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增殖对虾受鱼类危害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间对虾Penaeus orientalis Kishinouye的增殖效果,除与资源利用程度和海洋环境主要因子有关外,还与增殖海域中捕食对虾的敌害鱼类数量多少紧密相关。日本学者多久(196)、松平(1970)、满田、河野、矢野(1971)先后研究了鰕虎鱼 Gobiidae、鯒Platycephal-us indicus(Linne)、鲈鱼Lateolabrax japonicus(Cuvier & Valeciennes)的幼鱼、无刺鮶Sebastods imemis (cuvier & Valeclennes)等凶猛性鱼类对增殖的日本对虾 Penanus japo-nicus (Bate)仔、幼虾的危害。仓田博(1972)的研究发现,濑户内海增殖放流的日本对虾,在24小时内,被裸项吻鰕虎Rhinogobius gymnauchen(BLEEKER)吞食了约63%。能  相似文献   

2.
浮游植物增殖能力的研究探讨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作者从浮游植物生态的意义出发,提出了新概念:浮游植物的增殖能力。增殖能力包含碳同化系数、光照时间和真光层的厚度,它充分反映了自然海区的浮游植物本身的增殖过程,并能够进行定量化的描述,也排除了叶绿素含量变化的影响。该概念可以克服初级生产力和初级生产过程的基础——叶绿素量的两个变量在海域中所观察到的不一致性。与传统观  相似文献   

3.
简要介绍了长重力波的概念和它在近岸过程的重要性,概述和评析了长重力波形成的Munk与Tucker模式,BLW,Unoki和非线性作用模式,BFLW模式以及BLW和BFLW联合作用等6种模式,展望了长重力波综合研究的内容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空间几何是地理信息区别于一般信息的主要特征,而空间模式规定了空间几何的类型及其相互关系,因而对于地理信息的研究和应用而言,空间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但是目前对空间模式的研究大多停留在如何构造和如何应用,缺少从数学本质上进行的研究。 以几何学、拓扑学为基础,阐述了度量空间、欧氏空间和拓扑空间等数学空间相关概念,以及几何维数、边界和开集等几何对象相关概念的数学定义;结合 IHO《通用海洋测绘数据模型》(S-100)中的空间模式,给出了几何单形和几何复形的数学定义,分析了几何单形、几何复形和几何聚集形之间的关系,认为 S-100 空间模式具有数学严密性、灵活性和可扩展性等特点;接着分析了 S-100 空间模式的构造方法和存储方法;最后认为 IHO 或各成员国应考虑将拓扑对象纳入 S-100 空间模式中。  相似文献   

5.
王迎宾 《海洋学报》2021,43(2):28-37
为应对渔业资源的日益衰退,增殖放流成为了目前补充资源、维持资源可持续利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增殖放流实施后,渔业资源的可持续特征是学者们普遍关心,却又无法使用传统剩余产量模型有效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基于传统的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提出了一个适用于增殖放流情况下的剩余产量模型(增殖剩余产量模型),模拟分析了不同增殖放流和捕捞策略对模型的影响。该模型的形式与Schaefer剩余产量模型相似,但加入了描述增殖群体增长特征的参数—有效增殖率,以此来表示增殖放流的群体对产量产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合理的增殖放流可以起到增加最大可持续产量的效果,使用增殖剩余产量模型能够得到合理的最大可持续产量等关键指标的估算结果。与无增殖放流情况相比,在增殖放流影响下,海域原存资源(海域原本存在的群体)达到最大可持续产量时所需的生物量较小,而可承受的捕捞努力量则有所增加。增殖剩余产量模型所反映的原存群体和增殖群体之间会产生抑制作用。在该作用影响下,不同增殖放流和捕捞策略会对模型的评估结果产生影响。与传统模型相比,该模型将增殖放流纳入最大可持续产量的评估过程,提高了增殖放流影响下最大可持续产量评估的准确性,可用于诸如海洋牧场等边界较清晰的海域内增殖定栖性种类最大可持续产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6.
探讨大菱鲆病毒疫苗的研制,以牙鲆鳃细胞(FG细胞)为增殖体系,利用细胞病变效应(CPE)为判断指标,对大菱鲆红体病虹彩病毒(Turbot reddish body iridovirus,TRBIV)的体外最适增殖条件等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病毒接种量、病毒吸附时间、细胞培养条件对TRBIV的体外增殖均有明显的影响,以0.2 mL病毒液接种FG细胞、吸附2 h、用含10%胎牛血清的MEM培养液于22℃培养时,病毒的增殖速度最快。研究还发现,病毒的收获时间和病毒液冻融次数对所得病毒的感染力均有显著影响,在最佳增殖条件下,病毒在FG细胞中增殖至第4天时进行收获,且只冻融1次,其感染活性最强,反复冻融后病毒的感染活性会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7.
真鲷Pagrosomus major(T.et.s)是黄渤海珍贵的经济鱼类之一,肉嫩味美营养丰富,深受广大群众欢迎。只是由于酷渔滥捕、资源破坏殆尽,产量已经很少。七十年代以来,世界渔业明显迈向资源增殖的轨道。日本学者在真鲷的增殖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到1979年年产放流真鲷苗种1760万尾,已被列入全国研究发展增殖放流的重点之一。我国增殖工作起步较晚,在真鲷方面的工作不多。厦门水产学院经过三年(1974—1979)的工作,将真鲷稚鱼培  相似文献   

8.
探讨海洋动物自然寿命的分布,在研究海洋资源增殖、发展渔业生产、保护海洋水产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有利于生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到海洋动物的自然环境,相对说来比较稳定,引进海洋动物瞬时死亡效率的概念,更灵敏地反映了动物的死亡速度。通过简单的运算,推导出海洋动物的寿命分布为指数族分布,进而指出寿命分布与瞬时死亡效率的关系,讨论了几个具体的分布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9.
探讨海洋动物自然寿命的分布,在研究海洋资源增殖、发展渔业生产、保护海洋水产资源、防止环境污染和有利于生态平衡都有重要意义。本文考虑到海洋动物的自然环境,相对说来比较稳定,引进海洋动物瞬时死亡效率的概念,更灵敏地反映了动物的死亡速度。通过简单的运算,推导出海洋动物的寿命分布为指数族分布,进而指出寿命分布与瞬时死亡效率的关系,讨论了几个具体的分布及其应用。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在海洋地质学和沉积学中广泛应用模式概念,试图建立模式以说明或解释某些海洋地质学现象.建立模式的理论根据是经典地质学的一条著名原则,即“现在是过去的钥匙”,这就是一致论或现实主义原则.最近十多年来,研究古代沉积岩的论文绝大多数都有现代或全新世类比(analogue)一节,即主要根据与现代现象的类比,来解释古代沉积岩的发生和成因.这种类比促进了近年海洋地质学和沉积学的巨大发展.但简单的类比往往存在若干缺点和问题,甚至导致错误的结论.  相似文献   

11.
不同氮源对微藻增殖的影响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1  
采用室内实验的方式研究了无机氮和有机氮对不同微藻增殖的影响情况。比较了不同氮源(氯化铵和尿素)对纤细角毛藻(Chaetoceros gracilis)、赤潮异弯藻(Heterosigma akashiwo Hada)、亚历山大藻(Alexandrium sp.)、隐藻(Chroomonas salina f.adolenscens)4种海洋微藻生长的不同影响。结果表明,有机氮尿素对海洋微藻增殖的影响比无机氮的复杂。由微藻最适生长的氮、磷浓度得到N:P值,讨论了该值对微藻增殖的影响,以及影响N:P值的可能情形。  相似文献   

12.
假微型海链藻(Thalassiosira pseudonana)被广泛应用于基础研究、水产养殖以及生物质能开发。本文对浙江沿岸海区分离的一株富含中性脂的假微型海链藻人工培养条件进行了研究,分别就光温盐、氮磷以及摇瓶强度对细胞增殖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以期为该藻的大量培养提供参考。结果显示:(1)该藻盐度适应范围广,培养在盐度为10~45海水中,细胞增殖率没有显著差异,易于培养。温度是改变该藻细胞增殖速率的主要因子,22~25℃之间的温差即显著改变增殖速率,光照与温度的协同作用也发生改变:25℃下,增殖速率随光照增加而增加,22℃下,光强差异的作用则消失。两个温度下,较低光照(2000 lx)利于该微藻的稳定增殖。(2)一次培养过程中,该藻对氮的吸收比对磷的吸收迅速,指数生长期对氮吸收显著增加;缺氮强烈抑制细胞分裂和光合潜能(Fv/Fm)。当氮源充足磷限制胁迫时,该藻仍有细胞分裂,并在增殖期能维持与对照组一样的光合潜能。(3)适度摇瓶强度比完全静置能促进对该藻的培养效率,但过度摇瓶不利于该藻细胞分裂。  相似文献   

13.
大鹏湾海水环境要素与浮游植物增殖的灰色模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通过浮游植物的增殖态势与理化因子的友关联比较,以空间理论数学为基础,按规范性、偶对称性、整体性、接近性和光滑离散函数等原则,并定义灰导数和灰微分方程,由此建立灰色动态模型,研究大鹏湾浮游植物增殖与海水环境要素间的关系结果表明,浮游动物、Fe、Mn和溶解氧对浮游植物增殖密度有比较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近年来, 大竹蛏野生资源因过度捕捞等原因急剧减少, 主要通过人工增殖放流方式进行补 充。对我国沿海大竹蛏群体进行遗传多样性研究, 评判增殖放流活动对野生群体遗传结构的影响, 能 够了解大竹蛏当前的种质资源状况, 为合理保护该资源提供科学依据。采用ISSR 分子标记技术, 对 广西北海(BH)、江苏启东(QD)、山东日照(RZ)、辽宁营口(YK)、河北秦皇岛(QH)5 个野生大竹蛏群 体及江苏蒋家沙增殖放流群体(JJ)共150 个样品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 我国沿海大竹蛏遗传多 样性水平高, 但各野生群体间已出现显著的遗传分化; 江苏蒋家沙增殖放流群体较启东野生群体遗 传多样性有所下降, 但两群体间的遗传分化并不明显。所以在苗种培育过程中, 应当保证亲本数量及 品质, 扩大亲本选择区域来提高遗传多样性水平, 同时应加大本地原种保护力度来避免种质混杂。  相似文献   

15.
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ño-Southern Oscillation, ENSO)是地球气候系统中最强的年际变率信号, 起源于热带太平洋海气相互作用过程, 并对全球的天气和气候等产生显著的影响。过去几十年来, 广泛、深入而细致的海气相互作用研究致力于发展和改进海气耦合模式以用于ENSO模拟和预测, 各种类型的海气耦合模式应运而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 ENSO数值模式及其应用已经取得了巨大进展, 包括已发展了一些高度理想化的概念(concept)模型来解释ENSO准周期性循环(包括正负反馈机制等); 同时也已发展了几类复杂程度不同的海气耦合模式并用于对ENSO的真实模拟和实时预测等研究, 尤其是已能提前6个月或更长时间对ENSO事件的发生和发展等进行有效的实时预测。其中最为复杂的模式是基于原始方程组的大气环流模式(Atmospher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AGCMs)与海洋环流模式(Oceanic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OGCMs)等所组成的环流型耦合模式(Coupled 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CGCMs), 这类模式变量取为完全变量的形式(如总的海表温度场, 其可以分解为气候态部分和年际异常部分), 还考虑了尽可能详尽的物理过程及其参数化方案。中间型耦合模式(Intermediate Coupled Models, ICMs)是一类介于高度理想化概念模型与复杂的环流型耦合模式之间的简化模式, 其对应的控制方程组采用距平形式, 直接取大气和海洋年际异常场作为预报变量(如海表温度年际异常), 而相应的气候平均态部分则由对应的观测资料来给定; 大气与海洋模式间的耦合采用异常耦合(anomaly coupling)。混合型耦合模式(Hybrid Coupled Models, HCMs)是另一类简化的海气耦合模式, 其中海洋或大气模式有一个分量模式采用了简化的距平类模式(类似于ICMs),而另一个分量模式则采用环流型模式(General Circulation Models, GCMs); 如可采用统计的大气风应力年际异常模式与OGCM间的耦合而构建一种HCMOGCM,也可采用简化的海洋距平类模式(如ICM中的海洋分量模式)与AGCM间的耦合而构建另一种HCMAGCM。历史上, ICMs、HCMs和CGCMs等这几类耦合模式都在ENSO理论体系的发展、数值模拟和实时预测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本文主要回顾作者与合作者所研发的ICMs和HCMs的构建、特点和应用例子等。  相似文献   

16.
港口物流系统虚拟经营模式及其二维空间逻辑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综合港口及港口物流概念出发,提出港口物流虚拟经营模式,并从港口物流虚拟经营模式内涵与特征出发,对港口物流虚拟经营模式运作流程及其平台深入分析,构建港口物流虚拟经营系统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7.
我国海洋软相底质底栖经济贝类的可持续利用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海洋软相底质底栖贝类的资源特性和我国的资源利用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规模化苗种生产、海区增殖、高效养殖模式开发及增养殖环境保障与产品无公害生产等方面对该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海洋科学技术成为促进海洋资源开发、推动海洋经济发展、实施海洋环境保护和海洋管理的核心力量。在这种背景下,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概念、发展模式、影响因素等开展相关理论和对策研究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文章以科技创新理论为基础,结合海洋资源开发及海洋经济发展的相关特征,对海洋科技创新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论述了其特点及发展模式,最后提出了提高海洋科技创新能力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孕激素在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精原细胞增殖到减数分裂过程中的作用,以6~22月龄的大菱鲆精巢为材料,通过组织学方法和定量amh、sycp3基因确定精原细胞增殖期和减数分裂期的大菱鲆精巢发育过程。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技术(ELISA)检测6~22月龄雄性大菱鲆血清中的孕酮(P4)和17α,20β,双羟孕酮(DHP)含量变化,利用q RT-PCR技术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孕酮核受体(pgr)和膜受体(m PRα)在不同组织和不同发育时期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孕激素在精原细胞增殖期高表达,开始出现初级精母细胞时降低,在精子细胞数量增加时表达量再次升高,在精子细胞变态形成精子时降低。pgr在减数分裂初期定位于精巢中的sertoli细胞,在精原细胞增殖至减数分裂期表达量逐渐增加,出现精子后显著降低;m PRα在精原细胞增殖和初级精母细胞增加时表达量都很低,在精子细胞不断增加时显著增加。推测在精原细胞增殖和减数分裂阶段孕激素可能主要通过调节pgr的表达量来促进精巢发育,而在减数分裂II期pgr和m PRα都发挥作用,在精子细胞变态成熟时,主要是m PRα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20.
海参和海胆的疾病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海参的增养殖已在我国开展起来,我国进行刺参(Stichopus japonicus)人工育苗研究始于1954年,与此同时,对刺参的生态习性及放流增殖等,也进行了试验。到70年代初,河北、山东、辽宁等省也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1978年全国已有6省26个单位,进行了海参的人工育苗和增殖工作,研究对象不仅是单一的刺参,还有梅花参(Thelenota ananas)、绿刺参(Stichopus chloronotus)、糙海参(Holothuria scabra)。海参做为一种名贵的海产品,倍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据报道全世界有海参约1100种,我国发现有10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