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内蒙古喀喇沁旗历史上曾多次发生典型震群活动,2008年8月19日至9月14日再次发生震群活动.本文分析了本区历史震群活动与周围中强地震的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喀喇沁地区的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有一定的呼应关系.因此本次震群活动对周围地区未来中强地震的发生具有一定的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2.
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地震活动图像演化动态跟踪、地震活动参数时间扫描及震群判定等目前较为成熟的地震预测方法,研究了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结果显示8.1级地震前地震活动性异常有序性明显,地震空区、地震条带、震群活动异常突出,且呈现配套特征.研究认为地震空区图像演化对揭示特大地震的孕育场有所帮助;大范围前兆震群活动是特大地震前多点应力积累、释放的前兆反应;结合地震活动参数扫描异常综合分析,特大地震前可能做出一定的中期-短期预测.  相似文献   

3.
系统梳理了2000年以来山西地区6次MS≥4.5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结果表明,地震空区/平静、地震条带、显著地震/震群、大同地震窗“开窗”活动等异常在地震发生前具有一定普遍性,且异常基本围绕在震中及附近地区分布,特别是在地震平静/空区、地震条带等异常发展后期出现的显著地震/震群活动,对未来地震发生的地点和时间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异常持续时间与发震间隔统计表明:异常多出现在主震发生前6个月以内,显著地震/震群、大同地震窗“开窗”对未来主震的发生具有短临预测意义。此外,随着区域应力水平的不断增强,在特定敏感地区会发生成组极微震密集活动,监视跟踪这些有别于正常活动背景的极微震活动,对地震短临预测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唐山大震前后一般震群与前兆震群时空演化特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薛艳  梅世蓉 《地震》1999,19(2):183-189
通过对华北地区1970-1991年震群活动资料的研究发现;(1)在唐山大震前6-7年,华北地震群活动出现波浪式起伏增强特点,大震后区域震群活动总体关系产;(2)唐山大震前的震群逐渐形成条带分布,震后3年条带走向消失:(3)唐山大有的震群活动显示出一定的迁移性;(4)大震前5年,满足b、K、h、U和p中的任意3个指标的前兆震群在7.8级主震周围大量出现。  相似文献   

5.
简要介绍了1999年11月29日辽宁岫岩Ms5.4地震成功预报的震前主要预测依据及基本思路。通过对震前辽宁地区地震中短期危险性的分析,确定辽南地区是未来主震的危险地区。根据地震活动的区域特性及岫岩偏岭震群活动的规律,判定岫岩震群的前震性质。利用地震活动性参数计算结果和震前在震中及邻近地区出现前兆短临异常的统计分析,进一步论述了震前预测地震三要素的基本依据。  相似文献   

6.
对阳江6.4级地震晚发余震的ML≥4.O级地震、频度和前兆震群进行了研究.认为该地震余震序列的频度和强度变化与震区周围的较大地震对应较好,其前兆震群和一般小震的前兆震群一样具有前兆意义.它的余震频度、强度和震群活动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显示粤桂琼三省区的地震活动水平并对地震预报有一定的帮助,可作为监视粤桂琼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7.
利用“八五”,“九五”地震预报攻关研究的成果。对1987年寻乌Ms5.5级地震前的地震活动性异常特征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此次地震前出现小震活动空区,地震活动“增强-平静”,前兆性震群活动等多项明显的地震活动性异常。这些异常还表现出一些中期向短期过渡的特征。对将来主震的中短期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茫崖地区所处的构造位置比较特殊,对区域应力增强较为敏感,区域内发生的震群和3、4级地震对本区域内5级以上地震具有预测意义。区域内震群和5级以上地震活动又与青海地区6级以上地震平静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关注茫崖地区地震活动有助于青海地区的震情趋势判定工作。  相似文献   

9.
对研究区内(31°~37°N,110°~117°E)1970年至今的37年中全部16次ML5.0左右地震前弱震活动图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震前出现的异常图像有地震窗口效应、弱震空区、地震丛集、小震群活动、弱震条带和地震空段等六种。地震窗口效应和弱震空区重现率最高(均为0.75);小震群活动和地震丛集重现率居中(分别为0.56和0.53);地震空段和弱震条带重现率最低(分别为0.38和0.33)。另根据这些异常的时间进程分析,它们对研究区内未来ML5.0左右地震的预测可进行跟踪。弱震空区或地震丛集可作为年度异常指标使用;出现小震群活动,可作为进入短期预测阶段的标志;如地震窗口出现异常,则可进一步确认进入短期预测阶段。由此可见,弱震活动异常图像对预测研究区内ML5.0左右地震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0.
2021年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地震活动异常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结合青海玛多7.4级地震前日常跟踪工作中出现的地震活动异常,系统梳理羌塘块体6级地震成组、中国大陆5级地震低频活动、青藏高原东北缘中等地震活动显著增强以及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区震群活动的时空异常特征,总结多项指标的预测意义,并对部分重要指标做了预测效能评估。同时,通过研究碌曲震群的时空分布特征,认为碌曲地区是一个应力敏感区域,对周边地区中强地震的发生有较好的预测意义,在后续震情监视过程中应该作为重要指标来跟踪。  相似文献   

11.
震群活动和地震预报综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震群和大地震的关系、用前兆震群预报未来地震的发生,是世界范围内比较活跃的课题之一。文章例举了震群的一些指标以说明前兆性震群的预报意义,并从大范围的众多震群活动阐述大震前震群活动的一些特征。根据震群的分布可确定未来大震的发生地点,并解释不同类型震群的力学成因。  相似文献   

12.
王筱荣 《华南地震》2007,27(4):1-10
对比研究了新疆伽师强震群与乌兹别克斯坦加兹里强震群,发现两者不但在分段上极为相似,而且随时间的发展在能量释放的分配形式上也极为相似,且余震都呈共轭分布,主要地震迁移呈多侧扩展型,强震群序列中各次主要地震的发生表现出一定的的继承性特征,强震前中小地震出现平静。从频度及强度上看,两次强震群第一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较低,第二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较高,第三组强震发生后余震频度及强度最高。  相似文献   

13.
自1975年以来,海城附近发生具有一定规模和强度的震群(ML≥4.0;震次≥100次)有: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1999年11月29日岫岩5.4级、2008年11月14日海城Ml4.8和2012年2月2日盖州Ml4.8震群,这4个震群发生前地震活动背景怎样,是否存在着某种共同的特点?对这4个震群进行对比研究发现:震前1年该区出现小震群活动,ML≥3.0地震条带、地震活动水平明显增强,连续发生多次ML≥4.0地震,ML≥4.0地震震源机制高度一致,且震中最近台站记录P波初动符号出现明显的一致性等变化,可视为地震异常。及时捕捉中强地震前异常,对于地震活动趋势判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在地震学参量年度异常的背景^(3),阐述了1995 ̄1996年云南地区发生的孟连、武定、丽江三次强震前的地震活动短期异常,包括地震平静、小震群、窗口地震、调制地震、地震波参数以及4级左右地震向震中迁移等。结果表明,这些异常特征表现突出,其演化进程显示了强震孕育的阶段性。  相似文献   

15.
山东地区震群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山东地区1970年以来的震群和地震小序列的群体活动与周围地区中强地震的关系,发现震群和小序列的群体活动对周围地区的中强地震有震兆意义.统计分析了它们之间的关系,给出了山东及其周围地区中强地震发生前震群和小序列群体活动的异常指标,该指标对其周边地区中强以上地震的年度和中短期预测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6.
20 0 1年 11月 14、 15日新疆喀什台记录到 86次振动事件 (“奇异震群”事件 )。为识别其性质 ,应用波谱分析、偏振分析等方法 ,对该事件和同范围构造地震的地震波特征进行了对比研究 ,发现 :(1)喀什“震群”的全波列衰减比构造地震的全波列衰减快很多 ;(2 )与构造地震的速度谱相比 ,“震群”的频谱相对较为“集中”,而构造地震的则较为“发散”;(3)“震群”位移谱的拐角频率和卓越频率均较构造地震的相应量高出一倍多 ,且离散较小。通过对喀什“奇异震群”这些特征进行分析研究 ,认为这一事件极有可能是人工事件  相似文献   

17.
ApplicationofPPclustermethodintheearthquakeswarmanalysisShi-YongZHOU;(周仕勇)Ling-RenZHU;(朱令人)andChuan-LingDENG(邓传玲)(Seismologic...  相似文献   

18.
江苏及邻区震群活动特征分析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地整理研究了江苏及其邻近地区36次小震群活动,总结了震群活动的参数特征,探讨了震群活动与大震的关系,分析检验了前兆震群类型的判定指标.江苏地区震群活动分布集中,强度以ML2.0~3.9地震为主,震群序列总频次在30次以下居多,持续时间在15天以内的震群占总数的55%;震群序列中地震总频次和震群持续时间与震群的最大震级之间不成正比;研究区78%震群发生后对应M4.6以上中强地震,其中500km范围内时间间隔在1年内的占对应地震总数的57%,具有一定的中短期地震预测指示意义;震群与未来中强地震的距离较为离散,但尚无在原地发生大地震的震例.震群强度大小与未来中强地震的对应率高低和对应的地震强度大小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震群频次的多少与其后发生地震的对应率高低也没有明显的相关关系.采用U-p组合或者全组合判定震群类型的效果相对较好,检验正确率约占总数的50%,但总体而言效果并不十分有效,需要参考其它方法和手段综合判定.  相似文献   

19.
辽宁地区震群序列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孙文福  王玉莹  李芳 《地震》2000,20(4):63-68
利用经验类比的方法, 对 1999年 11月岫岩偏岭震群序列及以往在辽宁地区发生一些典型的具有地震预报意义的前兆震群和前震序列进行了详细研究。 结果显示, 前兆震群与前震序列之间差别很大, 其性质和前兆特征迥然不同。 1999年 11月岫岩 5. 6级地震震前序列与 1975 年海城 7. 3级地震前震序列特征及性质相同, 属于前震序列。 同时, 研究结果中也包含了判别地震序列性质的方法和须要注意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2016年8月唐山震群视应力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16年8月河北唐山发生震群活动,具有频次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利用首都圈数字化地震台网监测的2016年1月—2017年5月河北唐山地区ML≥2.5地震,采用遗传算法反演震源参数,计算相应地震视应力值。分析结果如下:①此次地震序列为前震—主震—余震型;②视应力值在震群发生前明显增高,发生过程中出现高低相间现象,在ML 4.3主震出现峰值,震源区应力状态不稳定,震后视应力恢复正常;③震群视应力与震级呈现一定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