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多类型遥感影像在高原机场选址中的应用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西藏山高路险、气候恶劣、人车无法到达等特点,将遥感技术和三维可视化技术运用到工程地质勘探的前期工作中,虚拟了各个拟选机场场址的高精度三维遥感动态模型,完成了场区的构造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的综合评价,为工程技术人员从宏观把握拟选机场场址的工程地质概况提供了最直接的资料,同时为宏观决策者(各级领导、工程负责人等)提供了很好的工程评价平台.  相似文献   

2.
在国家高速公路G56杭州至瑞丽公路宣威-曲靖段前期选线研究中,以日本ALOS卫星遥感图像为主要信息源,对其进行遥感数据处理。依据遥感解译结果,结合野外调查验证资料,对宣威-曲靖段进行了工程地质区划分与评价,确定地质灾害较易发区:滑坡区、地表岩溶塌陷区、隐伏岩溶区、煤矿采空塌陷区;依据公路工程评价因素,将工程区划分为4个工程地质区、9个工程地质亚区。通过对线路走廊带及主要工点工程地质条件的评价,对工程设计推荐线与三段局部比较线(C、D、E)方案进行优选,最终确定了在推存线方案中可考虑采用C、E局部方案的理想线路。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宁夏彭堡地下水库拟选坝线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所得资料的综合整理研究,对拟选坝线工程地质特征进行了初步的分析与评价。初步评价工程场地为具湿陷性、中等液化和普通水泥具结晶性硫酸盐弱腐蚀性的一般建筑场地,区域稳定性一般。工程建设场地位于大厚度湿陷性、饱和黄土(粉土、壤土)分布区,为适宜该工程建设的一般场地,属抗震不利地段。查明了库区拟选坝线工程地质条件,为设计部门提供地下水库可行性研究依据。  相似文献   

4.
在重庆九龙坡区滨江路工程勘察工作基础上,通过分段工程地质条件、问题以及拟建工程对已建工程影响、环境条件的改变等多方位的分析评价,从工程地质的角度对拟建工程的两个线路方案进行分析比选。  相似文献   

5.
利用遥感图像的解译可有效调查送电线路走廊带内的地质条件、灾害发育程度和林区分布,并多因素综合评价工程地质条件。通过比选,提出推荐路径和修改意见,这对线路选线和线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枝万线选线中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邓谊明 《地球科学》2001,26(4):419-423
枝万铁路工程地质条件极为复杂, 控制线路方案的选择. 所进行的研究为工程前期工作的技术储备. 通过对区域地质背景的分析, 在总结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和规律的基础上, 找出控制线路方案的关键工程地质问题, 经充分研究, 确定选线原则, 指导线路方案的综合比选.   相似文献   

7.
结合滇藏铁路丽江—香格里拉段的线路比选问题,在综合分析区域地质背景、地形地貌、工程地质岩组、斜坡结构、地质灾害发育现状、地壳稳定性、人类工程活动、降水量、距沟谷的距离等指标因素的基础上,通过专家打分建立了层次分析结构模型和数学模型以及计算工程地质条件指数的公式,并计算了各影响因子的权值,同时基于Arc-GIS 9.2平台进行了工程地质条件分区。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工程地质条件以中等和较差为主,基于工程地质分区结果和实际资料分析,对丽江至香格里拉段线路的丽江南部段进行了优化。研究结果对指导研究区进行重大工程建设和规划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滇中引水工程香炉山隧洞为特长深埋隧洞,起点位于冲江河右岸石鼓镇,终点位于洱海边的长育村,此前已对该段进行东、中、西等多方向的较大范围线路比选[1]。通过已有地质资料进行线路对比,提出了8条比选线路,从各线路长度和形态,存在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隧洞地质、施工条件等进行比较、分析、研究,最终选定中4线为推荐方案。论文简要介绍了隧洞线路选线方案、比选的思路和方法,以期为相关工程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内昆铁路为国家Ⅰ级单线铁路,北起成渝铁路的内江站、南至昆明,其中云南水富至贵州梅花山段为新建段,全长357.643km。新建河谷段不良地质极其发育,主要分布于水富至大关段,影响和控制着线路方案选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滑坡、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顺层"等。内昆线在勘察设计中,对河谷(大型)不良地质体及集中发育分布地段线路方案进行了由浅入深、由宏观至局部的方案研究和比选,采取了"裁弯取直"、"内移作隧"、"外移设桥"等不同工程类型的方案比选,方案多采取绕避。对一些难以绕避的,采取对通过该处具体线位的比选,选择有利于稳定的方案,并采取桩、锚索挡墙等工程防治措施;比选累计长度逾50km,在线路方案选择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仅因地质问题提出的改线地段达20余处,充分体现了地质选线的重要性。内昆线施工开挖揭示及结合竣工工程现状,表明河谷地段线路方案的工程地质比选是合理的,工程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0.
内昆铁路为国家I级单线铁路,北起成渝铁路的内江站、南至昆明,其中云南水富至贵州梅花山段为新建段,全长357.643 km。新建河谷段不良地质极其发育,主要分布于水富至大关段,影响和控制着线路方案选择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有滑坡、岩堆、危岩落石、泥石流、“顺层”等。内昆线在勘察设计中,对河谷(大型)不良地质体及集中发育分布地段线路方案进行了由浅入深、由宏观至局部的方案研究和比选,采取了“裁弯取直”、“内移作隧”、“外移设桥”等不同工程类型的方案比选,方案多采取绕避。对一些难以绕避的,采取对通过该处具体线位的比选,选择有利于稳定的方案,并采取桩、锚索、挡墙等工程防治措施;比选累计长度逾50 km,在线路方案选择中充分考虑地质因素,仅因地质问题提出的改线地段达20余处,充分体现了地质选线的重要性。内昆线施工开挖揭示及结合竣工工程现状,表明河谷地段线路方案的工程地质比选是合理的,工程措施是有效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11.
卫星遥感技术应用在公路选线中,具有常规方法无可比拟的优势。在国道314线焉耆盆地段高速公路前期选线研究中,以Landsat-5 TM457数字图象为主要信息源,通过数据处理和遥感判释并综合分析常规资料,对恶煮盆地段第四纪堆积平原土体工程地质区进一步划分亚区,探讨分析了不良地质现象分布规律、形态背景及发展演化趋势,在此基础上比较各设计线路之优缺点,并提出科学合理的建议线路方案。  相似文献   

12.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 is groundwork for regional water resource development and utilization. In order to promote working efficiency and work cycle of traditional general survey,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y is used to obtain the information of the region surveyed, such as landscape, quaternary geology, geological disasters, geologic structure, hydrographic features, etc, thus building diagrams, such as regional remote sensing interpretation geomorphologic map, quaternary geological map, hydrogeologic map, tectonic map, etc. This paper takes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 hydrogeological general survey (revision) of 1:200 000 mountain region in Hebei Province as an example, to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 technical route and technical method of remote sensing applied in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 as well as main content of interpretation. The paper also combines the latest remote sensing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 to look far ahead into application of remote sensing in regional hydrogeological survey and introduces a new direction  相似文献   

13.
贵昆铁路六沾复线梅花山至天生桥段穿越梅花山主脉,地形、地质条件极其复杂,地质构造、不良地质及特殊岩土极其发育,为铁路选线、设计及施工带来极大困难。通过综合地质勘察方法与手段,基本查明了区域内的工程地质特征及各线路方案的工程地质条件,为线路方案的比选提供了可靠的基础地质资料。影响选线的关键地质因素主要为沿观音河、树舍沟成群分布的滑坡、岩堆及危岩落石、深埋长隧的岩溶与岩溶水危害、煤窑(矿)采空区。通过对梅花山至天生桥段长隧方案、短隧方案、观音河出露方案工程地质条件综合定性分析、工程数量及投资比较,比选推荐了观音河出露方案以乌蒙山一号、二号隧道穿越梅花山主脉,地质条件较好,施工安全性较高,施工、运营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滇藏公路是由西南进入西藏地区的唯一通道。历年来沿线地质灾害不断,损失严重。通过遥感技术的应用,选取新时相的卫星遥感影像,对公路沿线的地质灾害和构造体系进行全面、宏观的调研。可以快速系统地查明滇藏公路地质灾害的分布、类型和形成的地质背景。客观地反映沿线地质灾害的形成规律,为下一步的公路选线和设计、维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牛背至天水高速公路路域环境地质安全性评价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5,他引:0  
吴敏慧  沈永平 《冰川冻土》2006,28(4):618-622
天(水)宝(鸡)高速公路牛背至天水段工程通过地区地质构造复杂,岩土种类繁多,岩土工程和环境地质安全如果不加以重视,易造成道路的地质灾害,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的质量和安全性,也将给未来运营安全带来严重的隐患和经济损失.在野外地质调查的基础上,探讨了公路路域环境地质安全性评价的影响因素和安全性评估内容,通过遥感技术等方法对地质和岩土工程信息提取并进行安全性评价,对研究区进行了初步评价,并提出了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6.
陆域遥感军事地质图基本要素及其表达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索遥感军事地质图编制的理论基础和编图方法,从陆域军事活动对遥感地质信息的需求分析入手,分析军事活动类型与地质要素间关系,总结出支撑陆域遥感军事地质图的遥感地质信息,提出构成该地质图的基本要素; 根据图件要求和军事价值,分析了它们的表达方式,给出图件表达形式。研究结果表明: 陆域遥感军事地质图包括“军事工程背景”、“军事资源”、“军事通行与定位信息”、“军事目标”等4 类基本军事要素信息,它们以基础地质信息、矿产资源信息、土地覆被信息等7 大信息为基础; 可以通过专业信息转化、挖掘、标注等3 类方法获取该地质图所需的基本信息,从而实现遥感地质专业信息的简单化、通俗化和实用化军事应用。  相似文献   

17.
为查明川藏铁路卡子拉山隧道进口规划建设区地质灾害特征,评价其在川藏铁路建设和运营期间可能遭受的地质灾害风险,采用高精度遥感、机载LiDAR、工程地质勘查等“空-天-地”一体化技术对该隧道进口规划区开展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川藏铁路卡子拉山隧道进口规划区内发育有1#、2#滑坡和俄洛堆不稳定斜坡;1#滑坡规模约32.48×106 m3,2#滑坡规模约10.15×106 m3,均为已发生的特大型岩质滑坡;俄洛堆不稳定斜坡位于2处滑坡中部,规模约35.80×104 m3,下部为强风化岩体,上部为碎石土结构,为中型复合型结构斜坡。评价认为:川藏铁路卡子拉山隧道进口选线从2处滑坡体中部山脊穿过,2处滑坡对铁路选线未构成地质安全风险,但隧道进口穿过的俄洛堆不稳定斜坡存在潜在地质安全风险;1#、2#滑坡体在天然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俄洛堆不稳定斜坡在天然和地震工况下处于稳定状态,在暴雨工况下处于欠稳定状态。为规避工程建设扰动诱发潜在的滑坡风险,建议将卡子拉山隧道选线进口向东南侧平移,通过边坡开挖的合理设计、施工期间的实时监测及运营期间的针对性治理等措施,从源头上对潜在滑坡风险进行防控,以保证工程建设及运营安全。研究结果可为川藏铁路选线提供科学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18.
遥感信息在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构造解译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以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的构造解译为例,对信息源选择、波段组合、影像融合、几何精校正、图像镶嵌等一系列处理方法进行针对性研究,证实了该方法组合对南水北调西线工程区的遥感影像处理的有效性,进而建立了色调、形状、地层或岩体被错断、地貌形态差异和水系格局等解译标志.通过对断裂构造解译的实地验证,表明解译准确率达到90%以上,位置误差小于15m.与常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遥感信息具有视域宽广、内容丰富、主要断裂突出、受地面条件限制较少、有效提高野外验证效率的优势.  相似文献   

19.
根据峰峰矿区工业及民用建筑的岩土工程特征,以及在岩土工程勘察中所遇到的诸如由地形地貌产生的不良工程地质现象、特殊地质体等问题,认为在岩土工程勘察中,不仅要研究勘察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而且要重视周围地质条件的宏观研究,同时建议建立岩土工程勘察档案数据库,为今后岩土工程勘察成果的使用、以及正确确定勘察手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