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65 毫秒
1.
莫来铁尖晶岩中的莫来石是首次发现的一种火山岩型莫来石。在全岩X射线粉晶衍射图上莫来石的d值(nm)为:0.5378(5),0.3428(9),0.3385(10),0.2693 (4),0.2545(5),0.2295 (2),0.1601 (2),0.1542 (4),0.1443 (2)。电子探针分析结果,莫来石的成分(%)为:SiO_2 28.96,TiO_2 0.53,Al_2O_3 67.13,FeO 3.06,MnO 0.05.MgO 0.02,Na_2O 0.21,K_2O 0.02,Cr_2O_3 0.05, NiO 0.02。这种莫来石是从玄武岩浆演化后期产生的富Al_2O_3、FeO(Fe_2O_3)和贫SiO_2的莫来铁尖晶岩浆中直接结晶而成的。  相似文献   

2.
罗照华 《地学前缘》2020,27(5):61-69
火成岩中可以包含多种晶体群这一发现具有重要意义,使得成因矿物学重新成为揭示岩浆系统演化的基本指导思想。但是,这种重要性在许多文献中都没有得到反映,其典型实例就是镁铁质层状侵入体中堆晶岩的成因。争论在于堆晶矿物是循环晶还是母岩浆的液相线相。因此,本文致力于探讨四川攀西地区镁铁质层状侵入体中堆晶岩的形成过程,重申成因矿物学的重要意义。显微镜观察表明,堆晶单斜辉石富含Fe-Ti氧化物出溶叶片(含叶片辉石),表明其形成环境明显不同于与斜长石呈共结关系的单斜辉石(无叶片辉石);无叶片辉石和斜长石中的橄榄石包裹体呈浑圆状,表明了橄榄石与结晶环境间的热力学不平衡。橄榄石与熔体间Fe-Mg分配关系分析表明,根据母岩浆成分推测的橄榄石Fo值远低于岩体中观测橄榄石化学成分变化范围(Fo61-Fo81)的高限,表明至少部分橄榄石不是寄主侵入体的液相线相。橄榄石的Mg#值(100×Mg/(Mg+Fe))与微量元素(特别是Ni)的相关关系表明存在多种橄榄石晶体群,它们形成于不同的热力学环境中。晶体沉降过程分析表明,寄主岩浆析出的晶体几乎不可能发生快速重力沉降来形成堆晶岩。所有这些证据都表明,形成堆晶岩的矿物主要来自岩浆系统深部不同的岩浆房中,是被岩浆携带输运到终端岩浆房的循环晶。  相似文献   

3.
以中国东部宽甸、汉诺坝和明溪含有幔源包体的新生代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巨)晶为研究对象,采用最新的单斜辉石-熔体平衡温压计对单斜辉石斑(巨)晶-熔体进行了平衡温压计算。结果表明,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共生的亚碱性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斑晶,单斜辉石巨晶的结晶温度和压力高于单斜辉石斑晶。这说明碱性玄武岩的形成深度大于亚碱性玄武岩,单斜辉石巨晶是更高压力下的结晶产物,单斜辉石斑晶在岩浆上升的不同深度均有晶出。回归分析表明,尽管携带幔源包体的玄武岩浆上升速度较快,但并不是绝热上升。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条件与同一地点幔源包体平衡温压条件的对比表明,单斜辉石巨晶和碱性玄武岩中的部分单斜辉石斑(巨)晶的结晶温压大于幔源包体的平衡温压,表明了包体寄主岩浆的来源深度大于包体的深度。因此,幔源包体是寄主岩浆上升途中捕虏的上地幔碎块,而非寄主岩浆形成源区的残留体。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吉林红旗岭1号和7号岩体中含矿超镁铁质岩的主要造岩矿物进行了详细研究。两岩体的主要造岩矿物为贵橄榄石、古铜辉石、单斜辉石、斜长石、角闪石和金云母。岩浆的暗色矿物结晶顺序为: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角闪石→黑云母,与镜下实际观察一致,是岩浆在不同深度结晶的产物。原始岩浆来自上地幔,两岩体进入高位岩浆房中的熔体的MgO含量分别13.98%和14.22%、Mg#值分别为72.22和71.05,为含水的高镁的苦橄质玄武岩浆。深部岩浆房深度距地表约26~27km,岩浆房内的结晶温度介于1280~1379℃之间,即结晶于下地壳中。岩浆由深部上升到高位(浅部)岩浆房中的过程是近绝热的,也是快速完成的。岩浆可能经历了两次岩浆房的演化过程,岩浆在上升到高位岩浆房之前,在深部曾经历了较短时间的橄榄石和少量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但在高位岩浆房中混染了地壳物质,与此同时,还经历了同源岩浆混合作用以及岩浆过冷却作用,这些都有利于岩浆体系中成矿元素含量增高以及硫达到饱和状态,使金属硫化物熔离并晶出,从而使岩体发生铜镍矿化作用。  相似文献   

5.
北大巴山碱质基性—超基性潜火山杂岩的辉石矿物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北大巴山碱质基性-超基性潜火山杂岩中有7种岩石含有新鲜的单斜辉石,它们分属于透辉石、普通辉石及霓辉石。单斜辉石可划分为5种成因类型:(1)斑晶、微斑晶及微晶;(2)深源捕虏晶;(3)半同源捕虏晶;(4)异源捕虏晶;(5)地幔型捕虏晶,本文涉及前4类辉石。单斜辉石的研究表明:(1)7种含辉石的岩石为同源岩浆结晶分异作用的产物,源岩浆为碱性-过碱性幔源岩浆。(2)初始岩浆形成于77km以下深度,上升过程中岩浆曾在3个不同深度储积。(3)岩浆上升至近地表处,在冷凝固结前曾有多次潜火山隐爆活动发生。(4)霓辉石捕虏晶的出现代表区内存在另一种碱基性岩浆活动。(5)辉石成分指示碱质基性-超基性次火山杂岩形成于陆边板内裂陷带。  相似文献   

6.
安徽钱桥-象山角闪石堆晶岩岩石学和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安微钱桥-象山角闪石堆晶岩是由相当于低硅闪长岩中暗色微粒包体的玄武质岩浆在9.24~12.77km深度和高水压条件下结晶分离作用堆晶形成的。残余的低硅闪长质熔体将它们携带到浅部侵位。结晶分离形成这种堆晶岩的岩浆是玄武质的,可能是由地幔岩中等程度部分熔融形成的拉斑玄武质岩石经再次熔融形成的。  相似文献   

7.
阿尔泰南缘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火山岩的矿物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贺  张招崇 《矿物学报》2012,32(3):386-397
阿尔泰山南缘中泥盆统北塔山组火山岩极为发育。本文对富辉橄玄岩和玄武岩中的单斜辉石和橄榄石斑晶进行了矿物化学分析,并结合矿物的地质温压计和岩浆结晶模拟,约束了两种岩石中矿物的形成过程,推测了原始岩浆的演化过程。提出富辉橄玄岩和玄武岩的原始岩浆属于拉斑玄武系列,富辉橄玄岩中的高压单斜辉石来源于深部(40~50 km),其结晶早于橄榄石;玄武岩中单斜辉石大多属于岩浆房结晶产物(30~40km),其结晶晚于橄榄石;两种岩石中橄榄石均属于岩浆房结晶产物(30~40 km)。  相似文献   

8.
对西昆仑普鲁新生代火山岩的矿物学进行了系统的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火山岩主要由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组成,并有少量的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碱性长石和铁钛氧化物。其矿物学特征指示了岩浆的性质有点类似于碱性岩浆,但与典型的碱性玄武岩又有明显的区别,属于橄榄安粗岩系列。利用橄榄石-熔体平衡原理估算了进入高位岩浆房中的熔体的MgO含量约为6.2%,Mg^#为0.57,说明其不是地幔熔融形成的原始岩浆,而是经历了深部岩浆房的分离结晶过程。由单斜辉石估算的高位岩浆房的深度约7~9km。岩浆在高位岩浆房中发生了较长时间的强烈分离结晶作用,分离结晶相主要为橄榄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以及少量的斜方辉石、黑云母、角闪石、碱性长石和铁钛氧化物。不同时期形成的铁钛氧化物指示了分离结晶过程由相对高温高氧逸度向相对低温低氧逸度演化。与此相对照的是岩浆在深部岩浆房中可能只发生了橄榄石和辉石等铁镁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且分异作用时间较短。深部岩浆房可能存在于岩石圈地幔或壳幔过渡带中,岩浆由深部岩浆房上升到高位岩浆房中的过程是近绝热的,从浅部岩浆房到地表是快速上升的过程。  相似文献   

9.
新疆达拉布特超镁铁岩成因——来自铬尖晶石的证据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研究西准噶尔达拉布特蛇绿混杂岩中方辉橄榄岩和橄榄辉石岩的岩石学特征,分析方辉橄榄岩广泛发育的铬尖晶石和斜方辉石构成的蠕虫状共生连晶结构的成因,得出结论认为:这种共生连晶结构不是前人所认为的文象结构或者石榴石的后成合晶,而是原始地幔岩熔融形成富铬岩浆的演化产物。这种富铬岩浆高度分异形成铬铁矿块体(即萨尔托海铬铁矿矿床)后,熔体进入地幔岩中结晶形成铬尖晶石和斜方辉石的蠕虫状共生连晶结构。因此,铬尖晶石与辉石的共生连晶结构可以作为豆荚状铬铁矿的重要找矿标志。方辉橄榄岩中的斜方辉石发育铬尖晶石出溶结构,出溶棒的成分特点表明,该结构是达拉布特蛇绿岩在快速就位过程中环境氧逸度突然升高诱发变质反应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玻镁安山岩中辉石枝晶的形貌与晶体生长方式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劲  赵珊茸  莫宣学  邓晋福 《矿物学报》1998,18(2):225-229,T001
川西乡城地区的玻镁安山岩基质中辉石微晶具有奇特的枝晶形貌。通过高倍率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较详细地分析了辉石枝晶的形貌细节。辉石枝晶一般发育三级分枝,各分枝间以近于90°和110°交角沿单斜辉石结晶学主轴方位优先生长,各级分校具有整体一致的光学性质,如同单个晶体。玻镁安山岩浆流动性大,呈薄层状。快速冷凝作用和强的结晶能力是辉石枝晶发育的前提条件。初步探讨了在远离平衡态结晶时,辉石枝晶生长方式和界面稳定性对晶体形貌的控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西南极菲尔德斯半岛第三纪火山岩的岩石学和岩石化学特征表明,它们基本属于钙碱性火山岩系列,是岛弧火山作用的产物。该岩石组合中,随岩石中SiO_2含量的增加,斜长石斑晶数量减少,微量元素Cr、V丰度降低,Sr、Ba丰度下降,这些揭示了岩浆中斜长石和单斜辉石的分离结晶作用。稀土元素的系统变化也证明了这一点。主元素和微量元素的定量计算所验证了岩浆的分离结晶作用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12.
滇西富碱斑岩及其中包体岩石的地幔流体交代作用特征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滇西富碱斑岩体中,有多处产出深浅来源不同的包体岩石。针对寄主岩石和包体岩石的岩相学和岩石化学成分的对比研究发现:寄主岩石较包体岩石更富S iO2,A l2O3,N a2O和K2O,而包体岩石较寄主岩石更富C aO,M gO,F e2O3和F eO,岩石蚀变以角闪石化、钠黝帘石化和硅化为主,结合具超基性岩性的包体岩石发育碎裂结构,碎裂粒间出现与交代成因角闪石共生的微晶硅质、碳质、碳酸盐和金云母等表现地幔流体显交代作用的特征矿物组合,由此判定交代主岩和包体岩石的流体富含碱质和硅质,是与富碱岩浆同源的来自富集地幔源区的地幔流体,其交代作用的功能和能量明显优于一般意义上的地壳流体作用,而此交代作用促进了成矿元素和挥发份的聚集,且富碱斑岩与地幔流体的交代作用之间存在有利的时差关系。  相似文献   

13.
玄武岩中云母为金云母,其余皆为金云母到镁黑云母之间的一种特别富Mg的黑云母。在这些黑云母中MgO、TiO_2、Fe_2O_3含量明显偏高,而Al_2O_3和FeO较低。穆斯堡尔谱研究说明这些黑云母的Fe~(2+)四极分裂值比一般黑云母的小(Fe~(2+)Mz为2.35)。黑云母结晶时氧逸度较高,并保存了母岩浆SiO_2高和Al_2O_3低的特点,喷出时受到高温氧化作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裴福萍  许文良  杨德彬  于洋  孟恩 《岩石学报》2009,25(8):1962-1974
本文报导了吉林南部果松组和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的全岩K-Ar和角闪石40Ar/39Ar定年结果和岩石地球化学资料,并讨论了吉林南部早白垩世火山岩岩浆源区性质以及空间变异.定年结果显示,果松组和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的形成时代分别为130.2±0.3Ma和118.3±1.9Ma.果松组火山岩主要由玄武岩-玄武质粗面安山岩-粗面安山岩-英安岩组成;它们的SiO2含量介于46%~64%,Mg#介于31~50之间,Al2O3含量介于14.9%~18.9%之间,全碱含量(Na2O+K2O)介于4.61%~9.23%之间,属于亚碱性系列,具钙碱性演化趋势;并以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s)和轻稀土元素(LREEs),亏损重稀土元素(HREEs)和Nb、Ta、Ti等高场强元素(HFSEs)为特征;(87Sr/88Sr)i值和εNd(t)值分别介于0.7065~0.7077和-2.67~-19.71之间.果松组火山岩的成分具有较好的空间变异趋势,由东向西,火山岩的基性程度增高,东部果松组火山岩具有较高的(87Sr/86Sr)i值,而西部具有较低的εNd(t)值.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由粗面安山岩和粗面英安岩组成;三棵榆树组火山岩的SiO2含量介于55.5%~65.8%之间,Mg#介于42~50,Al2O3含量介于15.0%~15.7%,全碱含量偏高(Na2O+K2O=6.93%~9.24%),主体属于亚碱性系列,具钙碱性系列的演化趋势;并以较高的Th/U(5.36~5.82)、Ba/Nb(50.2~120.0)、(La/Yb)N(32.9~47.9)和Sr/Y(50.0~72.4)比值为特征;它们的(87Sr/86Sr)i值和εnd(t)值分别变化于0.7056~0.7057和-8.99~-19.71之间.上述特征揭示,果松组火山岩(130Ma)的形成主要与古太平洋板块的俯冲作用有关,岩浆来源于受流体/熔体交代的地幔楔,东西部受到不同程度陆壳物质的混染.与果松组火山岩相比,三棵榆树组火山岩(118Ma)形成于俯冲背景下的相对引张环境,岩浆来源于受交代的岩石圈地幔,但受到深部陆壳物质的混染.  相似文献   

15.
吉林双辽七星山新生代玄武岩的特点及其成因探讨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本文通过岩石学、稀有元素及同位素地球化学等方面的研究,确认吉林双辽七星山火山是在国内含超镁铁岩包体的火山中唯一喷发于早第三纪的钠质系列碱性玄武岩火山群。该火山群中部三座山所产富橄碧玄岩系幔源原生岩浆直接喷发于地表的产物,并携有大量超镁铁岩包体;东部和西部五座山中的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粒玄岩同样来源于上地幔,但曾经历过一定程度的结晶分异作用。文中根据本区的特点和新的参数,重新计算了原生岩浆的几个判别标准。  相似文献   

16.
柴家庄、八卦山和天子山花岗岩体空间上紧密共生,岩性均为二长花岗岩,岩石具富硅、过铝、贫钙的地球化学特征,属钙碱性系列。3个岩体的大离子亲石元素蛛网图和稀土元素配分曲线相关性均较好。3个岩体受印支晚期断裂构造控制,成岩时代相近,是同源岩浆演化不同期次的产物,应统称为柴家庄—八卦山—天子山岩浆带。  相似文献   

17.
海南岛石炭纪双峰式火山岩及其板块构造背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海南岛西部的石炭纪火山岩为一套大洋拉斑玄武岩-流纹斑岩的双峰式火山岩。玄武岩中的不相容元素和稀土元素的丰度和比值,以及稀土分配模式与大陆裂谷的拉斑玄武岩的地球化学特征一致,说明海南岛晚古生代裂谷作用的存在。玄武质岩浆来源于地幔深部,演化程度较低,受下地壳物质混染。流纹质岩浆不是玄武岩浆结晶分异产物,而是受裂谷区高热流影响,由陆壳部分熔融形成。  相似文献   

18.
根据火成岩中钛铁氧化物的研究发现,中-酸性侵入岩与火山岩中钛铁氧化物在MnO,TiO_2,Al_2O_3的含量上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利用(Al_2O_3+Cr_2O_3+V_2O_3)-MgO-(MnO+ZnO)三角图解,MnO(Mt)-MnO((?)),Al_2O_3(Mt)-TiO_2(Mt)图解,有助于区分火山岩与次火山岩,以及推测侵入岩的定位深度和岩浆冷凝速度,笔者等以安徽庐枞火山岩盆地中巴家滩岩体为例,检验这一方法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9.
水对硅酸盐岩体系的许多物理-化学行为有着非常重大的影响.具体对部分熔融过程来说,水可以显著地降低熔融温度、改变熔体性质、影响微量元素在固-液相之间的分配.近年来,科学家们就大量水对硅酸盐岩体系的部分熔融过程的影响进行了许多的高压实验,他们主要关注第二临界端点对熔融过程的重要作用:第二临界端点的出现极大地改变着部分熔融过程中的基本相关系.本文主要针对这些高压实验研究做一总结,并对未来研究方向做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