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中国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饮食文化是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关于食物需求、生产和消费方面的文化现象,既包括人与自然的关系,也包括食物与人类社会的关系。地理学对饮食文化的研究强调饮食文化所反映的人地关系、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及饮食文化的地理分异规律等。在简要综述饮食文化的内涵和研究视角的基础上,从饮食文化的形成与变迁、饮食文化的区域分异、饮食文化的影响与比较、饮食文化的开发利用等方面回顾了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认为地理学视角的饮食文化研究还处在起步和摸索阶段,研究内容与方法都需要进行深层次的分析与探讨。  相似文献   

2.
地理环境对中国饮食文化旅游资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饮食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首要物质基础,也是旅游的六大要素之一。主要从自然和人文地理环境各因素对中国饮食文化形成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的影响方面进行分析。在进行饮食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时,应特别重视地理环境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中国饮食文化地理研究综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行为、习惯和环境的时间沉积与空间相互作用的积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作为人类文化的一部分,饮食文化正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们的关注。通过对文献的统计、收集与分析,从中国饮食文化的基本概念和性质出发,以人地关系为主线对饮食文化的地理区域分异、地理环境对饮食文化的影响、饮食文化的发展趋势和饮食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几个方面进行概述,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当前学术界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4.
中国幅员辽阔,历史悠久,自然环境多种多样,社会经济状况也不尽相同.在漫长的历史发展历程中,各地逐渐形成不同的饮食结构与饮食口味.为探明湖南、四川两地不同嗜辣口味中蕴含的地理信息,通过建立喜辣程度、嗜辣口味等指标,利用调查问卷的方法分析了两地嗜辣口味的差异性,结果表明该差异性是由不同的地形地貌、温度湿度、作物种植、交通运输条件、文化习俗等综合因素导致的,反映出饮食口味与地理环境的深刻关联性,为进一步探索湖南、四川两地的饮食文化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客家饮食文化特色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泽巍 《福建地理》2006,21(2):71-73,103
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开发十分注意寻找和发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本文在概述了客家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对客家饮食文化的显性和隐性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客家文化的规划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饮食不仅是人们维持生命的基本物质需要,而且还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旅游开发十分注意寻找和发掘地方特色饮食文化.本文在概述了客家饮食文化的基础上,着重对客家饮食文化的显性和隐性特色进行分析,以期对客家文化的规划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流动性语境中,流动群体因其承载的源地文化基因与在地饮食文化的碰撞,不可避免地陷入维系源地饮食与融入在地饮食的两难境地,从而引发了饮食调适与身份焦虑等问题。尽管学界探讨了流动群体在不同饮食文化影响下的调适策略,但大多将固守源地文化与接纳在地文化进行对立,忽视了个体能动的协商过程。论文基于文化地理学视角,以广州流动群体为研究对象,分析他们在跨地方饮食适应过程中采取的多元策略及身份协商。研究发现,在不同地方饮食文化的影响下,流动群体跨地方饮食适应的策略包括饮食同化、饮食融合、饮食隔离与饮食边缘化。在不同策略之下,流动群体的日常饮食实践呈现出差异化的特征,并使得原本单一的源地身份认同趋于复杂化。论文提出了跨地方饮食适应的分析框架,讨论了饮食适应的多元策略与身份协商之关系,为文化地理学视角下的移民与饮食研究提供了新的理论视野,在实践层面上有利于促进流动群体的饮食适应与社会融入。  相似文献   

8.
曾国军  刘梅  刘博  蔡晓梅 《地理研究》2013,32(12):2366-2376
全球化是去地方化,抑或在全新体系中定义新的地方性、凸显地方性,学术界对此一直存在争论。伴随全球化进程,地方性饮食追逐人口流动跨地方扩展,这些跨地方饮食在保持文化原真性和适应本地顾客需求方面挣扎。如何保持原真性,保持何种原真性成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焦点。本文通过对地方性与跨地方、原真性与符号化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基于饮食文化原真性的理论分析,揭示了“原真性的符号化”这一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的重要过程。与此同时,还阐述了在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过程中,原真性符号化的必然性及其循环过程,旨在为跨地方饮食文化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引,同时也有利于理解地方性文化的跨地方传播、创新与发展。  相似文献   

9.
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特质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壮、瑶、畲族是广东的世居少数民族,其饮食文化特质具有自身的独特性.壮族饮食结构以水稻为主,玉米、番薯和麦类为辅,副食品种包罗万象,饮料以酒为主;瑶族喜食糯米、山珍野味和油茶;畲族以玉米、番薯等五谷杂粮为主食,喜食黄米粿,喜饮三道茶.少数民族饮食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地理环境的改变、社会文化的进步,某些饮食文化特质慢慢消失,但却通过一些隐性或显性的形式反映在作为强势的广府、潮汕、客家三大汉族饮食文化民系上.广东少数民族饮食文化和三大汉民系饮食文化相互影响,彼此交融,异中有同,同中有异,融而不合,各自又保留着原有主体饮食文化特质.  相似文献   

10.
通过相关文献的梳理,回顾中国人文地理学视角下的饮食文化发展,发现研究可分为萌芽阶段(2000年以前)、起步阶段(2000~2009年)和发展阶段(2010年至今)3个阶段;研究个案居多,缺乏理论审视;在研究尺度上,多集中在中观省市层面,宏、微观研究缺乏;在研究内容上,朝向非物质化,但成果较少。国外人文地理学对饮食文化的研究比中国起步早,且在微空间与非物质化研究方面涉及较多;未来中国的相关研究应多借鉴国外优秀成果,结合中国地方特色,加强对饮食与地理理论研究的重视、拓展饮食文化微观空间的研究及饮食社会文化分析的深化,以推动中国饮食文化与国际研究接轨及人文地理学饮食研究的深入发展。  相似文献   

11.
“汤之乡”—丰顺县的旅游发展思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坚诚  高凌旭  方玫 《热带地理》2001,21(2):165-168
广东省丰顺县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山区县,旅游业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文中认为丰顺县发展旅游业宜发挥后发优势,利用其丰富的地热资源“汤”,树立“汤之乡、汤之旅”的旅游地形象,推出以“汤之乡”为统一品牌的系列温泉旅游产品-洗汤、泡汤,赏汤、玩汤,食汤,以吸引潮汕和梅县以及深圳等地区的游客。  相似文献   

12.
环境磁学及其在地理环境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环境磁学兴起于20世纪70年代,是一门介于地球科学、环境科学和磁学之间的边缘学科。其原理是测量土壤、岩石和沉积物等自然物质和人类活动产生的物质在人为磁场中的磁性响应,提取地理环境的信息。由于系统磁性测量技术本身的优点,高灵敏度测试仪器,以及计算机处理磁测数据,使环境磁学广泛应用于湖泊及流域古地理研究、土壤形成和分类、黄土-古土壤研究和环境污染研究等许多研究领域。近年来环境磁学有一些新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在广东五邑侨乡的交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介绍广东五邑侨乡自然和人文历史地理背景基础上,阐述以华侨为纽带引进近代西方城镇规划布局制度,营建具有岭南区域特色的骑楼、碉楼等所体现中西规划与建筑文化融合的历史过程、特质和风格,尤其是其中的文化创新,说明华侨文化是一种时代先进文化,应予继承、弘扬和发展,为今天现实服务。  相似文献   

14.
基于旅游开发的宏观环境因子系统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试图在建立旅游开发环境分析的框架对和旅游环境系统分层的基础上,采聚系统整体观来综合探讨外部宏观环境因子对旅游开发的独立或综合影响以及各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旨在拓宽旅游研究人员以及旅游开发和管理人员的思路,并提供一种综合全面认识旅游环境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15.
徽州文化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22,自引:2,他引:22  
黄成林 《地理科学》1995,15(4):299-306
  相似文献   

16.
区域文化与经济发展──析淮阴市经济落后的文化地理因素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朱国传 《地理研究》1995,14(1):85-93
本文从文化地理的角度分析了淮阴市与苏南地区相比经济发展速度缓慢的原因,指出历史上曾一度繁荣的淮阴市,因其地理环境的相对封闭性(长江阻隔和缺少海港)和过渡性,农耕经济的自给自足性,以及其它因素的配合,导致以淮阴为核心的苏北文化以传统的农业文化为主,具有封闭性、保守性和排外性,进而造成科技教育水平的低层次性。这种落后的文化严重阻碍了区域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7.
汕头市的旅游发展模式和驱动机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吴志才  彭华 《热带地理》2004,24(3):289-292
在分析汕头市旅游资源和市场的基础上,认为汕头市旅游发展需采取以商务型都市旅游为主体,以潮汕文化旅游和海滨度假为特色的区域旅游发展模式,提出汕头市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驱动机制:积极培育城市的经济活力,增强城市的综合吸引力,积极转化潮汕文化为旅游产品,加强精品景点建设.  相似文献   

18.
邓伟 《地理科学》1997,17(3):278-284
长山群岛特有的地质,地理环境肽其气候条件决定其水环境容量水,水资源有限。海岛区域开发协调发展的道路,水资源开发不应以损害水环境炒代价,必须走水资源持续利用的开发模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