。变化检测技术(change detection)近几年作为极为重要的遥感应用研究手段获得了长足的发展。本文在介绍SAR卫星数据发展现状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了基于SAR图像的变化检测方法及技术流程,并以汶川地震都江堰地区ALOS数据为例,采用差值法和比值法进行震害建筑物分布信息提取,并结合光学影像进行评定。结果证明,传统的变化检测方法对SAR图像的震害信息提取具有较好的效果,能够有效地应用于震害信息的提取与评估中。  相似文献   

8.
孙少波  车涛 《冰川冻土》2013,35(3):636-647
积雪是冰冻圈中最重要的组成要素之一, 积雪研究对于气候变化、 水文循环等科学研究和农业灌溉、 减灾防灾等生产活动都具有重要意义.合成孔径雷达(SAR)不仅具有穿云透雾, 全天候观测地表的能力, 而且可穿透地表覆盖一定深度获取地表覆盖物内部特征信息.近年来SAR技术在冰冻圈科学研究中已广泛应用. 综述了SAR积雪监测研究的国内外进展, 对当前主要的SAR积雪遥感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 着重介绍了当前主要的SAR和SAR干涉测量技术(InSAR)积雪面积制图方法、 雪水当量(SWE)反演算法、 积雪密度和雪深提取方法, 并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作为永久散射体雷达干涉测量技术的延伸,多基线SAR层析成像技术能够分离单个SAR像素内的多重散射体信号,精确地获取人工地物目标的三维位置和形变信息,突破城市地区形变监测中叠掩效应的制约,实现城市动态形变监测。尤其是新代高分辨军SAR卫星发射成功后,为城市动态形变监测研究提供了大量高分辨军高精度数据源。本文首先介绍SAR层析技术的理论模型,然后归纳了现有的层析算法和应用领域,最后探讨了该技术发展面临的关键问题并展望了其广阔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0.
中国油气资源丰富,目前已形成越来越多的区域性和跨区域的油气管网,管线穿越的地形地貌和地质构造复杂,沿线的地表形变影响着油气管道的安全。InSAR技术以其全天时、全天候、高精度、宽覆盖的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地表形变监测。该方法基于In SAR监测结果,提出BPSTSIM(Based-PS Time-Space Interpolation Method)三维形变监测方法,通过融合多源卫星数据,获取油气管道区域的地表形变三维位移。该方法利用多源SAR卫星数据获取高相干性的PS(Permanent Scatterer)点位移,对PS点进行时间插值,获得更细时间粒度的PS点位移,然后对油气管道通过区域网格化,基于PS点进一步插值出所有网格点的形变并转换到三维方向,从而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监测油气管道区域的三维位移状态。最后,利用实例卫星数据,计算了管道区域8个月的变形数据,并实现了数据的可视化,形变特征与野外调查吻合,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该方法实现了不同SAR卫星监测数据的有效融合,完成了数据在时间维度和空间维度的补充和加密,提高了In SAR测量对三维形变的感知能力。  相似文献   

11.
唐咸远  林俊  周振荣 《探矿工程》2017,44(11):66-70
:为研究北斗卫星测量技术在建筑深基坑位移监测中应用效果,以柳州市一深基坑工程监测为案例,介绍了BDS系统与常规测量方法的优点,基坑监测系统的组成,测点的选择,监测实施方法及效果。研究表明,BDS为主的GNSS技术在精度和可靠性方面均能满足要求,完全适用于基坑的位移监测。  相似文献   

12.
伴随着城市的快速发展,地铁深基坑工程越来越多。在开挖过程中如何对其稳定性进行评价,是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以成都地铁十七号线凤溪站深基坑支护开挖工程为依托,利用层次分析确定的主观权重与利用熵值法确定的客观权重计算获得组合权重,并与灰色关联度分析法相结合,通过现场数据采集并进行综合评判,客观评价地铁深基坑开挖的稳定性。结果表明,各监测项目对基坑稳定性的重要程度从大到小依次为桩顶水平位移(0.29)、地表沉降(0.24)、建筑物沉降(0.19)、桩顶沉降(0.18)、内支撑轴力(0.10),基坑稳定性综合评判结果等级为"非常好"。所建立的评价模型可为类似地铁深基坑开挖稳定性评价提供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算法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基坑变形预测是进行施工参数调整和确保深基坑施工安全的重要手段,而如何对其变形进行有效、准确的预测是一个有待解决的技术难题。采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神经网络模型的初始权值和阈值进行优化,并将已有的变形监测数据作为神经网络的输入参数,建立了基于粒子群优化神经网络算法的深基坑变形预测方法。将形成的方法应用于长春市火车站北广场深基坑开挖监测工程中。结果表明:8号水平位移测点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3.78%,平均百分比误差为5.48%;9号地面沉降点预测结果的均方根误差为5.62%,平均百分比误差为3.23%。经验证,本文方法预测深基坑开挖过程中的变形具有较高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14.
地基InSAR技术及其典型边坡监测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了开展边坡活动实时监测,研究以IBIS-L地基InSAR系统为代表的地基InSAR形变时序分析关键技术,进行针对不同变形特征的观测方案和数据处理方法的优化,并开展了奉节大树场镇灾后滑坡、神农架林区人工不稳定斜坡和备战铁矿露天采矿边坡等边坡活动的监测应用,以及备战铁矿隧道南口冰川运动的监测试验。4种类型边坡地基InSAR监测结果表明,在复杂工作情况下,地基InSAR设备具有较高的观测稳定性,在满足观测条件的情况下,地基InSAR测量精度能达到亚mm级,已成为监测边坡微小形变的重要技术手段。这扩展了形变监测模式从星载InSAR技术的“大尺度、宽覆盖”走向地基InSAR技术的“小尺度、局部精细测量”,进一步丰富了科研人员对边坡变形现象的动力学过程认识,为“星-地”联合InSAR技术监测地表形变过程奠定了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15.
为了更深入地研究深基坑开挖对周边环境的影响,运用Midas GTS/NX软件对长春某深基坑工程开挖过程中周边建筑物进行了模拟,并与现场监测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周边环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深基坑开挖会引起围护结构产生朝向基坑内的水平位移,位移最大值为10.8 mm,与实际监测数据7.9 mm相差了2.9 mm,计算结果与实测结果在误差许可范围内基本吻合;对于浅基础建筑物,在距离基坑0.6H~0.8HH为基坑开挖深度)处建筑物沉降和地表沉降差异较大,建筑物表现为不均匀沉降。  相似文献   

16.
城市基坑附近建筑物一般都比较密集,与已有建筑物距离越来越近,随着基坑深度越来越大,对基坑支护设计与施工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以某规模较大的与已有建筑物距离很近的深基坑为背景,采用现场监测和数值模拟相结合的方法对基坑支护的综合施工技术进行了研究,为类似工程优化设计和合理施工提供一定的借鉴。  相似文献   

17.
Ground-based SAR interferometry for monitoring mass movements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An innovative technique for the remote assessment of ground displacements, based on radar interferometry and implemented using ground-based instrumentation (GB-InSAR), has been tested in recent years on a number of selected case sites. The system, known as LISA, developed by the Joint Research Centre (JRC) of the European Commission, is a ground-based radar interferometer specifically designed for field use. It is composed of two radar antennas mounted on a linear rail which horizontally slides to form a synthetic aperture. Coherent SAR processing converts the raw data into an image containing, for each pixel, information on the wave phase, which depends on the target-sensor distance. Consecutive couples of SAR images can be cross-correlated to form interferograms representing phase variations which can be directly related to ground displacement along the sight-line of the radar system, since they are acquired from exactly the same position. Several applications of the system have been conducted on a number of mass movements located in Italy, 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technique for the monitoring of landslides. GB-InSAR has proved its potential for the measurement of the superficial ground displacements of different landslide types, in terms of failure mechanism, materials involved, kinematics, water content and deformation rates. In particular conditions, such as fast-moving phenomena and inaccessible areas, the technique can be employed directly as a monitoring tool, providing multi-temporal displacement maps of the observed area. Additionally, some applications of the GB-InSAR have provided a fundamental support to decision makers during landslide emergencies, allowing the civil protection authorities to assess the risk and to manage an effective emergency response.  相似文献   

18.
长大深基坑施工空间效应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目前长大深基坑施工空间效应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数值模拟方面,理论研究尚不多见的现状,提出了黏性土条件下长大深基坑施工空间效应的简化计算方法。引入等代内摩擦角的概念,将基坑坑周土层等代为无黏性均质体,应用土的塑性上限理论及相关联流动法则,采用极限平衡分析法,对长大深基坑拉裂-剪切和纯剪切两种三维破坏模式下的空间效应进行了具体研究,给出了相应的空间效应系数计算公式,并进行了算例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方法避免了数值模拟的低效率、高费用、长周期的缺陷,可手算完成;计算成果能直接得出基坑坑壁空间效应系数的分布特征及量值大小,可用于指导基坑支护结构、施工方案的设计以及信息化监测测点布置和断面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