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04 毫秒
1.
《绿洲经济论》由新疆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刘甲金研究员等主编,新疆人民出版社出版.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先生为该书作序.《绿洲经济论》是中国社会科学‘六五”重点基金项目——《论绿洲经济二千旱区的生态经济》的最终研究成果.是一部以新疆为重点干旱区生态经济学专著.绿洲经济是在干旱严酷的自然环境中形成和发展的特殊经济类型.研究绿洲经济问题的核心在于揭示绿洲生态与经济系统内部以及系统间的作用机理和客观联系.进而探索生态、经济持续协调发展的途径与对策.《绿洲经济论》紧紧围绕这一核心问民运用辩证唯物论、系统论和耗…  相似文献   

2.
新疆宏观生态的空间分异与变化   总被引:11,自引:12,他引:11  
根据新疆环境和生态特点,将新疆划分为14个二级生态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新疆荒漠与非荒漠生态景观面积大致相当,但空间分异较大。新疆北部荒漠景观占全区域的约1/3,非荒漠景观占2/3,宏观生态相对稳定;新疆东部荒漠景观占全区域的2/3以上,宏观生态十分严峻;新疆南部荒漠景观占全区域的1/2,宏观生态稳定性差。沙漠、绿洲、水体三种主要景观类型中,北疆阿尔泰山南坡、伊犁盆地及南疆叶尔羌-喀什河三角洲地区沙漠化呈降低趋势;天山北坡各段及准噶尔盆地西部,20世纪90年代以来沙漠化明显减缓;新疆东部及南部其余各地区沙漠化均呈现增强趋势。新疆水体景观的变化表现为天然和人工水体面积的消长。近50年来,新疆修建的水库和坑塘等人工水体总面积与同期天然水体缩小的面积基本相当,表明新疆水体景观再近50年来的变化主要体现为水体的空间位移。绿洲景观的变化表明,北疆地区天然绿洲与人工绿洲面积的比例已经从50年代的5:1以上下降到约1:1,南疆由6:1以上下降到3:1左右。天然绿洲的减少是绿洲生态局部劣变的标志。研究还表明,新疆宏观生态的空间分异主要受自然因素的影响,其中,区域降水量的影响最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干旱区地理》2006,29(1):142-142
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持,克拉玛依市西部绿洲公司、新疆农业大学、新疆畜科院草原所等单位共同完成的国家“十五”攻关课题《干旱荒漠区生态保育与生态产业关键技术研究》。经国家科技部委托由新疆科技厅主持在北京通过了验收。  相似文献   

4.
《干旱区地理》2007,30(1):48-48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王让会研究员承担完成的“干旱区内陆河流域生态系统脆弱性与生态安全研究”,是由“平原河岸林生态系统的生态过程及保护研究”、“新疆50年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与绿洲和城镇化研究”以及“绿洲一荒漠系统耦合界面的时空  相似文献   

5.
正近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阿布力米提·阿布都卡迪尔研究员主编的专著Habitat Selectivity and Status Survey of Small-sized Wildcats on Oases and Desert in Xinjiang(《新疆荒漠-绿洲小型野猫类的栖息地选择与生存现状》)由德国蓝博特科学出版社(Lambert Academic Publishing)正式出版。IUCN物种生存委员会猫科动物专家组主席Urs Breitenmoser为通讯作者。据悉,该书基于作者多年野外考察新疆猫科动物的研究基础,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新疆荒漠-绿洲草原斑猫的栖息地选择与种群状况研究"(2011年至2013年)的支持。  相似文献   

6.
由中国干旱区研究学者申元村、汪久文、伍光和、韩德麟等教授合著的《中国绿洲》一书 ,近日已由河南大学出版社出版与读者见面 ,这是我国从事干旱区研究的读者早已盼望的一本专著 ,将对我国干旱区研究和绿洲建设的理论与实践起到深刻影响 ,将进一步推动我国绿洲体系的研究并为建立起我国完整的绿洲学研究体系作出贡献。如果说 2 0世纪是我国研究荒漠化 (砂质荒漠化、沙漠化 )的世纪 ,则 2 1世纪将是我国研究绿洲化的新纪元 ,这本书的出版 ,无疑具有历史性的作用。此本专著在下述方面具有突出特点。首先该书是至目前我国绿洲研究上最系统最完…  相似文献   

7.
绿洲的能源供给问题是关系到绿洲生存与发展的结点,有其特殊性。本文以新疆为例,以其能源资源的赋存特点和开发特征为基础,试图寻找到一条符合绿洲生态要求,且有利于发挥其真正有效的比较优势,以促进其社会经济持续发展能源开发之路。  相似文献   

8.
<正>2016年11月30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联合主办的"孔雀河生态输水与抢救胡杨林专题研讨会"在孔雀河河畔的库尔勒市召开。来自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人民政府、巴州林业局、巴州水利局、库尔勒市、尉犁县、塔里木河流域管理局、塔里木河干流管理局、塔里木河流域巴音郭楞管理局、新疆生地所的50余位专家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塔管局局长王新平主持,荒漠与绿洲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陈亚宁研究员及其团队  相似文献   

9.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和分类: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74,自引:0,他引:74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主体区域,亦是干旱区的精华所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认为:凡是对绿洲景观的生态与发展及环境质量维持与改善起支撑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份即为生态用水。同时以新疆为例,从绿洲与其内、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出发,把绿洲生态用水分为:人工绿洲生态用水、荒漠河岸林生态用水、河谷林生态用水、低水平地草甸生态用水、城市生态用水、河湖生态用水、荒漠植被生态用水等七大类,每类  相似文献   

10.
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和分类─—以新疆为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绿洲是干旱区人类活动的主体区域,亦是干旱区的精华所在。本文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了干旱区生态用水的概念,认为:凡是对绿洲景观的生态与发展及环境质量维持与改善起支撑作用的系统所消耗的水份即为生态用水。同时以新疆为例,从绿洲与其内、外部环境的依赖性出发,把绿洲生态用水分为:人工绿洲生态用水、荒漠河岸林生态用水、河谷材生态用水、低平地草甸生态用水、城市生态用水、河湖生态用水、荒漠植被生态用水等七大类,每类之下又划分了若干小类。  相似文献   

11.
《干旱区地理》2007,30(3):350-350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为依托单位组建的“新疆荒漠-绿洲生态建设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002年3月经自治区科技厅批复成立,2004年12月通过自治区科技厅验收。为使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发挥更大作用,2004年3月由自治区科技厅推荐向国家科技部申请组建“国家荒漠-绿洲生态建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月14-15日,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承办的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新疆伊犁河流域水土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研究与示范项目进展报告暨学术年会在乌鲁木齐市吐哈大厦顺利召开。  相似文献   

13.
干旱区绿洲生态研究及其进展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随着干旱区绿洲生态研究的进展,对绿洲内涵的认识和理解也不断得以深入和完善.在归纳总结了众多学者对干旱区域绿洲生态研究状况的基础上,从绿洲的定义、生态系统结构以及绿洲生态研究的主要方向进行了较为详尽的阐述.  相似文献   

14.
石羊河下游民勤绿洲生态安全时空变化分析   总被引:37,自引:12,他引:37  
以生态安全面临着严重威胁的干旱区民勤绿洲为例,应用GIS、RS技术,从绿洲耕地风蚀潜在危险性、水资源利用与空间分布、作物安全生长格局与绿洲防护体系变化四个方面,对该绿洲近14a间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系统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绿洲土壤风蚀潜在危险性逐年增大。地下水埋深持续下降,5~20m的地下水埋深区域面积比例由1987年的39.6%上升到2001年的62.1%。地下水矿化度在绿洲的北部表现为上升的发展趋势。作物安全生长格局变化显示春小麦与棉花的安全生长面积由1987年占绿洲总面积的63.8%和91.5%下降到2001年的56.2%和71.3%。由林地与荒草地组成的绿洲防护体系逐年被破坏。地表水资源的逐年减少是绿洲生态安全状况不断下降的主导因素,而人类不断扩大耕地面积,以及毁林、毁草开荒等行为进一步加剧了生态环境的恶化,使绿洲生态安全水平逐年减低。  相似文献   

15.
新疆绿洲变化与资源配置协调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绿洲是干旱区最重要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绿洲面积的扩张给资源配置的协调性带来了巨 大的挑战。以新疆各绿洲为研究单元,运用 GIS 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对新疆 1990—2015 年绿洲面 积变化的时序特征和空间差异进行分析,通过计算研究区水资源负载指数、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弹 性指数、人口弹性指数和经济弹性指数,探讨新疆绿洲变化的资源配置协调性。结果表明:(1)新 疆绿洲面积呈扩大趋势,扩张速度呈现出明显的波动性和阶段性特征。(2)绿洲面积扩张与单位面 积耕地水资源变化的协调关系以绿洲扩张为主,各地区单位面积耕地水资源占有量不断减少。(3) 新疆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指数都小于 1,各地区人口增长速度大于绿洲面积扩张速 度,绿洲面积扩张与人口增长的协调性较低。(4)新疆 4 个研究区各个时期的经济弹性指数均大于 1,说明新疆经济发展速度高于绿洲面积扩张速度,其中,天山北坡对新疆经济发展贡献最大。  相似文献   

16.
绿洲化作为干旱区一种基本的地理过程,对土壤环境有重要的影响,目前正逐渐引起更多关注。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所桂东伟博士及其所在团队选取新疆绿洲广泛分布区域——塔里木盆地南缘绿洲为典型研究区,基于绿洲化进程中农田为主要土地利用方式这一现状,抽象出当地绿洲农田垦殖后典型的不同利用强度(传统耕作方式、高投入利用方式、临时耕作方式,并同时设置用  相似文献   

17.
新疆绿洲经济规模与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在简单介绍新疆经济发展概况的基础上,从可持续发展思想出发,分析了新疆绿洲经济发展与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给出了绿洲可持续发展的简单概念模型。重点从绿洲经济规模和结构两方面分析了工农业发展对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并对绿洲可持续发展的若干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要研究领域和工作总目标是:面向国家西部大开发对新疆优势资源转换、生态和边疆安全、基础设施和生态建设、区域可持续发展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需求,在绿洲生态过程与绿洲生态农业开发、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沙漠化治理、  相似文献   

19.
《干旱区地理》2007,30(6):857
由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绿洲生态与荒漠环境重点实验室主办、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天山冰川站协办的“干旱区生态水文过程与环境协调发展国际学术研讨会”,于2007年10月19-21日在乌鲁木齐召开。中国科学院刘昌明院士,汪集场院士与来自美国、加拿大、奥地利等外国专家、海外华人学者以及来自国内著名科研院所的水文、生态学专家50多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20.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模式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亚洲大陆地理中心"位于新疆乌鲁木齐市永丰乡包家槽子村,地处新疆绿洲脆弱的生境中,是亚洲大陆的心脏。它具有成为新疆优良旅游资源的开发价值,其成功发展必将推动乌鲁木齐,乃至新疆的经济繁荣。通过实地考察,以问卷调查形式了解到包家槽子村仍处于较贫困状态,农户经济收入主要以粗放型农业为主,直接受益于旅游业的不多,由此提出以绿洲旅游业为互动发展的纽带,建立"亚心"生态与经济互动发展"双赢"模式。认为:"亚心"开展绿洲旅游业要深度开发观光旅游,并辅以民族风情游与农家乐休闲游,延长产业链;在其气候变化暖湿趋势的影响下,生态环境建设方面应积极实施水资源保护,自然生态保护(生态草建设),建立绿洲自然保护区等"三重保护";经济建设方面以绿洲生态农业为主,配合农副产品加工业、民族手工艺品制作等多渠道发展经济,对"亚心"今后发展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