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林县小震活动特征及与邢台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县小震活动具有频度高,起伏大,韵律性强,震级小,震源浅,烈度高,活动范围小,b值高,子序列衰减快,全过程持续时间长;Q值偏低,类型多样等特点。其频度变化与邢台强震区地震活动的频度变化十分吻合,且滞后5-20个月,证明了林县小震活动是受邢台强震区地震活动的诱发而形成。因其活动总滞后于区域地震活动,所以不宜作为监视地震的“震情窗口”。最后,概要地论述了林县小震区的地体环境,认为林县盆地是一个以任村-桃园断裂为主控断裂的、向东伸展的破碎滑脱体。并从构造、岩石组成及深层承压水活动等方面对诱发条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熊岳—盖县地区位于海城地震区的南面,其地震活动具有频度高但震级不大的特点,地震空间分布受局部构造的控制和影响,是一个地震活动块体。本文分析了1940年以来本区地震活动与海城地震、华北地震活动的关系,发现熊岳—盖县地区的地震活动灵敏地反映了海城地区及华北地区应力场的变化,因而它是华北区域应力场变化的“窗口”,它所显示的信息对于研究华北区域应力场变化和预报华北地区强震活动都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以"霍山震情窗"的地震质为背景,讨论安徽省大别山地区"4大水库"的水位变化,引起的水库诱发地震,对"霍山震情窗"中提取更多前兆信息的影响.在科学地排除水库地震活动"穴"对"霍山震情窗"影响的同时,用地震活动窗的思想,客观反映孕震区附近的构造应力场信息,在华东及安徽省附近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  相似文献   

4.
本文讨论了板块边界地震,华北中强以上地震及其与邢台应力“窗口”效应的关系,认为,三者均反映了大范围区域动力的变化。这对地震预报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5.
安徽佛子岭台平均震源机制解及其前兆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安徽佛子岭台不同时期的平均机制解结果,并讨论了这些结果的前兆意义。同时给出了霍山地区的小震频度变化曲线,认为:霍山地区可作为华北南部地区的应力场“窗口”,佛子岭台不同时期的机制解结果同大华北地震活动发展变化较为一致,这似可作为霍山地震“窗口”效应的佐证。文中还讨论了不同地区反映应力场的变化是否与其介质条件有关;而处在同一地区的不同台站反映应力场变化的“灵敏”程度与台站所处方位有关。  相似文献   

6.
利用邢台地震序列震源机制解反演邢台老震区分时段应力场,并对震源机制和应力场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邢台老震区的震源错动类型以走滑类型为主,遍布整个震源区;序列整体和3个时段的应力场反演结果基本一致,且与华北地区其他强震的应力方向相同,表明邢台地震的发生受华北区域构造应力场控制;应力场反演得到的邢台地震序列现今的摩擦系数显示处于拜尔利摩擦系数的范围,区域应力方向有利于断层活动,而地震活动频度和强度偏低,推断目前震源区处于某种平衡状态,需要进一步研究震源区深浅应力状态的耦合关系。  相似文献   

7.
邢台余震频度增高及以后发生的华北强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泽皋 《地震学报》1979,1(2):150-153
本文就1966年邢台地震的余震频度的增高出现于华北诸大震之前的事实, 讨论了余震活动区可以作为监视区域构造应力场增减情况的“窗口”, 邢台余震频度增高可以作为华北地区大震活动的前兆.   相似文献   

8.
“霍山震情窗”动力学背景及预测意义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安徽“霍山震情窗”作为华东地区的应力敏感部位,能够以微震、小震活动的形式反映区域应力场的变化。本文基于应变能释放方法对“霍山震情窗”的动力学背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震情窗易受青藏块体强震活动的影响,从而出现开窗异常,其异常变幅相对较大;此外,震情窗所处区域应力场的波动变化也会导致开窗异常,其异常变幅则相对较小。上述2 种动力学背景的开窗异常对华东地区中强地震均具有较好的预测意义。此外,在实际应用中应关注多种动力学背景的共同影响可能导致的开窗异常。  相似文献   

9.
本文利用邢台地震台网资料研究了1966年3月邢台地震强震活动期间地震位置的空间分布随时间变化的过程。给出了一系列反映邢台地震序列强震孕育、破裂、应力场调整及地震构造的立体图象。进一步探讨了震区地壳介质中存在的障碍体与地震发生的关系。认为这种震区介质的非均匀构造所导致的邢台地震的破裂是一个沿北北东方向的断断续续的发展过程。较好地解释了几个六级以上强震的发生以及强震期后出现的中强余震两头跳现象。本文还对六级以上强震的破裂过程进行了讨论,并与已有结果作了对比,还考察了强震活动期间震源深度随时间变化与大震发生的关系。   相似文献   

10.
华北强地震余震震群应力场“窗口”效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研究了华北最近地震活动期的三次强地震(邢台、海城、唐山)的余震序列,从实际观测资料与国内外的一些实验结果,提出余震震群的出现是在区域应力场增强的背景下余震区应力加强的效应。强震余震震群的起伏,可以作为监视华北地区中强以上地震孕育的“窗口”。文中以“多点场”观点讨论了余震震群与中强以土地震关系,认为强震与中强震在区域应力场中是处于支配与被支配的不同地位。  相似文献   

11.
邢台震群的应力场“窗口”效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邢台强震群以其作为华北近十几年来成串强震的“先驱”,以及小震群活动十余载经久不息而著称。早在1972年,我们就注意到邢台余震区小震群活动与华北较大地震有关,特别是1969年7月18日渤海7.4级地震前,邢台余震频度出现明显峰值,更难用“巧合”来解释。我们曾提出设想,邢台余震区是华北区域应力场中的一个“敏感点”,邢台余震活动是华北地震  相似文献   

12.
本文根据文献的基本思路和“地震学分析预报方法程式指南”的要求,对山东各地小震活动进行了研究,发现鲁中博山地区小震活动频度和山东内陆近几年发生的一系列4、5级中强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中强地震发生前,该区小震活动经历一个“密集——平静——发震”的过程,故可将其作为监视山东内陆中强地震活动的一个“震情窗口”。同时,根据该“震情窗口”小震频度最近发展态势,应注意1991年下半年或稍长时间山东内陆及莱州湾一带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3.
对大同--阳高6.1级中强震群余震窗口的牲及机理进行了分析,认为大同--阳高老震区在地震构造上位于华北北部敏感部位,其序列频度的起伏变化与华北北部的罗大地震对应较好的且频强度的特征对未来震中的判断也有一定帮助的,其可作为监视华北北部地区地震活动的“窗口”,  相似文献   

14.
"霍山地震窗"小震序列运动学参数时变特征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陈宇卫  张军  庆梅  王行舟  章兵 《地震》2007,27(1):26-32
利用安徽及邻近地区的数字化地震资料,详细研究了“霍山地震窗口”小震序列的构造环境背景应力和视应力变化特征。结果表明,环境应力值和视应力值不仅能反映震“源”区的应力背景强弱,在距未来强震震中比较远的特殊构造部位,即素有“地震活动穴位”的地震窗口的小地震,同样能较客观反映出孕震区附近应力环境的信息,在华东中强地震前后应力状态的差异性是显著的。  相似文献   

15.
地震话动空间图象随时间的变化可能是强震发生的前兆信息。强震发生前,由于震源应力场主导作用的逐渐加强,它对周围地区地震话动的控制作用也日益明显。本文从韦布尔分布出发,求得表征地震间相互作用的参数,并分别求得华北地震区内的历史地震及现代中小地震话动的v值随时间的变化。结果表明,华北地震区的中强地震话动的300年左右周期与由v值得到的结果相一致;邢台地震前,v值呈现下降-上升的变化过程,表示地震活动的密集-平静过程,对不同震级下限的v值的计算结果表明,地震的随机性随着震级下限的增大而减弱,强震前地震话动的异常特征在一定震级水平的地震活动中才能显示出来。  相似文献   

16.
苏鸾声 《地震学报》1995,17(1):41-45
根据多年观测研究得出:在某些特殊的构造部位存在小震调制窗口,它对区域应力场的变化和中强以上地震的群体活动反应较灵敏,震前能提供一定的前兆信息,两个以上小震调制窗口对群体活动中的首发地震尚能提供一个大致的方位.相对以频度为基础的震情窗口更独具特色,对时间尺度为2,3年的中期地震预报,无疑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7.
任丘油田位于河北省任丘县、华北平原冀中坳陷的次级构造单元一饶阳凹陷内。由于其特殊的应力条件和地质条件,使其成为地质和力学结构上的簿弱点。油田的开发和高压注水,使其有效应力值进一步降低,发生了诱发性小震群活动,最大震级M_s=3.3。在华北地区发生中强地震前,该区小震群活动有明显增强现象,这种特点与华北地区5~7级大震前出现小震群活动的特点相一致。该区是华北块体大范围的统一应力场作用下,反应地壳应力变化的敏感点,可以作为监测华北地区震情变化的一个“窗口”。  相似文献   

18.
延庆-怀来盆地大震危险性分析研究di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昌铨  嘉世旭 《地震学报》1997,19(5):517-523
根据延庆-怀来盆地深部探测研究结果,结合浅部活动构造、古地震事件、地震活动性和地壳应力场分布以及其它相关资料进行了综合分析研究.同时与邢台等地震区的深部结构进行对比研究,认为延庆-怀来盆地及其周边地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深部构造背景,不排除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9.
本文根据地震P波初动资料,作出了1985年11月30日邢台任县Ms5.3级地震的震源机制解,并与1966年邢台地震主震及其以后发生的其他强余震的震源机制解结果进行对比分析,讨论了邢台震区地壳应力场的演变特征。  相似文献   

20.
2002年8月21日至10月20日,华北地区发生了一组显著地震活动。通过该组显著地震活动的时空分布特点,分析了华北地区这一轮地震应力场的“聚”“散”过程,讨论了华北块体北缘地震带及与之紧邻的内蒙古西乌珠穆沁旗地震区未来的活动趋势,所得认识对今后该区的震情动态跟踪监视、趋势估计乃至地震短期预测判断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