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8 毫秒
1.
1.跃迁选律 能级图给出了过渡金属离子在对称性势场中处于各种不同组态时的能量时次序。当矿物中过渡金属离子的电子吸收电磁波而从一个能级较低的轨道跃迁到另一个能级较高的轨道时,必引起离子组态的变化。例如,在硅铁钡矿(BaFeSi_4O_(10))的FeO_4基团中,Fe~(2 )离子的基态是~5A_(1g)(a~2_(1g)e~2_gb_(2g)b_(1g)),当其吸收某种频率的电磁波使处于a_(1g)轨道上的1个电子跃迁到e_g轨道上时,Fe~(2 )离子的组态便相应地变  相似文献   

2.
一、引言矿物的晶体场光谱(也称光学吸收光谱)、红外光谱以及穆斯堡尔谱的研究,在理论上和实际上都具有重要意义。矿物的晶体场光谱,可以给出过渡族离子的晶体场分裂和晶休场稳定能,从而研究位置分布及阳离子有序—无序状态和解释热力学性质;根据过渡族金属离子的晶体场稳定能,可以对过渡金属离子在地壳中的分布做出合理的解释。矿物  相似文献   

3.
红帘石、绿帘石、斜黝帘石属等构造矿物,空间群P2_1/m,Z-2,在绿帘石或斜黝帘石构造中,Mn~(3+)取代Fc~(3+)或Al的部分占位者,则为红帘石,但Mn~(3+)离子就其电子构型3d~4来看,是不稳定的,它易氧化成Mn~(4+)(3d~3)离子,也易还原成Mn~(2+)(3d~5)离子。从海南红帘石成因研究一文,可知本区红帘石有三种不同成因的稳定场。该文指出了红帘  相似文献   

4.
一金的赋存状态及矿物1.金的赋存状态金具有镧系收缩性,其外层电子受核的吸引牢固,电子云结构紧密,电离势较大(第一电离势达9.2ev),不易成离子,与其他元素的化学亲和力很微弱,化学性质十分稳定,属惰性元素.因此,自然界中金的离子化合物很少,而多呈金属状态存在.金与银、铜及铂族元素等的原子半径相近,常与之形成金属互化物.特别是金与银的原子半径相同(1.44?),晶格常数也相近(Au是4.070?,Ag是4.078?),同处于A.E.费尔斯曼元素地球化学表中硫化场或亲硫场的第一纵列,化学性质相  相似文献   

5.
红外光谱是矿物类质同象置换和结构研究的重要手段。如果说以往的类质同象置换研究主要是凭借成份数据加以理论推测,那么红外光谱不仅可为离子是否进入晶格提供直接证据,而且在一定条件下还可测定类质同象置换组份的含量,确定置换的结构位置。在结构研究方面,红外光谱虽不能确定原子的空章排列,但也决不是衍射法的简单补充,它可提供离子有序-无序分布、离子占位度、结构基团位置对称性和原子间作用力大小等信息。因此,  相似文献   

6.
从岩石光谱出发,结合光谱谱带强度特征和光谱波形特征,针对机载热红外高光谱数据(TASI),在以往算法基础上,提出一种改进的算法--光谱离散能级波形匹配法(SDEM),并将其运用到岩性分类研究中。SDEM算法能识别岩石光谱间的微小差异,并在充分考虑光谱谱带强度和波形特征的同时,有效减弱数据噪声。与传统的岩性分类方法--高光谱角度制图法(SAM)相比,改进的算法能更精确地区分岩石相似光谱,识别易混淆岩性,对出现“异物同谱”现象的岩石也具有更好的区分能力。将SDEM、SAM方法应用于甘肃柳园地区TASI数据岩性分类研究中,可看出SDEM方法能识别出SAM未识别或识别错误的岩性。通过研究区野外查证,可知SDEM方法所得岩性分类结果更符合岩石实际分布情况。可见光谱离散能级波形匹配法具有较好的岩性分类效果,能更好地区分地物。  相似文献   

7.
优势渗流通道的形成会影响油藏注水开发的效果,如何判别与预测优势渗流通道成为研究重点。本文提出了基于 开发流体势场的蚁群算法预测优势通道的方法,认为开发流体势场包括位能、压能、动能及界面能,流体在油藏内部分 布的差异,决定了油藏内部流体势能大小的差异。将蚁群算法理论引入到油藏开发中,提出了以流体势场为基础的蚁群算 法模型。在东河1油田进行运用,在建立油藏流体势模型的基础上,对过井流体势剖面进行了蚁群算法模拟。在模拟初 期,受层内流体势分布差异性影响,不同韵律小层内部高浓度信息素的分布存在差异,即优势通道分布存在差异。在模拟 后期,受层间流体势分布差异性影响,高浓度信息素主要集中在CIII2-2、3-1和3-2小层,即在这些小层中优势通道较发 育,运用动态资料进行验证,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Mn~(2+)在方解石中的零场分裂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采用高阶微扰的方法,对3d~5电子组态的离子在D_(3d)对称晶场下的零场分裂进行了计算,推导出了高达八阶微扰的零场分裂常数D的公式。作为公式的应用,本文利用Mn~(2+)的SCF-d轨道,计算了菱锰矿(MnCO_3)的晶场吸收谱和Mn~(2+)掺入方解石(CaCO_3)中的零场分裂常数D。计算结果与实验观察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9.
本文报道水热合成硅酸钡铜(BaCuSi_4O_(10))的光吸收谱和EPR谱。EPR测量表明,在硅酸钡铜中,Cu~(2 )离子位置有轴对称性。在这种对称性下,一般只能观察到三条Cu~(2 )离子的吸收谱带,但在BaCuSi_4O_(10)的吸收谱中却观察到了四条。这一矛盾用~2Eg激发态的动态Jahn-Teller效应来解释。本文提出的~2Eg和~2A_1g能级的相对次序与文献[2]的相反,文中对这一问题作了详细的分析。跃迁频率和g因子的计算值在实验误差范围内与观测值一致。  相似文献   

10.
郑文琛 《矿物学报》1991,11(2):105-108
根据一种统一而简单的计算立方晶体中自旋-晶格耦合系数G_(11)和G_(44)的方法,笔者由d~3离子在四角和三角场中的零场劈裂的高阶微扰公式计算了二价钒离子在石灰中的自旋-晶格耦合系数G_(11)并预言了G_(44)。G_(11)的计算结果和实验值较好地符合,G_(44)的预测值则有待实验检验。  相似文献   

11.
从光致发光光谱角度探讨了海南蓬莱蓝宝石的呈色机理.结果发现:与蓝宝石吸收光谱的500~700 nm吸收宽带相比,在500~720 nm发光波段内存在566.8 nm锐峰、600 nm左右肩峰和Cr~(3+)的694.2 nm特征峰.600 nm肩峰与其吸收峰镜像对称,566.8 nm处锐峰的产生原因复杂.600 nm肩峰可能与Fe~(2+)-Fe~(2+)离子对的电子跃迁有关;566.8 nm锐峰因532 nm激光激发Fe~(2+)-Ti~(4+)或Fe~(2+)-Fe~(3+)间的电荷迁移带,通过晶格造成Si~(4+)、Mg~(2+)等微量杂质离子敏化而产生.光致发光谱中呈现更多谱峰,能呈现离子跃迁时不同离子间发生的相互作用,为500~700 nm吸收宽带由不同致色机制的叠加给出了直接证明,是一种能全面地研究宝石矿物中致色元素能级结构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掺稀土萤石:Eu3+的发光性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天然萤石矿物原料经掺杂合成出萤石:Eu^3 荧光体。根据荧光光谱及格位对称性关系,该体系中主要存在两类发光中心,其位置对称分别为C4v和C3v。Eu^3 离子进入CaF3晶格,与Ca^2 离子不等价置换,由于电荷补偿,Eu^3 离子周围常常存在间隙Fi^-的缺陷。间隙Fi^-的存在,降低了局域对称性(由Oh降低为C4v和C3v),打破了宇称选择定则,有利于Eu^3 离子的发光。另外,当间隙Fi^-为远程补偿时,Eu^3 离子依然占据Oh位置。以^5D0→^7F1允许的磁偶极跃迁为主,但占据此位置的Eu^3 离子数量是非常小的。  相似文献   

13.
目前卫星高光谱数据幅宽小,难以进行大面积矿物填图应用.本文探讨了基于多光谱图像光谱分辨率增强方法(spectral resolution enhancement method,SREM)融合算法,将Hyperion窄幅高光谱和先进星载热发射和反射辐射仪(advanced spaceborne thermal emission and reflection radiometer,ASTER)宽幅多光谱数据进行融合,获得宽幅高光谱数据,从而进行矿物蚀变信息提取的方法和流程.结果表明:(1)原始ASTER数据仅能识别出Al-OH基团,Mg-OH基团和Fe3+离子基团3种矿物,SREM方法能够识别出高岭石、伊利石、绢云母、绿泥石和黄钾铁矾5种蚀变矿物;(2)融合图像矿物提取结果与原始ASTER和Hyperion图像的相对精度分别达到90.56%和92.85%;(3)其中绢云母、伊利石、高岭石与Al-OH基团,黄钾铁矾与Fe3+离子,绿泥石与Mg-OH基团出露区域基本一致.SREM融合数据具有幅宽大和光谱分辨率高的特点,提高了矿物蚀变信息解译精度,该方法对大面积矿物填图具有示范作用.  相似文献   

14.
石膏及其热转变产物的红外光谱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给出了石膏及其热转变产物--烧石膏和硬石膏的红外光谱。在晶体结构资料基础上,对石膏和硬石膏分别进行了因子群分析和位置群分析,其结果清楚地表明,理论预测的光谱与实测光谱相当一致。根据烧石膏的红外光谱和位置群分析的结果可以肯定。SO4^2-离子的位置对称性不可能是D 2,只能为C2或C1。热转变产物的红外光谱表明,石膏--烧石膏和烧石膏-硬石膏之间的热转变温度分别为80-100℃和350-400℃。  相似文献   

15.
非饱和介质中热能传输及水分迁移的数值积分解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白冰  刘大鹏 《岩土力学》2006,27(12):2085-2089
在给出非饱和介质热能-水分传输的耦合质量控制方程和基于Fourier热传导定律的热能平衡方程的基础上,对热能传输及水分迁移的基本特征和机理进行了分析。其中,考虑了温度势、吸力势和重力势的耦合作用影响。给出有热源时控制方程的简化形式,并对半无限体自由表面作用平面热源条件下介质内非稳态温度场、体积含水率分布场进行数值积分求解。利用这些解答给出常热源强度和变热源强度两种情况下,温度场随时间的变化特征以及水分迁移的演化过程,并分析了重力项对计算结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高光谱遥感找矿应用中,从影像上提取的蚀变信息经常包含了很多对找矿无用的信息。为了避免这些无用信息,本研究选取植被覆盖的云南普朗斑岩铜矿区作为研究区,使用该区高光谱遥感数据分别提取蚀变岩和蚀变矿物的信息,分析它们对找矿的有用性。提取蚀变矿物信息使用的是从影像上提取的矿物端元参考光谱,光谱匹配采用的是光谱角方法;提取蚀变岩信息使用的是野外蚀变岩参考光谱,光谱匹配不仅考虑光谱的整体形态,而且考虑吸收谷位置形态。在蚀变岩识别图上,4个典型蚀变岩点的野外验证表明:识别结果与实地地物基本一致。但是,在蚀变矿物信息图中,这4个圈定点无任何信息。这表明:这些点的蚀变岩信息较其表面蚀变矿物信息更丰富,因而能被有效提取出。通过比较蚀变岩、蚀变矿物的信息分布图,发现:一些粘土矿物(比如硬石膏和高岭石)的大量信息分布在沉积岩区,因而可能是假的蚀变信息。这表明:通过蚀变岩光谱获取的蚀变信息比通过蚀变矿物光谱获取的蚀变信息更可靠。在蚀变岩信息提取中,比较吸收谷位置识别前后的结果表明:考虑光谱整体和局部形态比仅考虑整体形态的识别结果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7.
采用在经典离子晶体作用势中附加Morse势 ,并进行必要的量子化修正 ,对石英 α型SiO2 结构随压力变化特性进行分子动力学计算模拟 ,获得了压力高于 2 4 .6GPa ,从晶相向非晶相相变模拟结果 ,并利用其离子间相互作用势、摩尔体积变化、键角等重要信息对模拟结果作了深入的探讨 ,获得了与实验结果较一致的模拟结果。  相似文献   

18.
<正>高光谱遥感是指在电磁波谱的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和热红外波段范围内,获取许多非常窄的光谱连续的影像数据的技术。近年来,高光谱遥感技术以其丰富的光谱和纹理信息的优势在地质领域得到了深入的应用与发展,不仅深化了地质学的基础研究,也推动着遥感地质填图从岩性填图向矿物填图的飞跃。  相似文献   

19.
应用ASTER多光谱卫星遥感数据,根据与锰矿相关的蚀变矿物光谱特征,采用主成份分析算法,提取了中钢集团所属的澳大利亚Carpentaria锰矿矿权区铁染、羟基、碳酸盐化、锰和硅化的蚀变信息。ASTER数据在锰矿化蚀变信息提取中能更好的识别不同类型含羟基蚀变矿物,能更好的提取含三价Fe离子的蚀变信息及锰矿物蚀变信息。对这些蚀变信息进行深入分析将有助于矿权区锰矿地质研究和勘查目标的确定。  相似文献   

20.
在植被稠密覆盖区,野外岩性、地层可见度很低,已成为地质调查和找矿的瓶颈。长期以来,遥感界一直在孜孜不倦地探索应用廉价多光谱TM数据在这些地区进行区域地质填图和开展找矿方法的研究。本研究选择湘西贫困山区作为实验区,首先从植物微量元素的生理功能入手,找出不同植被微量元素与光谱响应之间的关系,然后综合利用区域岩石地球化学数据、土壤地球化学数据、植被叶片成像光谱数据和生化成份分析数据等,建立成份、光谱与波段的关联进行合适的TM影像波段选择,最后应用遥感数据弱信息提取方法(MPH技术)对植被覆盖区进行快速的大面积岩性划分和异常信息提取,取得较好的地质填图和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