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测井地质学在我国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油气勘探开发目标的复杂化、隐蔽性,使测井评价技术面临挑战,深化测井地质学的理论及应用,是测井技术应对挑战的途径之一.论文在尝试分析我国测井地质学的发展动力和存在问题的基础上,认为测井地质学在我国的发展大致经历了3个发展阶段:测井地质学的引入和初步探索阶段;国内学者对测井地质学的多方位研究、探索阶段以及测井新技术为主导的测井地质学发展阶段.通过深入总结各阶段测井地质学的发展水平和成果推广效果,论文进一步探讨测井地质学在我国的应用现状与不足,指出阻碍该学科发展的突出矛盾在于学术研究的过于分化.对于我国测井地质学的发展方向,认为地质家和测井分析家的深入合作,是该学科走向完善的唯一途径.  相似文献   

2.
别洛乌索夫是当代卓越的大地构造学家之一,是世界知名学者。1907年生于莫斯科,在莫斯科大学接受了地质学专业教育。1941年以前,他在列宁格勒工作,1942年以后,在莫斯科工作。别洛乌索夫的科学活动是从研究天然气地球化学问题开始的,他于1937年发表的《天然气地球化学概论》占有重要地位。作者在此著作中通过广泛综合分析自然现象的地球化学和地质学资料,对以前很少研究的这些自然现象  相似文献   

3.
王建燕 《地球》2011,(11):71-72
他是中国第一位地质学博士,他是中国第一本《地质学讲义》的编写者,他是第一位撰写中国矿产志的中国学者,他是中国第一张着色全国地质图的编制者,他是中国第一位考查地震灾害并出版地震专著的学者,他是第一份《中国矿业纪要》的创办者之一,他是第一位代表中国出席国际地质会议的地质学者,他是第一位系统而科学地研究中国山脉的中国学者,  相似文献   

4.
颂词[美国]菲尔森汉克斯艾伦美国地震学会第12次奖章授予华莱士博士(Dr.Robert E.Wallace),以表彰他在地质学研究方面所做的工作和发挥的领导作用。他将地震学和地质学两个学科联系在一起,强调两者实际上是一个学科这一千真万确的事实。在过去25年的工作中,鲍勃(对华莱士的爱称——译注)所从事的地震学研究的时间尺度已经从以小时为单位扩展到以世纪为单位。他已不是用千分尺和计算尺游标来确定地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构造地质学     
《地球》2011,(11):89-89
构造地质学是研究岩石圈内地质体的形成、形态和变形构造作用的成因机制,及其相互影响、时空分布和演化规律的地质学分支学科。构造作用或构造运动常是其它地质作用的起始或触发的主要因素,因此,构造地质学说通常也就成为地质学的基本学说。构造地质学最先是对构造要素,  相似文献   

6.
现代地质学发展的重要趋势是加强对地壳深层、上地幔或整个岩石圈演变的认识及研究地质作用的全球性规律,以满足人类对预测、寻找矿产资源和预测预报地震灾害的迫切需要。为了加速对现代地质学的研究,在充分利用原有地质和地球物理资料的基础上,1986年国际岩石圈委员会制定了开展全球性的地学断面研究工作。中国岩石圈计划全国委员会拟定在我国布设11条国际地学大断面,东沟—海城—林西—锡盟就是其中的一条。根据地学断面  相似文献   

7.
《地震地质》1989,11(2):16
生平简介:翁文灏原名存璋,号咏霓、悫士,1889年生于浙江鄞县,1912年毕业于比利‘时 鲁凡大学,获地质学博士学位,旋即返国,历任农商部地质研究所讲师、教授、该部地质调查所矿产股长、代所长、所长等职务。1971年病逝于北京。 翁文灏先生是我国最早的综合性学术团体——中国科学社主要负责人之一,长期、多次担任中国地质学会、中国地理学会、中国工程师学会等专业学术团体的会长(理事长),他是我国现代科学、特别是地质学、地理学的主要创建人和奠基  相似文献   

8.
由中国地震学会地震地质专业委员会与贵州省地震局联合召开的“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方向研讨会”于1999年6月22~25日在贵阳召开。来自全国地震系统、有关高校和科研院所共25个单位的5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得到中国地震学会、中国地震局科技发展司、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贵州省人民政府、贵州省科委和贵州省地震局的大力支持和协助。会议首先由丁国瑜院士、马瑾院士、邓起东研究员、张培震研究员、汪一鹏研究员、刘百篪研究员等对进入21世纪地震地质学的发展作了中心发言,分别就20世纪后半期地震地质学的主要成就,当前地质学发展的新进展和动向,构造物理实验研究进展的动态,和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新形势、新方向、新课题等作了介绍和展望,对与会代表进一步讨论有很多启发。代表们在讨论中结合我国地震地质特征和经济发展形势,对21世纪地震地质学发展的方向与任务,得到以下10点共同的认识:(1) 努力吸取世界地球科学的最新进展,推动和促进地震地质学的进一步发展;(2) 重视野外实际资料的获取,进一步开展中国活动构造定量研究和地震危险性评估;(3) 重视多学科的相互交叉和渗透,加强大陆内部现代构造活动图象和动力学的研究;(4) 开拓近  相似文献   

9.
狩野谦一和村田明广厶合著的《构造地质学》正像在后记中写到的那样,它是“野外构造地质学家们研究构造地质学基础”的总结。出版虽然仅半年,但已成为周围许多地质学家爱不释手的一本书。这也许因为它是人们期待已久的用日语写成的构造地质学教科书的缘故吧。说到地质学,总会有集岩石学、矿物学、地层学、古生物学等领域相当宽的综合性学科的感觉,其中,与地震学最接近的领域或许就是该书标题的构造地质学了。特别是近来,地震地质学、古地震学的提法深受人们的青睐,因此它们也作为了构造地质学的主要基础。该书由11章构成:第1章,…  相似文献   

10.
由我国著名大地构造学家陈国达教授创立的大地构造地洼学说,经过30年的坎坷发展历程,现已受到国际地学界的重视。例如在莫斯科举行的第27届国际地质学大会上,陈国达教授是我国唯一的特邀代表,并被请上了主席台;他“关于地洼学说的几个问题”的论文,  相似文献   

11.
2018年2月11日,我国著名的地质学家孙枢院士因病去世.孙枢院士为推动我国地质学研究和科技期刊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给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和丰富的学术遗产.今年7月23日是孙枢院士诞辰85周年纪念日.为深切表达我们的缅怀之情,追忆他充满人格魅力的科学人生,继承和发扬他的学术思想,本刊特约中国科学院地学部原主任陈颙院士、《中国科学:地球科学》主编郑永飞院士、《中国科学》《科学通报》编委会秘书长彭斌编审联合撰文,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2.
地震灾害是我国自然灾害的众灾之首,对震后灾情时空分布的快速认识以及紧急应对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也是目前灾害应对领域与政府工作的热点。地震灾害研究是一门交叉综合学科,涉及构造地质学、社会学、灾害学、公共管理和危机管理等众多领域,必须在多学科综合的框架下,研究“地震-地震灾害-地震灾害应对”这个链条上的各个环节。但目前地震灾害时空分布研究的尺度对一次特定地震紧急处置的应用价值有限;构造地质学研究地震发生发展规律,偏重于地震灾害的自然属性,而在震后应急救援中的应用研究比较薄弱;地震紧急救援的指挥布局等也未进行详细分析,缺少可借鉴的理论依据和模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环境地质学内涵及其拓展的考察和研究,分析了当前环境地质学科面临的历史机遇与挑战,特别是面对日益发展的经济社会环境和不断增长的国家地质工作需求,环境地质学科必须适应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做好与经济建设的结合和服务,在关注重大环境地质问题中不断成长。文章还讨论了发展环境地质学对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地学书签     
《地球》2012,(5):13+18+55
海洋地质学海洋地质学是研究地壳被海水淹没部分的物质组成、地质构造和演化规律的学科。研究内容涉及海岸与海底的地形、海洋沉积物、洋底岩石、海底构造、大洋地质历史和海底矿产资源。它是地质学的一部分,又与海洋学有密切联系,是地质学与海洋学的边缘科学。海洋覆盖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它是全球地质构造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现代沉积作用的天然实验室。海底蕴藏着丰富的矿产资源,是人类未来的重要资源基地。  相似文献   

15.
报道了中国地学界老前辈尹赞勋先生病逝及其生平简介,文章介绍了他的学习简历、治学态度和他一生的主要科学活动,其中包括他在地质学、地层学、古生物学、地理学、土壤学、地震学以及天文学等多方面的研究工作中所作出的卓越贡献。  相似文献   

16.
对地球生物学、生物地质学和地球生物相的一些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简要介绍国内近年来地球生物学研究概况之后,探讨了地球生物学和生物地质学的定义以及这两者之间的区别.地球生物学是由生命科学和地球科学交叉融合而形成的一级学科,而生物地质学则是由生物学和地质学交叉而形成的二级学科,因此,地球生物学所研究的领域包含了生物地质学的研究范围.列举了这两门学科的分支学科.地球生物相是指包含了生物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全过程的一个地质体的相.讨论了地球生物相、生物相和有机相之间的区别.生境型、生物组成和生产力、古氧相以及埋藏效率是确定一个地球生物相的主要参数.对上述参数作了详细探讨,并据此提出了地球生物相的半定量评估方案.推荐地球生物相的二维命名法,每一维分别代表地球生物学全过程中的生物方面和环境方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7.
曾在四川省地震局进行正式访问的美国科罗拉多大学地质学教授罗杰·比尔哈姆于1992年6月14—16日应邀顺访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 罗杰·比尔哈姆教授多年来一直从事地质、地球物理等多方面研究,在大地形变与地震研究上也颇有造诣,他研制的长基线半充液水管倾斜仪独具特色,他还是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圣安德列斯断层上安装了十几台断层蠕变仪的美国学者。  相似文献   

18.
正著名地质学家邓起东院士是中国活动构造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构造地质学、活动构造学、地震地质学、地球动力学、地震区划和工程地震研究。对中国活动构造和地震构造有深入的研究,对走滑、挤压和拉张等不同类型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和形成机制有创造性发展,建立和发展了活动构造大比例尺填图技术,发展了古地震学研究,领导了全国活动构造地质填  相似文献   

19.
格佐夫斯基是苏联地质学家、地球物理学家、苏联科学院地球物理所构造物理实验室主任、地质矿物学博士、教授。1943年他于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毕业,1944—1950年在莫斯科地质勘探学院讲授一般地质学、制图学和大地构造学。他在小高加索、  相似文献   

20.
刘冬 《地球》2011,(11):69-70
从无到有的中国地质学,在丁文江和他的同事们的共同努力下,形成了一个高潮,这令国际地质学界刮目相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