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气象服务评价指标权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气象服务评价体系中,以气象服务总体评价为目标层,分层次确立一级和二级评价指标,利用2010年全国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中评价指标数据,应用层次分析法 (AHP) 中的9分位标度法和0.618标度法来构建判断矩阵,分析了各级评价指标的权重系数确定方法。分析发现,当评价指标少于5个时,可采用9分位标度法构建判断矩阵,以确定各评价指标的权重值;而当评价指标达到5个时,需采用0.618标度法来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出相应的权向量即为权重系数。将上述方法应用于2011年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调查数据中,前后两年主要评价指标对比显示,气象服务信息内容的权重在增加,而气象知识宣传普及的权重有所减小,即公众对于气象服务信息内容更为重视,同时气象部门对于公众的气象知识宣传普及工作也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2.
针对目前定量研究雪茄生长所涉及的相关气象影响因素仍处于空白的现状,综合考虑气象条件、地理条件等指标因子,采用层次分析法,构建分析评价模型,计算各指标对评价结果的权重,分析湖北丹江口市两个雪茄种植区域相关气象影响因子的差异性。结果表明:模型准则层中气象条件、地理条件、产量因子的权重分别为0.524 7、0.333 8、0.141 5,对雪茄种植来说,气象条件影响最大;对比分析两个种植区域指标层的影响因子统计结果,结合雪茄种植生育要求,均县镇适合茄衣和茄套烟叶的种植;习家店镇更适合雪茄茄芯烟叶的种植。  相似文献   

3.
以陕西省2018年4次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的效益评估为例,基于气象、经济社会统计数据和定量化问卷调查数据,利用暴雨预报预警、公众气象服务、决策气象服务、行业气象服务和社会反馈等5个一级指标和10个二级指标表征气象服务水平,利用政府主导、部门联动及社会参与等3个一级指标和7个二级指标表征防御行为效益,从气象服务水平和防御行为两个维度对暴雨气象服务的防灾减灾综合水平进行了定量化评价。结果表明:2018年陕西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的服务水平和防御能力均在89分以上,公众在应对暴雨天气过程中人均节省损失费513元/人,4次暴雨灾害气象服务综合效益值为4.54亿元。综合评估指标较为客观地反映了气象服务在应对暴雨灾害中发挥的效益。  相似文献   

4.
根据广东省气象部门6个主要气象服务渠道"微信、短信、客户端、网站、微博、12121,从广东省气象局现代化建设任务考核指标出发,延伸出"公共气象服务、突发预警服务以及科技创收服务"3个研究方向,并设定6个渠道在各个研究方向上的指标及相关定义。最后根据指标和定义,开展各个研究方向上各项指标的定量评分和定性评价,最终得出各个渠道特性的结论,并根据结论为各个渠道的定位做出释义。  相似文献   

5.
褚希  周笑天  张莉  李娟 《山东气象》2015,35(1):23-26
文章探讨了一种为商品销售预测开展专业气象服务的方法。该方法使用模糊评价法理论,通过确定和计算气象因素评价集,构建评价判断矩阵,计算权重系数等,最终计算出产品销量的预测值,从而为销售商的销售策略进行指导。通过济南2013年夏季某商场空调销量的预测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褚希  周笑天  石振彬 《干旱气象》2014,(3):487-490,496
提出了一种基于AHM的气象服务满意度的模糊评价方法。该方法通过建立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模型、构建判断矩阵、计算属性权重及模糊评判矩阵等步骤得到最终评价向量,并根据最终评价向量获取最大隶属度评价等级,从而实现气象服务满意度的模糊评价。最后,结合气象服务问卷调查的相关数据,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浙江省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评价指标的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红  朱菊忠  孙佳怡 《浙江气象》2009,30(4):25-27,33
公共气象服务引领气象事业发展,但目前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还存在较大差距,本文旨在通过寻求合理、有效、科学的评价指标,有利于对全省公共气象服务能力进行客观定量评价,以加快推进全省公共气象服务能力的整体提升,最终实现公共气象服务社会满意度的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8.
根据广东气象服务统一品牌的特点,利用德尔菲法设计了由基础贡献度、特色工作贡献度组成的广东气象服务统一品牌贡献度评价指标体系。根据线性加权法原理,构建由目标层、准则层、指标层组成的指标体系框架,并逐一确定每个评价指标的权重。通过计算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单项指标,分别对停课铃贡献度、缤纷微天气贡献度、众创产品贡献度进行评价,在此基础上对广东气象服务统一品牌贡献度进行综合定量评价。利用广东省21地市2020年1月20日至2月20日过程服务中多个气象服务渠道数据资料,分别对21个地市气象统一品牌贡献度进行了测算排序,实证研究表明:挖掘公众需求、创新服务形式、研发爆品产品、优化过程服务、加强部门联动、线上线下协同等是提升统一的品牌贡献度有效策略,结果与实际相吻合。  相似文献   

9.
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测评量表的设计与检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问题,简述了公众气象满意度问题的提出、来源和内涵,综合考虑国内外气象服务满意度、质量评价工作的研究成果和现代气象服务的业务现状,确立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评价的3个一级指标和13个二级指标,设计了公众气象服务满意度测评量表(业务中称为调查问卷).采用验证性因素分析方法,对该量表的信度和效度进行实证检验,特别检验了结构效度的聚合效度和区分效度两个方面,结果表明所设计的测评量表具有良好的信度和效度.同时,气象服务满意度的指标评价结果与综合满意度评价结果具有高度关联,可以有效解构气象服务满意度特征,对于挖掘分析公众不同层面的气象服务需求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现状、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阐述了我国公共气象服务的发展历史及现状,分析了公共气象服务存在的问题,即:基本公共气象服务供给不足,覆盖面存在明显空隙;基本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公共基础设施抵御气象风险的现实不相适应;基本公共气象预报、预警服务存在较多问题;公共气象服务能力与满足社会多元化、多层次的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相差较大。提出发展基本公共气象服务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1.
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系统设计与业务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的特点,构建了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模型、评估指标和评估流程,从气象预报准确率评估、预报服务覆盖率评估、政府决策部门反馈措施评估、服务效益综合评估报告等4个方面对重大气象灾害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以Asp.Net为平台开发出了基于B/S(Browser/Server)结构的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业务系统。并以2008年低温、雨雪、冰冻灾害为例进行了业务应用评估,为公共气象服务中针对重大气象灾害服务效益评估业务提供了工具。  相似文献   

12.
奥运气象服务社会经济效益评估的AHP/BCG组合分析   总被引:8,自引:4,他引:4  
罗慧  谢璞  薛允传  姚东升  杨世刚 《气象》2008,34(1):59-65
综合应用层次分析法(AHP方法)和波士顿矩阵(BCG矩阵)相结合的思路,将气象服务用户群对服务效益评估这个复杂系统的思维过程数学化、系统化,建立了定量的气象服务期望度/满意度组合矩阵分析模型.以2007年"好运北京"青岛国际帆船赛调查问卷为例进行实证分析,从用户反馈信息来考核对用户需求的了解和满足、气象服务时间和时效、气象服务宣传服务手段、服务人员综合能力、预报准确度和用户未来意向等6个主要项目,应用该模型来较为客观地评估奥运气象信息服务当前的四象限结构现状,掌握和判断其所处位置,发现问题进行改进,并预测该项目的未来发展变化.  相似文献   

13.
基于2018年中国气象局与国家统计局在全国31个省(区、市)范围内收集的40213份服务满意度评价调查样本,采用非线性加权综合法,对利用支付意愿法、影子价格法和节省费用法测算出的公众气象服务经济效益进行综合评估,估算出2018年我国公众气象服务的经济效益为671.9亿元。这种综合评估的方法可以充分利用不同评估方法收集的评价信息,避免了一种评估方法的片面性,并解决了多种评估方法结果差异性较大的问题,评价结果更为客观和可靠。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新时期推进农村改革发展对气象工作提出的新要求,以及农村防灾减灾、保障粮食安全、发展现代农业、农业应对气候变化对气象服务的新需求。面对新要求、新需求,江西气象部门必须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福祉安康为宗旨,以提高面向“三农”气象服务能力为核心,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气象服务均等化,着力建设发展适应江西省农业防灾减灾、农业应对气候变化、粮食安全保障、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的现代农业气象业务,着力发展农村公共气象服务,着力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科技水平,努力实现气象为农村改革发展服务的新突破。  相似文献   

15.
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基层气象部门为农服务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就当前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基层气象部门如何做好为农服务进行分析和讨论,并着重从加强气象为农服务的组织体系建设,提升气象为农服务的特色、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增强农村气象灾害的防御能力,促进气象为农服务的保障机制建设等方面进行论述,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将气象为农服务“两个体系”建设和“均等化”、“一体化”的公共气象服务与新型城镇化有机结合、共同推进,是基层气象部门当前及今后为农服务的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6.
<正>2013年12月12—13日,为期2天的第十届长三角气象科技论坛在浙江安吉召开。来自江浙沪二省一市的140余位气象科技人员齐聚一堂,紧紧围绕"服务经济,提升能力,推进科技创新和公共气象服务"主题,就长三角地区的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及相关领域的新技术、新思路、新方法、新观念展开新一轮的交流与探讨。原中国气象局副局长王守荣,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院长、中国气象学会秘书长翟盘茂,上海市气象局党组成员、总工程师、上海市台风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省级公共气象服务系统业务需求,结合四川省现有气象服务产品和信息网络实际,采用先进网络服务技术,提出了省级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整体架构设计,包括省—市—县级基础服务产品的集成、特色产品的生产、服务对象的分类等,旨在通过在四川省公共气象服务系统的建设与应用实践,将此设计提升为一种通用模型向全国推广,提供业界借鉴与参考。该系统于2013年6月正式为用户提供服务,应用实践表明,该系统高效、稳定可靠、资源利用率高、实用性强。目前该气象服务系统模式已经在云南推广。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雷电灾害风险评估的置信度,在大连市雷电灾害风险评估指标体系的基础上,探讨适用于该评估方法的量化模型以及基于层次分析法(AHP)的各评价指标权重量化方法。采用层次分析法建立指标层判断矩阵,计算矩阵最大特征根,对各矩阵进行归一化处理和一致性检验,得出所有指标总体累积权重分布的同时确立雷电灾害风险安全度评价等级。通过典型建筑物的雷电灾害风险量化评价,验证了该量化评估体系的合理性,为有效防止或减少建筑物雷电灾害提供了一种简便实用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19.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农业气象灾害风险区划指标权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层次分析法对影响河池农业生产的主要气象灾害进行定量辨析与评价,得到各气象灾种对农业生产影响的权重:涝灾旱灾风雹灾低温冷害灾。构建的各层次评价指标的判断矩阵均通过一致性检验,具有一致性,表明计算出的各灾害指标权重合理可靠,可以作为当地农业生产结构布局和调整、气象防灾减灾工作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0.
气象科技服务属于公共气象服务范畴,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历程表明,气象科技服务的发展和实力增强,明显提升了本地区的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当前,需要从认识、人才、集约化等方面破解气象科技服务服务发展中的难题,提高气象科技服务的综合水平和实力,充分考虑社会的需求,才能确保公共气象服务能力和效益不断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