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下水》2016,(2)
松树沟小流域工程项目位于海城市析木镇东北部。项目区内水土流失严重制约着当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通过对工程项目治理必要性分析,可以看出工程建设将加速了水土流失治理步伐,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了水土资源,改善了生态环境,同时挖掘了土地生产潜力,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进一步发展了林、果、农、牧业,充分发挥了水土资源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改善了民生,实现了安居乐业,保证了当地经济稳定,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地矿系统党建工作得到了加强,可以概括为:摆上了位子,加强了班子,摸出了路子.在党的思想建设上,初步树立了党建工作为实现党的中心工作服务的观念;在党的组织建设上,围绕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调整、充实了各级领导班子,培养了后备人才,加强了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在作风建设、廉政建设上,采取了一些切实步骤,取得了很大成效,在制度建设上,建立了民主评议党员、民主生活会制度、目标责任制,有些党组织还建立了党委议事规则等等.较之前些年,确实是上了一个台阶.但同时还应看到问题的另一面,对  相似文献   

3.
“一业为主,两头延伸”,无论是作为一句口号,还是作为一种经营方针,都在工程勘察设计单位企业化进程中发挥了重大作用,使大多数勘察设计单位突破了以勘察设计为主的定位局限,拓展了经营范围,改善了经营结构,不仅营造了新的经济增长点,而且顺利实现了企业化。但是,现在却很少有人提它了,似乎它已完成了历史使命,该寿终正寝了。笔者认为,下这样的结论为时尚早,  相似文献   

4.
我处水文队9号钻机,在起拔套管工作中发挥了敢想、敢干的精神,改进了操作方法,在钻机的配合下,实现了千斤顶机械化,节省了人力,提高了效率,作到了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5.
自2000年以来,在提高了区域重力调查技术要求,更新了区域化探方法技术后,极大地提高了东北地区基础地质工作程度,发现了众多重力异常,圈定和推断了隐伏岩体、盆地和断裂构造.特别是区域化探,获得的地球化学异常更加丰富,真实地反映了地质规律,提供了较多的成矿远景区和找矿靶区,发现了众多矿产地.首次开展的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查明了松辽平原土壤元素区域地球化学分布特征,证实了松辽平原土壤环境质量是优良的.这些成果为东北地区的地质工作提供了丰富的地球物理和地球化学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6.
黑龙江齐齐哈尔市地下水资源污染现状与防治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化江  钟帮权 《地下水》2004,26(3):196-199
概述了齐齐哈尔市地下水资源及开采现状,论述了水质污染现状和主要污染物的变化情况,评价了污染程度,分析了污染原因,提出了防治对策.  相似文献   

7.
中国石油天然气华东勘察设计研究院,是全国百强设计院之一。机构重组合后,油田市场发生了极大变化。处境困难,走入低谷,新领导上任后,组织学习认清了形式,增强了市场意识,调整了经营战略,主辅分离,精减机构,强化了管理,降低了成本,市场战略转移构思逐步实现,经营低谷局面有了一定改观。  相似文献   

8.
我队经过“四清”运动,更高地举起毛泽东思想伟大红旗,发扬了自立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克服了种种的困难;同时,学习了浙江第三地质队的经验;并经过三结合的方法,在局大力支持与队党委的正确领导下,终于实现了坑探工作小型机械化。从而提高了掘进效率,改善了操作条件,减轻了体力劳动,适应了地质普查工作发展的需  相似文献   

9.
八月中旬我公司住承德召开了普查找矿、科研工作会议.会议根据冶金部普查找矿和编制地质报告座谈会指示,通过务虚,解决了普查找矿和地质勘探工作之间的关系问题,交流了工作经验,研究了地质科学研究工作提高了思想,统一了认识.为了适应冶金工业发展需要,确定了今后普查找矿的重点矿种.为了加强普查找矿工作,适当调配了地质力量,解决了人力,设备不足影响工作的实际问题.同时,大家一致认为,虚心学习见  相似文献   

10.
全国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研究进展综述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重要矿产开展全国性的资源潜力评价,是国情调查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开展重要矿产和区域成矿规律的研究,又是矿产资源潜力评价的基础性工作.自2006~2013年的8年间,通过对400多个典型矿床的野外调查,开展了典型矿床和区域成矿规律的全面研究,编制了成矿规律研究的技术要求,组织了全国性的技术培训,指导了大区和省级项目成矿规律研究工作,完成了大区和省级项目典型矿床和成矿规律研究成果的验收、汇总和综合,编制了全国单矿种(组)成矿规律相关专题图件,建立了相应的数据库,提出了一系列新认识、新技术和新方法,包括同位素定年的方法和成矿规律编图方法,为矿产资源潜力评价奠定了扎实了理论基础,有效地指导了潜力评价和地质找矿工作,培养了人才,锻炼了队伍,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显著地提升了我国成矿学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一种基于面模型的矿山巷道三维自动建模方法。巷道建模分解为网络建模、断面建模、巷道段建模以及空间交汇几个步骤。对建模过程涉及的各算法进行了分析,基采用C++编程实现整个建模过程,并总结了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2.
朱良峰  李明江  孙建中 《岩土力学》2012,33(8):2500-2506
现有的三维地质模拟技术没有考虑地质空间几何结构场与属性参数场之间的耦合关系,从而限制了计算机模拟结果的真实性和实用性。工程地质空间多场耦合构模问题已成为制约三维地质模拟技术深入发展应用的瓶颈。在综合国内外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了工程地质空间多场耦合构模的总体研究框架和基本工作流程,给出了研究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科学问题的解决思路或实现方案,并通过实例说明地质体多场耦合模型在三维地质建模及可视化系统中初步实现后的效果。这些研究成果为建立一套完整的地质体多场耦合构模理论体系和方法体系奠定了基础,有助于推动工程地质数字化建模分析技术的深入应用。  相似文献   

13.
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精细油藏描述中地质建模的意义和现状入手,介绍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研究现状及其与传统地质建模方法的差 异。以辽河盆地西部凹陷某蒸汽驱试验区为例,分析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中建模的基础、训练图像的建立、多点地质统计学 建模与传统地质建模相比所具有的优势等内容。指出多点地质统计学在井间预测方面具有明显优于其他传统建模方法的特 点。在文献调研基础上,结合自身工作实践,探讨了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目前存在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方向。指出未来多点 地质统计学建模的发展方向主要包括多信息综合地质成因分析基础上的训练图像获取、多点地质统计学算法进行改进和完善 和多点地质统计学建模方法应用领域的扩大等。  相似文献   

14.
三维构造建模是三维地质建模的核心内容,主要揭示地质构造的几何形态和拓扑关系.三维地质建模在许多地质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对三维构造建模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其能解决更加复杂的地质问题,能够更精细地刻画地质构造.从三维构造建模的应用需求入手,回顾了领域现状,系统阐述了三维构造建模的基本要素、地质规则及构造模型表达方法,以促进三维构造建模理论向完善化发展.同时分析了传统三维构造建模流程中的难点,指出了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并对当前常用三维构造建模方法的优缺点进行剖析,对其今后的发展趋势和方向进行了预测.   相似文献   

15.
马立秋  张建民  张武 《岩土力学》2011,32(9):2827-2833
由于能量比尺和原型应力模拟的优势,采用离心机进行爆炸试验具有无可比拟的优越性。在简要介绍土工离心机的发展历程的基础上,对爆炸离心模型试验较关注的问题--模型箱、爆炸源、离心模型比尺、数据采集、科氏加速度等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归纳,对已有的研究领域进行总结并对以后的发展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模型箱设计需考虑防风措施、能量比尺仍需采取更精确方法验证、需制作稳定性好及质量有保证的微型炸药源等  相似文献   

16.
城市洪涝模拟是当前国内外城市防洪减灾领域研究的热点。现有城市洪涝模拟方面的评述, 主要依据城市洪涝过程或模拟计算方法进行分类讨论, 缺乏基于应用需求的视角。随着应用需求日益深入, 城市洪涝模拟应用场景日趋多样化和复杂化, 不同模拟应用场景下, 所关注的洪涝过程不同, 采用的技术策略及其重点和难点也不同, 脱离模拟应用场景很难辨析这些不同。依据模拟对象和关注变量, 归纳总结出城市洪涝模拟的3种典型应用场景, 即城市外洪模拟、城市雨洪模拟、城市内涝模拟; 针对这3种典型模拟应用场景, 分析相应的城市洪水演进模型、城市雨洪模型、半分布式暴雨内涝模型、全分布式暴雨内涝模型等4类模拟技术策略; 辨析在不同模拟应用场景和技术策略下, 不同模拟技术的组合方式及其特点与难点, 以期从应用需求的角度对城市洪涝模拟技术进行全面的梳理, 为城市洪涝模拟应用和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7.
结构方程模型是一种建立、估计和检验因果关系的方法。它可以替代多重回归、路径分析、因子分析、协方差分析等方法,清晰分析单项指标对总体的作用和单项指标间的相互关系,是一种主要应用于验证性模型分析的多元统计建模技术。由于能够通过可观测变量来度量潜变量得分以及分析不同子模型下潜变量之间的协同效应等优点,结构方程模型被广泛应用在心理学、行为学、市场学等领域的数据建模分析研究中,提供了从提出概念—设计模型—获取数据—验证模型的成熟应用路径。地学数据的建模技术一直是地学研究的热点之一,其目的是在海量、多元、高维、多时态的地学数据中,提取出有价值的模型结构以及潜变量,研究不同地学变量以及潜变量之间的交互关系,从而支撑环境治理、灾害防治、资源勘察、生态评价等相关应用和研究。随着地学数据规模变化和建模工具的不断发展,地学数据建模的样本逐渐从抽样建模变为全样本建模,建模方式从有地学模型指导下的建模变为无约束/弱约束建模,建模依据从基于变量因果关系建模变为基于变量相关性的建模,模型复杂度从单模型/单过程建模变为多模型/多过程的综合建模。结构方程模型作为一种综合的建模方法,其可以同时包含因子分析、潜变量估计、路径分析等多种多元分析技术,这种多层次、多分支的建模方法融合了知识驱动建模和数据驱动建模的特点。结构方程模型在地学数据建模中主要面临以下三个方面的挑战,一是从主要面向验证性建模分析的方式向探索性建模分析的方式转变;二是从有完整地学模型约束的建模型方式向弱模型/无模型约束的地学数据建模方式转变;三是从无空间属性的统计变量建模向空间统计变量建模的转变。这对模型本身和数据建模的方法都提出了新的要求。针对以上三个问题,文章在回顾结构方程模型的概念和发展历程的基础上,介绍了三个结构方程模型在地学数据建模中的应用案例,一是利用湖泊沉积物地球化学数据在弱约束条件下提取地球化学金矿内生控矿因子的建模案例;二是利用结构方程模型的综合参数优化方法,通过计算后验概率与观察后验概率的匹配约束来弱化、校正证据权模型中证据独立性问题在计算金矿找矿后验概率中的影响;三是利用结构方程模型来研究墨西哥马格达莱纳流域森林保护策略,通过对不同区域的森林区块进行编号,将空间分布数据转变为传统的无空间属性的统计变量,并分析了不同环境策略对森林保护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基于改进三棱柱模型的复杂地质体3D建模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建模方法是三维地质模型及其可视化研究的核心内容。针对连续体终止、错断位移等复杂地质体3D地质建摸的需要,本文对现有的三棱柱数据模型进行了改进,构建了完整的数据结构及其初步的拓扑关系,提出了基于改进三棱柱模型的连续体和不连续体的建摸算法,使其在处理地层尖灭、断层等复杂地质问题时更为灵活、适应面更广。  相似文献   

19.
Kai Guo 《地球科学进展》2019,34(10):1060-1068
The initial modeling method based on TTI anisotropy can provide an initial model for the fine modeling of tomographic inversion, and the quality of the initial model directly affects the efficiency and accuracy of tomographic inversion. It is necessary to study the accurate initial modeling method of TTI anisotropy. Based on the conventional flow of the initial modeling method of TTI anisotropic, in this paper the anisotropic parameter extraction formula was perfected, a local tomography method to optimize the flow of the initial modeling method of TTI anisotropy was introduced, and the accuracy of the initial model was further improved, which is more consistent with the actual geological conditions and conducive to the fine modeling of the later tomographic inversion. The processing results of model and filed data show that the initial modeling method of TTI anisotropy based on local tomography is effective and practical.  相似文献   

20.
地震正演模型在预测薄储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正演模型的建立将地质模型和地震模型有机地结合起来,不仅能区分岩性,也能进行有效的烃类检测.通过对哈萨克斯坦国某油田白垩系储层分析,经过岩石物理建模、AVO正演、楔状模型正演和确定性反演等一系列步骤,准确地预测了油水界面和储层分布情况,进一步证实了地质分析结果,从而减少了地震反演的多解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