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日本乌贼墨的开发和利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自从科学家证实“乌贼墨含有抗癌物质”以后,一向被视作废弃物的乌贼墨立刻身价百倍,现在它已成为日本开发生产保健食品的主要原料之一。 乌贼墨的主要成分是真黑素与蛋白质结合的黑素蛋白、略氨酸的聚合物、水和脂肪,这些组分大多不溶于水和有机溶剂。乌贼墨对光、热、pH均非常稳定,高压加热杀菌也不会褪色。  相似文献   

2.
吴溪 《海洋世界》2008,(9):55-58
10米长,495千克重——2007年2月,巨型乌贼再次浮出水面。人类对巨型乌贼仍然知之甚少。最近的科学研究表明,巨型乌贼“块头很大,看似凶猛”,其实却是“行动缓慢,性格温顺”。  相似文献   

3.
超级乌贼因含有很高比例的氨水,使它幸免于出现在人类的海鲜菜单中,因为,它的肉的味道就像厕所清洁剂。  相似文献   

4.
自然海域中曼氏无针乌贼产卵亲体性成熟提前和小型化现象明显,这可能是一种适应性进化,人工干预背景下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的动态变化值得关注。2020年4-6月室内采用聚焦个体扫描法和定点连续记录法分别观察和记录了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的行为活动,并按其生活习性和行为的生物学功能等进行系统化分类,构建了繁殖期行为谱。结果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主要包括三大类12种行为:(1)游泳行为主要分为前进和后退,繁殖期的雌性多处于静潜水底或静浮水中的状态;(2)捕食行为主要分为发现、定位、捕捉和咀嚼等系列动作,曼氏无针乌贼能够快速感知周围17.0-36.0 cm范围内的饵料,捕捉的有效距离为8.0-22.0 cm,能在2.0-10.0 s内完成对饵料的高效捕获;(3)繁殖行为复杂,主要分为求偶、伴游、交配、产卵等,其中求偶行为体现在雄性对雌性的自我展示、追逐配对和争斗护卫等过程,雄性在争斗护卫和伴游过程中的护雌行为尤为激烈。曼氏无针乌贼交配时采用"头对头"的方式,平均交配持续时间42.9 s。曼氏无针乌贼对产卵附着基有选择性且偏好于最初的附卵物,卵群对雌性产卵行为有诱导和刺激作用,每次产卵到附卵过程平均用时108.6 s。曼氏无针乌贼繁殖期行为谱特征的研究可为后续曼氏无针乌贼行为机制和基于全生活史的资源保护等方面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5.
海洋动植物资源异常丰富。现在已知海洋植物有1万多种,其中主要是低等植物——海洋藻类。已知的海洋动物有16万~20万种。其中鱼类有1万多种;甲壳动物有3万多种,如虾、蟹等;软体动物有5万余种,如扇贝、鲍、马蹄螺、鱿鱼、乌贼等;在棘皮动物中,可供食用的海参有40种。目前,人类每年从海上获得的鱼类、藻类、贝类等水产品虽然多达约6300万吨,但也仅占全球水产品总量的0.3%。头足类资源尚有90%未开发利用。南极洲海域的磷  相似文献   

6.
养殖条件下的性早熟、个体小型化是影响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japonica)的养殖效益的重要因素。为探讨养殖条件下曼氏无针乌贼性早熟的可能因素,本文探讨了3种不同光照周期(23D:1L;12D:12L;1D:23L)对其繁殖性能及个体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性能总体影响不大,除长光照周期(1D:23L)下,睾酮(T)、雌二醇(E2)等激素水平有较显著的降低外(P0.05),光照对乌贼繁殖时间、性腺重及性腺发育指数等指标均无明显影响。但光照周期对曼氏无针乌贼生长却有明显影响,在胴长、体重、瞬时生长率(IGR)及肥满度等生长指标上均呈现出短光照组中光照组长光照的趋势。短光照组雌乌贼在体重、瞬时生长率和肥满度,雄乌贼在胴长等指标上,均显著优于长光照组(P0.05)。该结果表明光照周期可作为影响曼氏无针乌贼生长性能的重要因素,在今后的养殖条件优化中应加以考虑。  相似文献   

7.
正巨型乌贼,又称大王乌贼、首席乌贼、霸王乌贼,为世界上存活的最大的无脊椎动物,是软体动物头足类乌贼目中最大的一类。最初,科学界并不太清楚巨型乌贼是否属于软体动物门。如果是这样,那么鼻涕虫、蜗牛、贝壳就要算作是巨型乌贼的近亲了。只是与这3门亲戚不同的是,乌贼是海洋生物,有一个由3颗心脏组成的循环系统和一个进化得很好的大脑,所以它被归入软体动物门下的头足纲,在这一纲里还有墨鱼、章鱼、鹦鹉海螺等。  相似文献   

8.
吕玲  李和生  郑丽  李密  金洋 《海洋与湖沼》2016,47(2):484-490
本文研究了乌贼墨黑色素对铅中毒小鼠的排铅作用及对小鼠体内钙、锌和铜含量的影响。采用48只小鼠为实验对象,按体质量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醋酸铅模型对照组,乌贼墨黑色素低(50mg/kg)、中(100mg/kg)、高(200mg/kg)剂量组以及阳性对照组(1.5g/60 kg),除阴性对照组外其余各组均每天腹腔注射醋酸铅溶液(7mg/kg)10天。第11天起各剂量组用乌贼墨黑色素灌胃,阴性对照组及醋酸铅模型对照组灌胃去离子水,阳性对照组灌胃二巯基丁二酸(DMSA),连续进行28d。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测定小鼠的血液、肝、肾及脑组织中的铅、钙、锌和铜的含量。研究发现乌贼墨黑色素高剂量组(200mg/kg)显著降低了血铅含量,下降28.15%;乌贼墨黑色素中剂量组(100mg/kg)显著降低了肝铅含量,下降15.89%。同时,乌贼墨黑色素高剂量组对铅中毒小鼠肝铜、肾锌以及脑锌的含量高于醋酸铅模型对照组(P0.05),而与阴性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以上结果表明高剂量、中剂量乌贼墨黑色素对血铅与肝铅有一定的排铅作用,同时高剂量的乌贼墨黑色素对小鼠肝脏中的铜、肾脏中的锌以及脑中的锌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东海区经济乌贼类资源结构和空间分布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东海区2000年和2001年底拖网调查所获取的乌贼渔获物组成、各种类出现频率、分布站点和质量资料,分析了东海区经济乌贼类资源结构和优势种的空间分布。结果表明,东海区经济乌贼类优势种较20世纪90年代以前发生了很大变化,金乌贼(Sepia esculenta)、神户乌贼(Sepia kobiensis)已替代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成为资源最丰富的种类,为东海区重要的捕捞对象,目前乌贼渔获组成结构相对稳定;经济乌贼类集群已由春季变为秋冬季,密集分布区由近海浅水区变为外海深水区,但金乌贼和神户乌贼的地理分布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日照近海金乌贼生物学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给金乌贼渔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依据,通过形态学观察及生物学测定,初步研究了山东日照岚山头近海金乌贼Sepia esculentaHoyle,1885的外部形态特征和生物学特性(胴长与体重组成、生长参数相关关系等),并结合相关资料,对其生活史进行了讨论。研究结果表明:金乌贼胴长(ML)与体重(TW)之间的关系为:TW幼体=6.0×10-4ML2.762 6,TW♀=6.0×10-4ML2.767 1,TW♂=12.0×10-4ML2.585 6;金乌贼为异速生长型,其生长迅速、个体生长差异较大;5~6月为金乌贼繁殖季节,成体交配产卵后死亡,属1年生头足类。  相似文献   

11.
欢休 《海洋世界》2013,(4):32-33
乌贼本名乌鲗,俗称乌贼,又称花枝、墨斗鱼或墨鱼。其实乌贼并不是鱼,属于软体动物门头足纲乌贼目。乌贼是我国四大海产(大黄鱼、小黄鱼、带鱼、乌贼)之一。它不仅能像鱼一样在海中快速游泳,还有一套施放"烟幕"的绝技。乌贼体内有一个墨囊,囊内储藏着能分泌天然墨汁的墨腺,在遇敌害或危急时,墨囊收缩,射出墨汁,自己便  相似文献   

12.
1980年南海水产研究所调查船在南海200—5,000米深海区拖网试捕中采获一些少见的头足类。经鉴定,共发现5科6属6种。在中国海首次记录的有:帆乌贼科的相模帆乌贼Histioteuthis dofleini(Pfeffer),蛸乌贼科的阔鳍乌贼Taningia danae Joubin,爪乌贼科的爪乌贼Onychoteuthis banksii(Lea-ch),十字蛸科的烟灰蛸Grimpoteuthis um-bellata(Fischer)。柔鱼科的枪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 (Lesueur)和鸢乌贼Symplectoteuthis oualaniensis(Lesson)首次在我国深海区采获。  相似文献   

13.
两性个体的有效鉴别是曼氏无针乌贼高效繁育及养殖模式(如单性养殖)建立的基础。为研究曼氏无针乌贼主要形态指标及雌雄形态差异,测量了160只F1代曼氏无针乌贼的19项可测量性状及13项标准化性状。采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方法研究了曼氏无针乌贼同生群两性间的形态差异。结果表明:两性间可测量性状和标准化性状各有10项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标准化性状经过主成分分析和R-聚类分析均显示曼氏无针乌贼的两性的差异主要集中在辅助交配器官特征,头部特征,捕食器官和肥瘦特征以及体型特征等4个方面。在此基础上,通过逐步判别法从标准化性状中筛选出3项,即左3腕长/胴长、左4腕长/胴长及左触腕长/胴长,建立了雌雄的判别方程:雄性:F1=223.42X3+165.85X4+7.951X5–108.06;雌性:F2=151.48X3+92.71X4+19.19X5–60.38。所建立的判别方程,对样本群体的综合判别率达到95.00%。利用F2代亲体测量数据对判别函数进行识别验证,综合判别率达到85.34%。在判别方程中的3个标准化性状中,左3腕长/胴长和左4腕长/胴长在两性亲体间均存在显著的差异(P0.05),表明曼氏无针乌贼的雄性在性选择的作用下,交配器官存在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4.
乌贼是重要海洋水产资源之一,开展视觉生理研究是光诱乌贼渔业提出的迫切课题。又因头足类眼在构造上处于脊椎动物眼的过渡阶段,所以这种研究在理论上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六十年代初对乌贼适应性问题开始研究。和(1962)以乌贼为  相似文献   

15.
渤海3种头足类食性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火枪乌贼L加壮mbeka)1曼氏无针乌贼s如山hmailunT)17i和双像耳乌贼(&加o山b。Shata)属头足纲,都是我国的经济软体动物'。它们在渤海食物链中分别占有一定的位置。关于它们的食性,尚未见有专题报道。本文根据多年收集的样品,对它的食性作一初步分析。1材料和方法通过胃内食物分析方法,来揭示三种头足类的食性特征。所用的910个头足类标本,计有火枪乌贼(眼长30一96一)653个(空胃649%)、曼氏无针乌贼(34一95一)49个(37%)和双呼耳乌贼门~18一)208个(837%),系1983一1996年间通过渤海拖网调查和沿岸取样获得的。这些…  相似文献   

16.
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报告了胶州湾及邻近水域曼氏无针乌贼的生长和季节分布的调查结果。所用材料为1980年8月-1981年7月渔业资源调查所获得的资料。曼氏无针乌贼是5月上旬进入胶州湾生殖洄游,乌贼在胶州湾生长很快,8,9月间日增长量可达1.13mm。整个胶州湾均为曼氏无针乌贼的产物卵场。11月曼氏无针乌贼离开胶州湾,开始越冬洄游。  相似文献   

17.
根据2015年8—10月开展的4次金乌贼跟踪回捕调查,对灵山湾及胶南近海金乌贼的生长、分布、资源密度及增殖放流效果进行了初步评价。研究显示:在金乌贼群体资源生物量密度和尾数密度方面,8月28日平均生物量和尾数最低,10月4日平均尾数密度最高,10月26日平均生物量最高,且灵山岛西南海域的相对资源密度显著高于灵山湾海域,各航次幼乌贼出现频率均为100%;伴随幼乌贼的生长,资源高密度区由灵山湾向灵山岛西南海域的深水区逐步偏移。调查期间幼乌贼生长迅速,胴长(ML)总平均增长率为0.46mm/d,体重(TW)总平均增长率为0.46g/d,胴长-体重关系式为TW=8.0×10~(-4) ML~(2.6642),胴长、体重与日龄均呈S型曲线关系。分子检测结果表明,在随机抽测的4个航次共288只回捕个体中,有14只个体在6个微卫星位点上可找到与其对应的亲本,判定为放流苗种,占随机抽测的回捕个体的比例约4.86%,放流初期金乌贼增殖效果显著。本研究为金乌贼增殖放流提供了基础数据,为放流后金乌贼资源的科学养护、合理开发提供了科学依据,有助于金乌贼增殖放流管理策略的制定。  相似文献   

18.
为研究南海外海鸢乌贼渔场范围与海洋环境因子之间的联系,本文根据2013-201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灯光罩网渔船在南海外海的鸢乌贼生产数据和海洋环境遥感数据,对鸢乌贼渔场范围的时空分布与海表面温度(SST)、海表面高度(SSH)和海表面叶绿素a(Chl a)浓度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5°~20°N,108°~1...  相似文献   

19.
"城市被垃圾包围"的新闻时常见诸报端。随着人类抛弃型消费的愈演愈烈,不光城市陷入了垃圾的包围,就连湛蓝的海洋也没能摆脱这种困境……人类将各种废弃物投入海里的习惯由来已久,不过在工业时代来临之前,废弃物的总量并不多,又是以可分解的有机物为主,尚不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海螵蛸与其近似基原品种的鉴别特征。方法:参考已有生药鉴别,以及乌贼科权威分类学文献,在对来源准确实物标本观察和记录的基础上,结合体式显微及成像技术,对海螵蛸药典品——金乌贼和无针乌贼,与近似基原品种——白斑乌贼和目乌贼,进行了较为深入的形态鉴别研究,归纳总结了适用于药材和饮片的鉴别特征,并制定了检索表。结果:海螵蛸《药典》品与其近似基原品种在背面的纵肋、腹面的纵槽、横层纹的峰形等形态特征上存在明显差异。结论:通过本次实验研究,补充完善了海螵蛸与其近似基原品种的重要鉴别特征,为海螵蛸的监督检验和标准制订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