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边界条件对北太平洋自然^14C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一个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了北太平洋自然14C的分布和吸收.为了考察开边界与闭边界模式的不同以及不同的开边界条件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相应地做了两个开边界的试验和一个闭边界试验.结果表明,由于自然14C的模拟需要长时间的积分才能达到稳态,因而边界的处理对模拟结果有很大的影响;在闭边界试验中,总体上模拟结果偏大,采用开边界条件打开南边界改变了闭边界中模拟结果偏大的状况.但是,在开边界试验中,边界处观测资料的影响也是显著的.当在边界考虑了出流和入流的不同时,与入流时采用零梯度边界条件的试验相比,入流时边界值给定为观测数据的试验得到了较好的模拟结果,与观测结果更为接近.  相似文献   

2.
为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广西红树林,探讨了自2000年到2100年全球海平面上升、地壳上升和潮滩沉积对英罗湾红树林分布的影响。采用机理分析方法建立红树林边界位置预测模型;利用预测模型计算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定位2100年红树林边界的数据;利用Global Mapper软件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确定红树林边界的位置。利用Mapinfo professional地理信息系统软件分析海平面上升引起的红树林边界的移动。通过研究得到在2000年数字高程模型上表达2100年红树林边界位置的数据,以及自2000年到2100年红树林边界移动专题地图。结果表明:自2000年到2100年,低、中模式海平面上升,英罗湾红树林边界向外扩展,面积增大;高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增大;极端模式海平面上升,红树林边界向陆移动,面积减小。  相似文献   

3.
边界识别方法是重磁位场数据解释中非常重要的反演技术,是进一步深化解释工作的基础.在总结传统边界识别方法的基础上,阐述了图像处理技术在边界增强与边界拾取方面的应用现状,讨论了图像处理技术的优势与不足,最终指出利用人工智能深度学习技术中的图像分割方法,可提升边界识别的效果与自适应能力,为位场解释技术的自动化与智能化发展提供...  相似文献   

4.
理论研究两个关于振动问题的逆或优化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由光滑边界振动体的部分边界测量数据再构振动体内部场。第二个问题是利用部分边界的边界应力分布或变化边界形状控制表面位移分布。文中给出了对应问题的唯一性证明  相似文献   

5.
0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理论研究两个关于振动问题的逆或优化问题。第一个问题是由光滑边界振动体的部分边界测量数据再构振动体内部场。第二个问题是利用部分边界的边界应力分布或变化边界形状控制表面位移分布。文中给出了对应问题的唯一性证明。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移动粒子半隐式法(MPS法)中核函数的特性。选取溃坝、晃荡和船舶横剖面横摇分别作为不具有边界速度、具有一维边界速度和具有二维边界速度模拟的代表,研究了MPS法中常见五种核函数在上述三种速度边界条件模拟中的适用性。结果表明,在核函数的作用力范围边界时,要求提供适中的作用力,较大的作用力会导致模拟的失败;提供适中作用力的核函数适合于具有一维边界速度的模拟,而提供较小作用力的核函数适合于具有二维边界速度的模拟。  相似文献   

7.
中尺度涡旋影响吕宋海峡黑潮变异的动力机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使用1.5层约化重力准地转模式,研究了西边界流在西边界缺口处当处于迟滞过程的临界状态时,其路径转变受中尺度涡旋影响的动力机制,初步探讨了中尺度涡旋影响西边界流在缺口处路径变化的几种形式.结果表明,气旋和反气旋中尺度涡旋都可能使西边界流产生由入侵流态到跨隙流态的转变,而只有反气旋式中尺度涡才有可能诱发西边界流由跨隙流态向入侵流态的转变.当西边界流远离其临界状态时,其路径不容易受中尺度涡旋的影响,此时跨隙的西边界流会阻挡中尺度涡旋在缺口处的向西传播,并迫使涡旋在吕宋海峡东侧向北移动.以上结果用来解释了吕宋海峡黑潮变异的某些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8.
钟慎雷  王铮  袁东亮 《海洋科学》2013,37(12):68-75
基于缺口处的西边界流流态存在迟滞回归现象, 使用1.5 层约化重力浅水模式, 研究了受山脉与地形影响的局地风急流对西边界流流径的影响。结果显示, 在西边界流从跨越态向入侵态转变的临界状态, 局地的西向和南向风应力能够使西边界流向入侵态转变, 局地的东向和北向风应力不能使其发生转变; 在西边界流从入侵态向跨越态转变的临界状态, 除西风以外的风应力都能使西边界流向跨越态转变。此外数值实验还表明风应力旋度的作用强于风应力大小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的形变及其机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洋西边界流在边界豁口处由于失去边界的支持而发生形变。本文将西边界流视为一种惯性射流,遵循绝对涡度守恒原理,推导了流轴及其两侧流体在西边界豁口处不同形式的弯曲,发现在一定的豁口尺度条件下,西边界流自身的相对涡度分布特点和地球旋转的β效应决定了在失去西侧陆坡支持时,其主体会沿反气旋路径发生一段经向的位移而圈回入射点所在的经度位置。主轴变形的经向尺度与初始速度及西边界流的入射角度有关;主轴西侧可能会出现一小部分分支进入邻近的内海并形成气旋或反气旋式环流;主轴东侧的流体则在豁口以东沿反气旋路径弯曲,从而论证了西边界豁口处形成西边界流弯曲的可能性和原因  相似文献   

10.
北太平洋原子弹14C分布的模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利用一个开边界的北太平洋海盆尺度环流模式模拟了北太平洋原子弹14C的分布和吸收。为了考察开边界与闭边界模式的不同以及开边界模式中不同等密度面扩散系数对模拟结果的影响,相应地做了一个闭边界实验和开边界的两组不同等密度面扩散系数的实验。结果表明,打开南边界改善了赤道以南海区的模拟结果,增大等密度面扩散系数使得模拟的北太平洋中层水强度增大,相应地在165°E等断面模拟的含高浓度原子弹14C的海水向南、向下输送的强度和影响范围都有比较明显的加强,改善了模式的模拟结果,证明大的等密度面扩散系数可以改善模式的模拟结果,能较好地再现在副热带海区原子弹14C水柱总量的梯度由西向东的观测特征。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洋浊度传感器校准过程中,由检测装置的边界效应引入的系统误差进行实验研究。通过选用不同型号(OBS-3+和STM)的多个浊度传感器,在不同边界尺寸及不同浊度的水体中开展检测实验,归纳分析试验数据,得到各种实验条件下传感器的相对示值误差。在比较分析后得出结论:边界效应与检测装置的边界尺寸及水体浊度相关,尺寸越小、水体浊度越低,边界效应越显著。因此对于测量范围较宽(0~2 000 NTU)的浊度测量传感器建议采用轴向边界20 cm以上的检测装置,而测量范围在0~25 NTU的窄量程传感器建议在30 cm以上的检测装置中校准。  相似文献   

12.
针对传统陆地边界划界中边界区域评价存在的层次性较差、详细程度不高、评价模型的针对性不强、赋权方式过于主观等突出问题,提出了基于六角格的边界区域重要性评价方法。该方法以六角格陆地边界环境模型为基础,包括区域重要性定量评价和区域重要性综合评价两部分。其中区域重要性定量评价主要是以统计图表的方式直观地展示出边界区域内资源的占有情况;区域重要性综合评价选取基于熵权_AHP的模糊综合评价方法,能够定性地得出多个区域重要程度次序。通过实验,证明这两种方法有效可行,能够较好地解决陆地边界区域的重要性评估问题,提高辅助决策效率。  相似文献   

13.
波浪漫滩是近岸波浪的小尺度运动,在实际海域的波生流数值计算中通常被忽略。本文基于Boussinesq方程的FUNWAVE模式,分别采用波浪漫滩边界、固壁边界、海绵边界进行Haller波浪港池物理模型实验的数值模拟,比较三种边界计算结果与实验观测数据的误差,检验波浪漫滩边界对波生流数值计算的影响;然后设计了多种周期、波高的波生流数值模拟试验,分析多种波浪入射条件下波浪漫滩边界对近岸波生流数值计算的影响。结果表明,波浪漫滩对邻近区域波生流有明显影响,漫滩边界下的波生流计算结果更接近实验观测值,在近岸波生流数值模型中引入波浪漫滩边界可以提高波生流计算精度。  相似文献   

14.
在考虑冰-水-桥墩流固耦合的基础上,利用有限元分析软件ADINA,研究了不同水深和不同类型地震等条件下,桥墩周围固结海冰的边界范围对桥墩地震反应及动水压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墩身位移和加速度、墩底最大弯矩和剪力随着冰体边界范围的增大而增大,但水深超过桥墩高度的4/5时,冰体边界范围对墩身位移和加速度基本无影响。同时,桥墩侧面动水压力也随着冰体边界范围的增大而增大,且增大程度越来越显著。另外,与冰体边界范围为桥墩横截面尺寸30倍时相比,冰体边界范围为桥墩横截面尺寸40倍时墩底最大弯矩和剪力可增大332.34%和245.20%以上,因此,在进行冰水域桥墩抗震设计时应着重考虑冰体边界范围为桥墩横截面尺寸30倍以上的冰体对结构地震反应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使用1.5层准地转约化重力模式研究了周期性的或伴有贯穿流的西边界流跨隙流动的迟滞变异过程。当西边界流变化的周期比罗斯贝波在缺口处调整的时间尺度大得多时,在雷诺数增加和减少过程的霍夫分叉点都发生延迟,从而产生新的雷诺数迟滞区间;并且西边界流流态转变的临界值变化显著;且周期强迫越短,雷诺数迟滞区间越大。当西边界流变化的周期与罗斯贝波在缺口处调整的时间尺度相当时,西边界流在缺口的流态呈无迟滞的周期性变化,且西边界流入侵西海盆的程度随周期减少而变小。此外,当贯穿流的流量大于西边界流的一半时,会显著影响西边界流在缺口处的迟滞变异过程;西边界流向西入侵程度和流态转变发生的临界雷诺值均发生变化,且贯穿流流量越大变化越大。  相似文献   

16.
太平洋东边界波浪输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通过计算2000年涌浪指标(swell index)的全球分布,发现太平洋东边界赤道附近区域存在涌浪池.利用ECMWF再分析波浪资料,计算出2000年全球月平均波浪体积输运.比较2000年全球月平均波浪体积输运和2000年QUICKSCAT月平均风场,发现在赤道太平洋东边界涌浪池区域内的波浪输运方向和风向存在很大的差别,两者方向相差大约90°.这进一步验证了该地区涌浪池存在的真实性.研究发现,赤道太平洋东边界涌浪主要来源于北太平洋和南太平洋的西风带对应的海区.在涌浪池区域内分别在2.5°S和2.5°N取两条边界(边界起点为125°W,终点为美洲大陆西边界),计算通过这两条边界进入赤道区域涌浪的Stokes体积净输运量.结果表明,不同月份通过南、北两条边界波浪的净输运量与当月南、北太平洋西风带的风浪强度密切相关.同时指出了,涌浪的体积输运将会对大洋环流系统产生潜在的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7.
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理论和方法的新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国家间海洋边界的划定已成为当前海洋国家实践的一个重要部分,它是海洋管理上的大事。正确认识和了解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的最新进展对于我国目前的海洋划界实践意义重大,文章简单叙述了国际海洋边界划定理论和方法的最新进展的状况。  相似文献   

18.
边界反射问题是地震波正演模拟的重要研究内容,高吸收效率、低消耗的边界条件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针对弹性波一阶方程正演模拟过程中的混合吸收边界存在的问题,提出一种过渡区指数型加权叠加参数的混合吸收边界条件。模型模拟结果表明,同常规混合吸收边界算法相比,本文算法能够提高边界反射压制效果,提高数值模拟精度。  相似文献   

19.
实际工程中存在大量的曲边界,因此在曲边界上的计算准确性可以考察出一个数值模型的实用价值。利用Beji的改进型Boussinesq方程建立了一个有限元方法的数值波浪模型。造波方面采用Fenton提出的非线性规则波浪解;在墙边界处,以求解法线方向和切线方向的速度和导数代替求解x、y方向的速度和导数,从而使边界条件直接适用、严格满足,保证了对曲边界计算的准确性。"重开始广义极小残量法"的使用保证了求解方程组的效率和精度,使造波和边界处理方法的有效性和准确性得到了合理地诠释。通过与试验数据、他人数值结果、解析解的比对,显示出该模型计算稳定、结果准确,真正体现出了有限元方法对曲边界适用的优势。  相似文献   

20.
筒型基础有限元分析的土体边界选取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通用的有限元程序ANSYS软件,以歧口17—2筒型基础平台为对象,采用三维八结点的块体等参元,在相同荷载和约束条件下,选取不同的土体边界,就筒型基础筒边土体的附加应力扩散行为进行了三维有限元分析。分析结果表明,筒边土体的附加应力扩散规律具有方向性;在确定土体边界尺寸时,应在水平方向取土体边界尺寸为5.0倍简体直径,在竖直方向取土体边界尺寸为2.0倍筒高,此时就可以忽略土体的边界效应,进而在有限元计算精度和求解时间之间找到一个合理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