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开发无居民海岛也应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我国海岛众多,面积超过500m2的岛屿有6 500余个,隶属沿海12个省市区。这些小岛屿大多因远离大陆、面积狭小、资源单一、生产和生活条件很差而长期无人居住,有些也只在渔业生产季节有人短期居住,94%的岛屿至今未被开发。海岛是划分国家内水、领海和200海里专属经济区管辖海域的重要标志,一个岛屿或者岩礁就拥有1 550km2的领海海域,而一个能维持人类居住或者其本身的经济生活的岛屿则可以拥有43万km2的管辖海域。无居民海岛也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和国防价值,它们同样是宝贵的国土。无居民海岛的资源、环境有很大的潜在价值,不少无居民海岛有…  相似文献   

2.
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最早起源于新石器时代,距今已有超过6000年的历史。无居民海岛在自然资源、领海基点、国防以及科学研究等方面都具备重要的价值,但其开发与利用的现状却不容乐观。尽管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用以规范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但总体上偏远区域无居民海岛开发无人问津,部分区域无居民海岛无序与无度开发利用的现象长期存在。因此,文章旨在通过文献综述,梳理我国无居民海岛使用的现状。主要内容包括:国内外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主要研究现状,包含环境承载力、使用权属以及价值评估等方面;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与保护的法律、政策支撑;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的实践情况等。从而为无居民海岛的深入研究提供基础性资料,服务于无居民海岛的开发利用与综合管理。  相似文献   

3.
我国海岛众多,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 961个(不包括海南岛及台湾、香港、澳门诸岛),其中有居民海岛433个,无居民海岛6 528个。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物、旅游、港口等资源十分丰富。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海岛是划分我国内水、领海和  相似文献   

4.
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岛屿是划定领海基点的重要依托,直接影响国家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范围和面积;一个海岛主权的归属,可以确定155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以及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自《公约》生效以来,各主要沿海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洋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将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权益维护作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重心。为加强对海岛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09年12月26日,  相似文献   

5.
1994年11月16日生效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规定,岛屿是划定领海基点的重要依托,直接影响国家内水、领海、毗连区、专属经济区和大陆架的范围和面积;一个海岛主权的归属,可以确定1550平方千米的领海海域,以及43万平方千米的专属经济区。自《公约》生效以来,各主要沿海国家都把开发利用海洋列入国家的发展战略,将海岛开发与保护、海岛权益维护作为推动国家持续发展的重心。为加强对海岛的保护和管理工作,维护国家海洋权益,2009年12月26日,  相似文献   

6.
为及时掌握领海基点及其标志建设、领海基点海岛开发利用以及领海基点海岛周边海域生态环境等状况,文章采用卫星影像、无人机航摄和现场巡查相结合的监测方式,对浙江省领海基点海岛标志、地形地物、植被、地质灾害、人类活动、开发利用状况和周边海域生态环境进行监测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浙江省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状况总体较好,周边海域海水符合第一类和第二类海水水质标准,地形地貌无明显变化;部分领海基点海岛出现海蚀崖、海蚀沟和岩体裂缝并有海钓活动痕迹,部分领海基点方位点标志碑由于风暴浪的冲击存在局部损毁的现象。后续应对损毁领海基点方位点标志碑开展整修和维护工作;对已发生和可能发生的崩塌和滑坡等地质灾害进行常态化监测;在掌握海岛生态系统现状的基础上建立评估机制,开展海岛生态系统健康评估;积极与利益相关部门开展联系和沟通,形成领海基点海岛保护协调制度;进一步加强对领海基点海岛保护的宣传工作。  相似文献   

7.
2003年7月1日,我国第一部针对海岛的国家制度《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正式施行了。这是我国海洋事务中的一件大事,是我国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的重要标志。我国是一个海洋大国,除有18 000 km余的大陆海岸线外,还有14 000 km余的岛屿岸线,海岛众多,面积大于500 m2的岛屿有6 500余个,其中约94%为无居民海岛;面积在500 m2以下的岛屿和岩礁数量巨大,约上万个。海岛是海洋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物、旅游、港口等资源丰富,是我国国民经济走向海洋的“桥头堡”,也是海外经济通向内陆的“岛桥”。根据《联合国海洋法…  相似文献   

8.
领海基点对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等意义重大。文章基于外磕脚领海基点的保护实践工作,从前期准备、现场调查方法、保护范围选划结果3个方面,开展砂质基点领海基点保护范围选划的案例研究,据此提出砂质基底领海基点保护范围的选划依据和方法。研究表明:砂质基底领海基点的保护范围选划应依据海岛的特殊属性,由保护对象的边界向外延伸至潮汐水道,并充分体现地貌整体性和连续性。针对砂质基底领海基点保护,文章建议应加强工程手段实现基底稳定,维护领海基点安全;加强领海基点外业调查,夯实领海基点地形水文资料基础;加大领海基点巡查力度,持续推进领海基点实时动态监视监测;加强部门沟通协调,完善领海基点信息管理系统;加大宣传教育,树立全民海洋海岛意识等保护管理建议,为领海基点的保护管理工作提供理论和实践探索。  相似文献   

9.
今年7月1日,《无居民海岛保护与利用管理规定》施行,中国,开始经略无人岛。国家海洋局的官员称,这是我国颁布的第一部关于无居民海岛管理的国家制度,标志着我国无居民海岛利用活动已逐步纳入法制化轨道。祖国海岛众多,面积大于500平方米的岛屿有6000多个,其中约94%的岛屿为无人居住岛屿;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下的岛屿和岩礁数量巨大,约上  相似文献   

10.
殷悦  赵锐  刘存骥  辛冰  王涛 《海洋通报》2023,(2):195-201
无居民海岛资源是海洋资源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开展无居民海岛资源资产的核算方法及账户体系构建技术研究对于统筹推进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改革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环境经济综合核算(SEEA-2012)为编制依据,探索无居民海岛资源资产核算方法与账户体系构建路径。首先,参照“实物统计-价格估算-价值核算”的逻辑思路设计核算流程;其次,为反映无居民海岛资源所有权和使用权现状,从“总量所有”和“开发利用”两个方面来研究实物与经济价值核算方法;再次,以收益还原法为基础,构建出无居民海岛资源资产权益价格和开发收益价格评估方法;最后,设计出无居民海岛资源资产实物与价值核算表式结构与账户体系。  相似文献   

11.
我国面积在500平方米以上的海岛有6500多个,是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及国家海洋权益维护的重要依托。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了我国海洋发展总体战略,并指出“强化海域和海岛管理,健全海域使用权市场机制,推进海岛保护利用,扶持边远海岛发展”;2011年也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实施的第二年,海岛保护与利用迎来了重火机遇。  相似文献   

12.
为了揭示我国无居民海岛自身特征蕴含的对开发顺序的客观要求,文章基于海岛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分析,从地理学、生态学、环境学和国土安全学的角度阐述无居民海岛开发的影响因子,通过深入研究无居民海岛开发与影响因子之间的关系,用加权的方法确定无居民海岛开发的适宜度,并得出无居民海岛应当由远及近开发,远岸岛开发优先于近岸岛,对沿岸岛施行保护的结论。通过探讨无居民海岛开发时空顺序,以期为我国无居民海岛可持续开发利用,维护国家权益和保护近岸海域生态环境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3.
海岛和海岸带是国土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提升其综合管理水平对促进沿海地区社会经济和海洋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中韩建交30周年和“联合国海洋科学促进可持续发展十年”为契机,通过对中韩无居民海岛及海岸带发展管理现状进行比较研究,探讨中韩两国在发展管理方面的异同和存在的问题。研究结果表明:在无居民海岛方面,中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为基本制度框架建立管理体系,韩国通过综合立法建立管理体系,海岛不合理利用是两国存在的共性问题;韩国重视无居民海岛的宣传,中国更加重视无居民海岛的分类。在海岸带方面,两国均采取综合管理的方式,但在实施程序上采用不同的方式,韩国由中央政府主导并交由地方政府实施综合管理,中国在综合管理体制下交由地方政府自行主导。基于研究结论,提出有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建议,促进两国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4.
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程度取决于对其生态重要性与开发可行性的综合评价.本研究从表征生态重要性的物种、生境和自然历史文化遗迹,以及反映开发可行性的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构建无居民海岛开发适宜性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专家咨询法和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在评价指标量化与标准化处理的基础上,建立生态重要性-开发可行性互斥矩阵确定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程度.对厦门海域的实际应用研究结果表明,其18个无居民海岛的开发适宜性总体偏低,中度适宜开发的海岛共有7个,低适宜开发的海岛有8个,不适宜开发的海岛有3个,评价结果与国家海洋局2011年发布的可供开发利用无居民海岛名录中厦门海域部分基本吻合.作者建议对厦门海域中度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可据其资源特征进行适度开发;对低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优先保护海岛生态,维护海岛自然属性;对不适宜开发的无居民海岛应重点加强海岛生态保护,必要时进行生境的重建和修复.  相似文献   

15.
无居民海岛是自然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岛保护法》的实施标志着中国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进入了集中管理的阶段,管理逐步规范。本研究基于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的主要环节,在回顾《海岛保护法》实施后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现状的基础上,分析了分类管理体系不完善、资源综合调查滞后、科技支撑不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难度大等4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提出了完善海岛管理制度体系、有序推进系统性的资源调查和研究、优化开发利用活动分类管理、建立科学的规划体系、有效破解多头管理困局等对策,为在国家机构改革大背景下完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管理制度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6.
领海基点是划分内水、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重要标志,将领海基点数据进行系统管理对发展我国海洋经济、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文章设计开发领海基点管理系统,实现对我国领海基点数据的综合集成、高效管理及深度分析,并利用三维可视化技术全面、真实地展现领海基点及其所在海岛周边环境的三维立体现状。  相似文献   

17.
针对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进展和面临的问题,对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的几个关键问题进行分析,一是研究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的管理机制,建议引进协调机制并形成以海洋主管部门为主的综合管理机制,实现无居民海岛开发最为有效的管理;二是从规划的角度,通过加强国家、省、地方和单岛规划的规划体系的建立,鼓励区域用岛规划,重新审视单岛规划的要求,来统筹规划无居民海岛的保护和开发,做好无居民海岛的保护性开发;三是探讨我国无居民海岛开发管理在市场化方面所做的尝试以及对新的融资机制的需求。  相似文献   

18.
中国沿岸有居民海岛受台风影响极大,综合考虑台风对有居民海岛的各方面影响因素,基于自然灾害风险理论从致灾因素、承灾体脆弱性和防灾减灾能力3个方面选取29个指标,建立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评估指标体系框架,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个指标的权重,并分析指标体系的特点和应用。通过指标权重的排序明确了影响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的关键因子,为有居民海岛台风灾害防御奠定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9.
初依依  马英杰 《海洋科学》2019,43(12):124-129
为了对无居民海岛的环境与自然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作者通过对国家政策和学界相关文献的浏览和分析,发现将军民融合战略融入到无居民海岛的环保工作中,将有效弥补《海岛保护法》的缺陷,在促进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落实的同时,可以兼顾环境保护效的质量和经济发展的效益,更好地维护国家主权和国家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20.
康婧  李方  王娜  齐玥  李晴  包吉明  吴楠  林雪萍 《海洋通报》2020,39(3):300-308
对申请海岛使用权的无居民海岛开发利用活动进行分类,是制定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标准定价的基础。2010年《无居民海岛使用金征收使用管理办法》中的海岛分类体系存在与国家和地方分类体系衔接不够、用岛类型与用岛方式概念混杂、对生态用岛引导作用不明显等问题。本文对无居民海岛各类分类体系现状及关联性进行了梳理,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在继承《全国海岛保护规划》关于适度开发利用海岛的主导用途分类的基础上,充分体现资源有价、生态有价的原则,将原有的10类无居民用岛类型通过合并、新增、保留,调整为9类。根据用岛活动对海岛自然岸线、表面积、岛体和植被等的改变程度,将无居民海岛用岛方式划分为6种。初步构建了基于用岛类型和用岛方式的无居民海岛使用分类体系,为无居民海岛使用金最低价标准调整、分类施策和精细化管理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