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成果,与土地利用数据进行差异化分析,可满足相关政府部门对数据演变与内涵解读的迫切需求。基于此,本文着重分析了地理国情地表覆盖数据与土地利用地类图斑数据间的分类差异,构建了分类映射体系,设计并实现了两类数据间的差异性分析方法,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方法与数据支撑。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分类数据与土地变更调查中的地类图斑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探讨了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土地资源保护、土地监管中的应用。深入分析两类数据,通过建立对应关系定性分析并计算空间重合率,通过来源-去向矩阵定量分析两类数据的异同;在此基础上,结合土地监管热点,发现地理国情普查数据在土地宜农性评估、潜在建设热点区域定位、建设用地监管及建设过程追踪等方面可以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地理国情普查中容易混分地表覆盖类型定量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理国情普查是新形势下测绘地理信息领域一项新的重大工作,开展地理国情普查可以全面获取地理国情信息,为开展常态化地理国情监测奠定基础。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成果之一。本文针对目前地理国情普查工作实际数据采集过程中存在的混分问题,广泛收集了地表覆盖分类方面的典型样例和问题,从一级类内部混淆和跨一级类混淆两个方面统计和分析了容易混分的类型,探讨了容易混淆地表覆盖类型形成的原因和规律,并给出了提高分类精度的建议。本文研究结果可直接服务于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开展,为提高地表覆盖分类精度提供科学参考。  相似文献   

4.
地表覆盖要素分类提取是地理国情普查工作的基础, 是地理国情指标信息统计与发布的重要依据。本文结合武汉市第一次地理国情普查工作情况, 研究与分析了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提取的现状和存在的相关问题, 提出了基于FME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编辑和检查、分类成果的坐标转换处理模式, 同时综合TCL脚本语言和命令行批处理模式对数据处理方式进行了优化。该方法能提高地表覆盖分类处理的效率和质量, 可以为地理国情普查工作中的地表覆盖要素分类处理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  相似文献   

5.
基于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综合运用地表覆盖转移矩阵、地表覆盖净变化与交换变化、变化动态度等方法对地表覆盖变化情况进行监测分析;并利用浙江省某区两期地理国情普查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监测结论能为政府加强空间管理、促进土地资源集约利用、指导生态文明建设等提供决策信息支撑。  相似文献   

6.
地理国情普查主要是采集地表覆盖分类以及地理国情要素这两类数据.本文阐述了清华山维EPS在地理国情普查中地表覆盖与地理国情要素采集的技术路线和作业方法.结合清华山维EPS在地理国情普查项目中的应用,分析了该软件的优势,并就普查的基本方法、基于EPS的程序开发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地表覆盖分类信息反映土地表面覆盖物的物理组成,地表覆盖数据是普查数据的重要成果之一,是地理国情监测的基础数据。用统计方法对江西省部分样本地区覆盖成果质量进行分析,研究地表覆盖分类精度存在的问题,对成果质量控制具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陶舒  周旭  程滔  刘倩 《测绘科学》2015,(11):89-95
为了实现地理国情普查中不同尺度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交叉验证,文章选择郑州、西安等10个地理国情普查试点作为试验区,分析了不同地类在精度损失、景观格局等方面存在的尺度效应,并以林地为例,在空间分辨率6~2 000m的范围内,构建了空间尺度转换模型,估测精度可达92.63%。结果表明: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进行尺度转换时,各种地类都会存在相应的精度损失;基于分辨率、景观格局指数构建的尺度转换模型,可以有效校正粗分辨率地表覆盖数据的尺度误差,为地理国情普查与监测中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面向地理国情监测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开展地理国情监测工作的目的是为了获取自然与人类社会经济活动引起的地表变化信息,实现地理国情信息对政府、企业和公众的服务。地表覆盖是描述地理国情信息的重要方法,能够真实反映土地表面物质类型及其自然属性,地理国情内容体系初步方案中,已将其列为重要内容之一。本文针对地理国情关注的地表覆盖内容,研究与分析了信息提取方法与关键技术,评估了计算机自动分类方法在信息提取中的适用性,综合分析了各种提取方法的最大利用效能,提出一种基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适用于工程化应用的地表覆盖信息提取方案,为地理国情监测提供方法参考。  相似文献   

10.
刘雪俊 《北京测绘》2018,32(6):647-649
土地资源是影响人类基本生活和发展的最主要的自然资源,由于其稀缺性,需要对土地资源进行合理开发和规划利用,土地利用强度是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地理国情普查成果中的地表覆盖数据较传统土地调查数据具有客观、精细的特点,本文利用地表覆盖数据,以土地利用强度测算模型计算分析了广东省内近百个开发区的土地利用强度,为地理国情数据成果的应用做有益探索。  相似文献   

11.
地物分类是地理国情变化监测的关键技术,选用福州仓山主城区两个时期的高分辨率影像作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利用面向对象分类技术进行地表覆盖分类并生成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方法和流程。同时,探讨了基于不同时期地理国情普查数据的空间分析统计结果,揭示地理国情变化规律及原因。  相似文献   

12.
王福杰 《北京测绘》2020,(5):657-660
自2016年开始,地理国情工作的重心由普查转移到监测上来。地理国情监测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的各项质量指标均比普查时更严格,如何更好地做好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质量控制工作,直接影响监测数据成果的质量水平。本文结合山东省2019年度国情监测数据成果验收工作,对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探讨,并对提高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质量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立足于地理国情普查项目,探索适用于试验区的地表覆盖分类准则,建立地理国情普查分类方案,并以此方案为基础对现有测绘成果数据进行有效规整,得到具有参考价值的矢量参考数据,利用其辅助地表覆盖分类,得到完整的可进行统计分析的成果数据。  相似文献   

14.
随着我国自然资源统一调查监测体系建设的不断推进,作为我国土地覆盖数据调查中的两项重要工作,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三调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同时二者的融合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针对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三调间的成果数据融合问题,本文首先结合地理国情监测数据的自然属性与国土三调数据的管理属性,对二者存在的共同性与差异性进行分析,全面研究与分析了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三调成果数据融合的技术流程;其次通过实现地理国情监测与国土三调的数据融合解决二者间的差异;最后对数据融合中存在的分类及采集规则进行了优化。  相似文献   

15.
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是地理国情普查成果数据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也是统计分析的基本数据源。本文结合宁夏地理国情普查试点工作的技术和方法,详细阐述了普查试点生产过程中地表覆盖分类和地理国情要素信息的提取方法,并对生产技术方法进行了总结和探讨。  相似文献   

16.
以2017年和2018年湖北省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验收工作中形成的包含了地表覆盖与国情要素错误的"监测成果错误数据集"为研究对象,利用Python和ArcPy对数据进行要素提取、整合,对基础性地理国情监测成果中的地表覆盖分类数据成果和地理国情要素数据成果质量现状进行了深入研究,评价了成果总体质量变化趋势,为对持续性地理国情监测工作进行有效质量控制提出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基于对山西省地理国情普查的生产实践,系统地归纳和总结了影响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质量的三个重要因素及地表覆盖分类数据质量检查的内容与方法,对提高地表覆盖分类数据的质量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喻欣  张立亭  王建林  杨静雯  朱洪镔 《测绘科学》2021,46(6):150-155,173
针对地理国情普查和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共享问题,该文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对地物的分类指标进行对比分析,建立分类指标间的对应关系.采用空间叠加分析技术,对城市周边地区和山区的图斑所包含的地物类进行空间分布的差异性分析,论证数据间的共享问题以及造成两者差异性的原因.结果 表明,由于地物的分类标准、采集边界等不一,导致数据的图斑难以用准确的比率来表达数据可共享的占比.通过分析可对两份数据进行相互验证及补充,为政府的决策和规划提供科学、准确的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19.
马婉婷  桑特  王峰 《测绘通报》2015,(10):94-98
随着航空摄影的日益常态化,高分辨率的航空影像将成为湿地监测的重要数据源之一。本文以地理国情普查数据为基础,结合盘锦双台河口湿地的具体情况,建立了湿地监测的数据分类基本框架。利用2013年、2008年、2003年3期航空影像数据选取代表性区域,与地理国情普查地表覆盖数据相叠加进行了分析,形成了双台河口湿地的地表覆盖分类空间数据的采集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地理国情普查最主要的内容是地表覆盖分类与重要地理国情要素,其中地表覆盖主要基于遥感或航空影像影像进行分割、分类,解译出地表覆盖物的类型,以便从地理的角度进行统计分析。大比例尺地形图具有地表覆盖物与地理要素丰富信息的特点,本文结合生产实践探索出一套大比例尺地形图数据应用于地理国情普查的有效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