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磷灰石固定水溶性铅离子研究进展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羟基磷灰石与天然磷灰石均能有效地固定水溶性铅离子,1g羟基磷灰石或改性活性天然磷灰石除去水溶液中的铅离子量可以高达800mg;其反应机理以磷灰石的溶解与铅的磷酸盐矿物的沉淀为主,伴有表面吸附作用。羟基磷灰石和改性活化天然磷灰石可用于含铅废水的处理,而性能良好的天然磷灰石在对铅污染水体、土壤及废弃物进行原地改良方面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云南金顶铅锌矿区和山东大汶口盐矿区硬石膏中铜、铅、锌、锶、钡含量的测试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并进行了95℃和150℃下硬石膏在不同介质水溶液中重金属的活化模拟实验.结果表明:硬石膏岩中普遍含有铜、铅、锌、锶和钡等重金属.其中铅和锶的含量服从正态分布;而铜、锌和钡的含量则服从对数正态分布.硬石膏岩中的重金属在介质水溶液中能够被活化,尤其是其中的锶,活化后的释出量相当可观.含有NaCl和氨基酸的酸性水溶液更有利于这种活化作用.据此,作者认为:蒸发岩层可以提供部分成矿无素,即通过介质水溶液的活化作用形成有意义的戍矿溶液.含有NaCl和有机质(氨基酸)的水溶液不仅有利于蒸发岩中重金属的活化,而且有利于它们在溶液中的迁移和富集.  相似文献   

3.
利用合成磷灰石可以从水溶液中除去铅和其它重金属离子,对于含有大约100ppm二价铅的水溶液少量的羟基磷灰石就可以很容易地把铅的浓度减小到ppb级水平,或者到检出水平以下。这一反应取决于溶液中Pb~(2+)的含量和羟基磷灰石的含量,反应可以很快,几分钟内即可完成。通常认为反应机理主要是铅磷酸盐的沉淀作用。在自然界的地球化学条件下,溶液中的铅趋向于沉淀转变成相当难溶和稳定的磷氯铅矿。扫描电子显微镜  相似文献   

4.
利用天然磷矿粉为原料制备的羟基磷灰石(HAP)研究其去除水溶性Fe3+作用机理。结果表明:HAP对水溶液中Fe3+离子的去除过程是一个复杂的非均相固-液反应,分为两个阶段:初期阶段(t≤20 min)反应速度快,动力学过程复杂;后期阶段(t20min)反应速度较慢,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方程。HAP去除水溶性Fe3+离子的主要作用机理是溶解-沉淀和表面吸附作用。  相似文献   

5.
长江武汉段冲积土壤中重金属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江沿江全流域的重金属元素镉异常带引发了人们对沿长江流域城市的镉及其他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的关注。本文以长江流域具有重要的经济发展战略意义的武汉为研究区,对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主要重金属元素镉、铜、铅、镍、铬的含量和以BCR法分步提取的弱酸提取态、可还原态、可氧化态和残渣态等4种形态的分量进行了较系统的分析,同时,配套分析了蔬菜样品中的重金属元素镉、铜、铅、镍、铬的含量,以便了解重金属元素的环境地球化学特征。结果显示,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重金属镉含量超标;铅、铜、镍元素含量接近国家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二级指标,基本上对植物和环境不造成危害和污染,满足一般农田、蔬菜地、茶园、果园、牧场等土壤环境标准;铬元素含量较低,接近其背景值。长江武汉段沿岸的冲积土壤中重金属元素的含量和活动性强的弱酸提取态分量随着采样点位置距离武汉钢铁厂越近而增大,显示重金属污染的部分原因可能是工业生产造成的。重金属元素在表层土壤中存在积累效应,表现为表层土壤中重金属元素含量高于对应深层的含量。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特征与各自的地球化学性质有关,活动性强的弱酸提取态镉和铅分量高,具有潜在的环境危害。这些土壤中种植的蔬菜中,重金属元素镉含量普遍明显超标,部分蔬菜中铅元素含量超标,铜、镍、铬元素含量正常。  相似文献   

6.
通辽地区污灌区土壤中重金属迁移规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辽地区污灌区土壤土层剖面不同深度重金属铬、铜、镉、铅元素测试和分析结果表明,重金属在垂直方向上的浓度随着土层加深,含量减少,土壤对重金属具有吸附和过滤作用,污灌区地下水目前没有受到污染。  相似文献   

7.
辽河流域人发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对辽河流域人发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分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重金属元素尤其是铅、镉、汞、砷、铬元素,分布规律有很大相同之处,高含量数据点均围绕沈阳、锦州等重工业城市及阜新、柴河铅矿及其下游等地区分布,且城市居民平均含量明显高于乡村居民平均水平。通过进一步对典型污染区的研究发现:人发分布特征与背景环境有很大相关性,即土壤、浅层地下水、作物中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区,人发中重金属含量亦较高。  相似文献   

8.
粤北大宝山是华南金属成矿带的大型铁铜、铅、锌、钼等多金属综合性矿床,富含硫化物,位于北江支流横石河的上游分水岭,流域封闭性很好。矿山开发引起横石河下游的上坝村成为远近闻名的"癌症"村,部分村民出现"痛痛病"疑似症状。由于其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对下游引发的严重污染,该矿山成为研究湿热地区含硫化物金属矿山重金属元素生态-环境地球化学迁移的理想场所。以Zn为例,该矿山重金属元素从矿体中向生物体迁移过程经过尾砂/水反应界面、水/沉积物反应界面、土壤/间隙水溶液界面和土壤/植物界面4个重要的反应界面。其中,尾砂/水反应界面控制重金属从源头尾砂中的释放;水/沉积物反应界面控制重金属在水体中与河流沉积物的沉淀与释放的平衡;土壤/间隙水溶液界面控制土壤生物有效性;土壤/植物界面控制生物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利用。4个界面的介质间相互作用较好地刻画大宝山矿山因为开采,重金属元素从内生环境中曝露出来,然后在表生环境中释放、迁移、转化、归宿的迁移模式。上述认识对矿山重金属污染治理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通过改变重金属迁移反应界面的条件,可以阻断矿山元素的迁移,达到污染治理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环境铅污染及其防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体健康与其居住环境中元素的分布状况有密切关系。本文以重金属铅为例概述了环境铅污染的特征,污染铅转移到人体的途径及对人本各系统的毒害作用和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10.
微分阳极溶出伏安法连续测定天然水中铜、铅、镉、锌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于铁力 《世界地质》2002,21(4):415-416
铜、铅、镉、锌等微量元素是环境样品的重要检测指标 ,它对水质评价、生态环境考查及环境污染监测等有重要意义。天然水中这些元素含量极低 ,需要高灵敏度的检测手段方能检测。笔者用微分阳极溶出伏安法连续测定天然水中铜、铅、镉、锌 ,取得了良好效果。1 试验部分  仪器与试剂 FDSV - 1溶出伏安 ,三电极系统 ;LZ3- 2 0 4函数记录仪 ;氮气纯度为 99.99% ;HAC -NaAC缓冲液 ;HgC水溶液 2 .0× 1 0 -3mol/L ;GaCl3水溶液 1 0 0mg/mL ;Cu、Pb、Cd、Zn标准储备液 ( 1 .0mg/mL)分别由四元素的光谱氧…  相似文献   

11.
国内矿物治理重金属废水研究进展与展望   总被引:7,自引:4,他引:3  
综述了我国利用天然矿物治理重金属废水方面的研究新成果。天然铁的硫化物、天然铁锰的氧化物、方解石与磷灰石等具有良好的表面吸附与氧化还原化学活性;不同介质中它们能不同程度地表现出对Cr^6 、Pb^2 、Hg^2 、Cd^2 等重金属离子的吸附作用,可广泛用于重金属废水处理。矿物吸附重金属离子机理的研究表明,矿物对重金属的吸附是矿物表面与无机重金属离子之间的表面作用过程,包括矿物表面功能基与重金属离子的配位反应、矿物表面氧化还原反应和沉淀转化作用,以及矿物表面离子交换吸附作用等。  相似文献   

12.
<正>监测数据表明,我国较多的水库以及江河面临重金属污染问题,主要的重金属污染物为Hg,地表水饮用水源中Cr和Pb污染也比较普遍。重金属作为非降解型有毒物质,因其在环境中的生物毒性、生物富集性、持久性,使得重金属污染成为自然环境面临的严重问题[1]。重金属Pb元素是一种有毒元素,危害人体的神经系统与肾脏功能。铅的毒性主要由铅在水体中的溶解度、颗粒大小以及形态所决定[2]。而矿  相似文献   

13.
采用平均离子强度下30年雨量的模拟酸雨淋滤珠江三角洲潮土,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测定重金属元素,研究潮土0~90 cm处各节土壤柱中重金属镉、钴、铜、锌、铅、砷、钛、钒、铬、锰等元素的释放情况。研究表明,在高强度模拟酸雨淋滤下,潮土中重金属元素的释放情况存在较大差异。长期的酸雨淋滤,土壤中的镉、钴、铜、锌和铅在不同深度均有不同程度的淋失;砷、钛、钒、铬、锰等元素不会造成大量的淋失。利用这种差异可以评估重金属元素对环境的潜在影响,为农田生态系统的预警预测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4.
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重金属通过在生态环境和生物中的迁移、转化和富集已对环境质量和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概述了重金属元素在地表环境中的迁移方式和在土壤一植物系统中的聚积形态,以及重金属污染治理的研究现状。针对以往研究工作的不足和在研项目特点,重点提出了土壤和茶叶中铅同位素组成的测试技术.综述了铅同位素示踪技术在重金属污染研究中的应用,并指出了今后研究重金属污染的重点。  相似文献   

15.
利用天然地质材料去除水中重金属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将纯灰岩与砂子、碳质灰岩、角砾灰岩对重金属Cu、Zn、Cd、M的去除率进行对比,发现纯灰岩是一种更好的能够代替砂子用于水中重金属去除的低成本天然地质材料。  相似文献   

16.
为了支持玩具业,许多实验室需要分析各种复杂基体中的金属含量。人们关心的主要元素是铅,但很多其他有毒元素也具有潜在的威胁,尤其对于儿童。这些重金属元素包括锑、砷、钡、镉、铬、硒、汞和铅,累积在人体中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一些塑料和木制玩具,特别是表面色彩鲜艳的玩具被证实含有更高水平的铅和其他元素,儿童因接触易摄入,相关法规对产品表面含有这些元素的材料作了一些限制。为了保证玩具和其他物品的生产、流通和销售,有必要检测其中的重金属含量。不同的管理机构对各类样品中的元素提供了限量要求。在玩具安全性的欧洲标准EN71第3部分(已纳入ISO8124-3),其中在“特定元素的迁移”一节给出了玩具材料中元素迁移的  相似文献   

17.
煤中铅的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铅属于重金属元素,也是煤中的有害元素之一,煤中的铅通过风化、燃烧等各种途径转移到大气、水以及土壤中,对环境造成严重危害。本文应用地球化学、矿物学、物理化学和环境化学等方法,对煤中铅的地球化学特征、赋存状态、迁移规律与富集机制进行了详细论述,为环保和脱铅工艺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区铅同位素示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南京栖霞山铅锌矿已开采50余年,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为了了解污染来源和污染传播方式,采集了该地水、土、植物、大气沉降、燃油灰尘、矿石、人血和生物等多种样品进行重金属元素含量和铅同位素示踪分析。结果表明矿区重金属污染严重,且污染随着靠近矿区而逐渐加重,重金属元素Pb、As、Cd、Cu、Zn之间相关性明显,初步反映了污染与矿山有关;同位素分析显示,矿区大气沉降样品、大部分植物样品、部分土壤和部分生物样品铅同位素组成与矿石铅同位素组成相似,证实了污染源为矿山。另外,大气沉降与植物样品铅含量高且它们的铅同位素组成相当,反映了大气沉降是污染传播方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铜(II)在高岭石表面的吸附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在天然天体系中,铜、铅、镉等重金属元素的形态分布、归宿和生物有放性强烈取决于重金属元素在水体颗粒物表面的分配趋势,本文对铜(II)在常见的重要粘土矿物-高岭石表面的吸附进行了实难和模式研究,结果表明,在同时考虑自由水合离子Cu^2+和羟基金属郭子CuOH^+与高岭石表面络合的情况下,单一表面基团、无静电表面络合模式能很好地描述酮(II)的吸附行为。拟合得到的CuOH^+的络合常数比Cu^2+的大得  相似文献   

20.
铁岭地区主要作物重金属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辽宁铁岭地区主要作物水稻及玉米中重金属元素含量分布规律研究表明,重金属元素尤其是相关关系密切的铅、锌、镉、铬等元素,分布规律有很大相同之处,高含量数据点均围绕区内的柴河铅锌矿及其下游污染严重地区分布.进一步对柴河铅锌矿与铁岭地区背景环境的对比研究发现,水稻及玉米的分布特征与其背景环境有很大相关性,即土壤、浅层地下水中重金属含量高的地区,水稻及玉米中重金属含量亦较高;水稻玉米作物中重金属元素可通过食物链进而影响人体健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