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人工地震勘探是目前公认最为有效的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手段之一,但其受限于激发震源和城市高干扰环境背景,在高度城市化区域往往难以获取良好的地震勘探资料。文章通过利用上海市城市水网发育的优势,在大治河水域开展大功率电火花震源激发方式的地震探测,对电火花震源激发能量、放电水深、不同震源的地震成像效果等对比试验,获得了上海地区内河水域(大治河东段)最佳地震勘探激发参数,确认了在城市水网开展电火花震源激发地震勘探方式的有效性。与其他常规激发方式相比,电火花激发地震勘探资料具有较高的信噪比,并且可以达到较深的勘探深度,对城市地区隐伏断裂探测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电火花震源是一种重要的海洋地震勘探技术装备。它不仅环保、安全、成本低,而且数据具有宽频带优势,能够实现高分辨率地震勘探。但电火花震源在发展初期,存在信号不稳定、勘探深度浅等问题,导致它的发展速度减慢而被气枪震源所取代。后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以及数据处理水平的提高,这些问题逐渐得到解决,近年来逐渐又引起了人们的重视。文中概括了电火花震源的硬件、数据处理方法的发展历程,总结了电火花震源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前人使用电火花震源地震勘探的应用效果,从数据处理角度提出了解决存在问题的方法,展望了电火花震源对于未来海洋地震勘探的前景以及发展方向,认为电火花震源在未来海洋地震勘探中将会发挥更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3.
高霞  张永旺  魏文博 《地球科学》2007,32(4):540-544
全长3478m的平潭海峡大桥是一大型桥梁工程, 桥位自然条件恶劣, 工程地质条件复杂.为了克服浅层水域常见的电火花震源激发频率高、能量衰减快、探测深度浅等不足, 采用工程地震仪和振动冲击震源在海上开展地震反射波勘探工作, 结合地质钻探工作, 查明了桥址区的地层岩性分布、地质构造等工程地质问题, 为桥梁建设提供了重要的地质依据.工程应用表明: 在地球物理条件不利的情况下, 获得了较清晰的地震反射波, 其有效波主频为200Hz左右, 是水域工程地震勘探经济环保、简单有效的工作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在浅层地震勘探领域,便携式可控震源的研制和应用目前仍没有达到实用化水平,震源激发能量与便携性之间的相互制约一直是困扰人们的一个棘手问题。振动式可控震源采用扫频方式激发,具有良好的相关特性,但若要增加输出力必须以增大自身重量、牺牲便携性为代价;冲击式可控震源采用冲击序列方式激发,具有能量强的特点,但若要减小解码地震记录中的相关噪声,必须增加冲击序列的长度,从而增加了勘探施工成本。研究冲击式与振动式可控震源的互补组合激发技术,保持了冲击式可控震源在能量与便携性方面的优势,在不增加冲击序列长度的前提下降低了解码记录中的相关噪声。相关分析、频谱分析、地震数值模拟和实际地震实验的结果均证实了互补组合激发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5.
电火花、空气枪类非炸药震源,由于野外使用方便,对周围环境无破坏作用,成本低,效率高,具有较高的重复率和较准确的激发时间,近年来正在我国煤田地震勘探中试用。现将我们的试用效果、存在问题及解决途径叙述于下。   相似文献   

6.
煤矿井下地震勘探的炸药震源受火工品管控影响大,且无法实现煤矿开采动力地质灾害的监测预警;随采地震是以采煤机为震源的地震探测新技术。本文回顾了国内外随采地震技术的研究现状,介绍了随采地震的方法原理和独特优势,并开展了一些先导性的试验研究利用。结果表明:采煤机震源具有激发能量强、频带宽、安全绿色经济、可重复等特点,可以作为随采地震探测的被动震源;采煤机震源与炸药震源的地震炮集记录接近,后者单炮信噪比相对较高;随采地震数值模拟、大数据动态处理等关键技术急需协同攻关。尽管随采地震尚处于试验研究阶段,但是它将成为未来透明工作面三维动态地质建模、开采动力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重要手段,代表了今后煤矿智能探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7.
南方海相勘探区地表普遍存在着碳酸盐岩裸露区的问题,而碳酸盐岩自身的物性条件严格限制了激发有效能量的产生、传播和接收,致使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资料品质大都很差。虽然影响碳酸盐岩出露区地震资料品质的因素很多,但激发能量的下传问题应该是碳酸盐岩出露区资料采集需要首先解决的问题。在研究碳酸盐岩激发原理的基础上,在地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优选可控震源激发及多井组合激发,可获取较高信噪比资料,这些采集方法均在南方碳酸盐岩裸露区的地震采集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在潜水位较深、巨厚砾石覆盖区,如何提高激发效果是煤田地震勘探面临的最大难题。通过对炸药震源及中小吨位、大吨位可控震源的对比,认为可控震源具有激发精确可控、效率高等优势;而大吨位可控震源又具有能量大、技术参数可控、震源一致性高等优点,尤其适合在中国西部地区巨厚砾石区的地震勘探。甘肃某勘探区震源的试验对比与煤田勘探效果说明,在反射品质较差的巨厚砾石区,只有使用大吨位可控震源,才能取得高品质的地震资料。  相似文献   

9.
在青藏高原永冻土区利用浅层地震技术探测天然气水合物是一种尝试。当可控震源遇到局部起伏不平的地表时,地表面不能与震源激震板有效地耦合,激发效果变差。在每个物理点数据采集前实施一次空振,有助于提高地表与震源激震板的耦合度。另一方面,夏季施工,浅地表低速融化层与下伏的高速冻土层之间的界面为强反射界面,该反射界面产生所谓的能量屏蔽。冬季施工虽可避开能量屏蔽问题,但浅表层高速冻土层常使可控震源激发出现谐振,地震记录上的谐波干扰严重降低了地震采集质量。在地表接近"半刚度"的半结冻条件下,可控震源激发既避开了表层融化低速层形成的能量屏蔽,又避开了冻结高速层引起的谐波干扰。采用相应的去噪技术能够有效地压制地震记录上的各种干扰,提高地震记录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0.
甘肃张掖平山湖矿区浅表层地震勘探地质条件复杂。利用可控震源激发,从能量、信噪比、频率等方面对试验资料进行定量分析,确定适合该区可控震源施工参数:震动台次、扫描长度、扫描频率、震源出力;针对可控震源地震资料特征,着重研究弱化初至前干扰、采取提高初至波信噪比等方法,使得单炮初至更加容易识别;同时,采用反褶积增宽频带,从而提高地震剖面分辨率,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11.
激发地震波的震源是地震勘探的关键因素,只有在震源激发出的地震波信号具有足够的能量和宽频带的前提下,才有可能接收到地下界面产生的反射波,也才使数据采集、处理和解释具有实际意义。这里介绍了二种用于城市活断层探测中的激发震源,并就其工作原理、技术指标、激发参数和对比试验效果进行了阐述,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夯击震源和可控震源均能满足城市活断层探测的需要。虽然如此,在城市活断层探测中,尤其在城市特定环境下(不允许炸药震源激发、各种外界干扰十分严重),仍需根据工作需要和测区实际情况,合理选取激发震源。  相似文献   

12.
可控震源地震勘探中的参数选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在可控震源地震勘探野外施工过程中,不同的地质条件需要设置不同的激发参数,如何选择合适的激发参数便成了野外施工所必须关注的问题。笔者介绍了可控震源的震源台数、扫频大小、振动次数、扫描长度、扫描斜坡、振动幅度参数对地震记录质量的影响,并通过在九里山的激发试验,研究如何正确选择激发参数,以最大限度地提高可控震源地震勘探分辨率及地震记录的信噪比。  相似文献   

13.
可控震源技术在沙漠、戈壁、潜水面较深等成孔困难的地区应用较多。在野外施工过程中,选取合适的激发参数是保证地震勘探效果的必要前提。文中以J矿区煤田地震勘探为研究对象,以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与信噪比为主要目的,对可控震源的扫描频率范围、扫描长度、驱动电平和震动台次等参数进行了实验,通过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手段,选取了最佳激发参数进行数据采集,获得了质量较高的地震时间剖面,展示了其较好的应用效果。结果表明:在炸药激发困难地区,应用可控震源采集技术进行煤田地震勘探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羌塘盆地油气二维地震勘探进展综述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详细讨论了羌塘盆地二十多年来二维地震勘探所取得的进展。羌塘盆地除发育背景干扰外,还发育多种面波散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检波器大组合能压制背景和面波散射干扰,但不能压制速度较高的线性干扰、折射波和多次折射波。最佳激发因素为常规可控震源振动台次3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8s;低频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60%,扫描频率1. 5~84Hz,扫描长度16s;大吨位可控震源振动台次2台1次,驱动幅度70%,扫描频率6~84Hz,扫描长度16s。炸药震源为单井高速层下7m激发,最浅井深18m,药量18kg;组合方式激发为2口井×15m×12kg或3口井×12m×8kg。尽管可控震源单炮的能量、信噪比、频谱及子波一致性与炸药震源相比较并不占优,但可控震源激发在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条件下仍能获得等同于或明显优于井炮激发质量的地震剖面资料。从"环保、安全、经济、高效"上考虑,羌塘盆地宜采用可控震源和井炮联合的宽线高密度高覆盖采集方案,3L3S或2L3S,960次以上覆盖为可控震源最佳观测系统;2L3S,360次左右覆盖为井炮震源最佳观测系统。北羌塘坳陷构造稳定,容易获取高品质地震资料,南羌塘坳陷构造过于复杂,资料信噪比低,可能不太适合开展地震勘探工作。文章最后还讨论了冻土层静校正和激发接收方面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5.
复杂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激发效果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复杂表、浅层地震地质条件区采用常规成孔方式比较困难、成本过高,为改善其激发、接收条件,提高复杂区地震勘探应用效果,选定典型目标区域,结合地震施工因素,对普通炸药(高爆速药柱)、聚能震源弹、地震枪、可控震源四种激发源作了对比试验,同时对检波器的组合接收也进行了试验。从试验资料分析,应优先使用可控震源车进行激发,对可控震源车无法施工的地段(如山坡地带等)采用炸药震源激发,且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聚能震源弹。  相似文献   

16.
裴全理 《物探与化探》2012,36(3):409-413
也门71区山地地质条件复杂,基岩裸露,激发条件差。提高山地资料品质,是改善地震资料品质的关键。分析旧地震资料,确定了山地激发技术的优化方向,进行了全面的激发参数试验,分别优选出可控震源和炸药震源激发因素,在开阔处采用可控震源激发,空炮段较大时用炸药震源补充。施工时首先详细踏勘,进行精细单线设计,采用弯线施工和变观等方法,多设可控震源激发点。采用优化的激发技术,地震资料品质得到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17.
银额盆地拐子湖凹陷沙漠探区特殊的地形、地貌条件对地震资料的激发和接受产生不利的影响,其表层被巨厚且松散的沙土覆盖,沙丘厚度在50~100 m间.在该区开展可控震源采集时,受可控震源机械特征和近地表结构双重影响,在近道范围内,形成"黑三角"干扰,导致地震记录信噪比低."黑三角"干扰具有能量强、频带宽、分布广、形态差异大等...  相似文献   

18.
以张家口蔚县单侯井田三维地震勘探为例,在松散厚砾石层覆盖区使用可控震源组合激发进行三维地震勘探,获得了较高质量的原始资料.地震资料经精细处理及三维多属性地质解释,断层的断点清晰、自然,煤层缺失区反射波特征明显,褶曲(向斜、背斜)显示明显.在使用炸药震源难以取得较好地质成果的厚砾石层覆盖区,使用可控震源组合激发取得了较满...  相似文献   

19.
依据人工主动震源的可控性,引入通讯中的编码原理,采用震源编码技术能够有效提高小当量人工震源的探测深度和信号接收距离。笔者分析研究了主动源勘探中的震源编码与解码方法,主要做了以下工作:①分析研究了震源信号自相关函数的基本性质,探讨了利用自相关函数峰值间的零值区进行信号检测的可能性,研究表明编码方法能够通过相关增加有效信息的检测范围,提高监测能力;②研究了震源编码的三种基本方式,分析了它们的旁瓣压制效果,通过不同激发能量的源在不同时刻重复激发建立编码震源,信号能够在相关峰值和相关旁瓣间有效检测出;③探讨了迭代相关法解码的基本原理,编码方法能够大幅度提高地震探测能力,利用小能量震源获得大的探测距离和高分辨率,具有很强的抗干扰能力。  相似文献   

20.
为了分析以采煤机作为震源接收到的随采地震数据的波场特征,从正演模拟的角度出发,通过将采煤机截割方式及滚筒的受力情况转换为震源力函数的形式,以不同时间不同位置的荷载分布作为震源对波动方程进行加载,采用高阶交错网格有限差分法对波动方程进行求解,得到正演单炮数据。最终,数值模拟得到的随采地震数据显示出,采煤机震源激发的波场中,横波能量占据主导地位,纵波能量较小,且在高频数据中,y分量上有明显的槽波存在,其极化特征显示出该槽波为Love型槽波。最终,模拟数据与实际采集的y分量数据对比表明,二者在波场成分及分布方面具有较高的相似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