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为促进区域土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提高土地集约节约利用,本文结合研究区域的社会经济、土地利用等的实况,采用特尔斐法、定性分析与综合评价法开展研究。结果表明:三亚市建设用地基本还处在粗放向集约过度的阶段,全市集约利用值为62.763,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不高,且地区差异显著,天涯区的集约利用值分别是崖州区和海棠区约1.5倍。三亚市的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本文所构建的综合评价法及其评价指标体系具有一定可行性和较强操作性,对其他区域土地集约节约利用评价具有参考价值。针对三亚市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从建立健全土地交易市场、调整土地利用结构、建立区域建设用地节约集约利用的考核标准及奖惩制度、增强民众土地集约利用意识等方面提出了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姜全芳 《辽宁地质》2012,(11):24-25
多年来,鞍山市国土资源局按照上级国土资源部门关于节约集约用地的工作要求,紧紧围绕促进鞍山市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大局,认真开展节约集约用地工作,着力转变土地利用方式,调整土地利用结构,提升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水平,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3.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最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对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总结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成功经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思路,促进开发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威海市对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是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开发区作为对外开放的前沿和最富有竞争力的经济区域,对威海市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发挥了辐射、示范和带动作用.为总结开发区节约集约用地的成功经验,研究探讨新形势下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的新思路,促进开发区建设再上新水平,威海市对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情况进行了深入调研,并提出了节约集约用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大连地处丘陵地带,人均用地仅0.24公顷,远低于全国及全省平均水平。突出的人地矛盾严重制约着大连的经济社会发展,也决定了大连的发展必须走节约集约用地之路。多年来,大连市委市政府把节约、集约、高效利用土地资源作为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举措,坚持“开源”与“节流”并举,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初步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管理模式,保障和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6.
《广西地质》2012,(9):37-38,42
为全面了解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情况,研究制定促进产业园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的措施,促进广西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广西国土资源厅土地利用处调研组对广西产业园区节约集约用地进行了调研。一、产业园区土地利用现状目前,广西共有国家级开发区10个,自治区级开发区22个,自治区工信委确认的AB类工业集中区73个;产业园区规划用地总面积153799.94公顷,其中国家级园区规划面积10679.92公顷,占6.94%;自治区级  相似文献   

7.
今年全国“土地日”的宣传主题是“坚守耕地红线,节约集约用地,构建保障和促进科学发展的新机制”,集中体现了“保护耕地,节约集约”的用地理念。如何坚守18亿亩耕地红线,构建节约集约用地新模式,是我们面临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8.
牟傲风 《辽宁地质》2011,(12):10-11
节约集约用地是实施节约优先战略、缓解资源约束和促进科学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贯彻中央加快结构调整和转变发展方式战略部署的现实要求。近年来,辽宁省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节约集约用地作为国土资源改革创新的主线,以资源利用方式转变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探索构建土地资源节约集约利用的新机制。  相似文献   

9.
作为创建国土资源集约利用模范县(市)的试点单位,杨浦区在集约节约用地工作中充分结合自身区位特点,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要求,提升本区资源节约集约利用水平。杨浦区坚持规划先导,优化布局,积极开展地下空间开发和利用规划编制,提高土地使用效率;注重加强土地出让管理,完善土地供应全程监管、全域监管;加大盘活存量土地力度,依法处置闲置土地;构建指标评价体系,建立节约集约用地长效管理机制。在工作中探索建立了共同责任机制,明确各职能部门分工和职责,拓宽公众参与和监管渠道,加强与行业协会、规划设计院等部门的协调联动,形成推动节约集约用地的强大合力,确保节约集约用地的各项措施落实。  相似文献   

10.
土地是民生之本,发展之基。开发区作为改革开放的先行区域,所发挥的集聚效应、示范效应和扩散效应,在促进经济高速发展中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已经成为产业升级、区域发展的推动器和科技创新基地。但在开发区土地利用中,重扩张轻挖潜、重规模轻效率、重引资轻规划等问题仍未得到有效解决。改变开发区外延扩张,用地粗放的局面,开展开发区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对促进开发区用地挖潜,提高开发区用地管理水平.建立健全开发区土地节约集约利用考核制度与长效机制,增强土地参与宏观调控的能力,构建资源节约型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本文基于当前上海产业用地管理实践,从产业用地批前、批中和批后管理的全程角度,提出了批前评估将节地融入项目设计、工程可行性预审,批中注重对规模、强度的评估,批后注重对用地整体绩效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的用地全程评估模式,并对该模式的相关机制建立进行了研究。最后以上海市临港新城为例对该机制的初步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上海工业园区土地面临可供增长空间有限的瓶颈制约,必须盘活存量进行二次开发才能实现集约增长。从拓展发展空间与提升产业结构两方面对二次开发进行重新认识。在全面总结全市工业园区以往土地二次开发成效基础上,对所面临困境进行了剖析:创新与成熟模式尚未完全建立;缺乏有效地市场化运作机制;尚未形成整体性政策安排与产业战略层面顶层设计。从规划统筹、土地储备、供地方式以及产业分类等方面对有关困境进行了分析,并提出制定二次开发规划、加强工业园区联动、完善储备与供地机制、积极制订配套政策等相关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3.
许烨霜  马磊  沈水龙 《岩土力学》2011,32(Z1):578-0582
20世纪90年代上海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在地下水开采量没有增加的情况下出现了新一轮的增长。与此同时,上海进行了大规模的城市化建设。通过对中心城区地面沉降量与工程建设进行相关性分析发现,近年来中心城区的地面沉降量与工程建设具有相关性。目前城市化建设引起地面沉降的现象已受到关注,但尚缺乏对城市化进程引起地面沉降机制的系统研究。针对上海市城市化进程引起地面沉降的因素进行分析探讨,城市化进程引起的沉降包括建筑物荷载及交通荷载等外荷载引起的沉降,基坑开挖、降水及隧道施工等工程施工引起的土体压缩,以及隧道渗漏,周边地区对地下水补给量的减小,地下构筑物挡水效应等引起的地下水位持续下降而诱发的沉降  相似文献   

14.
临邑县在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的基础上,规范有序地开展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试点,积极开展“两区同建”,推动新型城镇化发展。通过建立部门协调推进工作机制、高起点科学编制规划、多方面做好宣传工作,促进了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推动了新型城镇化建设,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有效推进了当地城乡一体化进程。  相似文献   

15.
黄小虎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4):12-19,25
结合我国房地产现状,剖析了现存问题的深层原因,阐述了应对解决措施;并对房地产是否为支柱产业、房价与地价的关系作了深入的理论探讨,为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提出了对策建议。前几年,我曾发表过几篇文章,探讨房地产业存在问题及解决办法。这几年,政府加强了保障性住房供应的力度,这是一个重大的变化。但还有许多问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社会上围绕着房地产业仍然是议论纷纷,论者各执一端。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随着经济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普遍面临建设用地紧张的局势。文登市在土地节约集约利用方面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规划用地结构,掌握节约集约的管理方法,创新体制,实现土地资源的优化配制,保护和利用好每寸土地,促进了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其方法对促进县级市如何做到节约集约用地促进县域经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该文详细论述与分析了上海传统监测地面沉降方法及InsAR技术方法的特点,着重阐述了上海地区应用InSAR技术监测地面沉降的最新进展,通过介绍国外先进InSAR技术软件在上海地区的应用分析,与自主开发的InSAR技术软件在上海地区的应用进行对比,采用大量实测数据及多种评价方法对解译结果进行校正,由此得到一些初步认识.  相似文献   

18.
我国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实践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魏  陈基伟  郁钧 《上海国土资源》2012,33(1):24-27,50
对我国部分地区试行耕地保护经济补偿机制的实践作了初步总结,从补偿对象、补偿标准、资金来源、资金使用等方面分析了各自特点,依据资金来源和补偿对象阐述了补偿实践中的不同模式。结合上海实际,提出了完善新增建设用地土地有偿使用费使用、落实基本农田保护基金、加强土地管理基础业务工作,以进一步促进耕地和基本农田保护补偿机制完善的建议。  相似文献   

19.
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起的工程性地面沉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上海地区地铁隧道盾构施工引发的工程性地面沉降机理分析,采用数值分析和数学拟合方法,对盾构埋深、地层损失率、盾构半径和穿越土层性质等因素与地面沉降影响范围和最大沉降量之间的基本规律分别进行了深入的分析研究,给出了它们之间各自的定量关系式,并在盾构施工实例中进行了分析和验证。  相似文献   

20.
代兵 《上海国土资源》2011,32(2):40-43,50
探索建立耕地占补动态管理机制是解决上海土地资源瓶颈因素制约的有效途径,也是国家土地资源管理的创新需求。分析我国耕地占补平衡政策现存问题及未来发展趋势,结合上海市耕地占补的突出特点,构建以"两级动态统筹占补平衡"和"多层次异地占补平衡"为创新方向的耕地占补动态管理机制。该机制框架包括耕地占用指标市-区(县)两级的动态分配机制、耕地补充指标市-区(县)两级的动态筹集机制;该机制的细部设计则包括目标—责任动态考核机制、多途径激励参与机制、耕地指标市场交易机制、指标变化动态监督机制以及信息化技术保障等5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