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В.Н.苏卡乔夫(В.Н.Сукачев)院士所建议的生物地理羣落学(биогеоценология)现在在苏联受到地理学以及邻近科学的很大注意,大家认为这是研究自然界的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В.Н.苏卡切夫院士是苏联最卓越的地植物学家,全苏联地理学会名誉学会名誉会员、全苏植物学会会工、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所长,曾任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植物地理学教研室主任多年。他于今年2月14日率领了一个考察团,包括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副所长Н.Е.卡班诺夫教授、研究员Н.В.德里斯、В.А班日诺夫同志来我国西南和华南考察,先后共历两月,于4月13日返苏。考察期间到过四川、云南、广东和海南岛各地。在旅途中和在北京期间,曾就地植物学、森林学、自然区划,综合考察有关问题,以无国科学工作者做过多次有系统的报告和谈话。现在我们将这些报告和谈话中有关地植物学的部分综合整理出来,供给这方面有关的同志们参考。这些报告和谈话都是由林业部毕国昌同导口译和我们笔记的,在翻译笔记的过程中,难免产生错误,稿成又未能经苏卡切夫院士等校阅,有错误的地方当由译者和笔记整理者负责。苏卡切夫院士不但在科学上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解决了许多问题;而且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中国科学工作者无微不至地帮助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他的遇事与同志们商量、谦虚诚朴的民主作风,他的认真细微、处处从具体情况出发的科学的态度,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尤其他以七十六岁的高龄,不辞劳苦地跋涉长途,进行考察,这  相似文献   

3.
В.Н.苏卡切夫院士是苏联最卓越的地植物学家,全苏联地理学会名誉学会名誉会员、全苏植物学会会工、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所长,曾任莫斯科大学地理系植物地理学教研室主任多年。他于今年2月14日率领了一个考察团,包括苏联科学院森林研究所副所长Н.Е.卡班诺夫教授、研究员Н.В.德里斯、В.А班日诺夫同志来我国西南和华南考察,先后共历两月,于4月13日返苏。考察期间到过四川、云南、广东和海南岛各地。在旅途中和在北京期间,曾就地植物学、森林学、自然区划,综合考察有关问题,以无国科学工作者做过多次有系统的报告和谈话。现在我们将这些报告和谈话中有关地植物学的部分综合整理出来,供给这方面有关的同志们参考。这些报告和谈话都是由林业部毕国昌同导口译和我们笔记的,在翻译笔记的过程中,难免产生错误,稿成又未能经苏卡切夫院士等校阅,有错误的地方当由译者和笔记整理者负责。苏卡切夫院士不但在科学上给了我们极大的帮助,解决了许多问题;而且他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对中国科学工作者无微不至地帮助的伟大的国际主义精神,他的遇事与同志们商量、谦虚诚朴的民主作风,他的认真细微、处处从具体情况出发的科学的态度,给人以难忘的印象。尤其他以七十六岁的高龄,不辞劳苦地跋涉长途,进行考察,这  相似文献   

4.
化学地理学是晚近诞生于苏联的一门新科学,它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是和B.B.杜库恰耶夫(Докучасв)、в.И.维尔纳茨基(вернадский)、A.E.费尔斯曼(ферсман)、А.П.维诺格拉多夫(виноградов),特别是В.В.波雷诺  相似文献   

5.
化学地理学是晚近诞生于苏联的一门新科学,它是随着科学的发展和社会生产的要求而发展起来的,是和B.B.杜库恰耶夫(Докучасв)、в.И.维尔纳茨基(вернадский)、A.E.费尔斯曼(ферсман)、А.П.维诺格拉多夫(виноградов),特别是В.В.波雷诺  相似文献   

6.
从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景观是近年来在苏联景观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方向。这个方向的建立者是著名的土壤学家和地理学家В.В.波雷诺夫院士(Полынов)。30年前,波雷诺夫便开始把景观的研究奠基于地球化学的基础上(风化壳,卷1,1934)。1945年,波雷  相似文献   

7.
从地球化学方面研究景观是近年来在苏联景观学研究中出现的新的方向。这个方向的建立者是著名的土壤学家和地理学家В.В.波雷诺夫院士(Полынов)。30年前,波雷诺夫便开始把景观的研究奠基于地球化学的基础上(风化壳,卷1,1934)。1945年,波雷  相似文献   

8.
关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的地貌早已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这主要由于乌伦古河下游的集水湖盆——布佺托海与额尔齐斯河河床相距极近而并未沟通的奇特现象所引起的。1905—1906年和1908—1909年,俄国学者В.В.萨波日尼科夫(Сапо-  相似文献   

9.
新疆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地貌发育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关于新疆北部额尔齐斯河与乌伦古河流域的地貌早已引起学者们的注意,这主要由于乌伦古河下游的集水湖盆——布佺托海与额尔齐斯河河床相距极近而并未沟通的奇特现象所引起的。1905—1906年和1908—1909年,俄国学者В.В.萨波日尼科夫(Сапо-  相似文献   

10.
在确定地理学在环境科学中的地位以前,首先须简要概述这方面的矛盾现象。在60—70年代生态问题范围已明显地大大扩充了,已不能容纳在传统的生物生态学范围内。开始寻求新的定义,在探索过程中产生或重建了人的生态学,社会生态学(Э.С.马尔卡扬),人类生态学(Н.Н.玛依塞耶夫),全球生态学(М.И.布迪科)。我们认为,后两种名称只说明了生态学的规模,它的新“范围”,而不是新观点,新方法。第一种名称人的生态学这一术语已广为流传,它的情况较复杂,在西方也提出了人的生态学。  相似文献   

11.
热核造成的人类自我毁灭危险过去之后,随之而来的最为复杂的则是社会发展与自然系统之间矛盾的加剧而形成的全球性问题。在所有的地球系统中,作为地质力量的社会活动表现的尤为突出(В.И.韦尔纳茨基语)。由于人为压力的加剧,所有地球系统都在退化,产量减少、自我恢复能力的丧失。  相似文献   

12.
生物圈     
与地壳不同的整个生物圈能直接进行研究。生物圈是一个巨大而复杂的动态系统,它的整体性是借助于原子的生物循环、水循环和其他的循环过程来维持的。生物圈理论学说的创立是В.И.维尔纳茨基天才的发现,也是自然科学中爆发的一次革命。В.И.维尔纳茨基曾建议,用质量单位、能量单位来表示整个生物圈有机体的总量或者生物圈任何一部分有机体的总量。现在还要补充一点的是用信息单位即“活质”来表示。用这样的观点来看生物在地壳中的作用,那么就会出现一个全新的境界。  相似文献   

13.
一、引言 干旱风在淮北地区一般称为“火风”。这是在空气相对湿度很低、温度又高,并伴随着一定风速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种大气干旱现象。 人们往往把大气干旱和干旱风混为一谈,如B. B. 西湟里席柯夫(Синелыщикв)在他的著作中就将这两个名词看成是同一个含义了。事实上,干旱风不应该包合那种空气相对湿度很低、温度高而风速很小的大气干旱在内。ф.ф. 达维达雅(Давитая)和国内有关文献中也提及这一点。 干旱风对作物的危害,不仅是严重干旱,而且是高温。这一点,Н. А. 马克西莫夫(Максимов)在他的著作中早已指出。因此,从干旱风的实貭而言,与其说是干旱风,毋宁说是“干热风”更确切些。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 干旱风在淮北地区一般称为“火风”。这是在空气相对湿度很低、温度又高,并伴随着一定风速条件下所出现的一种大气干旱现象。 人们往往把大气干旱和干旱风混为一谈,如B. B. 西湟里席柯夫(Синелыщикв)在他的著作中就将这两个名词看成是同一个含义了。事实上,干旱风不应该包合那种空气相对湿度很低、温度高而风速很小的大气干旱在内。ф.ф. 达维达雅(Давитая)和国内有关文献中也提及这一点。 干旱风对作物的危害,不仅是严重干旱,而且是高温。这一点,Н. А. 马克西莫夫(Максимов)在他的著作中早已指出。因此,从干旱风的实貭而言,与其说是干旱风,毋宁说是“干热风”更确切些。  相似文献   

15.
<正>俄罗斯地理学会第一副会长、莫斯科大学地理学院院长Н.С.卡西莫夫院士(Касимов)的访谈录。问: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将会有怎样的发展历程呢?地理学的学科作用将会怎样呢?答:本次大会(2015年8月17-21日在莫斯科召开的国际地理联合会区域会议)的讨论主题重点强调研究地球的未来。"地球的未来"是当前整个世界提倡研究的课题,为此,世界各国的同行们都聚集到此。研究的主要对象是气候变化、环境污染、自然资源利用及其枯竭等问题,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我们这个星球的未来。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地理系统动态与功能的研究受到极大的重视。在这一方面,许多出版物提出的功能统一性方法已成为一种方向。它接近Ф.Н.米里柯夫提出的方法。河川流域被看作对陆地表面具有典型意义的“关键”客体.在流域内,沿河流向下游流动的水与固体物质,是系统形成的要素。  相似文献   

17.
冰雹天气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一直注意与雹災作斗争。近年来,在降雹的气候分析方面国内外都作了不少的研究:1955年吴俊民、翟裕宗两同志根据1951—1954年四年的资料对我国降雹的气候情况也作过一些分析。1957年В. М. Пастух等对苏联境内的冰雹作了详细的讨论。本文企图通过近十年来我国各气象台站的资料,对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作进一步的较全面的气候分析。  相似文献   

18.
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冰雹天气是一种严重的自然災害。它常常给工农业生产带来严重的损失,甚至直接威胁到人的生命安全。所以,千百年来劳动人民一直注意与雹災作斗争。近年来,在降雹的气候分析方面国内外都作了不少的研究:1955年吴俊民、翟裕宗两同志根据1951—1954年四年的资料对我国降雹的气候情况也作过一些分析。1957年В. М. Пастух等对苏联境内的冰雹作了详细的讨论。本文企图通过近十年来我国各气象台站的资料,对中国降雹的气候特征作进一步的较全面的气候分析。  相似文献   

19.
<新疆植被及其利用>(1978)一书,至少对下述荒漠植物群落类型未曾记载.它们分别是由蒿叶猪毛菜(Salsola abrotanoides)、准噶尔猪毛菜(S.dschungarica)、木碱蓬(Suaeda dendroides)、小叶碱蓬(S.microphylla)、里海盐爪爪(Kalidium caspicum)、刺山柑(Capparis spinosa)、新疆沙冬青(Ammopiptanthus nanus)、准噶尔无叶豆(Eremosparton songoricum)、东疆沙拐枣(Calligonum klementzii)、红皮沙拐枣(C.rubicundum)、蛇麻黄(Ephedra distachya)为建群种所形成的群落类型.  相似文献   

20.
Institute of Geographic Sciences and Natural Resources Research (IGSNRR): www.igsnrr.ac.cnThe Geographical Society of China (GSC): www.gsc.org.cnChina Society of Natural Resources (CSNR): www.csnr.orgChina Society on the Tibetan Plateau (CSTP): www.cstp.org.cnInstitute of Remote Sensing Applications (IRSA): www.irsa.ac.cnNanjing Institute of Geography and Limnology (NIGL): www.niglas.ac.cnState Key Laboratory of 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al Information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