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9 毫秒
1.
中国是一个幅员辽阔但突发性海洋灾害频发的大国,如何治理和应对灾害,是一项十分艰难的工作,进行高效的社会动员是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有效措施。重点探究在应对突发性海洋灾害的过程中社会动员在其中发挥的情况、作用等以及随着经济、政治的变迁与发展也经历着怎样相应的变化与发展。  相似文献   

2.
我国沿海地区是极端天气和气候事件易发频发区,也是重要的人口和经济聚集地。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风暴潮、海浪、海冰和海啸等海洋动力灾害的形成机理、发生规律、时空特征、损失程度呈现出新的特点,重特大海洋动力灾害对我国沿海地区造成的威胁不容忽视。文章阐述海洋动力灾害时空分布特征,在分析我国沿海地区应对海洋动力灾害现状基础上,提出我国沿海地区应对重特大海洋动力灾害的对策与建议:建议开展重特大海洋动力灾害防御相关立法研究,制订国家层面应对重特大海洋动力灾害专项应急预案,建立健全重特大海洋动力灾害保险风险补偿机制以及提升重特大海洋动力灾害科技支撑能力。  相似文献   

3.
建设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 为海洋经济发展护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一、建设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所谓海洋生态环境预警机制,是指通过在海上设立固定的监测站、监测点,定期对海洋生态环境进行常规监测,同时对突发性海洋污染事故、海洋赤潮、海洋灾害等进行应急检测;然后由专家依据监测数据,综合分析生态环境变化趋  相似文献   

4.
张瞳 《海洋信息》2014,(4):59-63
我国是一个海洋灾害频发的国家,改革开放以前,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的特点是:中央政府统揽一切具体工作。这种体制在一定历史时期发挥过巨大的作用,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这种体制越来越体现出它的局限性。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逐渐向"中央政府简政放权、应灾体制社会化"的方向发展。拟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的政府体制变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的社会化改革"和"未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改革的前景展望"3个方面,论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应对海洋灾害体制变迁及其改革的前景展望。  相似文献   

5.
马英杰  姚嘉瑞 《海洋科学》2019,43(3):106-114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加剧,海洋灾害发生的可能性变得越来越大,为了减少海洋灾害造成的损害后果,以及能够在共同面对海洋灾害风险中承担起大国责任,我国需要建立完善的国内海洋防灾救灾体系与灾害防御国际合作机制。通过阐述海洋灾害防御的国际合作模式,分析当前我国参与的国际合作以及其中存在的问题,进而对如何完善我国海洋灾害防御国际合作机制以及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海洋灾害风险管理体制进行探讨,以期得到稳定的海洋环境,更好地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与人类命运共同体。  相似文献   

6.
针对目前我国海洋灾害评估管理存在的灾害风险意识淡薄、海洋预警预报能力较薄弱、缺少统一的灾害应急指挥决策系统、海洋灾害评估管理模式与急剧扩张的沿海经济规模不相适应、海洋灾害管理法律体系不健全等主要问题,探讨了通过完善组织管理体系、规范海洋灾害预警预报机制、建立减灾防灾法律法规体系、形成科学的灾害风险评估机制、构建海量信息共享平台、开展海洋灾害风险意识教育来构建我国的海洋灾害风险评估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7.
水母灾害的形成机理、监测预测及防控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芳  李超伦  孙松  魏皓  王彦涛 《海洋与湖沼》2017,48(6):1187-1195
受人类活动和全球变化双重压力的影响,近年来我国近海水母呈现增多的趋势,局部海域水母灾害连年发生,对近海核电站等重大设施安全运行、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和海洋生态环境安全造成严重威胁。我们不仅亟需在科学上阐明我国近海水母灾害发生的重要过程和机制,而且在技术上亟需研发水母灾害监测预警系统和防灾减灾技术体系,以提升我国海洋水母灾害应对能力和海洋环境安全保障能力。本文在查阅文献资料、国际交流与合作、课题组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述国内外水母灾害的形成机理、水母灾害监测及防控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各种水母监测技术,防控技术的局限性以及在特定海域成功应用的原因,展望今后我国水母灾害的监测技术及防控策略。  相似文献   

8.
为建立和完善现代化的海洋灾害防治体系,提高我国海洋治理和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能力,文章以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为背景,在明确致灾因子、承灾体、灾害以及灾害风险和管理等基本概念及其内涵的基础上,分析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我国海洋灾害及其风险的特征以及海洋灾害防治的关键性和基础性科学问题,并提出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在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下,我国沿海地区的海洋灾害风险复杂多变且有所提升;提出以群-环-域为主体的体系架构,研究全球气候变化与区域海洋的响应和反馈、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与风险的特征和规律以及综合海洋灾害风险评估和海洋灾害防治等问题;在我国构建海洋灾害防治体系的过程中,应加强科学研究以及技术和信息支撑、促进区域和全球联动联防以及提高全社会对海洋灾害的认知和防范水平。  相似文献   

9.
研究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发展历程与现状,归纳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系的特点与存在的不足,从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及公众教育等方面提出完善我国海洋灾害应急管理的思路与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0.
溢油是严重的海洋灾害。我国是海洋大国,港口和海上石油钻井平台众多,海上航线复杂,运输繁忙,发生海上溢油事故的风险较大。文章就海上溢油污染风险分析、溢油污染物对生态环境的损害和建立海洋生态环境污染预警机制的必要性及原则与基础工作进行了探讨并提出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1.
自古以来,我国海洋灾害频发,探讨历史上海洋灾害发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借鉴先民应对海洋灾害的经验教训,是灾害史和海洋史研究的题中之义。近二十年,中国海洋灾害史研究日益引起学术界的关注,富有学术价值和现实意义的研究成果大量涌现。其中,有关海洋灾害产生和发展的基本特征与规律、海洋灾害的影响与应对、海难三大主题的研究取得了较大进展。未来的研究仍有较大拓展空间,应在进一步发掘和整理相关史料的基础上,借鉴新的研究方法,培育新的问题意识,拓宽研究领域,加强海洋本位意识。  相似文献   

12.
构建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关键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前,我国的生态补偿条例尚未出台,虽然陆地资源生态补偿有一定程度的落实,但海洋生态补偿却尚未进行。文章通过对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隶属问题、资金来源问题、海洋生态补偿评估标准与现行海洋环境保护法律体系的衔接性以及海洋生态补偿机制的运行等关键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和探讨,旨在为完善我国生态补偿条例的编制提供科学依据,推进建立我国海洋生态补偿机制,促进海洋环境与沿海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3.
协同治理机制是强调政府内部各主体间及政府与非政府等多元主体间基于利益共同体需要,彼此间建立信赖的关系,达到协作治理优势的公共管理过程。提升政府间跨部门协同治理能力是完善国家风暴潮灾害治理体系和实现灾害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也是政府完善公共管理的趋势所在。本论文依托国家相关公报成果,在海洋公共管理范围内选择海洋灾害中最具特点的风暴潮灾害这一特定灾种作为研究,并选取受风暴潮灾害影响较大的浙江省作为研究区域,根据浙江省以往重大风暴潮灾害案例主体情况,分析各相关主体应对风暴潮灾害的具体措施,呈现出参与应对主体的现状及主体之间的协作问题,找出造成该问题的原因,进一步研究并提出应对主体间协同治理的对策和建议,为进一步开展我国沿海地区风暴潮灾害防灾减灾应急管理提供一定思路,提高多元主体对风暴潮灾害应急管理工作的认识。  相似文献   

14.
我国海洋社会组织角色和功能定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洋社会组织作为协助政府进行海洋公共管理的重要主体,其基本的角色和功能需要首先进行定位。文章从海洋决策影响者、海洋知识教育者和海洋利益维护者三个角色,以及规范行业发展、推动海洋科学进步、协助海洋危机管理、动员公众参与和促进国际合作五个功能出发,对我国的海洋社会组织做了基本界定。随后面对现实案例,揭示海洋社会组织存在教育角色重"理论"轻"实践"、决策影响重事后轻事前、维权者角色软弱无力、危机管理参与有待加强和组织动员能力不强等问题。针对该类问题,提出一系列具体层面的措施以期待海洋社会组织修正偏差,更好地发挥协助海洋管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为进一步提升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水平和全社会抵御海洋灾害的综合防范能力,文章在广东省机构改革的背景下,概述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一案三制"体系,查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对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已初步建立应急预案以及体制、机制和法制体系,尤其是2018年机构改革后成立广东省应急管理厅,有力促进全灾种、全流程和全方位的应急管理,其中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体制由应急管理领导议事机构、应急管理综合调度机构、海洋灾害专业管理机构和海洋灾害辅助管理机构4个部分组成;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和机构改革的新形势下,广东省海洋灾害应急管理仍存在不足,亟须完善地方性法规等制度、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加强技术支撑和成果转化以及提高社会和市场参与度。  相似文献   

16.
1渤海溢油灾害现状海洋溢油事故是严重的海洋灾害,多发生于海上航运、港口码头以及石油钻井平台。虽然事故多数为突发性,但一旦发生,危害栖大,不仅给海洋生态环境造成严重的破坏,也给受灾地区的经济发展、民众身心健康及公共安全带来直接危害。  相似文献   

17.
海底地质灾害对社会经济发展影响的特点与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海底地质灾害具有发生频繁、损失严重,复杂多样、连锁性强,空间分布差异显著,工程性灾害日益突出,突发性灾害比重大,小灾大害和间接影响明显等特点。随着我国海洋经济规模持续扩大,涉海人口数量显著增长,涉海工程和项目迅速增加以及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能力和海洋公益服务能力显著增强,海底地质灾害承灾体的易损性也不断增加,诱发和加剧了海底不稳定性,但抵御灾害的适应能力也同时得到增强。  相似文献   

18.
李明  张韧  洪梅 《海洋通报》2018,(2):121-128
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的群发性、难以预见性和灾害链效应日显突出,造成的损失逐年上升,开展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工作至关重要。针对海洋灾害评估中的不确定问题,本文首先基于风险理论剖析了海洋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构建了灾害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提出针对不确定性灾害评估的风险贝叶斯网络,进而基于主客观定权,构建了加权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最后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开展评估研究。实验表明,该评估模型有效实现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具有实际可操作性。  相似文献   

19.
我国风暴潮灾害及防灾减灾战略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乐肯堂 《海洋预报》2002,19(1):9-15
本文在分析了1949-1997的风暴潮及其重大灾害事件后指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风暴潮灾害的经济损失已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减轻重大台风风暴潮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我国风暴潮减灾工作的当务之急。为此提出了减轻重大风暴潮灾害的战略要点:(1)充分利用一切媒体使人民具有预防重大风暴潮灾害的意识;(2)加强对重大风暴潮及其灾害的科研工作;(3)修订全国沿海岸段的防潮工程规划;(4)制订海洋减灾法规和有关规范;(5)建立风暴减灾保险的机制。  相似文献   

20.
基于加权贝叶斯网络的海洋灾害评估与管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海洋灾害的群发性、难以预见性和灾害链效应日显突出,带来的损失逐年上升,开展海洋灾害评估对于海洋经济建设、资源开发和工程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文章首先基于风险理论剖析了海洋灾害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构建了灾害评估指标体系;然后基于贝叶斯网络模型,提出了处理不确定性灾害评估的风险贝叶斯网络,进而基于主客观定权,构建了加权贝叶斯网络评估模型;最后对我国沿海地区海洋灾害开展评估研究。实验表明,该评估模型实现了海洋灾害的风险评估,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