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4 毫秒
1.
走绿色矿业之路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矿产资源为国家经济建设提供了物质基础,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然而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大,由矿业开发所导致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也与日俱增。本文阐述了矿业开发对大气、水体、土壤及人类健康的影响以及矿山开采引发的地质灾害问题,探讨了矿山环境恢复的途径,并提出应加强矿山环境保护和矿区生态重建,走可持续发展的绿色矿业之路。  相似文献   

2.
煤炭资源是中国陕北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科学谋划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是维护陕北地区生态安全与能源安全的关键途径,而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是其中必不可少的环节,用以展现当地生态环境治理和自然资源保护的效益。笔者立足于矿山生态修复工作流程,通过遥感监测、物联网站点监测、人工实地调查与采样手段,基于矿山生态环境多源监测数据,从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3大类别、12项指标出发,构建适用于陕北煤炭基地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利用遥感、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搭建矿山生态修复监管平台,实现修复成效智能评估功能,旨在形成高效、合理的矿山生态修复成效评估体系,全面展现陕北煤炭基地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的综合效益,以期为矿山生态修复工程监管提供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攀枝花市钒钛磁铁矿区、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新康石棉矿区为例,从矿山地质环境概况,矿山主要地质灾害,矿山地质环境分区等入手,全面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开发利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和破坏,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并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及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洪波  肖桂珍 《西北地质》2003,36(C00):130-133
本文主要叙述了环境影响评估的目的任务、评估思路、工作方法以及矿山环境生态恢复治理等。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工作与矿山地质环境保护行政监督管理工作相结合,也使矿山地质环境影响评估变为矿山企业保护环境、防治地质灾害、实施生态恢复与治理,建设“绿色矿山”的自觉行动,促进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工作走向科学化、规范化和制度化。  相似文献   

5.
何伟民 《安徽地质》2015,(2):149-152,155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规模大、强度高。但是,由于有关管理部门的松懈,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较突出。本次基于对拉尔玛矿山环境地质的实地调查,论述、分析了危害矿山环境地质的因素有地质体结构和人工活动。其中人工活动是主要因素,多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遵守矿山采矿规范和谈漠薄环境生态保护意识,给矿山附近的牧民和牲畜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导致矿山停业整改。作者结合当地和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和措施,以期达到有效恢复矿山环境地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6.
甘肃是矿产资源大省,矿产开发规模大、强度高。但是,由于有关管理部门的松懈,导致矿山环境地质问题较突出。本次基于对拉尔玛矿山环境地质的实地调查,论述、分析了危害矿山环境地质的因素有地质体结构和人工活动。其中人工活动是主要因素,多是由于在生产过程中不遵守矿山采矿规范和环境生态保护意识淡薄所致,给矿山附近的牧民和牲畜均造成了不同程度的危害,从而导致矿山停业整改。作者结合当地和矿山的实际情况,提出了一些可行、合理、有效的防治方案和措施,以期达到有效恢复矿山环境地质的目的。  相似文献   

7.
矿山环境调查评价与综合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进德  马军 《西北地质》2003,36(C00):168-171
本文简要介绍了我国矿山环境基本状况,分析了当前矿山环境工作面临的主要任务,指出了矿山环境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做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与综合研究工作的总体思路,主要阐述了矿山环境调查、评价与综合研究的工作重点.包括组织全国矿山地质环境调查与评估、开展矿山地质环境专题研究、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矿山地质环境监测、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整治、矿产资源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  相似文献   

8.
废弃矿山占用土地资源,带来诸多生态环境问题,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迫在眉睫。当前各级政府财政对于矿山生态修复投入不足,亟须社会资本参与。2019年自然资源部发布《关于探索利用市场化方式推进矿山生态修复的意见》,为社会资本参与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运作打开了大门。通过在江西省某县采用市场化方式进行矿山生态修复的实践,分析了废弃矿山生态修复的开发利用方向和不同修复方式的适用范围,明确了社会资本投资参与矿山生态修复的运行及收益模式,为区域矿山生态修复市场化项目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丁瑞  刘畅 《吉林地质》2021,40(2):77-81
我国在快速工业化进程和崛起的过程中,矿业持续快速发展,对生态环境造成了一定负面影响,随着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不断深入,绿色低碳转型已势在必行.绿色矿山建设是矿业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建设的基础.本文通过梳理吉林省绿色矿山和绿色矿业发展示范区建设现状,对比全国绿色矿山建设情况,总结导致我省绿色矿山建设进程缓慢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提出吉林省绿色矿山建设的建议和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0.
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调查与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攀枝花钒钛磁铁矿区、龙门山中段煤磷矿区、新康石棉矿区为例,全面分析了四川省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开发利用对生态地质环境的影响和存在的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危害;提出了矿山生态地质环境恢复与重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1.
矿山环境修复治理与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均是北方能源富集区亟待解决的生态问题。笔者基于“理论解析-案例研究-协同治理”的思路,以陕西榆林市为例,在系统分析工业固废与矿山生态受损现状的基础上,全面解析煤基固废协同修复矿山生态的政策优势、技术可行性及市场潜力,并提出基于固废结构、营养和环境功能改性制备土壤调理剂的路径技术。通过将土壤调理剂应用于风沙地治理、盐碱地改良和露天煤矿排土场土壤生态修复实践,发现施用土壤调理剂后风沙地、盐碱地和排土场土壤养分含量显著增加,植物生物量平均增幅分别为50.3%、36.0%和39.9%。研究成果为北方能源型城市煤基固废协同修复矿山土壤生态提供科学支撑。  相似文献   

12.
《西北地质》2003,36(C00):120-120
建国以来,我国矿业得到了迅速发展,矿业在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的基础作用。但是,矿产资源的开发利用,也产生了较严重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矿山环境地质问题。总体上看,我国矿山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继续发展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我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主要包括:采矿引起的崩塌、滑坡、泥石流;采空区地面塌陷、地面开裂;尾矿坝溃决、地下含水层疏干、水土污染、水土流失、耕地占压和土地毁损等。  相似文献   

13.
在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持续做好我省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治理工作意义重大。我省历史遗留矿山存量大、治理难度大、土地复垦率低、治理资金需求量大,为有效破解难题,本文阐述了我省历史遗留矿山现状,分析存在主要问题,提出历史遗留矿山生态修复的几种治理方式,因地制宜提出意见建议,为我省历史遗留矿山治理提供新思路,努力探索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高质量生态修复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4.
以玉田县26个废弃矿山为例,通过调查和测绘手段,对废弃矿山生态环境问题进行了综合研究,提出了废弃矿山生态系统功能修复的工程技术措施,进行了修复效益预期分析。研究表明:玉田县地处京津冀协同发展腹地,由于历史上矿产开采、选矿等活动集中,导致地形地貌景观(含植被)改变、压占与损毁土地资源、大气及水土污染、等矿山生态环境问题突出。采用依山势重塑地形、导疏导水流、柔性防护稳定边坡、喷播挂网坡面绿化等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技术措施,达到废弃矿山生态景观恢复目的。以期与开展类似废弃矿山生态环境系统修复的同志分享与参考。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生态环境修复是中国近年来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文章基于长江流域(江苏境内)废弃露天矿山现状特征以及大量矿山生态修复工作经验,提出了生态工程模式、土地整治模式、景观再造模式及自然恢复模式,并对这四种模式的特点及适用性进行了阐述,结果可以为废弃矿山生态修复提供借鉴。以江苏省长江沿岸某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为例,通过生态环境问题分析,明确该废弃露天矿山在地质灾害隐患发育、生态环境及地貌景观破坏以及土地资源浪费等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最终成功采用生态工程模式开展该废弃矿山的生态修复工作,产生了良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6.
湖南省是著名的"有色金属之乡",境内矿山众多,全省现存废弃矿山及历史遗留民采点约5300处,土地资源占损和植被景观破坏约1.9万hm2.湖南省近年来陆续实施了山水林田湖草砂生态保护试点工程、废弃露天矿山生态修复工程,未来湖南省将积极开展全省废弃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工程,逐步解决历史遗留的矿山生态问题.在这些废弃矿山中以露天...  相似文献   

17.
赵建明  张泾文 《西北地质》2003,36(C00):70-73
随着浙江省生态省建设工程的推进,矿山,尤其是露采建筑石料矿山生态环境的恢复、治理,已成为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管理中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内容。作者根据多年工作实践,总结了浙江省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并如实分析了浙江省矿山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8.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系统介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平价系统的建立为政府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管、立法与矿山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了科学依据,而且是划分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等级重要依据和图件编制的基础工作。本文简要介绍了建立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系统的原则、系统构成、评价流程、评价方法以及计算机自动运算程序的开发。  相似文献   

19.
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技术应用北大核心CSCD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矿山生态修复是贯彻落实“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实施“山水林田湖草沙”生态保护修复工程的重要举措,其中坚硬岩石高陡边坡生态修复是矿山环境修复的难点与热点问题。以苏州市金山浜花岗岩露天关闭矿山生态修复项目为例,调查分析矿山地质环境问题,针对矿山植被覆盖度低、地貌景观破损造成视觉污染及地质灾害现状,采用削坡清坡、浆砌片石格构植被护坡、客土喷播、锚固铁丝网砼筑围堰、废弃地平整覆土、截排水及植被养护等技术对矿山进行生态修复。实践表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使花岗岩边坡安全稳定,坡面植被覆盖率达85%以上,废弃地得到整理利用,改善了矿山生态环境和景观面貌,提升了环太湖风景区的生态环境品质。  相似文献   

20.
矿山环境中(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地球化学及其环境效应   总被引:46,自引:0,他引:46  
矿山开发引起的环境问题是全球性的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已成为环境地球化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通过对矿山环境地球化学过程的研究,可以揭示矿山开发影响环境的过程机理,对研究元素循环、矿山修复、环境评价及生态效应等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内外矿山环境中(重)金属的释放迁移地球化学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的研究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