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本文用计算确定双拖网曳纲的空间形状与张力,估算在一定拖速下两船间距、水深与网具水平扩张的关系。根据模型试验测出的水平与垂直扩张值,换算出双拖网网口高度并与实测结果比较。可针对各级渔轮和生产条件,广泛计算并列出图表,以便在生产中用于双拖网调整。  相似文献   

2.
1983年夏季渤海上层鱼类生物量的估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这项工作是渤海水产资源增殖研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1982年4月至1983年5月对该海区底层所进行的鱼类调查结束后,接着于6月和7月开展了上层的鱼类调查。调查工具为185马力双船上层拖网。网口周长为800目,目大100毫米。网囊部为20毫米目。拖网时,两船间距平均为94.5米,网袖间距平均为17.8米,  相似文献   

3.
裤式拖网法是渔具选择性研究方法之一 ,其网形和校核试验于 2 0 0 2年 1月在挪威特鲁姆瑟海湾进行。在 1 1 5~ 2 70 m的水深范围内 ,测量的裤式拖网网口的水平扩张平均为 (2 3.2 7± 0 .2 6) m,网口高度为 (6.53± 0 .1 2 ) m;右网囊对左网囊的虾渔获物重量之比为 1 .0 0± 0 .0 4 ,右网囊对左网囊的渔获物尾数之比为 1 .0 8± 0 .0 9,渔获物种类及体长频率分布相似 ,基本符合用裤式拖网法进行选择性研究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过洋性渔业是我国远洋渔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伊朗阿曼湾渔场是我国新开发的过洋性渔场,单船底拖网是主要的作业方式。文章从过洋性渔业生产的推力、阻力以及过洋性拖网渔具存在的问题出发,分析目前单船底拖网油耗偏高的问题,并针对阿曼湾渔场的特点,在网型、网衣尺寸、网板以及拖网的自动化和智能化等方面进行改进与探讨。同时提出4点建议:提高网口高度,增加侧身力纲;增大网目尺寸和网口周长,确定合理的身周比;采用柔性网板;采用瞄准捕捞技术以及网囊实时监测、自动脱落和提网技术。拖网性能的提高对我国远洋渔业的发展至关重要,对实现海洋强国目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所科学调查船《实验号》于1979年11月—12月对南海中部海域(北纬12°00'—15°05',东经110°51'—118°00')进行海洋综合调查中,采用大型Ⅱ号浮游生物网(网目7.5目/厘米,网口直径113厘米),在水深1050—0米,垂直拖网采得大洋性深海鱼类标本200余尾,经鉴定其中有6种为我国鱼类新记录,隶属于3目5科,种的名录如下: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挪威渔业的电子化、自动化程度不断提高,各种先进的电子仪器相继产生,并在生产中得到应用。 例如,新的网位仪可测2000米距离内的网位状况。它能测出拖网的网口是否对准鱼群、进网鱼群的数量和鱼群在网上网下通过的情况,还可显示出拖网上纲离水面、下纲离海底的距离。又如囊网渔获指示器有四个传感器分  相似文献   

7.
多片式疏目拖网是根据目前国内各渔场资源衰竭,本着既保护资源,又增加捕捞产量而设计的一种新型网具。在试验过程中,通过广泛的调查、水槽试验和海上实拖试验,该网具采取了增大网目、缩短袖网长度、合理选取缩结系数和配纲系数等技术措施,网具结构合理,经生产实践验证,平均网次产量提高12.5%,产值提高20.3%,经济效益显著,目前该网已经推广到群众渔业生产中  相似文献   

8.
张武昌  王克 《海洋科学》2001,25(5):14-17
到20世纪70年代 ,大尺度的生物地理分布已经比较清楚 ,浮游动物的生态学开始研究物理环境对浮游动物的影响。在较短时间内(1a以内) ,环境因子是在中、小尺度(分别为100~1000m和10~100m)对浮游动物种群(群落)产生影响的。因此研究浮游动物中、小尺度的分布 ,同时观测物理因子成为海洋调查的重要内容之一。国际上通用的浮游动物采集网具为Bango网。在我国的海洋浮游动物调查中 ,使用浮游动物网(浮游动物大型网、中型网)采集浮游动物。用水平拖网和垂直拖网的方式研究浮游动物的生物量和丰度 ,垂直分层拖网…  相似文献   

9.
挪威奥斯陆Skipper电子公司研制了一种ABC—100声波底鱼聚集器。这种形似水雷的集鱼器通过绳索系在拖网上纲的后上方,有浮力。作业时,集鱼器发出12千赫的声波信号,声波的声束范围是垂直方向20度,水平方向90度,射程400米~500米。它可防止鱼群在接近网口时向上逃窜,使产量提高30%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研究虾拖网网囊网目对主要渔获种类的选择性,于2017年9月在南海区采用裤式拖网法进行选择性试验。在SELECT模型框架下,使用极似然估算法,结合单网次和联合网次的数据,同时考虑网次间差异,估算网囊对主要渔获种类的平均选择性。共完成14网次作业,其中对照网囊之间的渔获性能比较试验4次,试验网囊的选择性试验10次。研究表明:对照网囊的位置对其渔获性能无显著影响;试验网囊对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的网次50%选择体长(L 50)为78.84~92.09 mm,平均为82.38 mm,网次选择范围(SR)为5.01~11.32 mm,平均为6.39 mm,网次相对作业强度(p)为0.44~0.71,平均为0.52;试验网囊对黄斑蓝子鱼(Siganus oramin)的网次L 50为59.20~76.80 mm,平均为71.17 mm,网次SR为5.30~16.87 mm,平均为14.20 mm,网次p为0.43~0.71,平均为0.63。试验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网次和平均L 50值均大于其首次性成熟体长(80 mm),可见试验网囊对刀额新对虾的资源利用是合理的。本试验的裤式拖网法和数据处理方法可为今后拖网选择性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蓝圆鲹产卵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1997年12月到1999年6月在南海北部陆架区进行1a的4个季度共9个航次的底拖网渔业资源调查的资料,采用统计分析的方法分析了南海北部陆架区蓝圆鲹Decapterus maruadsi性腺成熟度的组成及分布、季节变化和水深变化。结果表明,南海北部陆架区海域蓝的产卵场位于海南岛东部近岸海区和北部湾湾口海区;产卵期主要集中在春季,和历史资料相比产卵期有明显缩短;产卵水深增加,有外移的趋向。  相似文献   

12.
刘勇  马超  张澄茂 《台湾海峡》2012,31(4):517-522
根据2009年5月单船底层拖网和定置三重刺网作业调查资料,分析研究了诏安湾口海域春季游泳动物的种类组成、生物密度指数分布及种类多样性等.结果表明:调查海域游泳动物有48种,其中鱼类为26种,占54.2%;甲壳类为16种,占33.3%;头足类为6种,占12.5%.相对重要性指数(IRI)大于500的有4种,分别为多鳞鱚(Sillago sihama)、白姑鱼(Argyrosomus argentatus)、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哈氏仿对虾(Parapenaeopsis hardwickii);种类丰富度指数范围为1.412~3.419,平均值为2.291;Shannon-wiener多样度指数范围为0.800~2.264,平均值为1.568;种类均匀度指数范围为0.411~0.836,平均值为0.659.总体来看,诏安湾口海域生物量处于较低水平,需要开展增殖放流,通过海洋牧场与人工鱼礁建设,以逐步恢复渔业资源.  相似文献   

13.
胶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潮流和污染物扩散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下载免费PDF全文
采用曲线网格技术,将ECOMSED模式应用于胶州湾的潮流和污染物COD的稀释扩散研究,建主了一个三维保守污染物COD输运的对流扩散数值模型,对胶州湾M2分潮和COD污染状况进行了模拟。结果表明,胶州湾及其附近海域存在许多大小、强弱和旋转方向不同的余流涡;湾内COD浓度东部比西部高,湾口外的COD浓度等值线成舌状分布,向东伸展;余流和COD浓度垂向分布差异并不显。模拟结果与胶州湾的实测资料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依据2010年9月及2011年5月、9月东海渔业资源底拖网调查采集的139尾(雌性66尾,雄性73尾)太平洋褶柔鱼(Todarodes pacificus)样本的胴长、体重和角质颚各部分的长度数据,分析了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的形态学特征。结果表明:(1)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上、下颚的喙长(RL)、头盖长(HL)、脊突长(CL)、翼长(WL)、翼宽(WW)等长度差异较大;(2)伴随RL的增长,HL、CL、WL、WW呈现极显著的异速生长特征(P<0.001);(3)各长度指标随胴长、体重的增长呈显著的线性增长趋势;(4)RL/CL、HL/CL的比值非常稳定,随胴长、体重的变化很小,可作为东海太平洋褶柔鱼角质颚形态特征的稳定指标。  相似文献   

15.
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含沙量垂线分布状态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计算表明,潮泵效应在长江河口最大浑浊带悬沙输移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含沙量垂线分布的潮周期变化反映悬沙与床沙之间存在双向交换。据此讨论了最大浑浊带与拦门沙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旨在提高模拟海域潮流计算的分辨率,着重研究在计算垵中存在宽度小于一个网格步长的防波堤、狭长岛屿以及小于一个网格步长的港口口门、防波堤开口等特殊地形的数值处理方法。以连云港西大堤工程为例,进行了数值计算,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7.
This paper deals with the static structural test of 1.5-ton test WIG (Wing-In-Ground effect) craft designed and built to verify its aero/hydro-dynamic and structural design characteristics prior to the design of full scale 20-passenger WIG craft. The test WIG craft is scaled down from its full scale WIG craft by 1/2 and built using pre-preg carbon/epoxy composites for the majority of structural parts with metallic materials for fittings used at wings to hull connections. To initiate the test, the finite element (FE) models of the test WIG craft are developed and, based on their results, the details of applied load range, strain/deflection gauge types and locations, load application methods and data acquisition system specifications are determined. The test is performed with respect to main wings to hull connection part first and then vertical tail wing to hull connection part and, finally, horizontal tail wing to vertical tail wing/hull connection part. Both the test and FE model results are compared with respect to stresses and deflections and the comparison shows good correlation between them which implies satisfactory design and building of 1.5-ton test WIG craft.  相似文献   

18.
A robust optimal output tracking control method for a midwater trawl system is investigated based on T-S fuzzy nonlinear model.A simplified nonlinear mathematical model is first employed to represent a midwater trawl system,and then a T-S fuzzy model is adopted to approximate the nonlinear system.Since the strong nonlinearities and the external disturbance of the trawling system,a mixed H 2 /H ∞ fuzzy output tracking control strategy via T-S fuzzy system is proposed to regulate the trawl depth to follow a desired trajectory.The trawl depth can be regulated by adjusting the winch velocity automatically and the tracking error can be minimized according to the robust optimal criterion.In order to validate the proposed control method,a computer simulation is conducted.The simulation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proposed fuzzy robust optimal controller make the trawl net rapidly follow the desired trajectory under the model uncertainties and the external disturbance caused by wave and current.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