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孟席斯是英国的业余航海史学家。他在14年时间里,足迹遍及120多个国家、900多个博物馆、档案馆、图书馆,惟一的目的就是研究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2002年10月,《1421年中国发现了世界》一书正式出版。孟席斯的主要研究结论是,中国人通过15世纪的一系列航海活动,绘制了大致正确的世界地图,而西方16世纪的“地理大发现”是在使用了15世纪、16世纪初绘制的世界地图的前提下,由葡萄牙人完成了“发现新大陆”的壮举。孟席斯的主要证据包括:(1)郑和和他的宝船分宗在1421年-1423年间曾经进行过环球航行;(2)洪保分宗到达非洲西岸的佛得角,横穿大西洋,到达南美洲,穿过麦哲伦海峡,到达南极,经过澳大利亚、印度洋、南海回国;(3)周满分宗从佛得角到达南美洲,经麦哲伦海峡秘鲁海岸横穿太平洋,经过新西兰、澳大利亚回国;(4)杨庆分  相似文献   

2.
郑和(1371-1433年)是我国明代杰出的伟大航海家。早在世界地理大发现时代开始之前,从1405-1433年(永乐三年至宣德八年)的28年间,他7次率领庞大船队跨洋远航,遍访西太平洋再度洋沿岸亚非30多个国家。在船队规模和组织、航海技术和海洋科学、经贸谋略和文化交流,以及和平外交各方面,他都勇于开拓、善于适应,敢为天下先,作出了重大贡献。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郑和的光辉业绩使得中国当时在航海和海洋科学方面均居世界领先地位。因而,纪念郑和的光辉业绩,研究郑和的航海历史,弘扬郑和的开拓精神,可以强化全国…  相似文献   

3.
海陆共生文明的历史见证中国拥有18000千米海岸线,6500多个大小岛屿,沿海及岛屿地区一直是中国政区疆域,沿海、海岸、港口、航道、岛屿、水下等现存的海洋文化遗产,具有丰富的藏量和独特的价值,是中国悠久灿烂的海洋文化的历史见证。在古代,中国曾经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海商船队,有郑和七下西洋的航海壮举,徐闻、番禺(广州)、泉州(刺桐)、扬州、明州(宁波)、琅琊及密州(青  相似文献   

4.
公元1405—1433年(明成祖朱棣永乐三年至明宣宗朱瞻基宣德八年)近三十年间,我国著名航海家郑和率领着庞大的船队,七下“西洋”(今南太平洋、印度洋一带),访问了亚非两洲四十多个国家,在我国航海史和对外关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郑和下西洋,执行了“不称霸”的正确路线,符合历史发展和社会  相似文献   

5.
郑和于1405~1433年的28年间七下"西洋",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船队航行29.6万千米,远航至东南亚、印度洋、红海、东非等30多个国家和地区,比欧洲航海家达·伽马、哥伦布等人的"地理大发现"要早将近一个世纪。梁启超在《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中评价郑  相似文献   

6.
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7月11日是郑和下西洋首航的日期,这一天对中国航海事业具有重要的历史纪念意义。经国务院批准,自2005年起,将每年的7月11日定为法定"航海日"。这是对中国历史悠久的航海文化及民族精神的传承与发扬。中国是世界航海文明的发祥地之一。郑和下西洋,比哥伦布发现美洲新大陆早87年;比达·伽玛绕过好望角早98年;比麦哲伦到达菲  相似文献   

7.
2002年7月22日,来自全国各地专家学者云集北京,就2005年郑和下西洋600年纪念活动展开商讨。原海军装备技术部部长,现任中国造船工程学会技术咨询工作委员会副主任郑明将军主持了这次“纪念郑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座谈会”。同交通部牵头组织的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筹备小组正在筹划六项重大纪念活动:2005  相似文献   

8.
《海洋世界》2005,(7):18-18
中国古船模型研制中心主任、厦门集美大学教授陈延杭认为,虽然郑和七次下西洋每次舰只数量都不一样,但是从《明史》、《郑和家谱》等书综合来看,郑和下西洋舰只的实际数量每次应在63艘左右。这些船在茫茫大洋上都是按照什么阵式航行的呢?明万历二十五年(1597年),一名叫罗懋登的人写了一部通俗小说《三宝太监下西洋记通俗演义》。20世纪末,山东大学张维华据此将郑和舰队布局图画了出来,纸上呈现出的是一只展翅飞翔的“飞燕”。更令人震惊的是,这张“飞燕阵图”与明末民族英雄戚继光的《纪效新书》中所画的一张水军阵的图式几乎完全一致。因此可以推论,郑和舰队虽然不在了,但他们在海上布阵航行的实战经验却为明代水军传承下来。  相似文献   

9.
读编往来     
《海洋世界》2013,(8):4-5
不少读者因为上期的航海主题开始对郑和下西洋的航线产生了兴趣,这次我们就聊聊他的几次重要航海行程吧。郑和下西洋,使中国的远洋航行出现了实质性的突破,开辟了一些新航线,形成了多点交叉的海上交通网络。船队从南京出发,在江苏太仓  相似文献   

10.
时讯     
“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知识竞赛电视总决赛”在北京举行2005年7月17日,作为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纪念活动青少年系列教育活动之一的“纪念郑和下西洋600周年海洋知识竞赛电视总决赛”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本次竞赛由国家海洋局、教育部、共青团中央共同主办.海洋出版社、《海洋世界》杂志社承办,旨在对广大青少年进行一次“爱祖国、爱海洋、爱科学”的思想教  相似文献   

11.
航海的重要事件指南针在宋代用于航海。12世纪,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入欧洲。郑和七下西洋(1405~1433年),历时近30个春秋,到达过30多个国家,是人类航海史上的一次创举。1487年,B·迪亚士率队沿非洲西海岸到达今天的“好望  相似文献   

12.
1985年是郑和下西洋580周年,为了纪念这位伟大航海家的创举,作者郑一钧同志在我国著名历史学家郑鹤声教授亲自指导下,经数年准备,撰写了《论郑和下西洋》一书。请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周谷城题签了书名。该书从郑和的身世,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对外关系,到郑和七下西洋的经历及其深远意义等等,都作了全面系统的论述,是目前研究郑和下西洋事迹的一部较详尽的  相似文献   

13.
《海洋世界》2006,(7):44-46
由于明代郑和宝船的档案文献存留残缺,北京郑和下西洋研究会古船研制工作委员会在进行二千料郑和宝船复原仿造工程的过程中遇到了以下15个难题,今特向海内外专家、学者、工程师、老工匠及公众广泛征集答案及建议。  相似文献   

14.
<正>1911年,在斯里兰卡西部城市加勒,发现了明朝三宝太监郑和访问斯里兰卡时立下的碑文。这块碑文的发现,彻底消除了人们对郑和下西洋时是否到过斯里兰卡、何时到过斯里兰卡的疑问。石碑上清楚地表明,郑和在1409年前后,曾经数次访问锡兰。在1948年斯里兰卡独立之后,这块被称为"郑和布施碑"的珍贵文物,被送到了科伦坡的斯里兰卡国立博物馆保存。其实,关于郑和下西洋是否到达过斯里兰卡,学术界并没有  相似文献   

15.
500多年前的1405年7月11日,明朝有个叫郑和的宦官开始了七下西洋的航行。2000年7月11日,武汉晚报女记者范春歌从郑和当年起航的江苏刘家港出发,开始重走郑和路的第一阶段征程。一位身处21世纪的记者,不关注当下纷繁的新闻时事,跑去造访一个500多年前的历史人物,而且,也只不过是一个炫耀皇威的明朝太监!何至  相似文献   

16.
众所周知,鹿角珊瑚Acropora是浅水造礁石珊瑚中主要的成员,在印度-太平洋区分布广、种类多,特别在礁平台和向海斜坡往往是优势种。同时,该属也是最难、最混乱的一个属,已知命名的有325个种名,而真正有效种有多少?至今尚未搞清楚。如粗野鹿角珊瑚Acropora humilis的同物异名就有17个之多。该属的种类绝大部分分布在浅水(0—40米),超过水深40米的种类不太多。1890年Bassett-Smith报道过我国南沙群岛郑和群礁和中沙群岛的深水鹿角珊瑚Madrepora fragilis(27(口寻)=49.38米),M.rambleri(26.5(口寻)=48.46米),M.rambleri var.(20.5(口寻)=37.49米),  相似文献   

17.
海图符号的基本概念、发展过程及趋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阐述了海图符号的基本概念及其主要功能,介绍了从中世纪世界波托兰海图和中国明朝郑和航海图以来海图符号的发展,论述了符号学、地图符号学对海图符号学的影响。最后,从深加工和积极引进符号学和地图符号学的先进研究成果等方面提出了海图符号学今后的发展方同。  相似文献   

18.
郑一钧 《海洋科学》1993,17(6):68-69
在我国历史上,郑和下西洋是一次直接由国家发动和组织的规模较大的海洋事业。为了有效地利用海洋空间,发展国家的海洋事业,必须首先开展对海洋的调查研究,掌握有关的海况资料,编绘有关的海图。在郑和下西洋之前,首先进行了海洋调查研究工作。据泉州发现的《海底簿》记载:“永乐元年(1403年),奉旨差官郑和、  相似文献   

19.
《海洋世界》2005,(7):43-48
一、单项选择题 郑和出生在_。 A.云南昆阳B.江苏南京C.福建长乐 郑和出生在一个世代信奉的有名望的家庭。 A.伊斯兰教B佛教 明朝初期五位皇帝的先后顺序是_。 A.太祖成祖惠帝宣宗仁宗 太祖惠帝成祖仁宗宣宗 成祖太祖仁宗宣宗惠帝 BC 4.燕王朱棣即帝位后,史称明成祖其年号为_。 A.永乐B.建文C.洪武 5.郑和原姓_因功于永乐二年(1404年)正月赐姓郑,改名郑和。 A.马B.王 6.由于郑和具有卓越的外交才能和军事才能,因此被任命为下西洋的_。 A.正使总兵太监B.副使C.钦差 7.郑和第六次下西洋后下令停止下西洋全部活动的是_。 A.明宣宗B.明…  相似文献   

20.
自1949年利贝(W.F.Libby)创建~(14)C测定绝对年龄以来,这一方法迅速地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与推广.现在世界各国建立的~(14)C实验室达二百多个,测定的年代数据数以万计.我国自196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首先建立了~(14)C实验室以来,至今相继已建立30多个~(14)C实验室,提供了1000多个考古与地学方面的年代数据.我所~(14)C实验室于1977年开始筹建,1980年建成,采用液体(苯)闪烁计数器测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