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野庆民 《山东气象》1998,18(2):56-59
针对云状观测记录日趋简单化问题,统计并详细分析了德州21年(1976-1996年)的7-9月共5796个时次云状定时观测资料。结果表明,从云的族、属、类到指示性云、演变云直至云的观测记录层数,都呈逐年代严重简单化趋势发展。据此初步提出了问题产生原因和对策建议,对提高地面测报内在质量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云观测记录简单化模式化的原因分析与对策建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凯 《吉林气象》2007,(4):43-44
1引言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测报业务中的重要项目,也是目测项目中最难的。云的观测主要包括判定云状、估计云量、测定云高和选定云码。其中判定云状是云的观测中最关键的,只有云状判定正确才能选定正确的云码。但云状观测记录中时常  相似文献   

3.
游焕 《气象》1990,16(5):54-54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照业务上级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但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了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笔者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使与所编报的云码配合,亦便于下一班测报员校对。  相似文献   

4.
高娟 《陕西气象》2011,(1):49-50
在地面测报工作中,云、能、天等项目的观测仅凭业务人员目力估测、记录,尤其是云状的观测,历来是测报业务中较难掌握的技能。有的台站云状记录的模式化问题较为严重,不同时段或同一时段连续多个时次记录的云状如出一辙;有些台站的记录中,雨层云、堡状云、荚状云、絮状云等几乎不见踪迹。  相似文献   

5.
游焕 《气象》1989,15(9):65-65
拍发天气报(含省小图报)的台站,按规定发报时次,与《GD-01Ⅱ》电码的编报内容,在每次观测云状、云量的同时,还要确定云码和记录云高。若出现下列云状电码,为尽量完整地表达云码所代表的天气意义,我认为值班测报员在观测记录云状时,须加简要中文注明,以便下一班测报员校对。如:  相似文献   

6.
王宗海  陆剑红  刘晋生 《气象》2003,29(2):56-57
云是由悬浮在空中的大量微小水滴或冰晶组成。云的观测主要是判断云状、估计云量和测定云高 ,观测云的方式以目测法为主 ,但目力观测是极其粗糙的 ,需要在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 ,提高目测水平 ,尽可能将全部天空所见云状和云量记录准确。1 透光和蔽光云的云量记录错误观点 :蔽光的云量必须记录 1 0成 ,透光的云量则不能记 1 0成。以透光高积云为例 ,《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其描述为 :云缝可见蓝天 ,即使没有云缝 ,云层薄的部分也比较明亮。故只要观测到全天的高积云 ,且看不见蓝天 ,云块衔接部分比较明亮 ,就可记录 1 0成的透光高积云。有…  相似文献   

7.
浅谈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状的误记或漏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状在地面气象观测中是一种目测项目,尽管《地面气象观测规范》中对各类云的外形特征有详细描述,但在实际观测记录中,云的变化是错综复杂的,有时即使是经验相当丰富的观测员在云状的判断和记录上也难免出错。因此,云状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中的一大难点。这里,结合多年从事地面测报工作的实际,对可能出现的各种云状误记或漏记情况进行了归纳和分析。1.1观测员对云状的习惯性误记或漏记一个观测员工作时间久了,对当地出现频率较高的几种云一清二楚,久而久之,在云状的记法上也习惯成自然。比如,只要有雷暴就记满天积雨云,无雷暴即使有雨呈明显…  相似文献   

8.
Ns、As在全部云类中,它们出现的机会是比较少的,而且各地多少又与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地形有关,较为难辨别,所以记录Ns、As比实际就有可能少(记作别的云)。为了提高测报内在质量,对观测Ns、As进行经验讨论和研究探讨是有必要的。 就这个问题,我们提出下面几点粗浅的看法: 为了分析现在记录情况,从1980—1981年普查的20个站中,抽出6个国家基本站,以1980年1—8月天气报(每天8次)偏报CM2进行统计情况如表:  相似文献   

9.
集体观测是正确判定云状的有效途径廖丽光(广西凭祥市气象局532600)。在地面气象观测中,云状的判定是靠目测完成。由于观测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和实践工作经验的差异对云状的观测结果往往有习惯性、传统性的不同:同一种云有不同的观测结果。这样就会造成观测记录的...  相似文献   

10.
云状由于气温、水汽、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是不断变化的。云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状况。因此,借助于云的观测,对于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变化和大气运动状况,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云的观测记录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不少观测员为了记录简便,避免出现有争议的记录,常把云状记录简单化,普通化。根据日常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1.
气象台站目测云状一般从云的外形着眼,即按云的外形特征、结构和云底高度来判断。但由于云的外形变化多端,某些云如As 与St、Cb 与Ns 在外形上又有相似之处,如不仔细辨认往往导致观测记录的差错。为了提高云状目测水平,交流云天观测经验,现根据本人实际工作中的体会,对季节性降水云系的观测及其云状目测提出一些看法,供同志们参考。一、不同季节降水云系观测中应注意的问题1.一般来说,各地不同季  相似文献   

12.
天空状况不明时云的记录可归纳为 4种情况 :①因雪暴、雾使天空云量、云状无法辨明时 ,总、低云量记10 ,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 ;因雾、吹雪使天空的云量、云状不能全部辨明时 ,总、低云量记 10 ,云状记该现象符号和可见云状。②因烟、霾、浮尘、沙尘暴、扬沙等尘粒现象使天空云量、云状全部或部分不明时 ,总、低云量记“—” ,云状栏记该现象符号或同时记录可辨明部分的云状。③有两层以上云 ,下层云布满天空 ,从云缝中可见上层有云且不能辨认时 ,云状栏记录下层云和“—”。④除以上 3种情况外 ,其他原因使天空状况全部或部分不明时 ,总、低…  相似文献   

13.
浅析秃积雨云从观测记录中消失本人对某站1985—1992年的11680次定时观测记录的云状进行普查,发现该站记录浓积云339次,鬃积雨云491次,而秃积雨云一次都没有记录。这一方面说明秃积雨云存在时间短,定时观测时不易观测到,但在长达8年的观测中,从...  相似文献   

14.

云状由于气温、水汽、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是不断变化的。云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状况。因此,借助于云的观测,对于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变化和大气运动状况,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云的观测记录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不少观测员为了记录简便,避免出现有争议的记录,常把云状记录简单化,普通化。根据日常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5.
《气象》1990,16(8):41-41
四川省宜宾地区气象局周永清同志及河南省方城县气象局武斌同志在给编辑部的来信中指出,1990年第5期《气象》刊登的“我对疑难云状编报问题的看法”一文中对云状加注中文说明的提法不妥。现将他们来信摘登如下: 他们认为,云状记录必须按《规范》规定记载。《规范》明确规定,云状按“云状分类表”中29为云  相似文献   

16.
云状观测变化情况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1963、1989年的云状观测记录进行分析,发现云状记录越来越趋向简单化。1997年迁站后,观测场四周变得较为空旷,情况虽有些好转,但改变不大(表1),可见需要认真分析,进行改进。  相似文献   

17.
云状的正确观测对降水测报具有指示性意义,云状自动识别技术是气象要素自动化观测领域的难题之一。本文基于全天空可见光成像仪采集的云图与中红外热像仪获取的云图结合,对天空云状进行分类和测量。结果表明:通过在北京、杭州和丽江气象台站采集的大量云图,从云图特征和降水指示性方面将云状划分为Clear、C_H、C_L、C_B及C_M共5类。选取14个色彩和纹理特征值作为云状计算参数,采用552张云图作为训练样本,信息分类利用特征值加权最小距离算法,对于5类500个被测样本进行云状的判别。对应自拟的标准云状分类,平均准确率为82%。基于可见光—红外图像信息融合的云状识别方法结合了可见光图像色彩信息丰富的特点及红外图像可以降低雾霾干扰的优势,对比单一可见光传感器云测量,准确性有所提高。本文在可见光与红外图像传感器等多种云观测设备的信息融合方面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8.
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目测项目之一,受观测员主观意识影响较大,近年来,云状记录越来越趋于简单化和模式化,不能真实反映当地的云天状况。该文从云状特点、云的相似性比较等5个方面对云状的观测总结出一些经验,以期对观测员在云状的判定上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9.
云是天气的“招牌”。它的生成、演变与天气变化有着密切联系,尤其是指示性云常常是未来天气趋势的先兆。因此,对其观测、记载及编码具有重要意义。目前在地面气象记录月报表中,对某些指示性云状记载较少,有的趋于消失。是指示性云减少了,还是由于观测人员某种因素而未如实反映云天的变化而造成的。笔者认为后者的原因值得引起广大观测人员的重视,尤其要重视集体观测,帮助年轻的观测员识别指示性云状,使有的指示性云状及云码回到地面气象月报表中和地面天气图上来。指示性云状和云码在高、中、俄各族云中都有,它们预示着空中各个高…  相似文献   

20.
目测项目是地面气象观测的难点,云状观测更为突出。近年来云状观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给气象资料的“三性”带来一定的影响。如笔者在报表审核中发现,一些站的云状记录中很少出现关于Ns的记载,有的甚至全年未出现一次;实况出现大暴雨,但云状却记为满天的Sccug等等。这些不合理记录的出现故然带有一定的人为因素,但仍有相当一部分是出于技术上的原因。下面就目前云状观测中存在的一些较为普遍的问题,谈谈笔者的看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