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面气象观测分每日4次和每日3次.在进行日合计平均统计时根据规范规定,每日3次观测的站02时大部分气象要素可用自记记录和其他方法代替,所以除了总、低云量,15、20 cm地温之外,其他要素平均按4次进行日合计日平均统计.  相似文献   

2.
冯小剑  陈芳芳 《气象》1993,19(5):56-56
四舍五入的修约规则,是有效位后逢1—4的数值舍去,逢5—9的数值则进1,总体上看舍的数少,进的数多,可见有不尽合理的地方。通常有效位后出现0—9的数值大体相当,故四舍五入的舍少入多并不显得太突出。气象部门一直沿用该规则。  相似文献   

3.
要保证报表质量,预审员要把好关,按照要求对每项记录认真审查。这里介绍用“补去法”对日统计进行预审的简便方法。 由于四舍五入的影响,用日平均值乘以观测次数,其乘积与日合计之差,有一定的范围,四次项目在 0.2~-0.1(相对湿度在 2%~-1%,气温、地温为负值时在  相似文献   

4.
谢炳源 《气象》1981,7(3):32-33
气象台站在编制地面和高空气象记录月报表时,要进行大量的日、旬,月合计和平均值的计算。为了提高计算速度,本文介绍几种日、旬平均值的简捷珠算法,供台站气象员参考。 一,除数为4的简捷除法——快拨法 一日四次定时观测的日平均值等于日合计值除以4。其中有些数值我们可以心算求得,而有些比较复杂的数值,心算困难。如果掌握和熟记下面的口诀,就能很快在算盘上直接拨数得到。 算式:1÷4=O.25 口诀:一变0二五 2÷4=O.5二变0五 3÷4=0.75三变0七五  相似文献   

5.
利用成都双流国际机场2012—2020年的地面观测资料和温江站常规探空资料等,统计了双流机场霜、雪及相关气象要素的基本特征;同时利用双流机场指挥中心提供的2018年除冰记录,统计分析双流机场霜、雪天气对运行的影响。结果发现:双流机场出现霜时,气温多在04时下降至20 ℃,07、08时降至05 ℃,相对湿度多在04时达到95%并维持,天空状况为少云到多云,平均风速00时后多在 1 m/s以下;双流机场雪(含雨夹雪)出现时,700 hPa气温平均为-12 ℃,850 hPa为-5 ℃,925 hPa为0 ℃,地面平均气温24 ℃,平均露点温度04 ℃,0 ℃层距离地面的平均高度为400 m;07—08时出现00 ℃以下低温,且相对湿度接近饱和时,会对运行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6.
20 0 0年 9月 5日 1 9时 3 0分左右 ,本站受到强雷雨云团过境影响 ,各气象要素急剧变化 ,风向突变 ,风速从 0 8m/s突然增大到 1 8 5m/s ,气压急升 2 5hPa ,气温剧降 4℃ ,相对湿度从 6 5 %直线上升至 94% ,升幅达 2 9% ,这是飑线过境的天气现象。狂风夹着暴雨倾泻而下 ,观测员 1 9时 45分冒着风雨到观测场观测 ,小百叶箱温度记录如下 :干球 2 2 1℃ ,湿球 2 2 1℃ ,最低气温 2 2 5℃。干湿球数值相等 ,而且最低气温记录却比干球记录高 ,反复复读无误。为保证记录的完整性 ,观测员仔细分析查找原因 ,重回观测场巡视小百叶箱 ,发…  相似文献   

7.
精细化的逐时气象资料是气候可行性论证的基础,本文利用河南省5个气象观测站逐日4次定时气温观测资料及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观测资料,基于分段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模拟计算逐时气温,并以2006—2015年郑州气象观测站气温观测资料为例分析观测气温与模拟气温之间的差异。结果表明:分段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可以有效模拟实际气温的变化特征,但考虑日最高气温和日最低气温后,"六点"插值法模拟效果优于"四点"插值法,2006—2015年郑州气象观测站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之间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2=0.99,n=73 040);特别是在气温要素没有连续跃变时,利用分段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可以使4次气温观测资料有效转换为逐时气温资料,三次样条函数插值法也适宜于其他连续性变化的气象要素(如水汽压、相对湿度和风速等)的逐时模拟,且模拟效果基本不受地域影响;从郑州气象观测站模拟气温与观测气温之间的偏差及其变化幅度来看,计算结果可以满足气候可行性论证对气象要素时间精度的要求和气候应用服务的需求。  相似文献   

8.
新书架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气象》2004,30(5):64-64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国气象局  地面气象观测是气象观测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是从事地面气象观测工作的业务规则和技术规定。内容包括:第一编总则;第二编气象要素的观测;第三编自动气象观测系统;第四编记录处理和拟表编制等4编2 3章。16开本 定价:35 0 0元。我国旱涝重大气候  相似文献   

9.
不同时间分辨率对气象要素月平均值统计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孙化南 《应用气象学报》2004,15(Z1):134-141
通过我国12个国家基准气候站建站至2000年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每日4次与24次定时观测资料月平均值的差值、差值平均值、标准差的对比分析,研究不同时间分辨率统计的资料序列的均一性;在此基础上,对全国所有基准站建站至2000年气温历年月平均值进行统计,绘制了全国基准站建站至2000年气温4次与24次定时累年月平均值差值的平均值分布图,并做了初步分析.结果表明,采用两种不同时间分辨率统计气象要素月平均值会出现统计误差,气压、相对湿度、风速4次与24次定时观测资料月平均值偏差在观测精度之内,气温的差值超过了观测精度.我国绝大部分地区的气温4次定时观测资料要比24次观测资料统计的月平均值偏小0.1~0.3 ℃.在气候分析和气候变化研究中,必须考虑因不同时间分辨率统计气温月平均值引起的统计误差,排除非气候原因造成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陆同文 《气象》1992,18(10):54-54
四舍五入是人所周知的方法,即在有效位之后,逢4和4以下的数值便舍去,逢5和5以上的数值则进1。这是长期以来人们一直使用的旧数值修约规则。经长期使用人们发现,旧数值修约规则虽然能将数值修约到有效位,且有一定精度,但也存在着不尽合理的情况。即在1—9的9个数值中,1—4这4个数值经过修约舍去;5—9这5个数值经过修约进1,从总体上看存在着不平衡。舍的数少,进的数多,使计算结果存在偏大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增城基难站,自1990年1月1日开始执行每日24次气候观测。通过对七年资料的统计,发现观测项目中,压、温、湿三项,24次观测值与4次观测值相差甚微,本文以年平均值为论证依据,作以下分析。从表1可以看出,压、温、湿记录日测24次与日测4次的结果有如下特点:(1)24次观测值与4次观测值存在很小的偏差。其中24次值气压、气温偏高,相对湿度偏小。(2)气压资料:有六年完全相同,相同率为86%。略有偏差仅1996年一年,该年偏差值为0.1hPa,累年平均偏差幅度为0.0。因此,气压资料几乎没有差异。(3)气温资料:七年均略有偏差,差值均…  相似文献   

12.
许华清 《气象》2003,29(10):2-2
20 0 3年 1月 2 0日 ,笔者在 0 8时地面气象观测时 ,发现了这样一个“不正常”的情况 :0 8时地面最低温度为 -0 8℃ ,而百叶箱最低温度却为 -2 3℃ !按往常冬季天晴时的情况 ,地面最低温度要比百叶箱最低温度更低一些。由于要及时发地面加密观测报 ,当时观测员在复读记录后如实编发了报文。事后 ,组内对这一“不正常”记录作了一次质量分析。1 要素实况当时气薄 -1上的气象要素情况如表 1所示。2 要素分析根据气象学原理 ,土壤的热容量要比空气大 ,在同样的太阳辐射条件下 ,土壤吸收的热量要比空气多得多。因此 ,在晴好天气下 ,白天的地…  相似文献   

13.
一次江淮气旋暴雪的积雪特征及气象影响因子分析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杨成芳  刘畅 《气象》2019,45(2):191-202
利用自动站、人工加密观测及常规观测资料,通过对2017年2月21—22日一次江淮气旋暴雪过程积雪特征的分析,揭示了近地面气象要素对积雪深度的复杂影响。结果表明:(1)江淮气旋系统特有的空间结构导致山东南、北地区的降雪量和积雪深度不均衡分布。(2)积雪深度具有时效性,在降雪结束时达到峰值,因温度的变化导致峰值不一定维持到次日08时。(3)积雪深度是近地面多气象要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降水相态、降雪量、降雪强度、气温、地温和风速均有影响。主要表现为:雨夹雪在转为纯雪之前可产生不超过1 cm的积雪,如果不转雪则不会产生有量积雪;各地降雪含水比差异较大,全省平均为0. 5 cm·mm~(-1),低于全国平均值;在降雪不融化的情况下,降雪量、降雪强度越大则积雪越深,降雪强度大是气温和地温都高于0℃时产生积雪的必要条件;地温和气温越低对积雪形成越有利,积雪开始产生时的地温最高阈值多在0℃左右,地温先突降后缓升是积雪产生前后的共性特征,积雪产生后1~2 h内地温略有上升并逐渐趋于稳定;积雪产生时气温一般低于0℃,气温高于0℃时大部分降雪融化;有利于产生积雪的平均风力多不超过2级,极大风则在3~4级以下。  相似文献   

14.
严婧  王海军  程亚平  焦俊芳 《气象》2017,43(2):232-239
利用2000—2010年全国2195个国家站人工观测转为自动观测时期各站2年的资料,对2 min风向、风速进行对比分析,统计了人工与自动观测静风的差异,研究了引起差异的原因,并探索了年静风频率的应用方法。结果表明:全国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6.3%,自动观测为10.0%,平均风速越大,年静风频率越低,自动与人工观测的差异越小。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一、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平均年静风频率分别为29.1%、28.8%,自动观测较人工观测分别少18.1%和1 2.4%。造成该差异的主要原因是人工观测风速时,采取四舍五入保留整数位的方式,当风速0.5 m·s~(-1)时记录为静风,而自动观测风速≤0.2 m·s~(-1)时记录为静风。评估湖北省平行观测期第二年自动与人工观测年静风频率差异,将自动观测静风按人工观测方式处理后平均年静风频率为22.8%,与平行观测期第二年人工观测的对比差为-6.0%,较订正前(-12.4%)有明显减少。  相似文献   

15.
甘肃省自动气象站气压记录分析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天峰  王炜  王位泰  黄斌  杨民 《气象科技》2008,36(5):666-669
为了掌握凼仪器换型造成的气象要素观测值的变化,客观评价气象资料的连续性、准确性,利用甘肃省6个基准站的自动气象站气压资料和人工站对应的平行观测资料对自动站记录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自动站气压记录与人工站记录年平均、月平均统计值十分接近.定时值、平均值、最高记录、最低记录的误差概率分布形态基本一致,概率分布比较集中.统计检验表明,气压定时观测记录、最高记录、最低记录、24次平均值和4次平均值均无显著差异;各定时记录的误差有明显的日变化,09:00~11:00、19:00~22:00误差大,12:00~15:00,01:00~05:00误差小;6个站间的误差差异明显,但个别站的误差有明显的系统性,反映了观测仪器自身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自 2 0 0 1年 4月 1日起 ,我省所有台站启用新修订的《河南省地面天气加密报告电码 (HNGD— 0 5Ⅲ )》 ,以及新版的地面气象测报程序(AHDM 4 .1 1 )。新的编报规定 ,必须编发 5appp组 ,在非汛期间 ,必须在每日的 1 1时和 1 7时增加气压观测。对这两个时次的气压观测处理 ,有的台站在“湿度 /气压查算”模块中求得本站气压 ,可计算机不能自动储存 ,只供当时使用 ,测报人员需把数值抄下来 ,记在观测簿中一个适当的位置 ,以备求气压变量时使用。这样在 1 4时、2 0时定时观测时次中 ,还需把前 3小时的本站气压值重新人工输入。我认…  相似文献   

17.
设某站5月1日2、8、14、20时的相对湿度分别为50、45、15、31%,则日平均值为35%。假如该站为三次观测,2时无记录,则其日平均值为30%,比按四次定时记录计算的日平均值偏低5%。但是,如果采用适当的方法,比如用8时记录或20时记录代替2时记录,然后按代替的四次记录进行日平均值的统计,所得的结果就可能比按三次记录统计的结果  相似文献   

18.
刘登贵 《气象》1979,5(12):36-36
在审核气象记录报表(气表—1)时,要核对气压、气温、绝对湿度、相对湿度、地温这几个要素的日合计除4得的平均是否有计算错误,合计及平均栏的旬合计是否有统计错误,我们采用“补去法”即用合计值的最后尾数加平均值的最后尾数,其和为3、4、8、9、13、14时,则补齐到5、10、15,将补的数记为“+”(最多补2,如3、8、13;最少补1,如4、9、14;遇5、10、15时则不补,为“0”)。如尾数之和为6、11、16时,则去1,将去的数记为“-”(最多只能去1,如6、11、16;尾数之和不会出现7、12、17的数)。这样逐日计算它们的补、去数(即  相似文献   

19.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 ,计算机性能也在不断地提高 ,地面测报数据软件由原来的《AHDM4.0》升为现用的《AHDM4.1》,使地面测报资料的报表制作更加快捷、准确。但是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该程序还存在着以下几个问题。1 年定时风的统计栏不统计如某国家基准气候站 2 0 0 1年 4月 2 5日 1 3时至 2 6日 9时 ,自记风向风速和定时风向风速记录全部缺测 (无目测记录 )。全年 1~ 1 2月份月报表数据文件“D文件”数据格式完全正确 ,年报表经逐月数据自动统计后 ,不作该月风的统计和风的年统计。打印出的年报表 ,4月份的“4”次和“2 4”次定时风…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2013年9月1日—11月31日呼和浩特市污染物浓度与气象要素资料,分析了PM2.5的浓度特征,并利用灰色关联度分析法,分别计算了PM2.5与其他污染物、各气象要素的综合关联度,取与PM2.5关联度较高的气象要素,根据PM2.5在其不同区间内的超标频率,得出4种易造成PM2.5污染的气象条件:1最大风速的风向为偏东方向;2最大风速〈6m·s^-1;3气温日较差小于6℃,相对湿度大于60%,日平均风速在2m·s^-1时以下;4气温日较差在12~15℃之间,日平均气温在0~10℃之间,日平均风速在5m·s^-1以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