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某时有过火山喷发的世界洋底,形成了枕状熔岩。它是直径1~5m球体的堆积物,球体的边缘是玻璃质的,而在中心则是结晶岩石。以前,地球物理学家、地质学家、火山学家和岩石学家研究这样的熔岩,但不久前它吸引了古生物学家的注意力。以挪威卑尔根大学地球物理学家FurnesH为首的一批专家研究了南非岸边组成洋底的玄武岩、辉长岩和其他岩石,其中包括了覆盖枕状熔岩的玻璃质结壳。在年龄约为35亿年的熔岩中,发现了显微隧道(平均直径为4μm,长达50μm)。按Furnes及其同事们的意见,这些通道是极古老的微生物遗留下来的,因为它非常像晚得多的海底…  相似文献   

2.
从前,人们以为洋底像锅,越往中央越深,而洋底一定是平坦的。1873年,英国海洋考查船“挑战者”号,用普通测海锤,测得大西洋中间有一带比较高的地方,好像是一座大山。1925~1927年,德国海洋考查船“流星”号,用回声探测仪,探查到了那座大山,还给它画了图像:这座大山在大西洋中部,由北向南,呈 S 状绵延,长27780千米,宽1100~1800千米,山  相似文献   

3.
1研究背景深海是地球表层最晚认识的部分,人类对于深海的知识绝大部分来自最近半个多世纪。1968年开始的深海钻探计划(DSDP),证明洋底在不断扩张;1978年开始的HEBBLE计划,证明几千米海底还有深海风暴;1970年代末发现大洋中脊喷出热液,支持着非光合作用的黑暗食物链;1990年代  相似文献   

4.
热泉在洋底形成矿床──ODP第158航次勘察大西洋中央海岭得克萨斯农机大学学院站1995年1月23日报道:人们从陆地矿床中获得铜、金和其它贵金属已好几个世纪了,而这些矿床则被认为是在洋底形成的。大洋钻探计划(ODP)最近派出一国际调查小组到曾认为最有...  相似文献   

5.
用于地幔电磁和层析(MantleElectromagneticandTomography,MELT)实验的地震资料首先是来自天然地震,辅助数据库是利用“Melville”号多排气枪船和15个洋底地震仪(OBSs)获得。用气枪向海水中发射受压达2000磅/英寸2的气泡,当这些气泡爆炸时就会产生一个声脉冲,它通过海水层并向下传播,穿过地壳和上地幔等数千米的固体地球,最后返回到洋底,由洋底地震记录仪记录下来。这种现象的物理性质同当光束穿过不同介质,如玻璃,或当遇镜面反射时它将改变传播方向的原理基本一致。通过多…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西部是海底山脉整体广泛发育的地区,其中大多敷是沉没在l500m左右的平项山.“πЖOЙπEC决心号”钻探船第143和144航次对这些洋底的地质结构和发育史做了调查研究.  相似文献   

7.
许多现存造山带中均发现了洋岛玄武岩(OIB)和地幔柱型蛇绿岩记录,因此洋底高原增生是大陆生长的重要方式,但目前对控制洋底高原增生过程的机制仍不清楚。采用热-机械-岩石学模型数值模拟研究洋底高原的陆缘增生过程,结果显示洋底高原向大陆边缘增生具有3个控制因素:(1)减薄的大陆边缘;(2)海洋岩石圈中的"薄弱"层;(3)年轻的洋底高原。模拟结果与中国东北地区那丹哈达地体的野外构造解析结果和地球化学特征结合,揭示了洋底高原和东北亚大陆边缘的强烈挤压引起俯冲带的应变集中,产生与阿尔卑斯型褶皱相关的高角度逆冲断层和背冲断层,并伴随低级变质作用的构造折返过程。  相似文献   

8.
加勒比板块的大部分比一般的洋壳厚,它是第1个被识别出来的洋底高原,形成于晚白垩纪的东太平洋,在过去90Ma中逐渐移动到现在的位置。在板块移动期间,洋底高原物质逐渐增生在加勒比板块边缘之上。哥伦比亚和厄瓜多尔西部出露的晚白垩纪堆积的玄武岩质和富橄榄石的岩区,可能也是属于加勒比洋底高原的一部分。  相似文献   

9.
全球大洋洋中脊扩张体系的澳大利亚和南极大陆间的澳洲-南极非均衡(AAD)部分已引起大洋钻探计划的浓厚兴趣.海底扩张中心在地球上位置独特,这里由于火山活动而不断地形成新的洋底(洋壳).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国家908专项DW10区块的调查要求,在北部湾海域进行了24道高分辨多道地震探测,此多道地震系统主要由电火花震源、道间距为6.25 m的24道电缆以及采集主机组成,通过系统的合理配置以及在野外作业过程中合理设计采集参数,获得了高分辨的地震数据,最大穿透深度可达1 000 m以上,分辨率可达3.5 m,实践证明,此...  相似文献   

11.
在我们这个星球上,人类唯一没有征服的地方就是洋底世界。今天的人类,已多次登上地球上最高的地方——珠穆朗玛峰;多次到宇宙空间旅行,人造的探测器已达到太阳系的外层空间。然而,大洋的最深处是个什么样子,人还是不清楚的。因为到大洋底去探险,花费巨大,许多问题难以解决。然而,根据目前掌握的资料,探测洋底世界的回报会是极其丰厚的,因为在这个黑暗的世界里,矿产、天然气、石油的储藏量十分丰富。另外,对洋底奇妙世界的探索成果,很有可  相似文献   

12.
试论大洋多金属结核的金属物质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多金属结核的金属物质来源对认识多金属结核的生成和分布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初步认为:大陆径流、洋底热液活动为深海多金属结核提供的金属物质可能是有限的,而玄武岩类火山物质的海解作用则可能是深海多金属结核的主要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3.
国际海底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在《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下简称《公约》)中称为“区域”。《公约》第一条对“区域”下了明确的定义: “‘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洋底及其底土”。海洋占地球总面积的71%,其中国际海底约占整个海洋面积的65%,其水深一般在3000米以上。深海大洋底最初引起人们的注意是在一百多年前,当时英国的海洋考察船“挑战者”号于1872—1876年进行环球考察时,在水深5000—20000英尺的洋底采集到像土豆或垒球大小的黑色矿球,即现在通称为锰结核或多金属结核的矿石,在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14.
太平洋洋底虽然有大规模的洋底高原和大量大大小小的海山,但西北太平洋的Shatsky海隆不管在构造位置上,还是在理解洋底高原成因所特有的重要证据上,都是独一无二的,对研究太平洋各隆起形成的机制有重要参考价值.目前,对Shatsky海隆的形成有3种主要假说:(1)地幔柱头假说;(2)洋中脊假说;(3)陨星撞击假说.这些假说...  相似文献   

15.
海洋底质类型图是海洋学研究重要的基础图件之一。针对现有海洋底质类型图制作方法存在的问题,本文利用随机森林算法,对作图数据网格点处的底质类型进行预测,并基于ArcGIS矢量操作功能改进了底质类型面要素生成与平滑方法,解决了常规成图方法存在的锯齿状边界、后期修改不方便等问题,开发了海洋底质类型图矢量化智能制作技术。利用渤海区域沉积物粒度数据开展应用试验,结果表明,在缺乏沉积物组分信息的情况下,该方法可以获得较好的制图结果,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是对传统底质类型图制作方法的补充与改进。  相似文献   

16.
最近 ,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被中国大洋钻探委员会确定为大洋钻探报告的选送单位之一 ,成为国家海洋局系统唯一的一家选送单位。大洋钻探计划 ( ODP)是一项国际合作计划 ,它的前身为深海钻探计划 ( DSDP)。经过 3 0多年运作 ,DSDP和 ODP已完成近 2 0 0个航次 ,完成钻井数千口 ,钻取岩芯数百公里。ODP以揭示洋底地壳上层为目的 ,通过 DSDP和 ODP,证实了板块构造学说 ,创立了古海洋学 ,把地质学从陆地扩展到全球 ,使固体地球科学几乎每一个分支都改变了原有的发展轨迹 ,成为有史以来地球科学取得成果最多的一项国际合作计划。O…  相似文献   

17.
大西洋中脊轴部裂谷与佛得角断裂东部连接处的地貌构造Г.В.Аганова等大洋中脊和与其共轭的断裂区是详细研究的主要对象之一,研究中运用了综合技术手段,首先是多道回声仪,旁侧声纳和下潜仪器。对大西洋中脊不同地段获取的资料,揭示了以前未知的大西洋中脊轴...  相似文献   

18.
利古里亚陆缘地形陡峭,表现为复杂的继承性地壳运动构造、易变的下切谷以及众多的海底滑坡。这部分陆缘经常受到地震(历史上有四次地震,分别是公元1564年、1644年、1817年和1887年)和海啸(公元1564年、1817年、1887年和1979年)的影响。在这个人口密集的海岸带,人们对地震和海啸的高度关注是实施两次海上计划(Malisarl和Malisar2),对沉积物滑坡触发机制进行调查的深层次的原因。2006年采集到的资料包括尼斯到热那亚之间水深100~2500m的EM300多波束资料、3—5kHz浅层剖面以及24道或72道地震剖面。  相似文献   

19.
根据“东方红 2”调查船 3次大洋底质调查获得的实放钢丝绳长度、钢丝绳倾斜角度、船舶漂移速度等数 1 0个实测数据 ,通过统计分析得到了放钢丝绳长度与钢丝绳倾斜角度之间的经验关系公式。依据该经验公式进行倾斜校正比用余弦法进行校正少放钢丝绳数百至一千多米。该公式适用条件 :水深 2 0 0 0~ 6 0 0 0 m,钢丝绳倾角 0~ 5 5°  相似文献   

20.
洋中脊体系是地球表面最长的、连续的地形特征,也是地表最大的岩浆作用带。全球洋中脊系统总长约60 000 km,平均高2 000 m,宽2 000 m,占洋底总面积的33%。Macdonald 1982年将之分为3种类型:(1)慢速扩张脊(1~5 cm/a),如MAR;(2)中速扩张脊(5~9 cm/a),如EPR 21°N;(3)快速扩张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