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9 毫秒
1.
黄苑龄  谷静  张杰  黄智龙 《矿物学报》2021,41(4):454-459
铝土矿中常伴生稀土等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具有巨大潜在经济价值.本文通过化学物相分析,包括水溶相、离子相、胶态沉积相和矿物相4个相态进行逐级分离,以及碳酸盐类、有机质、铁矿物类、石英及硅酸盐类进行逐级分离等,研究了黔北务—正—道铝土矿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结果表明,该区铝土矿中稀土元素主要是以矿物相和离子相为主,水溶相稀土和胶态沉积相稀土极少,且矿物相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硅酸盐类矿物中.结合该区铝土矿矿物组成特征,认为粘土矿物是其中稀土元素主要的载体矿物,主要呈类质同象形式赋存于粘土矿物(如高岭石和绿泥石等)中,部分稀土元素呈分散状态被铝矿物(如一水硬铝石、软水铝石、三水铝石等)以及粘土矿物吸附.  相似文献   

2.
水—岩反应与稀土元素行为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凌其聪  刘丛强 《矿物学报》2001,21(1):107-114
大量研究表明,水-岩反应过程中REE表现为不同程度的活动性。富含各种络合剂的流体与岩石反应时可活化REE;水-岩反应过程中既可出身HREE优先活化,亦可出现LREE优先活化,这取决于流体的化学成分、Eh、pH以及REE的寄主相及其赋存状态;水-岩反应过程中的可出现Eu的正异常、负异常和无异常。其主要影响因素是流体的氧化-还原状态;单矿物组合的REE行为受制于矿物的晶体化学性质,而多矿物组合则取决于体系的Eh、pH、水/岩值和络合剂浓度等,目前亟待开发实验工作有:①流体的化学组成及其性质,尤其是各种络合剂的活度及其对REE的活性的影响;②REE在热液矿物与流体相之间的分异机制及控制因素;③T、P、pH、Eh和水/岩比如何影响REE的活动性和分异行为。  相似文献   

3.
泥灰岩中自生方解石的稀土元素酸溶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碳酸盐岩稀土元素是沉积环境示踪的理想参数,但由于自生沉积碳酸盐矿物的稀土元素含量远低于陆源黏土等其他矿物,在样品处理过程中少量陆源黏土矿物的溶解,将影响沉积环境的示踪。因此,如何在样品处理过程中避免陆源黏土矿物中稀土元素的释放,从而获得海洋环境自生沉淀形成的碳酸盐矿物中的元素方法非常重要。本文应用地层中常见的同一泥灰岩样品,分别用5%醋酸、5%盐酸、2%和5%硝酸浸取,采用0.5 h、1 h、2 h、3 h、6 h和24 h的反应时间,用X射线衍射法(XRD)分析酸不溶残渣矿物组成、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法(ICP-AES)测定酸可溶相溶液的主元素和微量元素含量、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ICP-MS)测定酸可溶相溶液的稀土元素含量,结果表明所有酸溶均可完全溶解泥灰岩中的方解石矿物,并有少量黏土发生溶解,导致稀土总量和Ce/Ce*增高,但对Eu/Eu*、LaN/YbN和Gd/Gd*等参数没有影响。泥灰岩中自生方解石的稀土元素理想溶样条件是5%醋酸反应1 h以内,溶液的ICP-MS分析结果适用于示踪沉积环境的氧化还原条件。  相似文献   

4.
铝土矿中通常含有一定量的稀土元素(REE),氧化铝生产过程导致矿石中几乎所有的REE都富集到赤泥中,其中喀斯特型铝土矿所产生赤泥中的REE含量相对更高,是潜在的REE二次资源,综合利用赤泥中的REE己成为研究热点之一.已有的研究表明,REE分布于赤泥的各个矿物相,包括铝土矿保留下来的矿物相或新形成的矿物相.类质同象可能是其中REE的主要赋存形式,含Fe或Ti的矿物是其主要载体矿物,存在少量REE独立矿物,硅酸盐矿物相或新形成的矿物相也是REE潜在载体矿物.目前,赤泥中REE回收利用多处于实验室研究阶段,包括直接酸浸、焙烧浸出和生物浸出等方法.对比结果表明,直接酸浸和焙烧浸出是有效的赤泥回收REE的方法,但难点是如何增加浸出的选择性,及简化工艺流程.此外,生物浸出的过程更绿色环保,可能成为未来最具前景的回收REE的方法.在回收过程中,设计和发展多元素回收工艺,将Fe、Al、Na、Ti和REE等元素均纳入提取回收流程,并将有用金属回收后所产生的残渣作为制备建筑装饰、催化支撑材料、吸附剂等的原材料,将是赤泥综合利用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魏菊英  曾强 《地质科学》1997,32(4):506-514
东风山含铁建造金矿床中稀土元素含量普遍较低。东风山群是含矿层,其不同层位岩石和矿物的稀土含量有所差别。大理岩和含铁层中铁闪石的稀土含量最低,甚至低于稀土地壳丰度;上部角岩、下部角岩和石榴子石中稀土含量近似其他壳丰度;而板岩和花岗岩中稀土含量远高于其他壳丰度。稀土元素分布的特点反映了东风山金矿床形成于一个半封闭和较还原的海盆地,金矿化是在弱碱性条件下产生。黄铁矿中出现独居石类矿物,这可能与陆壳重熔改造形成花岗岩时产生的局部富轻稀土热液沿黄铁矿裂隙渗入有关。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中部锰结核的稀土元素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郭世勤  孙文泓 《地质学报》1992,66(2):135-147
太平洋中部CP区和CC区锰结核中含有丰富的稀土元素。CP区结核较CC区结核富含REE,海山区结核较平原丘陵区结核富含REE。结核内部REE呈带状分布。结核和沉积物的稀土分布模式相同,与海水的模式曲线为镜像关系。三价稀土元素自海水进入结核时没有产生明显分异。造成结核和沉积物中REE丰度差别的主要原因是氧化还原条件。太平洋地区洋底的氧化还原强度主要受南极底流控制。结核中含铁相是REE的主要富集场所。  相似文献   

7.
吴大清 《矿物学报》2012,(Z1):54-55
矿物表面活性是矿物表界面反应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性参数。如矿物溶解和晶体生长、矿物表面吸附和表面络合反应、矿物表面氧化还原和催化反应,都与矿物表面活性相关。甚至生物矿物界面作用过程中,常用到矿物表面反应性氧基(ROS),其释放能力也与矿物表面活性密切相  相似文献   

8.
江西龙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中稀土元素的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吴澄宇  郭中勋 《地质学报》1989,63(4):349-362
温湿的气候条件和低缓的丘陵地貌为江西龙南地区花岗岩风化壳的发育提供了有利条件。REE在全风化层呈吸附状态在粘土中大量富集,浸取率达48~86%。原岩中富含易风化的稀土矿物(如氟碳钙钇矿等)为这一过程奠定了物质基础。浸取实验和氢、氧稳定同位素资料表明:风化作用的渐进发育所伴随的雨水自上而下的渗透和pH值增高的梯度,对REE的迁移和富集起了重要的控制作用。尽管不同REE之间存在着迁移能力的差异,但分馏作用不足以改变风化壳REE分布型式对原岩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9.
香花岭花岗岩稀土元素演化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香花岭地区花岗岩中的稀土元素呈逆向演化 ,其演化过程受花岗岩体系中的岩浆主成分、熔体结构相及流体组分变化等影响。花岗岩造岩矿物中稀土元素与各自岩石变化的一致性 ,可能暗示稀土元素的演化受岩浆的制约 ;稀土元素总量随岩浆演化而下降 ,与岩浆体系降温矿物的晶出、熔体相的相对减少、流体相的增加及射气分异作用的发生等有关 ,而轻稀土富集则是由于岩浆体系向碱性增强方向演化的结果。对于连续演化的花岗岩而言 ,稀土元素的分布样式或许可作为岩浆演化酸碱环境的指向 ;负铕异常的减小除与岩浆主成分的变化有关外 ,还与氧化 还原环境的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钨矿物的稀土地球化学特征—矿床成因类型的判别标志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研究表明,斑岩型钨矿物和石英脉型钨矿物稀土组成是不同的,前者较富轻稀土,后者较富重稀土,它们与各自的含矿母岩稀土特征相类似。因此,稀土模式可以作为判别成岩成矿物质来源和划分矿床成因类型的标志,为找矿和矿床评价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江西金山含金黄铁矿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稀土元素在地质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查明稀土元素在地质体中的赋存状态,对应用稀土元素解决地学问题非常有意义。本文利用分步溶样ICP-MS测试方法对江西金山金矿含金黄铁矿中稀土元素作了详细的研究,试图弄清黄铁矿中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实验表明,金山金矿与金成矿关系密切的黄铁矿的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的含量很低;而具有高稀土元素含量的硫化物中的稀土元素主要赋存在硫化物所包含的富Zr微矿物中,如锆石、金红石、尖晶石、钛铁矿等。这些微矿物究竟是以包裹体子晶的形式存在,还是以捕虏晶的形式存在尚有待进一步研究。黄铁矿中包含的硅酸盐相对黄铁矿稀土元素含量及特征的影响很大,直接制约了黄铁矿的稀土元素组成。黄铁矿流体包裹体与黄铁矿矿物的稀土元素组成虽然在含量上有差异,但其配分形式相似,所以黄铁矿的稀土元素组成可以代表黄铁矿中液体包裹体的稀土元素组成,通过分析黄铁矿的稀土元素特征,可以示踪成矿流体的来源与性质,前提是实验中不要将黄铁矿样品全部溶掉,以保证黄铁矿中所包裹的硅酸盐相不参与黄铁矿REE组成的测量。  相似文献   

12.
江西龙南花岗岩稀土风化壳中粘土矿物的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区燕山早期花岗岩发育的风化壳中的粘土矿物以高岭石和埃洛石(7Å)为主;蒙脱石、三水铝石及其它为新查明矿物。据粘土矿物组合特征,自风化剖面深部到地表分为三个带:含蒙脱石带,高岭石和埃洛石(7Å)带,含三水铝石带。本文探讨了矿物在风化过程中的生成演化顺序,并进行了热力学的解释。据各带粘土物质的阳离子交换量与稀土含量变化的不一致关系认为,稀土在C带中的富集是化学风化的结果,与粘土矿物组合无关。  相似文献   

13.
赵芝  王登红  潘华  屈文俊 《地球科学》2017,42(10):1697-1706
为了解风化壳中离子交换相稀土元素的特征,对广西某地花岗岩风化壳剖面样品进行了X射线衍射及主量、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的研究.剖面自上而下可划分为腐殖土层(A1)、亚粘土层(A2)、网纹状风化层(B1)和全风化层(B2);自A1至B2,粘土矿物的含量和化学风化蚀变指数快速降低;与母岩相比A1、A2、B1中全相Ce、Nd和HREE相对富集,B2中全相稀土与母岩特征相似,所有样品的离子交换相HREE亏损,Y相对富集;离子交换相轻、重稀土一起富集在B2中.据此推测,花岗岩中褐帘石、榍石等易风化的稀土矿物为离子交换相稀土提供了主要的物源,锆石、磷钇矿等难风化的稀土矿物的残留及表生稀土矿物的形成使全相HREE相对富集;离子交换相轻、重稀土元素的分馏程度随风化程度的增加而变化.   相似文献   

14.
姑婆山花岗岩主岩体的稀土元素赋存状态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陈春  宋林康 《矿物岩石》1992,12(1):38-45
稀土元素在姑婆山花岗岩主岩体过渡相中,主要以稀土矿物和类质同象两种形式存在,并以稀土矿物形式为主,其中稀土元素含量占全岩含量的64%以上。轻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褐帘石和独居石中,重稀土元素主要赋存于褐钇铌矿等矿物中。岩石中至少有65%以上的稀土元素赋存于抗风化能力小的矿物中,为花岗岩风化壳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提供了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5.
张青  戴慧  阳珊  蒋小平  王枫 《安徽地质》2016,26(2):153-157
利用偏反光显微镜鉴定、稀土元素化学分析等方法对马鞍山相关矿物岩石进行岩相学、矿物学、化学成分研究及对比,发现假象绿松石镜下结构具球粒状变胶结构,其稀土元素大幅流失,与风化围岩及其他产状绿松石相当;假象磷铝石具有磷灰石双锥柱状,磁铁矿包体特征与原磷灰石具有一致性,其稀土成分、含量与原磷灰石具有高度继承性。据此对假象绿松石、磷铝石的成因进行分析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赣南新元古代变质岩稀土矿物及其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近年来赣南地区首次报道了变质岩离子吸附型稀土矿床的发现,为离子吸附型稀土的找矿提供了新思路。赣南地区新元古代变质岩大面积分布,风化壳也广泛发育。文章对30件稀土元素含量(300×10~(-6))高的变质岩矿物样品进行了详细的电子探针分析,旨在查明赣南新元古代不同类型变质岩中的稀土矿物种类及特征,探讨其成因、对全岩稀土元素含量的贡献以及离子吸附型稀土元素的成矿潜力。研究表明,区域上变质岩可大致分为6类,分别是变质凝灰岩类、板岩类、千枚岩类、片岩类、变砂岩类和变粒岩类,不同类型变质岩的稀土矿物组合不同,除了普遍存在的、难风化的独居石、磷钇矿和锆石外,部分岩性中出现易风化的褐帘石、含稀土元素绿泥石和含稀土元素金红石,及表生的水磷酸盐和磷铝酸盐等矿物。这些富稀土矿物贡献了全岩中大部分稀土元素,且部分矿物成因与后期流体作用相关,为成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文章总结分析认为,赣南地区广泛分布的变质岩中,片岩类、变砂岩类和变质凝灰岩类均具有相对易风化的稀土矿物组合,尤其变质凝灰岩类和变砂岩类,能为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提供充足的物质来源,具有可观的离子吸附型稀土成矿潜力。  相似文献   

17.
Coupled with a petrographical study, I carried out an ion probe study of rare earth element microdistributions in mineral phases of silicate inclusions from the Colomera IIE iron meteorite. Most mineral grains have homogeneous REEs, but show considerable inter-grain variations by a factor of 2 to 100. The whole rock REE abundances for Colomera,estimated by combining REE data with modal abundances, are relatively LREE-enriched with REEs of~10’CI, which suggest that Colomera silicates were highly differentiated and might represent a low degree partial melt (-10%) of a chondritic source. REE geochemistry of Colomera silicate inclusions points to an origin that involves differentiation,dynamic mixing, remelting, reduction, recrystallization, and subsequent rapid cooling near the surface of a planetary body.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东菲律宾海新型铁锰结壳中元素的赋存状态, 采用化学提取方法对3个结壳样品进行了物相分析.不同类型结壳中成矿和稀土元素的赋存状态总体一致, 表明它们形成于相近的地质和海洋环境中.成矿元素中的Fe和Cu绝大部分赋存在残渣态中, Mn、Co和Ni则主要赋存在锰氧化物结合态、有机结合态和残渣态中, 并且埋藏型结壳样品锰氧化物结合态中赋存了相对更高比例的成矿元素.三价稀土元素主要集中在锰氧化物结合态中.两个沉积物表层结壳样品中的Ce主要集中在残渣态中.而埋藏型结壳样品中的Ce则主要赋存在锰氧化物结合态中, 这可能与该样品此相态中赋存了相对较多的Mn有关.呈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的稀土元素含量仅各占稀土总量的1%左右, 表明两者对结壳中稀土元素的富集作用很小.   相似文献   

19.
Morphology and mineralogical and geochemical compositions of freshwater ferromanganese nodules of Ol’khon Island (Sasa Formation) and Kulunda Plain (Lake Porozhnee) were studied. The study has shown rhythmic structures of the nodules, formed by macro- and microlayers with mineralized microflora. The layers are composed of either crystalline Mn mineral phases and finely dispersed Fe phases (Lake Porozhnee) or, on the contrary, crystalline goethite and X-ray amorphous Mn phases (Ol’khon Island). Separation of Mn and Fe mineral phases in the nodules proceeded during their formation and diagenesis. The freshwater nodules show both high (Lake Porozhnee) and low (Ol’khon Island) Mn/Fe ratios. The predominance of Fe phase in the Ol’khon nodules accounts for their high contents of REE, including Ce. The Porozhnee nodules grew, most likely, more rapidly, which is reflected in their low REE contents and Ce anomaly. The examined chemical and mineral compositions, textures, and structures of the nodules testify to the low-temperature hydrothermal source of their ore substance.  相似文献   

20.
麦哲伦海山群MK海山富钴结壳稀土元素的赋存相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ICP-OES和ICP-MS,分析了麦哲伦海山群西北端MK海山2 170 m水深的MKD23B-3号富钴结壳样品,获得了其剖面上主元素、稀土元素(REE)和Y含量数据,并基于元素含量间的线性相关关系,研究了REE和Y的赋存相态。结果显示:该样品剖面从基岩到表面可划分为5层,第Ⅰ、Ⅱ层为磷酸盐化壳层,第Ⅲ、Ⅳ、Ⅴ层为未磷酸盐化壳层。在未磷酸盐化壳层中,REE和Y主要赋存在δ-MnO2相中;而在磷酸盐化壳层中,REE和Y除了赋存在Fe、Mn氧化物相中外,主要赋存在独立于碳氟磷灰石(CFA)的矿物相态中,可能为稀土的磷酸盐。并提出利用磷酸盐中REE/Y 估算富钴结壳磷酸盐化壳层次生稀土的方法,据此估算了MK海山富钴结壳磷酸盐化壳层次生稀土的量。在该样品中,次生稀土占稀土总量的42%~88%,近一半以上的稀土是次生的,磷酸盐化作用对于REE和Y的次生富集具有显著的贡献;因此解读磷酸盐化富钴结壳的稀土元素(特别是Nd同位素)古海洋记录必须排除次生稀土元素的干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