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人工鱼礁单体按不同的数量和排列方式组合投放会产生不同的流场效应。圆管型礁为目前黄渤海区增殖礁的重要礁体型式,为优化该礁体的投放数量与排列方式,选择了3种不同叠放个数(1个、3个和6个)的圆管礁,设定了5个流速梯度(4.5、9.0、13.5、18.0和22.5cm/s),利用PIV粒子图像测速技术和Fluent数值模拟软件对圆管型人工鱼礁的流场进行水槽模型试验和数值模拟。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水槽试验结果基本吻合,误差在20%以下,表明数值模拟能够反映人工鱼礁的流场效应;当礁体叠放个数一定时,最大上升流流速、上升流高度和上升流面积均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大,背涡流面积呈现不规则的变化;当来流速度一定时,最大上升流流速、上升流面积、上升流高度和背涡流面积均随礁体叠放个数的增加而增大。  相似文献   

2.
合理的人工鱼礁组合可以有效改善投放水域的流场效应,提高投放水域底层与上层水体之间的扰动。通过使用并行大涡模拟模式及被动示踪物模块,并通过调整人工鱼礁布设间距,研究了在不同背景流速条件(0.1、0.5、0.6和1.0 m/s)下,在不同的横向间距(1L、2L、3L)(L表示人工鱼礁的边长)或纵向间距(1L、2L、3L、4L、5L)情况下,方型人工鱼礁对上升流体积、营养盐的抬升和垂向涡黏系数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在同一布置条件下,单排布置下的三块人工鱼礁形成的上升流体积大小与来流速度成正相关,体积随来流流速增加而增大6.4%~80.5%;在同一流速条件下,上升流体积大小与纵向布置的间距成正比,与横向布置的间距成反比;在横向布置条件下,当来流速度为1.0 m/s、布设间距为1L时,上升流体积参数最佳。总体来说,上升流体积参数、示踪物浓度差和垂向涡黏性系数均显示横向布置优于纵向布置,相较于布设间距,来流速度是影响上升流体积最重要的因素。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RNG K-ε湍流模型和SIMPLEC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不同雷诺数条件下,布设间距和摆放方式对三圆管型人工鱼礁流场效应的影响。研究显示:采用FLUENT软件模拟,雷诺数能较好地反应人工鱼礁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分布情况,上升流的规模和强度随雷诺数的增大而增加,背涡流随雷诺数变化的趋势不明显。三圆管型人工鱼礁横向组合方式下,2个单位礁布设间距等于礁体尺寸时,获得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的规模和强度最大;纵向组合方式下,2个单位礁布设间距为礁体尺寸的1.5~2.0倍时,获得的上升流和背涡流的规模和强度最大。在不同实验流速和波况下三圆管型人工鱼礁的抗滑移系数、抗翻滚系数均大于1。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能够较好地反应布设间距对礁体周围流场效应的影响,可为人工鱼礁的实际投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布设间距对人工鱼礁流场效应影响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人工鱼礁在海中不同的布局方式会产生不同的流场效应.通过水槽与风洞模型实验很难对组合鱼礁流场全局进行观测,为此提出1种基于CFD原理的人工鱼礁流场特性的计算机数值模拟方法,模拟了不同流速条件下布设间距对方形组合礁体流场效应的影响.结果表明:数值模拟较好地反映了人工鱼礁周围上升流和背涡流的分布情况;当两礁体布设间距为1.5倍礁体尺寸时,所产生的上升流高度达到最大值;当布设间距为1倍/时,其上升流的影响面积为最大;当布设间距为1.5倍时所产生的背涡流效果最好;两礁体之间的最佳布设间距应为礁体尺寸的1~1.5倍.数值模拟结果与风洞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该结论可为人工鱼礁实际投放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正方体人工鱼礁流场效应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彦  赵云鹏  崔勇  董国海 《海洋工程》2012,30(4):103-108
采用无干扰的粒子图像测速技术(PIV),针对中空型正方体人工鱼礁,选取3个不同的来流速度6.7 cm/s、11.0 cm/s和18.0 cm/s,研究了该模型单体(90°和45°)和组合(平行和垂直)工况时的流场效应。结果显示,单体90°迎流时上升流的规模和强度大于45°迎流,但产生的缓流区和背涡流的规模远小于45°工况。横向组合中单个鱼礁模型产生的流场效应较强于单体工况。纵向组合中,第一个迎流鱼礁在不同间距时内部流速分布和单体时较为相似,间距为1.0L时流速大小与单体最为接近。第二个迎流鱼礁内部基本上未出现回流区域,水平流速较单体时明显减小,但随着间距的增加流速值不断增大。  相似文献   

6.
应用CFD软件FLUENT开展了圆台型人工鱼礁单体流场效应的数值计算,对比分析了圆台型人工鱼礁与金字塔型、三棱柱型、方型人工鱼礁的上升流最大高度、最大速度、平均速度等参数,讨论了圆台型礁的背涡区尺寸和流态。研究显示,圆台型礁的上升流最大高度可达礁体高度的2.14~2.17倍,上升流最大速度可达来流速度的0.76倍,上升流平均速度可达来流速度的0.125倍;背涡区长度约为礁体高度的2.3倍。研究结果表明,圆台型人工鱼礁流场流态的大部分指标优于其它4种常见礁型的流场流态,且背涡区漩涡多变、流态复杂,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7.
肖荣  杨红 《海洋科学》2016,40(2):94-101
根据2012年—2013年对霞浦人工鱼礁海域调查所获得的实验数据,应用CFD软件,对礁区投放的三类不同结构单位的鱼礁组合在非定常流作用下的三维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试验,分析了各鱼礁组合之间的流场差异,并估算了诸营养盐垂直输送通量。研究表明:三种鱼礁迎流面上升流最大高度为礁高的2.27~3.73倍,上升流最大速度与来流速度之比为0.40~0.72,上升流平均速度与来流速度之比为0.10~0.17;计算域内单位鱼礁组合上升流平均速度为10–2 cm/s量级,三种单位鱼礁组合区域营养盐垂直通量大小关系为:方型鱼礁船礁梯形台鱼礁,方型鱼礁区4PO??-P、3NO?-N、3Si O??-Si的平均垂直通量分别为438.3 mg/(m2·d)、2212.5 mg/(m2·d)、7288.3 mg/(m2·d),鱼礁投放会改善该海域的水动力环境,形成典型的上升流区,海域初级生产力得以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8.
人工船礁铺设模式优选方法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以人工船礁水动力学特征及优化组合方式为主要研究内容,采用数值研究的方法,探讨了人工船礁的不同组合及其规模大小对于形成上升流与背涡流的效果、促进海水的上下混合与交换的影响,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人工船礁铺设方式优选模式。结果表明,从船礁的相对效果看,铺设模式以大型单体船礁为最佳;不同类型船礁组合产生的最大上升流流速为来流速度的0.05—0.15倍;随来流速度的增加,产生的上升流及背涡流影响效果显著增强,在不同来流速度下,上升流影响范围与礁宽之比为1.1—5.0,流影高度与礁高之比为1.4—2.0,背涡流流影长度与礁高之比为4.5—13.0;不同礁体及其组合对“冲淤”影响差异较大,船礁因流线型形状,其“冲淤”影响较小。文中建立的人工船礁铺设方式优选模式,可为人工船礁水槽试验和现场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针对舟山群岛的海洋环境和渔业资源等情况,设计了一种正六棱柱式人工鱼礁用于改善当地的海洋生态和渔业资源。选用反映鱼礁通透性的ε值和反映鱼礁附着能力的η值两个参数对人工鱼礁的结构进行评价,通过比较发现所设计的正六棱柱式人工鱼礁在具有良好通透性的情况下还能够为海洋生物提供更大的附着面积,满足设计需求。使用Fluent软件对鱼礁进行CFD仿真,发现鱼礁迎流面前部上升流的最大高度随来流速度的增加而增加,鱼礁后方背涡流的长度约为鱼礁高度的9.3~9.6倍,表明其具有很好的水动力特性。为进一步验证鱼礁的水动力学性能,在相同尺寸、相同水域环境下对鱼礁模型设计了水槽实验,与仿真结果相互验证,证明了正六棱柱式人工鱼礁水动力性能的有效性。最后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对正六棱柱式鱼礁礁区与箱形鱼礁礁区进行建设效果的对比评价,发现两种鱼礁均能对各自所处的海洋环境起到增殖作用,正六棱柱人工礁区的平均生物密度大于对比礁区的生物密度,证明了其良好的水动力特性对增殖效果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0.
海洋油气平台在达到作业寿命后必须进行废弃处置,将海上退役平台改作人工鱼礁投放,对优化渔业资源、促进海洋经济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平台拆卸结构,共制作了箱状、管状、柱状、网状4种典型鱼礁实物模型,通过室内模拟试验和数值模拟研究,分析了不同鱼礁类型单体的稳定性和流场效应。结果表明:开口率0.1至0.8的箱状礁的稳定性均能满足要求,但开口率高于0.6的箱状礁难以形成连续的背涡流区域,设计时应使开口率低于0.6;管状礁应选择堆叠放置方式投放,且堆叠层数与稳定性和流场造成能力均呈正相关,在设计时尽量提高管状礁的堆叠层数;柱状礁设计时应尽量降低其重心,并减小迎流投影面的中空面积投放;基于平台的钻井架、火炬臂、栈桥设计的3种网状礁,均满足礁体稳定条件,且均能形成大范围的背涡流区域,可作为人工鱼礁投放。研究成果为平台造礁礁体结构设计提供了理论依据与实践基础,对海上退役平台的废弃处置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方型人工鱼礁体水动力特性受礁体布设间距变化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3的方形开口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1.0L、2.0L时周围特征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并利用Fluent软件模拟了双礁体在布设间距为0.5L、1.0L、2.0L、4.0L时的水动力场,通过分析得到了礁体上升流特性参数、阻力系数随布设间距的变化情况。研究结果表明:数值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本文数值模拟方法是可行的;模拟工况下,随着布设间距的增加,双礁体产生的上升流区体积逐渐减小,阻力系数逐渐增大,流场效应较好的布设间距为0.5L、1.0L、2.0L。研究结果可为礁区布局方案的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李冠成 《海洋学研究》2007,25(3):93-102
介绍了国内外在不同水深海域实施人工鱼礁工程的现状。分析并研究了不同水深海域人工鱼礁工程的建筑和投放技术,分析并研究了与人工鱼礁工程相关的一些问题及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分析并研究了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增值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的机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人工鱼礁工程在增值渔业资源和改善海洋生态环境方面是很有发展前景的。  相似文献   

13.
The aim of the current paper is to investigate hydro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the artificial upwelling induced by ocean currents. Experiments were performed in a flume at different density difference heads, horizontal current velocities and upwelling pipe diameters. A three-dimensional 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 model was employed on wider range of parameters for further analysis. The performance of the numerical model has been confirmed by the experimental findings. The present results show that the volume flow rate of current-induced artificial upwelling is influenced by geometrical parameters and inclination angle of the pipe, the horizontal current velocity and vertical distribution of water density. In ideal two-layer density stratified water, the critical current velocity to generate upwelling linearly increase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density difference, and the maximum rising height for upwelling is inversely proportional to the density difference. Feasibility analysis was taken by using current and density profiles of the East China Sea near Dongji Islands, which provides an useful reference for engineering practice.  相似文献   

14.
为探究烟台近岸人工鱼礁区的底层渔业群落与自然岩礁区的差异,本研究于2018年5月—2019年2月在位于山东烟台近岸的养马岛自然岩礁区、牟平人工鱼礁区及毗邻泥沙区开展4个季度的渔业调查。调查共发现渔业生物15目37科53种,自然岩礁区与人工鱼礁区的平均物种数的差异不显著,但均明显高于泥沙区(Kruskal-Wallis test, P0.05)。两礁石区的CPUE(catch per unit effort)在各季节均显著高于泥沙区(ANOVA,P0.05),春、夏季自然岩礁的CPUE显著高于人工鱼礁(ANOVA, P0.05)。三个区域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相似性,但各优势种的CPUE呈现出明显的区域差异,尤其对于许氏平鲉及大泷六线鱼,人工鱼礁的生境优势高于其他两个区域。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自然岩礁区的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最高,其次为人工鱼礁区和泥沙区。自然岩礁与人工鱼礁区Magalef丰富度指数D的差异不显著,但都明显高于泥沙区(ANOVA, P0.05)。ANOSIM分析表明三个海区的群落组成在各季节均存在显著差异(P0.05),主要原因是优势种资源量和分布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这也反映了优势种对群落结构的塑造作用。RDA分析发现,温度、溶氧及水深依次为影响群落结构的主控环境因子,可解释部分群落结构的异质性。本研究证实人工鱼礁可以有效提高以岩礁性鱼类为主的渔业资源量,然而其群落结构复杂度、生物多样性水平与相对成熟的自然岩礁区仍存在一定差距,未来其能否取代或超越自然岩礁的功能,仍需要长时间的积累和观测。  相似文献   

15.
夏季长江冲淡水转向机制的数值试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白学志  王凡 《海洋与湖沼》2003,34(6):593-603
利用普林斯顿海洋环流模式(POM),通过一系列的理想试验,探讨了夏季长江冲淡水的扩展机制。结果表明:(1)倾斜底形是夏季长江冲淡水向东北偏转的一个必要条件;夏季冲淡水向东北偏转是南风、斜压效应和底形的共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风应力和底形的相互作用占主导地位;单纯的底形东倾不能使冲淡水向北偏转。平底时,南风和淡水浮力强迫都不能使冲淡水向北偏转。(2)无风时,人海淡水可以在河口附近强迫出一个反气旋涡旋和贴岸南下的狭窄的沿岸流,反气旋涡旋与淡水浮力强迫(斜压效应)有关,南下沿岸流则与质量输入有关;平底时,反气旋涡旋位于河口正东,倾斜底形时,反气旋涡旋向北拉伸,冲淡水的一部分沿岸向北扩展;人海淡水在河口附近强迫出一个闭合的垂直环流圈:上层为离岸流,淡水向外海扩展,约在离岸30—45km处有下降流;低层有高盐水沿海底流向河口,约在离河口。lOkm处与向海的径流相遇,引起上升流。  相似文献   

16.
为研究空心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布设间距的变化对其水动力特性的影响,通过物模实验实测了开口比为0.1的梯形台人工鱼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1.0L、2.0L、3.0L(L为礁体的底边边长),前后共6个测点的流速及礁体受力。分析得到了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阻力系数在平行和垂直水流方向随布设间距变化的规律。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 CFD)方法模拟了双礁体分别在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1.0L、1.5L、2.0L,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1.0L、2.0L、3.0L、4.0L时的水动力场。结果表明:本研究数模与物模相同工况下,即双礁体在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1.0L、2.0L、3.0L时,数值模拟的流速值和阻力值与相应的实验结果吻合较好,说明数值模拟方法可行,结果可靠。数值模拟结果得到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阻力系数均与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成反比。当垂直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0.5L时,流场效应最佳;双礁体的上升流规模随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成正比,前方礁体阻力系数变化幅度较小,后方礁体阻力系数逐渐增大;当平行水流方向布设间距为4.0L时,流场效应最佳。本文研究结果可为单位鱼礁布局设计和参数确定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