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较为系统地搜集了云南新元古代的地层、岩石、构造、矿产的相关资料,结合长期进行不同比例尺的区域地质矿产调查、固体矿产勘查形成的认识,从区域地质发展史的角度再度对云南新元古代的地史演化进行研究,得出5方面的新认识。即:1)三江造山带的新元古界包括公养河群(中下部)、勐统群、南坑河组,均为地层层序清楚的浅变质含碳酸盐砂泥质沉积,与中元古界澜沧岩群、巨甸岩群地层层序模糊的浅变质含中基性火山岩的砂泥质沉积构成明显差别; 2)三江造山带的新元古界仅发生轻微变质,变质作用强度带为绢云母—绿泥石带(明显低于中元古界),变质作用时期为早寒武世末期,为兴凯运动的表现形式之一; 3)上扬子陆块的新元古界中,陆良组属青白口系,澄江组、牛头山组属青白口系—南华系,南沱组属南华系,观音崖组、陡山沱组、灯影组(中下部)属震旦系; 4)据南沱组冰碛层与下伏澄江组砂岩的地质年代,造成二者呈微弱角度不整合接触的澄江运动应发生在南华纪早期; 5)华南陆块的新元古界包括屏边群、浪木桥组(下部),屏边群的冰筏沉积、浪木桥组的含磷沉积分别与上扬子陆块冰川沉积的南沱组、含磷地层灯影组中谊村段相对比。  相似文献   

2.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床成因及成矿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甘肃北山地区红山铁矿床为赋存于元古界青白口系顶部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其铁矿石主要类型为磁铁矿,少量为赤铁矿、镜铁矿。矿石储量可达亿吨,经野外调研和室内综合研究,本矿床形成于裂陷海盆中,与多处含铁的热卤水喷流柱上涌有关,属于"Sedex"型铁矿类型。  相似文献   

3.
二马驹沟—小横路岭金矿位于吉林省东南部老岭金及有色金属成矿带南段,为一新发现的受断层破碎带控制的金矿。矿体赋存于古元古界老岭群大栗子组千枚岩与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大罗圈河组含砾石英砂岩的角度不整合接触带上,并严格受断裂构造控制,矿石类型为强硅化破碎带蚀变岩型。本矿床的发现,为该区金的地质找矿工作。提供了一些新的工作思路。  相似文献   

4.
我国青白口系一直归属新元古界.近年来,青白口系下马岭组斑脱岩U-Pb同位素SHRIMP法测年为1368±12 Ma,1370±11 Ma,1366±9 Ma等,时代为中元古代.长龙山组至景儿峪组含宏观藻类化石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组合,与北美劳伦古陆西缘加拿大西部麦肯齐山地区新元古界小达尔群所含Chuaria-Tawuia-Longfengshania宏观藻类化石组合完全可以对比,而骆驼岭组(=长龙山组)206pb-238U测年为930±10 Ma,长龙山组至景儿峪组的时代应为新元古代.长龙山组与下伏下马岭组在燕山地区有明显的沉积间断,则青白口系应解体为下部属中元古界,上部归新元古界.因此,青白口系的含义显然应该重新修订,“青白口系”一名应废弃不用.下马岭组与下伏铁岭组也为明显的沉积间断,通过地层区域对比,金县群与下马岭组地层层位相当,金县群的时代相应也为中元古代,并且地层连续,出露较全,金县群提升为系一级的地层单元就更为恰当(同位素年代推测为1400 Ma~ 1000 Ma或1400Ma ~ 1200 Ma).青白口系含义的重新厘定与区域对比和金州系的建立,理顺了我国中-新元古代的地层序列和年代地层格架,为建立系一级的年代地层单元提供了地层基础,具有重要的地层学和地质年代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大红山铁铜矿区位于扬子准地台西缘的红河深断裂北东侧,其中大红山铁矿Ⅱ1号矿组主要产于元古界大红山群红山组一段变钠质熔岩中,矿组严格受地层控制,为火山喷发—沉积变质形成的铁矿床。  相似文献   

6.
新元古代沉积变质铁矿床是继大氧化事件(GOE)后,沉积间断10亿年(~1800 Ma至~750 Ma)之后,再次大规模出现的一种沉积铁建造类型。这类铁建造与新元古代冰碛岩密切伴生,是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的重要证据。文章选择与新元古代雪球地球事件有关的沉积变质赤铁矿床—库鲁克赛铁矿进行研究,通过锆石U-Pb定年和区域地层对比工作限定其形成时代为新元古代青白口纪末期—南华纪早期。锆石年龄谱值对比和岩相学研究表明,铁矿床中的碎屑物质主要来自于青白口系下部独断山组石英砂岩地层。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库鲁克赛铁矿形成于相对富氧或者从贫氧向富氧变化的环境,其成矿元素应主要与陆源物质风化有关,可能有少量成矿元素来自于低温海底热液或海水。笔者认为,库鲁克赛铁矿的形成与成冰纪冰水沉积作用有关,来自冰下水体、从冰下通道中流出的富铁缺氧水溶液与富氧的表层海水混合时,成矿元素快速氧化沉淀,胶结冰水中的近源砾石,进而形成了此种富铁砾岩型铁矿。  相似文献   

7.
中朝板块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柱与构造环境新思考   总被引:22,自引:4,他引:22  
中国北方燕辽裂陷槽位于中朝板块北部,是巨厚中、新元古界的沉积区。中、新元古界包括长城系(1800~1600Ma)、蓟县系(1400~1000Ma)和青白口系(1000~800Ma)。上述划分是中国地质学家长期研究的共识,由全国地层委员会发布,中国地质调查局在全国地质调查填图中施行[1]。青白口系自下而上包括下马岭组、龙山组、景儿峪组,由于在下马岭组的斑脱岩中获得了锆石SHRIMPU-Pb年龄1368Ma±12Ma,从而对1000Ma作为青白口系底界的年龄乃至中国中、新元古界地质年表提出了挑战。中国地质学家必须面对新的下马岭组年龄值,拼弃传统思维,重新排定北方中、新元古界年代地层柱中各系、组的界线年龄。本文建议:长城系为1800~1600Ma;蓟县系为1600~1400Ma;新建西山系为1400~1200Ma;1200~1000Ma是一个待命名的系;新的青白口系为1000~800Ma,包括龙山组及景儿峪组。由于下马岭组中的斑脱岩反映了岛弧构造环境,从而可重塑中朝板块北部下马岭组及整个中元古界(指1800~1200Ma)为沟-弧-盆板块体系的弧后扩张盆地,即传统概念中的燕辽裂陷槽是弧后扩张的产物。沟-弧-盆板块体系可以系统地解释燕辽裂陷槽的动力学成因、各种地震灾变事件、火山活动、层控矿床等形成的地质背景。  相似文献   

8.
张兴林 《云南地质》2013,(4):412-416
波司甸铜矿床是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赋存于中元古界昆阳群落雪组中的典型喷流—热卤水沉积型铜矿床.矿床地质特征、成矿控制因素的研究,对云南易门铜矿区南段的找矿工作具有较好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甘肃地质》1985,(Z1):40-63
本区的中—上元古界,从长城系党河群到震旦系多若诺尔群组成一个由海侵到海退的巨型旋回。以沉积厚度大,岩相变化显著,岩石大部分受区域浅变质作用为特点。长城纪和震旦纪火山喷发活动频繁,发育中性、中基性火山岩和火山碎屑岩。蓟县纪和青白口纪为主要海侵时期,碳酸盐岩广泛分布。  相似文献   

10.
黑龙江林口西北楞石墨矿位于佳木斯—兴凯(地块)Fe-Au-P-石墨-矽线石成矿带(Ⅲ-53)中部,为一沉积变质超大型晶质石墨矿床。赋矿层位为上元古界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下段(Pt3dp1.),构造较为简单,矿带延展长度约为9.5 km,共圈定石墨矿带6条、石墨矿体73条。矿床地质特征及地球物理特征明显,极具代表性,总结研究其地质特征及成矿规律,对黑龙江东部佳木斯隆起兴东岩群大盘道岩组的区域矿产勘查工作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燕山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沉积层序与地层格架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燕山地区是中国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出露最好、层序较为完整的地区。从沉积特征研究入手,确定了各种沉积相、微相及沉积序列,在区内青白口系划分出4种沉积体系及5种沉积相、12种沉积亚相、16种微相。对副层序的主要类型及其特征进行了分析,结合层序界面和最大海泛面的研究,将区内青白口系划分出3个层序。在层序划分和对比基础上建立了燕山地区青白口纪的地层沉积格架并对其古地理演化进行了探讨。认为燕山青白口纪的沉积为华北陆块上真正的盖层沉积。  相似文献   

12.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新元古界尚存的地层学问题,并以十多年来有关专家及本课题组地层年代学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事件的时空发育和对比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元古界底界、中元古界待建系、中—新元古代过渡时期地层关系、成冰系底界的划分及震旦系罗圈冰期的时代归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建议,并进一步讨论和对比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质特征异同。研究表明:中国中元古界以1800 Ma(或1780 Ma)为底界,比1600 Ma更合理;中元古界待建系虽在华北陆块北缘和南缘、扬子陆块北缘和南缘均发育,但以扬子陆块北缘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最佳,建议暂以神农架群为待建系候选层型进行重点研究;华北胶辽徐淮吉豫的原青白口纪地层很可能跨越了1000 Ma界线,有一部分地层属于中元古界;建议与国际接轨,原南华系与成冰系对应(720~635 Ma);青白口系以820 Ma构造面为界两分,下部称青白口系下统(1000~820 Ma),上部称青白口系上统(820~720 Ma),待以后证据更充分时再决定是否分为两个系;华北陆块南缘以罗圈冰川为代表的罗圈组及相应地层...  相似文献   

13.
朱士兴  刘欢  胡军 《华北地质》2012,35(2):81-95
根据新的测年资料,原燕山地区青白口系下部的下马岭组被厘定为中元古界延展系(1400~1200Ma)地层。对上部现在尚未获得精确年龄的长龙山组和景儿峪组,本文通过它们与下伏地层界线性质的研究,以及它们与辽南和华南等新元古代典型沉积盆地不同发展阶段沉积特征的比较,认为它们并不是象过去K-Ar年龄所指示的那样属于青白口纪(或拉伸纪)的晚期地层,而可能是在全球罗地尼亚超大陆开始进一步裂解背景下形成的南华纪(或成冰纪)早期沉积,年龄可能在780Ma和660Ma之间。因此,燕山地区的原“青白口系”可能都不是真正青白口纪(1000~800Ma)的地层,燕山地区的原“青白口系”可能要被全部解体。  相似文献   

14.
南华北东部徐淮地区新元古界生烃潜力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通过地层特征、有机地球化学指标和岩相古地理的分析,研究了南华北东部(徐淮地区)新元古界作为烃源岩及形成原生油气藏的可能性.结果表明:徐淮地区新元古界有机质丰度低,母质类型为Ⅰ型干酪根,热演化程度处于成熟—过成熟阶段;自下而上可划分为青白口系刘老碑组和南华系贾园组—魏集组两套烃源岩,后者又细分为贾园组—九顶山组和张渠组—...  相似文献   

15.
<正>1地质概况1.1地层南泥湖矿田内出露地层主要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震旦系(QnZ)官道口群-栾川群的白术沟组和三川组、南泥湖组、煤窑沟组,自下而上互呈整合接触。如(图1)所示。地层由新到老见表1。1.2构造南泥湖矿田位于三川—栾川陷褶断带的中部。三川—栾川陷褶断带:南以栾川断裂为界,  相似文献   

16.
关于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环境及内蒙地轴的性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内蒙地轴和燕辽坳都是华北地台北缘的二级大地构单元,本文在对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环境和对内蒙地轴演化历史的初步研究基础上,认为蓟县型中、上元古界沉积盆地于长城-蓟县期,在北部与广海相连,属于陆表海发展,在青白口期,由于北部逐渐抬升,该沉积盆地才具有陆内盆地性质,内蒙地轴在长城-蓟县期总体处于水下环境,青白口爰开始抬升为古陆,其大规模抬升可能是在古生代或更晚。  相似文献   

17.
辽东本溪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非常发育,出露齐全。文章运用沉积学、地层学、层序地层学等理论,依据辽东本溪地区新元古界青白口系岩相岩石组合特征及空间展布规律的地质调查和研究成果,参考前人层序地层划分意见,将该区青白口系划分为2个三级层序;对层序内部的体系域进行研究,建立了本溪地区岩石地层格架和地层模型,认为该区青白口系在不同阶段的盆地演化过程继承了前期的古地理格局。  相似文献   

18.
大红山矿区底嘎姆铁铜矿床地质特征与大红山式铜铁矿床相似,具显的层控性,其含矿岩系分别为下元古界的大红山群曼岗河组(Pt_1dm)和红山组(Pt_1dh),属火山喷气—沉积改造型铁铜矿床,该区具有良好找矿前景。  相似文献   

19.
高蕊  宋晟 《云南地质》2014,33(3):346-350
通过对云南禄劝付腥田铁矿区的地质普查工作,发现了2个赤铁矿体、2个磁铁矿体和3个铁矿化点,铁矿体受控于中元古界美党组五段、三段,矿床成因为美党组高含铁质碎屑沉积再经后期热液改造的沉积变质型铁矿床.  相似文献   

20.
铁矿是吉林省的重要矿产,已发现249处矿产地.根据《中国矿产地质志》研编技术要求,吉林省的铁矿床被划分为岩浆型、接触交代型、岩浆热液型、受变质型、化学沉积型和风化型6个成因类型.文章系统总结了铁矿的成矿地质条件,并对不同地质时代产出的铁矿床类型、特征及其空间分布规律进行了初步研究;系统分析了主要含矿建造、成矿构造条件、岩浆作用及变质作用对铁矿成矿的制约,并以地质事件为主线,阐述了地壳演化与成铁作用的内在联系,系统论述了吉林省各种类型铁矿床的时空分布特征.本研究对了解吉林省铁矿成矿规律和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