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了斜拉桥几何非线性效应和材料非线性效应对成桥状态内力、变形和位移的影响。分析结果表明,在大跨斜拉桥的受力状态中,主要是材料非线性对桥梁主塔和主梁弯矩、位移的影响,而几何非线性因素的影响则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2.
从美国地球物理学会2001秋季年会谈非线性地球物理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美国地球物理协会2001秋季年会“非线性地球物理”分会的活动情况。它可以大致反映出目前非线性理论和非线性地球物理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尤其是在分形,多维分形,尺度独立性,混沌和自组织临界理论方面的研究。  相似文献   

3.
波动理论一直是地震学的核心内容,非线性波在介质中是真实存在的,能够充分认识非线性波,将对波动理论的发展和进一步应用提供很大的帮助.本文从固体介质中的位移、应力、应变的基本关系出发,推导了非线性P波在二维固体中的传播的非线性方程,对此非线性方程,采用四阶差分的方法,研究其在二维空间中的传播特点,对非线性波的传播有了更深的认识和理解.  相似文献   

4.
利用2021年日本福岛地震(MJMA 7.3)中6个KiK-net台站的观测记录,分别基于移动窗解卷积法、移动窗谱比法和移动窗自相关函数法对场地非线性时变过程进行研究,分析非线性发生的阈值和程度。研究表明:三种方法识别场地非线性时变特征的稳定性不同。移动窗解卷积法更容易获得较为稳定的土体非线性时变过程,但其反映的是地表至井下平均波速的变化,识别的非线性程度偏低。对于存在强波阻抗比的浅表层土体,移动窗谱比法和移动窗自相关函数法识别的非线性程度更强;对于较低波阻抗比的浅表层土体,则不容易识别出稳定的非线性时变结果。三种方法识别的非线性最强时刻基本一致,皆位于整条记录加速度峰值附近。基于三种方法识别的6个台站的非线性阈值约在40~140 gal,剪切波速下降比在16%~53%之间,场地非线性程度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框架—剪力墙型结构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和可靠性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载荷作用下的非线性特性及其描述以及非线性随机反应分析是很复杂的。本文对剪力墙建议了一个能反映其主要弯曲和剪切非线性特性的简化模型,据此模型提出了框架-剪力墙结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方法和以变形极限状态概率表示的地震可靠性分析方法,该方法比较简便实用,可用于剪力墙和框架-剪力墙型结构体系的非线性随机地震反应分析和可靠性分析。  相似文献   

6.
本文是《复杂震源系统的非线性阶段和大地震予报》一文的续文。主要应用现代统计物理学中分数维的观点论述复杂震源系统非线性阶段的多层次性以及不同层次间的自相似无限镶嵌特征。根据这一特征利用测震学指标中有明确显示的蠕变曲线突然加速的拐点得到的第一个非线性层次可逐级推算其以下的各非线性层次,其推算公式为: 式中C为某一地区孕震时间T与第一层次非线性时段T_2之比,这是一个统计值,是根据不同地区的大震统计得到的,C值基本上稳定在5左右。根据上面的公式求得的各非线性层次以及所伴随的前兆异常可进行比较确定的中期和短临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7.
应用ATC-40能力谱法评估结构目标位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性能的抗震设计思想已得到国际上的普遍认可,其发展的一种趋势是建立简单的非线性方法确定结构非线性行为。非线性静力方法作为计算结构非线性行为的一种方法在工程界已得到普遍应用,其中ATC-40使用的能力谱法及改进的能力谱法是简化的非线性静力分析的主要方法。本文通过实例详细介绍并对比研究了这两种方法,发现ATC-40能力谱法低估了结构变形,改进的能力谱法(用非弹性设计谱建立需求谱)提供了相对较为准确的值。  相似文献   

8.
在地球内部的大部分区域地震体波的传播是线弹性过程,仅在震源周围区域由于波的辐射和传播效应可能导致非线性。本研究主要涉及对非线性过程占优势区域的尺度估计。  相似文献   

9.
非线性波动理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综述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从非线性科学入手,详细地分析了非线性波动场产生的物理机制及国内科学者对非线性波动理论的研究现状,对非线性波动问题的求解技术进行详细概述,并分析了各种算法的特点,最后对非线性波动现场今研究的一些物理现象进行了综合分析,并探讨了非线性波动理论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地震是一种非连续的突变现象,孕震系统是一个很繁杂的系统。这个系统是非线性的,甚至是高度非线性的。系统的过程可用非线性微分方程描述,非线性系统不同干线性系统的特点,其一是两个解的线性迭加一般不再是方程的解;其二是非线性体系可能有多个定态解(或周期解),其中有些是稳定的,有些是不稳定的。随着参数的变化,这些定态的稳定性会发生变化,出现分歧或临界现象。突变论是研究这种临界行为的有力工具,因为突变论通过剖分引理证明了系统结构的不稳定性并不取决于可能达成千上万的状态变量的总数 n,而  相似文献   

11.
非线性弹性地震学是基于岩石非线性弹性关系的地震波传播理论,也是当前地球物理学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该研究不依赖于线性胡克定律,而是通过实验探究和理论推导的方式来构建非线性弹性本构关系,并以此为基础建立非线性波动方程,进一步探究岩石非线性弹性的成因以及非线性弹性参数的本质机制.与传统理论相比,非线性弹性地震学所依赖的本构关系具有更高的精确性,更符合岩石实际的应力-应变响应,在微小结构探测方面也具有更高的精度.近年来,随着该研究的不断深入,静态、准静态、动态共振、以及共传播超声波实验方法都得到了迅速发展,本构关系和波动方程的推导也取得了进展,同时此方法在野外地震观测和地球大范围尺度非线性弹性的研究中也开始了应用尝试.总之,在过去几十年非线性弹性地震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取得了丰富的成果,然而各研究方向成果分散,缺乏系统性认识.因此为了便于将来更好的开展研究,我们系统总结了实验观测方法、非线性本构关系建立、波动方程推导、实际地震资料应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结合当前的研究现状预期了未来可行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岩石滞后非线性弹性的几个物理模型。赫兹颗粒接触模型是具有多尺度和滞后特性的经典模型,它预测了岩石中强烈的非线性;软的粘结系统几乎决定了岩石的力学性质,粘结系统中的流体对非线性响应的贡献特别显著,但是目前还没有搞清楚粘结系统和孔隙流体究竟是如何影响非线性响应的;GL模型是一个基于金属位错的物理模型,这是滞后动力行为方面一个开拓性的微观模型;PM模型是一个基于岩石细观尺度的唯象模型,它对理解岩石滞后非线性的机制和尺度是很重要的。  相似文献   

13.
运用渡槽薄壁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开展了渡槽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计算。该渡槽薄壁结构弹塑性动力分析模型集渡槽薄壁结构线弹性模型和非线性多弹簧模型为一体,应用多弹簧等效关系模拟结构塑性铰区的非线性滞回特性。经结构线弹性和非线性地震响应比较,结果表明两者存在差异,开展大型渡槽结构非线性地震响应分析是很有必要的。  相似文献   

14.
非线性理论的一些主要方法:分形分维、人工神经网络、小波分析等。在地磁学科研究中得到较广泛的应用。本文是对“非线性方法在地球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综述和展望”一文的补充,本文主要综述了国内外地磁学(包括空间物理)学者应用非线性方法的情况,提出了一些本人认为应该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固体介质中非线性波的能量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能源问题与勘探问题的密切关系出发,提出进行深入的非线性波研究的必要性——进一步提供可靠而详实的地质资料,以解决实际地质问题.说明了非线性科学与非线性波动的关系和特点,非线性波动是非线性科学的一个重要的分支,而地球本身的特点也决定了非线性科学是解决地质问题的重要基础.回顾了波动理论的研究历程及当今国内外非线性研究的进展情况.通过上述认识,提出了非线性波动问题中能量的重要性,然后分别从震源与冲击波的形成,界面处的能量分配,介质中能量的衰减,波的相互作用四个方面讨论了非线性波的能量问题.通过对能量问题的讨论,进一步讨论了影响非线性波能量的因素.从能量的角度出发,探讨了以后进行固体中非线性波研究的重点.最后对非线性波在地学应用中的可能性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结合克拉玛依市科技博物馆工程,对超限倾斜结构设定性能设计目标,并针对性能目标提出抗震措施及抗震构造措施.考虑结构材料的非线性属性,采用静力非线性分析方法,分析倾斜框架-剪力墙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响应,尤其是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的非线性动力特性.结果表明,结构在罕遇地震下也是安全可靠的,剪力墙尚处在弹性范围,未出现塑性铰,...  相似文献   

17.
静动力联合分析是考虑非线性条件下结构响应分析的关键技术问题之一。本文通过分析非线性有限元静、动力平衡方程的内在联系,并结合Newmark积分算法的隐式求解特点,提出了一种基于极大初始时间步法的非线性静动力耦合算法,可保证结构在静动荷载的耦合激励下获得合理的非线性地震响应。通过对Koyna重力坝的地震响应数值分析算例,验证了该算法的合理性与有效性。另外,该算法在各类隐式求解的通用有限元程序中均易于实现,可操作性强,便于工程应用。  相似文献   

18.
基于二维沉积盆地模型,采用D-P弹塑性模型模拟盆地的非线性特征。利用显式有限元与黏弹性边界结合的方法,通过改变盆地边缘倾角,在时域和频域内分析盆地地表的地震动响应,对比线性与非线性盆地地震反应的差异。结果表明:(1)土体非线性对整个盆地范围内地震动的影响都较显著。考虑非线性时地震动放大系数明显降低,降低幅度在30%~50%。同时,考虑非线性和倾角影响时最强烈放大区域的范围和位置变化,且很小倾角下的分布特征显著不同。(2)两分量的放大系数都有随边缘倾角的增大而增强的趋势,但均是盆地边缘区域受非线性的影响最为显著。此外,真实地震波输入下显著放大区域的范围及线性与非线性结果的差异程度相对更大。(3)考虑非线性时,对于不同频率地震波的放大系数差别明显,但都表现出从低频到高频谱比分布越来越复杂的现象,同时盆地倾角的影响程度随频率的增大更加明显。(4)考虑土体非线性并未改变地震波传播的总体特征,但各震相强度相对降低。  相似文献   

19.
在非线性最优化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地震道反演的非线性最优化方法,推导出地震道非线性最优化反演所需的梯度向量、Hasse矩阵,并对测井约束反演、反演稳定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理论模型和实际资料的反演结果表明,这一方法是地震道反演的一种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0.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考虑非线性场地效应的概率地震危险性分析方法。文中应用实例展示了考虑吉尔罗伊2号场地土层非线性效应的危险性曲线。在卡拉韦拉斯断层上指定了震源参数和地震发生模型,假设该断层为影响该场地的主要震源。采用3次地震的记录经NONLI3程序(可计算土层对强地面运动的非线性响应)建立了该处地表和基岩加速度之间的关系。对一定的基岩运动,估算出的地面峰值加速度(PGA)标准误差的不同值可作敏感性分析。实例研究中包括一个可替换的非线性关系。除了非线性模型,在吉尔罗伊2号场地上的相同土壤剖面也采用了线性响应模型。结果显示,危险性曲线对估算的该处地表加速度峰值的标准误差非常敏感。如果对场地土壤的非线性程度考虑不足,危险性曲线将严重失真。得自回归分析的可替换的非线性模型和线性响应模型在考虑非线性场地效应的危险性评估时是不适用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