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准地转Q矢量诊断场与暴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14,自引:7,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小艳  曹希孝 《气象》1995,21(11):17-21
应用准地转Q矢量理论,分析了一次连续暴雨过程,共计算了13个时次的Q矢量及其散度、涡度、地转锋生函数等诊断场,得出了一些有益的结果,发现造成秋末冬初连阴雨中暴雨的内在机制,是冷暖空气相向运动,作顺时针旋转,螺旋式抬升的结果。提出了在实际预报业务中,应用Q矢量场作暴雨落区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2.
江淮梅雨锋暴雨过程Q矢量分析及落区预报   总被引:7,自引:5,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汪克付  叶金印 《气象》1995,21(3):40-43
应用Q矢量分析方法对20次伴有暴雨的江淮梅雨锋过程进行分析,揭露了梅雨锋暴雨期对流层低层Q矢量散度场的分布特征以及中、低空主要天气系统和暴雨带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了Q矢量散度场对江淮梅雨暴雨的落区有较好的预报意义。  相似文献   

3.
湿位涡和Q矢量与西北东部暴雨关系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应用湿位涡理论和Q 矢量分析方法,研究了位于发生在副高边缘青藏高原东侧复杂地形条件下一次暴雨过程。通过对湿位涡、Q 矢量散度、涡度和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分布特征的诊断,发现造成西北东部暴雨的内在机制, 是一次大环流形势调整后的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西伸北抬,与新疆东移冷空气在其边缘交绥抬升时切变辐合带强烈发展,从而激发前期堆积的不稳定能量释放,并提出了在数值预报产品释用业务中应用湿位涡及Q 矢量场作暴雨落区预报的着眼点。  相似文献   

4.
广西“98.6”暴雨过程的Q矢量分析及落区预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向红 《广西气象》2000,21(1):30-32
应用Q矢量理论对1998年广西6月16 ̄26日连续性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共分析了11个时次的850hPaQ矢量散度、锋生函数等诊断场,揭示了广西“98.6”连续性暴雨期间Q矢量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以及与中低空主要天气系统和暴雨带之间的时空配置关系,指出Q矢量散度场对广西“98.6”暴雨落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5.
应用Q矢量分析方法结合数值预报产品诊断区域暴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简要介绍了准地转Q矢量分析方法。直接利用T63、L16模式数值预报有限区域格点资料,计算了Q矢量、Q矢量散度及Q矢量湿锋生函数等物理量场。诊断分析了1997年5月6日—7日山东区域暴雨过程,对数值预报产品动力学释用作了探索性试验,效果理想。得出了预报区域暴雨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运用准地转Q矢量理论,对1998 年7 月4 ~6 日甘肃省一次区域性暴雨过程进行了诊断分析。结果表明,低层Q矢量散度辐合中心与暴雨区有很好的对应关系,Q 矢量表示的非地转风辐合及其在等θse 线密集带两侧方向相对的特性,对暴雨有重要的指标意义。这种方法在实际预报业务中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Q矢量理论在暴雨分析中的应用介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Q矢量理论的产生、应用发展和Q矢量的几种常用形式以及Q矢量理论在暴雨中尺度诊断分析中的应用和Q矢量分解在天气分析中的应用;分析不同类型暴雨过程Q矢量研究结果,表明Q矢量可以很好地揭示暴雨天气过程中次级环流及一些中小尺度天气系统的分布演变,为内陆地区暴雨中尺度分析提供更多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8.
1998年5月23~24日暴雨过程的Q矢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春霞 《广东气象》2000,(Z1):26-28
本文选取1998年5月23日00时(GMT,下同)到5月24日23时的暴雨过程。时间长度为1998年5月22日00时到5月25日00时。采用非地转Q矢量表达式,计算了100~125°E、15~35°N区域内,从1000到50hPa20层Q矢量及Q矢量散度,来对此次暴雨过程进行诊断分析。1 暴雨过程概述 由图1可以看出,此次暴雨过程主要集中在西江流域和珠江三角洲,粤东在24日出现暴雨。分析逐时降水量图和24小时降水量分布图,可以看到整个暴雨过程可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降水主要指23日00~23时…  相似文献   

9.
多普勒雷达资料在暴雨临近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4,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强暴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天气是造成洪涝灾害最主要的降水天气系统。以广州雷达和梅州雷达的拼图资料以及温州单站雷达资料为基础, 讨论了TREC方法中时间步长、网格大小及雨强阈值等参数变化对跟踪结果的影响, 并对TREC矢量场进行了平滑处理, 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TREC矢量场中由于地物回波和回波梯度变化造成的一些明显错误的矢量, 得到较为连续的矢量场, 并将得到的矢量场用于暴雨的临近预报。个例分析及预报结果的验证表明:通过选择合适的参数, 雨强CAPPI、反射率因子CAPPI和CR 3种资料得到的TREC矢量场一致性好, 能够反映我国的强暴雨、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的移动方向。CR资料的外推预报结果稍差于其他两者, 3种资料预报的准确性都随着预报时间的递增而降低, 对连续时刻的TREC矢量进行拟合, 有助于提高预报准确率。TREC方法对于结构比较复杂、不易识别的台风暴雨等灾害性暴雨天气, 在预警方面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本文通过对1994年8月5日宝鸡地区区域性强对流暴雨天气的诊断分析,应用Q矢量散度方程有关项从热力和动力两方面揭示了形成这次强对流暴雨的天气尺度背暴;有利的高空温压场配置,促使高空槽南压东移,地面冷锋抬升作用加强,触发不稳定能量释放.产生飑线,从而形成强对流暴雨天气。  相似文献   

11.
讨论了“96.7”新疆大暴雨过程中19~21日中天山,北疆东部暴雨过程的大气的三维结构,即表现为三支气流作用,以及它们对上升运动,水汽输送的贡献,并引用Q矢量散度的概念来暴雨过程中上升运动的情况。  相似文献   

12.
9608号台风低压外围暴雨中尺度云团的发生发展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1996年8月3~5日发生在河北省西南部的特大暴雨是在没有西风槽直接作用下出台风外围的3个中尺度对流云团造成的。云团发生在高能不稳定的弱斜压环境条件下,由台风外围的低空东南急流非地转重力波不稳定触发发展。暴雨区上空与东北地区西风槽之间有一水平尺度近1000km的垂直环流圈。Q矢量锋生函数计算分析表明,该环流圈形成了暴雨与东北远距离的西风带系统之间的能量转换机制。水汽图分析表明,东北部的高纬小槽东南  相似文献   

13.
王新生  汪克付 《气象》1997,23(9):12-16
对1996年夏季发生在副高西北侧和副高内部的皖东沿江地区两次强对流风暴过程进行了热力参数和动力学对比诊断,结果表明:两次过程的动力、热力学机制存在显著的差异;引入Q矢量分析后又发现:强雷暴及暴雨区与Q矢量辐合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最后概述了这两类强风暴过程的0-12小时预报着眼点。  相似文献   

14.
东北冷涡的Q^→矢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准地转Q矢量论,将80年以来出现的9次东北冷涡进行了诊断分析,逐个计算了不同时次和层次的Q矢量散度,旋度并分析了它们与冷涡强度演变的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Q矢量散度和旋度对东北冷涡的加强和减弱有着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应用准地转Q矢量理论,将80年代以来出现的9次东北冷涡进行了诊断分析。逐个计算了不同时次和层次的Q矢量散度、旋度并分析了它们与冷涡强度演变的时空配置关系。结果表明,Q矢量散度和旋度对东北冷涡的加强和减弱有着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6.
暖切变型梅雨锋的天气动力学研究及其预报问题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简介作者近年来环绕此问题的一系列天气学,动力学研究工作。暖切变型梅雨锋有其独特的动力学性质和发生,维持机制。它特别利于产生持续性大暴雨。由此可引出一些有关暴雨短期预报的着眼点,并简述了一种适用于此类暴雨系统诊断的非地转Q矢量w方程。  相似文献   

17.
一次辽宁暴雨过程的Q矢量诊断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Q矢量理论,分析了2003年8月5~6日辽宁暴雨天气过程,探讨了暴雨期间Q矢量和Q矢量散度场及Q矢量锋生函数场的分布特征。表明低层Q矢量散度辐合带与暴雨区有较好的对应关系,揭示了Q矢量散度的辐合中心或辐合线、散度场和锋生函数场与暴雨落区有关。  相似文献   

18.
暴雨落区的诊断预报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对1995 ̄1998年6 ̄8月暴雨过程的样本提取,获得有大雨以上站点的样本记录639个,选取能够反映暴雨发生的9个物理量(T-Td、水汽通量散度、锋生函数、假相当位温、涡度、散度、垂直速度、Q矢量涡度、Q矢量散度等)共16个要素值,用相对独立的方法,分别提取黑龙江省南部和北部6、7、8月暴雨发生时各要素的临界值,从而建立暴雨的诊断预报模型。另外,用该模型对1995 ̄1998年6 ̄8月的降水过程  相似文献   

19.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准地转Q矢量、Q矢量散度及Q矢量锋生函数的物理意义。并用Q矢量分析方法诊断了宁夏夏季的降水过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揭示降水天气的变化,可为业务预报提供一些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20.
准地转Q矢量分析方法在宁夏夏季降水天气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车锡果  刘庆军 《高原气象》1995,14(2):192-197
本文概要地介绍了准地转Q矢量、Q矢量散度及Q矢量锋生函数的物理意义,并用Q矢量分析方法诊断了宁夏夏季的降水过程。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揭示降水天气的变化,可为业务预报提供一些预报信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